探析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明朝社会制度

2021-03-04 07:31顾家诚刘小青赵雁
牡丹 2021年2期
关键词:八股文社会制度科举制度

顾家诚 刘小青 赵雁

中国作为一个千年文明古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许多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是上千年积淀下来的宝贵财富,每个朝代都有它独具特色的一面,而明朝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明朝这一历史时期孕育了不少中国传统文化,其中既有值得后人传承的优秀文化,也有人们需要去其糟粕的文化。本文旨在通过解析明朝的传统文化,以明朝的社会制度作为切入点,让大众对中国传统文化及明朝社会制度有多维度的认识和全新的见解。其间不仅从历史本身,而且从明朝的社会制度、文化、日常行为等方面解析明朝的传统文化带给人们的意义和价值。

一、明朝职业分配制度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想要建立一个等级分明、几乎僵化的社会结构,于是当时人们的职业大概划分为三种:民户、军户、匠户。这些户的划分很严格,为了用人方便,要修城墙就找匠户,打仗就找军户,看上去也较为合理,但其实这样的划分很不科学,因为这些户之间是不能转换的。比如,即使一个匠户中的厨户不会做饭,人依然要去,人数对得上就可以,至于饭做得有多难吃,就没有人管了。又或者召集民户中的医户时,其虽然不懂医术,但是依然要去,事关人命,还是要依据制度办事,这样十分不妥。所谓“术业有专攻”,孔子也提出“因材施教”,这样的职业分配不但降低社会效率,而且让百姓的生活十分不便。

对于官员们来说,衣服的颜色、图案等都有规定。比如,祭祀典礼要穿朝服,冠上的梁数依次递减,如一品的七梁、二品的六梁。上朝穿的公服,从武官到文官,以袍的颜色、袍上的绣花和腰带的质地来分辨等级。从一品到九品,袍服的颜色各不相同。回家后穿的常服,腰带也很有讲究,一品的用玉,二品的是花犀,如果稍有不慎,穿错了衣服或是系错腰带,后果十分严重,有时甚至危及性命。

另外,朱元璋不允许农民到城里打工赚钱,老百姓只能在自己生活的小范围内活动,他就是要打造一个类似模型的社会。除了饱读诗书可以考取功名的人,每个人从出生就决定了其职业,这样的社会制度看似很完美,但存在太多规则的漏洞。细细分析这些制度,人们会发现有各种矛盾。例如,制度导致商人的政治地位不高,不可以穿好衣服,农民有权利穿好衣服,但依然买不起,商人虽然没有地位,但是有钱可以买贵重物品,这样农民的权利就显得并不重要。制度本身没有问题,但并不适应情况的变化,在历史规则面前,这样的社会制度无法长久执行。

二、明朝的科举制度

明朝的科举制度相当有特色,科举制度不是从明朝开始的,却在明朝发扬光大。当时的考试分为三个等级,第一次考试为院试,考试合格就是所谓的“秀才”,秀才是不用给县令下跪的。下一级别的考试叫乡试,中举者就叫举人,具有做官的资格。紧接着是会试,会试就是将各个省的人才聚集一起考试,从中挑选三百人。考试的场所和今天的教室差距甚远,明朝的考场叫作贡院,长五尺,宽四尺,高八尺,好似把人关进了一个笼子,每个考生发三支蜡烛,晚上就蜷缩着睡觉,就在这样的艰苦环境下,考生满怀理想,写出动人的文章,真是实属不易。通过了考试就可以进入最后一道考验——殿试,由皇帝提问,考生低头回答完问题后等待自己的命运,皇帝和其他考官会依据考生的成绩划分三甲,一甲就是人们熟悉的状元、榜眼、探花(见圖1),只有三人;二甲叫赐进士;三甲叫赐同进士。明朝的科举比当今的高考难度大得多,但为了改变命运,无数人前赴后继,向着官位前进。从古至今,读书从来都没有捷径,但明朝的考试内容不仅改变了科举制度,而且让考生十分痛苦,培养出很多书呆子,“少年强,则国强”,所以这种考试制度影响了中国几百年的命运。

三、八股文

八股文(见图2)可以说是明朝的发明,影响了五百年左右的读书人命运,从朱元璋开始,一直到明朝中期,相关制度逐渐完善。八股文不需要写很多,一般不超过五百字,主要考查的是格式和各自发挥,八股文分为破题、承题、起讲、入题、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几大部分,其中有四个部分是精华所在,就是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它们必须使用排比对偶句来写,一共是八股。这种形式不允许考生多写或少写一个字,为了工整,达到对偶的形式,很多考生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写的是什么内容,大部分都是没有意义的话。就连出题者也很痛苦,因为考题只能从四书五经中出,出过的题又不能再出,有时会把书中的上下句割裂开出题,语句十分不通顺,出题者都不明白题目是什么意思,就这样让学生考试,更可怕的规定是所有文章不能有个人的想法,要按照圣人朱熹的思想写文章,朱熹给四书写过注解,考生按照注解的意思、朱熹的思维来考试。就在这样固定的思维模式下,有的考生依然可以写出妙笔生花的文章,既符合要求,文字也相当优美,十分不易。

八股文虽然有很多弊端,但是可以说它是很多文体写作的基础,一些优秀人才也都是写八股文的高手,如张居正、高拱等。但是,整体来说,这一制度还是弊大于利,禁锢着人们的思想,著名的明朝学者宋濂曾这样形容通过八股文选出的人才“与之交谈,两目瞪然视,舌目强不能对”,可见八股文害人不浅,但是影响极其深远,一直到近代,人们还会以考过八股为荣。

四、结语

本文从明朝的职业分配制度、当官的秩序和八股文科举考试三个方面论述明朝的制度,使人对明朝制度方面的传统文化有一个大体的认识。制度就是来要求人们的,约束人们的言行举止、生活方式等,它也属于文化的一种,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有太多宝贵的文化遗产,方方面面值得后人去学习和保护,但不是所有都是正确的,就好比明朝的有些制度,比如,八股文选拔人才,并不利于国家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所以,中国的传统文化有好的一面需要后人继承,同样也有人们应该去其糟粕的一面。相比明朝,如今这个时代,国家的制度更是为人民考虑,更加人性化。人们应该将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当今社会,融入每一个人的生活,去创造更美好的中国。

(北京林业大学)

猜你喜欢
八股文社会制度科举制度
关于早期蒙古社会制度的再思考
科举制度的起始与结束
不同意识形态的社会制度对法律功能实现的影响
质疑是打开智慧宝库的金钥匙
猴年贺岁
马克思主义信仰在构建中国和谐社会中的意义
明清之际顾炎武八股文观新探
不受羁绊的女性
猴年贺岁
八股文进高中教材引热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