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朱显志 摄影|刘明烨
制作皮影有专门的画稿,称为“样谱”。雕刻也有口诀:樱花平刀扎,万字平刀推,袖头袄边凿刀上,花朵尖刀刻。以此制作出来的皮影,栩栩如生、活灵活现
扯一块大白布,悬一盏灯泡,把各式样的“二维角色”高高挂起,一声带有浓厚乡土气息的曲调开嗓,只见得那“关二爷”立马有了生命似的,忽儿提刀对打,忽儿纵马飞奔,文辩武斗眼花缭乱。突然,喧嚣骤止,屏气凝神,“关二爷”猛一转身,头一高仰,嗓一高叫,声如炸雷般轰隆隆从观众头顶碾过,这般酣畅淋漓一个冷战从头到脚,直叫每一根头发丝儿都麻酥酥的了。
透过白布,赵忠义声情动貌,10个指头拨弄灵活,那千军万马的阵仗竟被他一人耍得热闹非凡。
今年76岁的赵忠义,是锦州石化公司的退休工人。仙风道骨,沉默寡言,乍眼一看与起早遛弯、地摊挑菜的邻家老大爷相差无几,若非亲眼所见,实在难以想象这位耄耋老人扮起皮影行头来,竟蕴藏如此巨大的能量与气场。
皮影影卷
赵忠义制作皮影道具时,用色十分讲究,大都自己用矿物和植物炮制出大红、大绿、杏黄等颜色来着色
赵忠义除了保留传统皮影戏的技法和演绎手段外,还将“小猪佩奇”等新潮动漫元素融入皮影戏中,使皮影戏观赏效果更佳,更富有时代气息,更能赢得各个年龄段观众的喜爱
赵忠义的家,仿佛一个微缩版的皮影梦工厂,任谁也难以料到,这栋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职工家属楼里,竟蕴藏着纷繁缭乱的皮影世界。屋子里的一切似乎都与皮影有关,5个平米见方的卧室里,到处堆放着大大小小的箱子,里面装满了演出用的灯具和皮影。单人床板下,垫着几箱子100年前祖父亲手编写的剧本手稿。稍稍抬头,就能看见墙上斜拉着一根线,挂满了各式的皮影:有怒发冲冠的钟馗、足智多谋的孔明,再仔细一看,竟还有一只小猪佩奇哩!
讲起锦州皮影,赵忠义老爷子浑身透着舒坦:“锦州皮影是非常有民俗特色的,它的特点是大影窗、大影人、大嗓门儿。一个影人高一尺八寸,全用驴皮刻。唱腔也很特别,不像其他地区皮影戏捏着嗓子用假声小唱,而是用本嗓真声,高亢嘹亮,字正腔圆。”此外,锦州皮影还有“三多”——多面手、多机关、多材料。多面手就是一个人连拿带唱带伴奏。多机关就是影人一身多头,设有机关,变男变女,抽刀拔剑。多材料则是驴皮、钢纸、照相底板、塑料、猫毛、狗毛均可制作皮影。在表现形式上,锦州皮影影人的动作更为灵活多变,角色样式也不拘一格,与时俱进。
赵忠义继承了锦州皮影的传统特色,作品细腻灵动,他的细腻最能体现在雕工上,出自他手中的影人,刀工细腻,眉眼、头饰、绒球清晰逼真,形象生动,色彩艳丽,不仅平民百姓看了心生欢喜,在各种皮影雕刻大赛中也是揽奖频频。他的“拿影”技巧,堪称一绝,人称“活影王”。在皮影戏《鹊桥会》中,赵忠义制作并表演的“黄牛患病、流泪、排便”等皮影技巧,与真牛无异。如今,在社区、乡镇、部队、大学校园里,都有赵忠义的粉丝。看到这门古老的民间艺术在当代依旧受到众多观众的喜爱,赵忠义越演越有干劲。
目前,赵忠义是锦州皮影剧团团长,共创作70多部影卷。代表作有《杨家将》《穆桂英大破天门阵》《两狼山》《金沙滩》等,很多优秀作品被国内外皮影爱好者收藏。2005年,锦州皮影被列入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赵忠义也因此成为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皮影)传承人。
人生是不同地域的集合,每个人都是一则寓言。赵忠义与生活在渤海之滨的祖祖辈辈,接力描刻着在这里发生的故事,也嘹亮唱说着锦州人对生活的态度。一方水土一方人,如贾平凹先生在《秦腔》中所写——山川不同,便风俗区别,风俗区别,便戏剧存异;普天之下人不同貌,剧不同腔。锦州皮影以独特的艺术形式绽放在中国皮影的大花园里,与用心耕耘它的赵忠义师傅一道,将这份穿越了百年的视听盛宴继续传递下去。几声锣鼓响,一段老戏腔;方寸之间穿越今古,演绎典故佳话,尽显人生百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