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铭珠,尹志华,Phillip Ward
(1.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体育教学部,上海 201620;2. 华东师范大学 体育与健康学院,上海 200241;3. 青少年体育教育研究上海市社会科学创新研究基地,上海 200241;4. 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 教育与人类生态学院,俄亥俄州 哥伦布 43210)
2019年4月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实施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的通知》,10月进一步提出了《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教育部在《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中更是旗帜鲜明地指出要“全面提高课程建设质量。立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人才培养目标,优化公共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比例结构,加强课程体系整体设计,提高课程建设规划性、系统性。”高校专业课程建设是我国高等教育治理的基点和源点,科学的高校专业课程设置对于优秀人才培养发挥着重要作用。
作为高等院校专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体育专业建设有着悠久的历史,从2012年国家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来看,我国体育学类共设置了体育教育、运动训练、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人体科学、运动康复、休闲体育7个本科专业,前5个是基本专业,后2个是特设专业。其中,体育教育专业是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体育学类本科专业。黄汉升等人[1]的研究表明,截止到2015年我国共设置了852个体育学本科专业,其中体育教育专业共317个,占37.21%,位居首位。课程设置一直是体育教育专业建设的核心问题,教育部相继发布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方案》《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各类主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高等学校体育学类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等,对规范、指导我国本科体育教育专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围绕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问题的相关研究成果很多,但大部分聚焦于国外高水平一流大学的课程建设。而从我国实际看,很多一流高校并无体育学科,大部分体育教育专业主要在普通本科院校开设,尤其是大量新升格的地方本科院校。如何引导地方本科院校科学地设置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是该层次的大学推进“双万计划”的核心任务。基于此,本研究结合《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U.S.News&WorldReport)的大学分类体系,对美国地方本科院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情况进行分析,为我国大量的普通地方本科院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更好地发展提供借鉴。
《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的大学分类是世界最具影响力的排名之一,其将评估对象分为5类,每年公布5个排行榜,即最好大学排名、最好研究生院排名、世界最好大学排名、最好网络教育项目排名以及最好高中排名[2]。其中最好大学排名主要针对美国境内的大学,主要细分为七大类(表1)[3]。
表1 《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美国最好大学排名分类
本文选取4所美国地方本科院校为研究对象。美国地方本科院校数量众多,类似于我国大量新升格的地方本科院校。美国地方本科院校分为北部、南部、中西部和西部四大区域。其中,北部区域62所,南部区域113所,中西部区域94所,西部区域65所。结合四大区域中各个本科院校专业设置和排名特点,对开设体育教育专业的美国地方本科院校进行选择,为使选择对象具有较好的代表性,在选取时考虑以下因素:①4所院校排名位于所在区域的中上游,相对而言在广义层面的代表性更强;②考虑到宗教在美国文化中的重要作用,其中2所院校是带有基督教色彩的大学;③为兼顾不同地域,4所院校分别位于纽约州、佐治亚州、俄亥俄州和俄克拉荷马州。最后,选取了北部排名第10的纽约圣弗朗西斯学院(St. Francis College)、南部排名第29的佐治亚伊曼纽尔学院(Emmanuel College)、中西部排名第12的塞达维尔大学(Cedarville University)、西部排名第5的俄克拉荷马浸会大学(Oklahoma Baptist University)。
4所美国地方本科院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主要可以划分为四大类,即通识教育课程、体育学科基础课程、体育教育理论课程、体育教育实践课程。各个学校总学分集中在130左右,其中,圣弗朗西斯学院共129学分、伊曼纽尔学院共131学分、塞达维尔大学共135学分、俄克拉荷马浸会大学共128学分。
除了圣弗朗西斯学院的通识课程比例达到50.4%之外,其他3所大学的通识课程比例低于40%,分别是33.6%、35.6%和39.8%(表2)。这些通识课程以人文社科类课程为主,有关宗教的通识课程也不少,还有少量的自然科学类通识课程。圣弗朗西斯学院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现出人文社科课程、自然科学课程和选修课程三足鼎立的特征,尤其是在通识课程中设置了15个学分的选修课程,为学生提供了足够的选择空间。另外3所院校的通识课程结构较相似,以人文社科课程为主,较为重视宗教类课程。区别在于伊曼纽尔学院重视新生入学和研讨课程,塞达维尔大学将基督教与体育结合,俄克拉荷马浸会大学则注重学生对通识课程学习的选择性,以最大限度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表2 美国地方本科院校体育教育专业通识教育课程设置
4所院校的体育学科基础课程所占比例分别为20.2%、27.5%、20.0%和28.1%(表3)。学科基础课程以运动人体科学类为主,如运动生理学、解剖学、人体机能学、营养学、动作学习、运动损伤和急救等,此外还有少量法律、健康类和心理学类的课程。体育学科基础课程设置特征较为相似,即以自然科学类的运动科学课程为主,旨在让学生学习运动科学的原理、机制等基础性知识。区别主要体现在个别具有特色的课程上,比如圣弗朗西斯学院和俄克拉荷马浸会大学将法律问题作为基础课程,培养未来教师懂法、用法的意识和能力;而塞达维尔大学则将毒品教育课程作为基础课程,这可能与当前美国毒品泛滥而急需加强健康教育有关。
表3 美国地方本科院校体育学科基础课程设置
4所院校体育教育专业理论课程所占比例分别为18.6%、22.1%、23.0%和16.4%(表4)。这些课程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基本的教育学类课程,如教育学基础、教育心理学、教学价值取向等;二是体育与健康教学法类课程,如中小学体育课程与教学方法、健康教育教学、体育与健康教学管理等;三是与特殊教育相关的课程,如适应性体育教育、残疾儿童、特殊儿童教育等。其中,圣弗朗西斯学院普通教育和体育教育的课程各占一半,非常注重夯实学生的教育教学基础;伊曼纽尔学院则突出对残疾儿童和健康教育的关注;塞达维尔大学在专业理论课程方面的学分最多,涵盖了特殊儿童、多元学习、信息技术等多个方面;相比较而言,俄克拉荷马浸会大学的专业理论课程学分最少,课程以体育教育理论为主。
表4 美国地方本科院校体育教育专业理论课程设置
4所院校的体育教育专业实践课程均包含运动技术类实践课程和实习实践类课程两部分,前者所占比例分别为6.2%、4.6%、6.7%和6.3%,主要是针对某一类运动项目的教学;后者所占比例分别为4.6%、12.2%、14.7%和9.4%,主要是学生实习和实地考察与体验(表5)。虽然4所学校在专业实践课程方面的结构较为相似,但相互之间差别仍然较大。圣弗朗西斯学院的专业实践课总共只有14学分,远低于其他学校,这可能与该校设置了超过一半的通识课程有关。其他3所学校比较重视学生的实习实践,其中伊曼纽尔学院和俄克拉荷马浸会大学的实习均细化到了具体学段,体现出明显的针对性;而塞达维尔大学则强调在实习实践中关注特殊需要和多元文化等。
表5 美国地方本科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实践课程设置
通识教育最早于19世纪初由帕卡德提出,其发展历程已近两个世纪。与专业教育不同,通识教育的目的不在于单纯地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与技能,而更为关注学生作为一个“人”的最基本的思想、情感、能力、修养的需要。通识教育培养的不是仅仅受过专业教育和职业培训的工具人,而是拥有完整人格、实现全面发展的“全人”[4]。从4所院校的课程设置来看,都比较注重对学生进行通识教育,尤其是圣弗朗西斯学院甚至设置了65个通识课程学分,占总学分比例的50.4%。
这些通识课程具有以下两个特点:一是注重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其通识课程既有注重基本人文素养方面的课程,如人文与创造性表达、历史、欧洲文明史等;又有培养学生基本技能素养方面的课程,如口语交流、写作、沟通概论等;还有少量培养学生自然科学素养的课程,如解剖学与生理学、生物学问题、统计学等,以及一些提高学生艺术素养的课程,如音乐、戏剧、艺术等。二是注重新生入学教育。圣弗朗西斯学院和伊曼纽尔学院,分别设置了针对新生的课程,如新生研究和新生入学教育。其他2所学校虽然未设置专门的新生课程,但其培养目标仍然非常重视新生的适应问题。新生的初始体验对其今后4年的学习至关重要,新生类课程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尽快融入、适应新的环境。大量的通识教育课程,有利于培养学生广阔的视野和发散性思维,避免将自己局限于体育学科本身,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为今后进入职业岗位培养全面发展的中小学学生奠定良好的基础。而我国体育教育专业的通识教育比较薄弱,通识教育理念并未在课程设置中得到很好的体现[5]。一项针对东北三省体育院校课程设置的调查研究表明,甚至有的学校体育教育专业未设置通识教育课程[6],取而代之的是大量的公共课,如政治、外语、计算机等,这与我国的国情有关,但未来仍然要加大通识教育力度。在新生入学教育方面,我国主要采用统一的新生入学教育模式,未纳入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体系,与专业特色结合不够紧密,无法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入学指导。
运动技术类课程固然重要,但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的是未来的体育教师而非运动员,可以说教师本身的运动技术水平并不是最核心的因素。4所院校体育教育专业的运动技术类课程非常少。塞达维尔大学运动技术类课程最多,也仅占总学分的6.7%,而伊曼纽尔学院的运动技术类课程仅占4.6%。
4所院校开设的运动技术类课程具有鲜明的特点:一是并不注重单个运动项目的技术学习,而是以学习某一类运动项目为主。运动项目的种类很多,有限的课时无法学习所有的技术,通过学习某类运动让学生掌握共性的运动技术原理,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其他运动项目。比如,塞达维尔大学的运动技术类课程是按照团体运动项目、单人和双人运动项目、户外休闲运动、韵律运动、翻滚运动进行分类的。二是更重视让学生掌握该类运动项目的教学方法,即强调学生学会项目的教学。比如,伊曼纽尔学院分别开设了单人或双人运动项目教学、团体运动项目教学、舞蹈教学等课程;其他3所院校运动技术类课程在名称上虽然没有“教学”二字,但查看教学大纲可发现其并非是典型的运动技术教学,也强调学会教授运动项目。运动技术课程的设置突破了“学科中心观”的思维框架,形成了“学生中心观”的思想,即运动技术课程学习并不是为了运动技术本身的传承和发展,而是为体育教学和培养中小学学生服务的,未来体育教师重在掌握项目的教学方法和技巧。而我国的体育教育专业教学普遍重视运动技术课程设置,学生学习的主要是技术动作,而非运动技术教学法,这对于体育教育专业来说并不适宜。
4所院校都非常重视教学类课程的设置,帮助学生提高教学能力。首先,设置了大量的一般教育学课程,如圣弗朗西斯学院设置了教育学基础:历史与哲学、教育心理学、中学教育方法与策略、有效教学方法与策略、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等,伊曼纽尔学院设置了教学价值取向、美国教育原则、媒体与技术、残疾儿童教育等,俄克拉荷马浸会大学设置了教育学基础、教育心理学、中学教育原理等,以帮助学生打下坚实的教育学基础。
其次,与我国体育教育专业设置笼统的学校体育学、体育课程与教学论等课程相比,4所院校设置的体育教育教学类课程非常细致。从学段上来讲区分了小学和中学,如小学体育教学法和中学体育教学法,如此设置符合不同学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从内容上看,分别针对体育教育的组织、管理、课程、教学设计、教学法、评价等设置了相应的课程,这有利于从多角度培养体育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此外,都重视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学实习,如伊曼纽尔学院有关学生实习实践的课程达到16学分,而且还细分为小学、中学和适应性实践3个方面。塞达维尔大学的实习实践类课程高达20个学分,强调未来体育教师的实习要面向所有年龄段的学生,通过深入到中小学实习,增加他们对教学的领悟和实践能力。而我国较重视运动技术课程,教育教学类课程的比例较少,同时课程设置也较为笼统,既未细化到每个运动项目的教学,也未细化到小学、初中和高中不同学段的教育教学。
地方本科院校主要为各地培养人才,其课程设置必然要体现地方文化特色。美国民众有着较深厚的基督教信仰,所以各校在课程设置中有着鲜明的宗教特色,塞达维尔大学的宗教类课程甚至高达17学分。这些课程的开设有助于塑造学生善良、互助、友好的价值观,更好地面对有宗教背景的学生。其次,在课程中强调多元文化,部分学校开设了多元学习者导论、内容阅读(多年龄段)、多元文化实地体验、学生实习与研讨(多年龄段)等课程,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接纳不同种族、不同家庭背景、不同信仰、不同风俗习惯的学生,很好地处理与他们的关系,并针对性地提供体育教学。最后,重视有特殊需要学生的教学,尤其是重视残疾学生的需求。4所院校都开设了相应的课程,如适应性体育活动、适应性体育教育、特殊儿童教育、残疾儿童导论、适应性体育教育实践、实地体验(特殊需要人群)等课程,保障特殊学生获得正常的体育学习机会。
截至2019年,教育部公布的全国高等学校共计2 956所,包括普通高等学校2 688所(含独立学院257所),成人高等学校268所[7],其中大部分是新升格的地方本科院校,也是开设体育教育专业的主体。全国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高度相似,既没有体现出地方性院校在培养人才方面的特色,也很少积极对接当地社会发展的需求。陈霜叶等人[8]指出,大学课程是学生在本科学习中最重要的体验,也是大学专业中最实质的内容。大学课程因学科不同(如学科特点、学科内的范式差异以及文化冲突),对学生的培养也有所不同。因此,参考美国地方本科院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经验,我国地方本科院校课程设置可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调整。
重视通识教育是未来我国高等院校专业教育的发展趋势,在专业教育中加强通识教育,有助于个体个性的张扬、情感的完善、职业之外的发展以及未来的可持续发展等[9],但目前高校在整体上对通识教育重视不够,部分通识教育课程也存在理念陈旧、视野狭窄、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度弱等问题[10];其次,地方本科院校体育教育专业的生源质量相对较差,很多生源是因为文化水平偏低才选择体育教育专业,因此更需要加强通识教育,提高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人文素养、读写能力、交流沟通能力等。
基于此,一是要提高通识教育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比例,从专业建设的价值观层面重视通识教育的作用;二是要根据本校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设置通识教育课程,比如西部地区,学生整体而言文化基础较差,可以考虑设置基本文化素养、读写能力等通识课程;对于东部地区,可以加强体现国际先进教育理念、体现人文性和科学性融合的通识课程设置;三是借助国家推进“双万计划”建设机会,用好高水平大学推出的线上一流本科通识课程,做好资源共享,为地方院校学生挖掘更多优质的通识课程资源。
美国地方本科院校体育教育专业的运动技术课程较少,这与美国的学校体育体系密切相关。一方面,美国的本科教育大多实行大类招生,学生选择体育教育专业更多是基于个人兴趣;另一方面,美国中小学学生课外体育活动较多,运动技术基础较好,更需要体育锻炼的方法。而我国有自已的特殊实际,不可能完全学习美国,只开设少量的运动技术课程,但是需要调整运动技术课的侧重点。
有两点需要考虑:一是从单个运动项目转向“运动类”的学习。《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将运动项目划分为球类运动、田径类运动、体操类运动、水上或冰雪类运动、武术与民族民间传统体育类运动、新兴体育类运动,将具有类似性质的运动项目整合为一类运动,设置“运动类”技术课程,引导学生学习共性内容,提高学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能力。二是对于运动技术课程的教学,从单纯的运动技术学习转向运动技术的教学,因为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主要就业方向是体育教师工作,培养他们“会教运动技术”的能力更加重要。
对于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而言,教学能力是其核心竞争力。教学能力的培养一般以体育教育教学类课程为依托,这其中既包括体育教育教学理论性课程,也包括体育教育教学实践课程。我国地方本科院校目前在体育教育教学类课程方面急需细化。
首先,要将传统的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老三门教育教学课程予以细化,原课程设置过于粗放。细化的方向是突出对青少年和儿童的研究,强调肥胖、抑郁、残疾等特殊学生的身心发展教育,考虑将学习科学、信息技术支持的教学、教育大数据分析等内容融入其中。其次,传统的学校体育学、体育课程论、体育教材教法课程要细分到学段,比如,针对幼儿园、小学、初中和高中,分别设置体育教育教学课程。国家教育部门已经意识到了该问题的重要性,如在教师教育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中,批准建成了小学体育教学设计、中学体育教学设计、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与教材研究三门课程。在国家推动“一流课程”建设的背景下,这些课程将会转化为一流在线课程,而地方本科院校则可以充分利用这些在线课程资源。再次,要在教育教学类课程中加强健康教育类课程的设置。当前我国中小学是体育与健康课程,但大部分体育教师却并不知道如何开展健康教育教学。《高等学校体育学类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提出将健康教育学作为7个本科专业的基础课程,而这还远远不够。这次新冠肺炎疫情,让人们意识到加强健康教育教学的重要性与必要性[11]。因此,我国地方本科院校要积极开展健康教育课程,培养学生的健康教育教学能力。
地方本科院校服务地方、建设地方的特点决定了课程设置要有地域性与多元文化特色。在地域性方面,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要体现地方特色,促进学生熟悉当地风土人情,了解当地社会文化环境。比如,在广西高校的体育教育专业中,设置壮族体育文化、壮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壮族体育教学法等课程。针对不同地域的特点,设置一些应用型的体育教育专业课程,如沿海地区地方院校设置水上运动与救援类课程,以更好地服务于当地的学生需求。湖南怀化学院地处湘西,其最新的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就突出了学生的发展能力,通过设置“休闲与户外运动组织与管理能力”等课程[12],旨在培养未来毕业生服务湘西山区的学校体育与休闲活动组织。
在多元文化方面,课程设置中要体现多元包容的特色。地方本科院校培养的很多教师会前往广大乡村和民族地区教学,而这些地区的中小学条件较差,且不同地区的文化背景、民族风俗习惯、体育教育基础水平差异较大,因此在学生培养中要能够适应地方的需要。因此,在我国地方性本科院校体育教育专业中,设置一些针对不同文化背景学生的体育教育类课程尤为必要,多关注特殊学生、不同文化和宗教背景的学生的需求,而不是一味地追求那些前沿性的课程,不断提高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和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