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向宁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 体育美育工作部,武汉 430074)
1998年,中国学者袁纯清将生物学中的共生理论引入到社会学领域,试图从宏观与微观结合的角度探索系统要素之间的共生规律。他认为共生是一种社会现象,是共生单元在共生环境中按一定共生模式形成的关系,其本质是“协作”与“合作”[1]。共生理论在中国社会学领域正式拉开序幕,是2000年复旦大学社会学系胡守钧教授出版的《走向共生》,提出“社会共生论”思想。他认为共生是人的基本生存方式,要以共生论来指导社会,走向和谐共生的新时期,极大地推进了共生理论在社会学领域的应用。2006年,胡守钧教授又出版了《社会共生论》,进一步完善了共生理论在社会学领域的分析框架,确定了“社会共生论”分析的36条定律,将社会共生论的研究推向深入[2]。
由于共生理论揭示了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和一般规律,具有重要的哲学意义[3],并且能提供多元化的视角,因此被广泛应用到经济学、教育学、历史学、管理学等诸多学科领域,尤其是在社会学领域,“发展”“合作”“互惠”“共赢”等高频词汇已经成为共生理论的核心理念。体育学研究领域,也涌现出了一批运用共生理论研究体育产业的成果,为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决策参考。
城市的发展越来越重视文化软实力建设。城市文化是围绕城市建设和发展而创造出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4],国家登山健身步道是城市的亮点与特色,更是展示、宣传城市文化的重要载体。中国登山协会2018、2019年连续主办的国家登山健身步道联赛,极大地提升了主办城市在国内的美誉度和知名度。国家登山健身步道联赛是集运动竞技与全民健身为一体的大型城市体育活动,能够与城市旅游产业产生较好的融合效应。本文以黄石国家登山健身步道为研究对象,探讨如何建构两者优良的共生关系,促进两者健康高质量发展。
黄石是全国体育名城,依山傍水、内湖外江、山水相间的优越自然地理环境为黄石开展登山活动提供了极为便利的场地资源。2014年5月,黄石开始正式申报创建国家级登山健身步道,通过建设千里登山步道,连接黄石境内的铁山、黄荆山、父子山、龙角山四大山脉,形成“休闲健身户外运动旅游”多功能、景观型户外运动健身圈。2015年3月17日,黄石四条国家级登山步道通过专家评审,“中国最具人文气质的国家登山健身步道”将成为黄石新名片(图1)[5]。2015年10月27日,黄石父子山、熊家境两条国家登山健身步道被国家体育总局登山运动管理中心、中国登山协会授予“国家登山健身步道示范工程”称号,这成为湖北省最早荣获这一殊荣的国家登山健身步道。截至2020年4月,黄石共建成5条国家登山健身步道(表1),目前在建的有北山头国家登山健身步道。可以预见黄石国家登山健身步道建成后,将会进一步拓展群众体育活动的方式与空间,丰富全民健身活动的内涵,带动体育相关产业加速前进。
图1 黄石国家登山健身步道分布情况
表1 黄石国家登山健身步道基本情况
近年来凭借得天独厚的条件,黄石举办、开展了一系列具有较高影响力的登山健步活动。如,2015年国家登山健身步道联赛(黄石市站)在黄石父子山国家健身步道举行、2016年国家登山健身步道联赛的首站比赛在黄石熊家境国家健身步道举办,赛事形式丰富,以竞赛、体育游戏、游览观光为主,每年都能吸引来自全国各地的运动员及体育爱好者参加[6]。
依据共生理论,研究黄石国家登山健身步道与城市旅游的融合发展,不仅要深入研究两者所具有的共生单元、共生模式和共生环境,而且需要重点分析两者的必要条件(质参量兼容、共生界面、关联度)和充分条件(利益与信息交换、产生共生利益、大于临界信息丰度)[7],从而探寻协同联动、利益均衡、融合促进“三位一体”的共生发展机制,最终使黄石国家登山健身步道与城市旅游达成理念共识、提升共生度、优化共生界面、改善共生环境,构筑和形成共同进化、共同发展、共同适应的互惠互利、共赢共识关系,营造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优良的共生关系环境,共同助力黄石生态立市、体育兴市、旅游强市的宏伟蓝图(图2)。
从共生三要素来看:国家登山健身步道与城市旅游均可为对方提供资源支持,两者互动紧密,具备成为共生单元的条件[8]。国家登山健身步道可以吸引游客和民众,刺激消费,拓展户外运动,开发休闲市场,推动城市旅游的升级;而城市旅游又能带动国家登山健身步道的体育产业提升。但目前城市旅游明显占据主导地位,从中的获益也显著优于国家登山健身步道,两者呈现出非对称性互惠连续共生模式。黄石正处于城市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多年以来高度重视体育事业发展,先后举办过多次国际和全国有影响力的体育赛事,极大地促进了城市旅游的蓬勃发展,两者存在正向共生环境。
从共生理论的必要三条件来看,国家登山健身步道对于振兴乡村旅游、带动农村经济发展、促进体育休闲市场形成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可以作为与城市旅游形成共生关系的共生引力。城市旅游具有不断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和提高城市美誉度的重要功能,特别是近年来体育旅游蓬勃兴起,能够吸引体育与之共生发展。国家登山健身步道与城市旅游两者共生单元的质参量兼容,在增进城市活力与推动繁荣发展中存在着较高的关联度。而国家登山健身步道和城市旅游可以通过体育产业(体育特色小镇、户外休闲开发)、体育旅游(体育保健、运动娱乐)、体育市场(体育服务、运动消费)等作为媒介,进行接触,实现共赢,完成共生利益的转移及信息的传递,因此为人们提供户外健身是两者的共生界面。从共生理论的充分三条件来看,国家登山健身步道与城市旅游在运动休闲、健身娱乐、户外郊游等界面可以顺畅地进行利益和信息的交换,能够提升为人们户外健身服务的能力,产生共生利益。国家登山健身步道、城市旅游均具有较高的信息丰度,这一特质促使两者可以形成稳定的共生关系,具备形成共生关系的充分条件。依据共生理论,两者完全可以建立共生关系。目前,黄石国家登山健身步道的硬件设施还需要不断建设与完善,特别是与城市旅游相关的产业市场还处于萌芽状态,缺乏明确详细的规划与构想,虽然前景光明,但依然任重道远。
图2 黄石国家登山健身步道与城市旅游融合发展的共生关系
经过多年的发展,城市旅游已经成为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和增强城市综合实力的重要路径。体育旅游是体育业与旅游业交叉渗透而发展起来的,以体育元素为核心,旅游资源为载体,以现场观赛、参与体验和参观游览为主要形式的新的旅游业态[9]。2016年12月22日,国家旅游局、国家体育总局共同印发《关于大力发展体育旅游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体育是发展旅游产业的重要资源,旅游是推进体育产业的重要动力。”[10]国家登山健身步道作为一种重要的体育旅游产业资源,很好地展示出城市的自然特征、社会特征和人文特征,对于促进城市旅游的深入拓展和深度优化都将会显现出巨大的推进作用,并带来可观的商业价值。近年来,黄石旅游业各项重要指标持续增长,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已经成长为黄石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但由于国家登山健身步道普遍建成开放时间较晚,对民众的吸引力和影响力还比较小,特别是当地的体育特色小镇建设、体育旅游资源开发、运动休闲设施配套、户外锻炼资源整合等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同时在国家登山健身步道的宣传报道、赛事组织、日常管理、旅游导引等层面还明显缺乏常态化的聚集效应,与城市旅游的共生度明显不够。因此,国家登山健身步道与城市旅游要主动加强融合,营造良性发展的共生环境。
连续共生、互惠共生是最理想的共生模式,换言之,促进黄石国家登山健身步道与城市旅游的融合发展,需要逐渐形成一体化对称性互惠共生模式。目前黄石的国家登山健身步道与城市旅游之间呈现出一种非对称性互惠连续共生模式,城市旅游明显占据主导地位,而国家登山健身步道仅仅是在依托城市旅游来进行体育营销,处于被动和从属的位置,并没有主动去对接城市旅游。当前,城市旅游已经在全国各地普遍兴起,且日益朝着规模化、产业化与集群化方向发展。但是国家登山健身步道作为一种新兴的体育旅游资源,大众认知程度还不高,还远未显现出应有的潜力与价值。另一方面,从目前举办的各项国家登山健身步道的赛事来看,偏利性共生倾向较为严重,较多地追逐经济效益和商业利益,在赛事的筹备、策划、组织、宣传、运营、服务、保障等重要方面还存在着明显的短板或问题,急需引起体育相关部门的重视。显然,国家登山健身步道的良性高效运行与可持续性发展必将成为城市旅游的又一亮点和特色,城市旅游也会因国家登山健身步道而增色添彩,但前提是两者加速对接与主动融合,从共生单元、共生环境等方面持续创新,形成一体化对称性互惠共生模式。
法律法规是体育市场健康、稳健、规范发展的政策制度保障,要依法依规严厉打击体育消费中的各类经济侵权问题,妥善处理商业纠纷,保障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保护市场各参与主体的合法权益。正处于发展初级阶段的国家登山健身步道,尚存在治理机制不健全、营销手段不丰富、消费市场不成熟、前景规划不明晰等种种问题,尤其需要政府在政策制度层面提供全面保障,建立起国家登山健身步道与城市旅游高效无缝连接的战略,稳步推进和持久优化两者的共生界面。同时,要大力推动国家登山健身步道的民间协会、社会团体、健身组织的建设工作,为它们的发展与壮大提供物质保证与经济支撑,有效提高它们的管理能力与治理水平,特别是在手续审批、行政报备、活动审核等方面给予必要的政策便利与支持。通过城市旅游逐步建立并且稳步提升国家登山健身步道的知名度与美誉度,使之融入城市旅游的目标定位与远景规划,将国家登山健身步道打造成为当地城市旅游的品牌与旗帜,不仅要立足于市内,也要放眼全国乃至国外,不断整合与发掘其旅游资源,为当地旅游业的繁荣与升级做出贡献,建立起优良的共生界面。
我国供给侧结构改革思想内容丰富,包括改革的着眼点、核心、关键、实现路径、实现保证、基础、重点以及根本目的等[11]。黄石目前的国家登山健身步道在功能、目标、规划等顶层设计上还有很大的拓展空间,尤其在体育旅游产业资源要素与全民户外健身多级要求的供需上明显存在结构性失衡、市场配置失调、利益分配失信等弊端与缺陷。建议政府出台科学高效的管理措施,运用严密的法规制度来保障二者共生关系基础的稳定,从供给侧杜绝管理疏漏和避免政策盲区,打造优越的体育旅游环境和户外健身场所,为城市旅游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黄石国家登山健身步道要充分挖掘与凸显当地的旅游资源优势与特点,拓展与之相关的体育旅游资源、体育消费市场、户外休闲场所、全民健身服务设施,打通产业链,形成规模效应。另一方面,也要从需求侧深入调研人们对于登山健身步道的认识与发展建议,注意规避风险,取长补短,积极弥补登山健身步道远景规划和长远建设的短板,不断满足人们在国家登山健身步道游玩、活动、竞技中对城市旅游的期盼,进一步优化、加强黄石国家登山健身步道与城市旅游之间的共生关系。
依据共生理论,发展与互惠是共生关系的核心与基础,共生关系必须建立在共生主体之间,这是共生主体能够相互存续与不断融合的基石,共生主体之间看似没有直接的关联,但却存在隐性的相互作用,需要通过不断完善以实现共生主体的合作与融合。“互惠”是“合作”的前提与保障,最终是为了实现“共赢”。基于此,认为黄石国家登山健身步道与城市旅游要主动加强融合,进而不断提升共生度;登山健身步道应积极对接城市旅游发展,逐渐形成一体化对称性互惠共生模式;落实国家与地方政策制度保障,改进共生界面;从供需两侧协同发力,改良共生环境,如此必将建构起优良的共生关系,从而更加精准地推进黄石旅游业与体育事业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