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媛媛
(中共中牟县委党校,河南 中牟 450000)
中心城市是推动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快速成长的主要引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2019年经济工作进行部署时指出,要增强中心城市辐射带动力,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助推力。因此,如何增强中心城市的辐射力以更好实现城市未来发展逐渐成为学术界研究的新热点。郑州作为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横贯东西,连通南北,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站在新的历史起点,研究郑州如何增强城市辐射带动力,助推国家中心城市建设,从而引领中原城市群发展,支撑中部崛起服务全国大局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国家中心城市,是指在全国具有引领、集聚、扩散和辐射功能的城市[1]。其中,集聚与辐射是衡量中心城市功能的核心标志之一。“辐射”本身是物理学概念,用于描述能量较高的物体和能量较低的物体通过一定的介质互相传递能量的过程。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城市和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城市之间存在着类似物理学中的辐射。城市辐射力是指城市通过资金、技术、人才、市场、思维方式等对周边城市和地区的综合影响力。国内外的经验表明,国家中心城市因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和自身优势,能够通过向周边地区进行技术扩散、产业转移、信息交流传播、资本输出等方式与周边区域进行传播和交流,从而带动周边区域的发展,同时在交流互动中提升自己的实力。
(1)评价方法
层次分析法(AHP)是一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多目标、多准则的决策分析方法。在对复杂问题进行决策分析的时候,层次分析法具有较强的适用性[2]。考虑到在城市辐射力评价指标体系中指标的复杂性,许多指标相互关联,有些甚至相互包含,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评价郑州城市辐射力水平。
(2)指标体系
城市的辐射力体现在诸多方面,如城市综合经济实力、产业发展水平、科技发展水平、对外开放水平、基础设施水平等[3]。本文分别从以上五个维度,在考虑到指标设置的全面性、科学性和所需数据的可获得性的基础上,构建城市辐射力的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
表1 国家中心城市辐射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及权重
(3)指标权重
构建准则层B对于目标层A、指标层C对于准则层B的判断矩阵。邀请八位专家对各因子重要程度进行打分,取平均值作为特征向量。计算各指标对总目标的组合权重值Wc。
(4)辐射力水平的计算
城市辐射力水平即为某个指标对于总目标的组合权重值与该指标值乘积的和。设定城市辐射力为F,各指标值(标准化后数值)为Xi(i=1,2,……,20),各个指标对总目标的组合权重值为Wi(i=1,2,……,20)。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F=X1×W1+X2×W2+X3×W3+……+X19×W19+X20×W20
本文数据来源于2009年~2019年《郑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9年其他八个国家级中心城市和郑州周边省会城市的统计公报、《中国城市年鉴》以及相关统计公报。由于评价指标的不同,原始数据具有不同的量纲和数量级,采用min-max法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
根据上述方法,可得2009年~2019年郑州城市辐射力水平(见表2),并绘制郑州城市辐射力变化趋势图,如图1所示。
表2 2009年~2019年郑州城市辐射力评价结果
由表2和图1可以看出,郑州城市辐射力在2009年~2019年呈逐年稳步上升的趋势,但辐射力增长速度逐渐变缓。城市辐射力增长阶段性明显,大致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2010年~2013年,城市辐射力增长速度大幅降低,由2010年的366%的高速增长降低到2013年的6%的低速增长。第二阶段,2014年~2019年,每年增速保持在10%~25%,城市辐射力增长速度趋于平稳。
图1 2009年~2019年郑州城市辐射力变化及增长速度示意图
为了对郑州的辐射力有更清晰的认识,与其他八个国家基中心城市进行横向比较,得到九个国家级中心城市辐射力评分表(见表3),并对其辐射力水平进行排名(见表4)。
表3 国家级中心城市辐射力评分表
表4 国家级中心城市辐射力评分顺序表
根据以上评估结果,按辐射力大小可分为三个层次:上海、北京两市评分值均在0.7上,辐射力远超于国内其他城市,位居第一层次;广州、武汉两个城市评分值在0.3~0.7之间,位居第二层次;成都、天津、重庆、郑州、西安四个城市评分值均在0.3以下,为第三层次。根据城市辐射力在国家中心城市中的分级,第一层次的城市具有出众的服务能力,在全国乃至境外都能产生辐射影响;第二层次的城市有较强的服务能力,在区域范围内产生辐射影响;第三层次的城市服务能力较弱,仅仅具有地区性影响力。郑州目前还处于第三层次,城市辐射力水平不高,各指标发展不均衡。因此,郑州要承担起国家中心城市的功能,需要作出很大的努力。
作为产生辐射的主体,城市的经济发展的规模和质量直接影响辐射力的强弱。郑州应加快提升自身的经济实力,在更大空间、更高层次上增强城市辐射力,实现对周边地区的“溢出效应”。一是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制造业传统型向中高端迈进,降低传统的高耗能产业比重,发展新能源、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为主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使这些产业在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同时,促进和带动传统优势产业发展。二是不断吸引总部经济企业在郑州落户。利用总部经济企业在要素配置、产品销售、地区调配等优势,出台优惠政策吸引鼓励总部经济企业到郑州驻扎,推动产业结构逐渐实现高端化。三是大力扶持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加大融资支持和税收减免力度,鼓励跨区域经营,改善企业的运营环境,保护企业的知识产权。
中心城市的创新能力,特别是科技创新能力,体现了城市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对城市发展起着催化剂的作用。郑州要响应河南省政府打造中西部“创新高地”的号召,把科技创新作为带动产业升级进而增强城市辐射力的动力。一是完善科技创新保障体系。重点培养一批规模效应突出、产业特色鲜明、研发能力强的创新型产业集群。建立针对科技贷款和科技投资的风险补偿机制。为创新企业提供贷款优惠,破解创新企业的融资难问题,促进良好创新环境的形成,使创新资源不断向企业集聚。二是加强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利用郑州市高校和科研院所密集的优势,培养创新人才。以“高精尖缺”为导向,引进高端人才。完善人才配套服务政策,建立人才服务绿色通道,为高层次人才打造专属服务制度,解决人才的后顾之忧。三是搭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通过市场化手段进行资本和技术的整合,建设一批企业技术中心、工程中心、工程实验室,多个工业技术联盟,形成产学研一体化机制,促进创新成果转化和科技研发水平的提高。
中心城市的辐射功能主要通过与周边城市的互动来增强。郑州要增强辐射能力,必须依赖良好的辐射渠道。通过拓宽和改善辐射渠道的条件,突破自然或人为的阻隔,加速中心城市与周边区域各种要素的流动、融合和共享,保证辐射得以有效进行。一是要充分利用郑州作为交通枢纽的优势,以“人便其行,货畅其流”为理念,进一步提升交通基础设施条件。畅通连接国内外主要城市的运输通道,形成大进大出的国家级交通枢纽中心格局,增强其辐射范围和力度。二是要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拓展信息通道。完善通讯网络、大容量宽带、多媒体信息交换、大数据平台的城市信息网络基础设施,推进各级平台数据的融合对接和共享开放,最大程度实现信息在不同层级、不同区域、不同部门、不同业务之间无障碍流动。
拓展合作空间,建设互联互通、四通八达、相辅相成的发展网络。一是构建“多中心”的大郑州都市区。打造“2核+3次+5卫+2副”的大郑州都市圈,通过合理的产业布局,突出中心城区的核心功能,充分发挥城市次中心、卫星城市、副中心城市对于中心城区非核心功能的疏解,实现整个大郑州都市圈的联动发展。二是构建“一体化”的中原城市群。通过中原城市群各城市合理的分工,相互协作,形成中心带动外围,外围支撑中心的良性互动。三是构建“立足中原、面向国际”的内陆开放高地。提升郑州作为“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的作用,发挥其在物流运输、装备制造、电子商务、工程承包等产业领域的优势,加强在教育、医疗、文化、人才等领域的交流合作,使郑州向具有国际影响力、国际辐射力、国内外整合力的国家中心城市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