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

2021-03-04 08:44林颖华
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税收思政政治

林颖华

(集美大学 诚毅学院,福建 厦门 361021)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立德树人是教育的中心环节。我国高等教育肩负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应积极贯彻落实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开创教育工作发展新局面[1]。2019年底,《教育部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中指出:“把课程思政建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环节,坚持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统一、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性质,在实现国家职能的分配上具有其独特的内涵与作用[2],“税收学”课程教师积极探索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陈嘉庚”爱国主义精神和“诚毅”校训等思想教育元素融入课程教学中,拓宽、创新教学方式、手段,促进经济管理类专业人才思想意识的觉醒与升华。

一、“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内涵与意义

“课程思政”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旨在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每一门专业课程的教学环节当中,并深挖专业课程中的隐性思想政治元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达到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3]。“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有利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专业课程育人质量的有力提升,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能够改变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刻板印象,使学生从“被动教育”转向“主动学习”。“课程思政”打破了长期以来思想政治课单一的输出教育与专业教育相分离的“孤岛效应”,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像阳光和雨露一样充满每一个课堂和专业学习中,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动性和感染力。

其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改变了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对教学方法进行了探索与创新。“课程思政”教学改革避免了以教师为主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借鉴“逆向思维”进行课程设计,使得思想政治教育以“青年视角”赢得认同,引导学生内化形成正确的职业道德观。

最后,“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有利于教师持续提升自身的政治理论素养,以适应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动态的快速变化。“课程思政”纵向延伸、横向拓宽了教师的专业理论功底,增强了课堂教育教学的感召力与说服力。

总而言之,“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在推动意识形态教育和人才培养方面被赋予了重任,进一步引领和提升高校各专业人才培育取得新成效。

二、“税收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施的必要性

税收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石,是社会稳定进步的保障,与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税收学”自身课程内容全面系统,同时兼顾了税收基本原理和中国现行十八个税种的基本法律规定内容,既有理论深度又有实践应用,为本课程在“课程思政”海洋中浸润提供了先天的优势。

(一)引领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税收制度的自信

本课程“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领会理解为什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税收制度好,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之所以优于资本主义国家,究其本质,就是因为它能够满足越来越发达的社会化大生产对制度的要求,代表了当今世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方向[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税收制度就是在这一基本框架下发展起来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具有科学的理论基础和深刻的历史底蕴。

二是中国税收始终坚持“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在税收分配关系上体现的是为全体人民服务,自然深得全体人民拥护。放眼未来,中国人民的生活将更加殷实丰厚,充满阳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税收制度切实地提高人民的物质与精神质量。

(二)启发学生体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税收制度在实践中的优势

本课程“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去感受为什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税收制度在实践中彰显优势。“实践是最好的试金石”,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已经逐渐形成了中国特色的治税理念、税收制度和征管体制等,体现了越来越旺盛的生命力与优越性。例如,全新个人所得税汇算,不仅让全体纳税人享受了个税改革的“大红利”,也体现了税收制度实践在国家治理中的基础保障作用更加突出,同时也是税收治理现代化历程的重要里程碑。

(三)增强学生追求未来职业神圣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经济管理类学生毕业后将成为各类企事业单位的决策者和管理者,他们的一言一行都会对所在单位的文化伦理、战略决策、管理行为等产生实质性的影响。“税收学”作为经济管理类专业必不可缺的核心课程之一,“课程思政”教育对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职业道德观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也对学生毕业后职业素养的培养有着深远的意义。

三、“税收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实现路径

(一)总体目标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灵魂与主线,传承“嘉庚精神”,坚持“诚毅”校训,梳理“税收学”课程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融入课堂教学各环节,注重创新教学模式,以培养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应用型经济管理类人才为目标。

(二)“税收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施的主要思路和措施

在教学目标的实现过程中做到立德树人“有道”、教书育人“无声”,主要措施有如下几点。

1.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促改革

“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取决于教师育人意识和能力。因此,教师必须从思想上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引领,在教学实践中处处体现育人职责[5]。专业教师需要持续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要思想理论,提升自身的思想政治素养。

课程教师要积极地发掘“税收学”课程中可以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融合的内容。例如,中国已建立起了与国际接轨的具有中国鲜明特色的社会主义增值税制度,既保证了国家财政收入的持续稳定,也兑现了对企业税收负担的“只降不升”的承诺,激发了市场活力,带来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全新动力,取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在课程教学中,将这些内容穿插在增值税税制的讲解中,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和民族自豪感。但是,也应注意避免刻意牵强的“伪思政”行为。课程教师还可以通过定期开展各类教学研讨活动,分享教学实践的经验,并不断总结反思课程教学改革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促进课程改革的行稳致远。

2.融入学院特色促归属

“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应以各高校的办学定位和特色为落脚点,激发学生从“爱校荣校”归属感与自豪感出发的社会国家责任意识。例如,集美大学诚毅学院长期坚持“嘉庚精神立校,诚毅品格树人”“嘉庚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同时,依法纳税是每一位公民的义务,也是爱国的一种具体表现。2020年7月《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完善调整部分纳税人个人所得税预扣预缴方法的公告》中对于大学生实习取得劳务报酬缴纳个人所得税进行了调整,降低了应缴纳的税款,一方面体现了国家对大学生税收缴纳上的照顾,另一方面也强化了大学生依法纳税的意识。在课程教学中引导学生将以上内容进行联系与讨论,让学生领悟到爱国、依法纳税和爱校的“三位一体”。

3.依托课程体系建设促固化

“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建设的系列工程,只有做好专业课程的顶层设计方可促使教学效果的固化。在课程建设中,教材建设是“课程思政”成果固化的核心内容,是教书育人的重要载体,体现了专业知识的价值导向[6]。课程组教师应整合有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与专业知识进行教材建设,修订课程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形成科学、合理和稳定的教学体系框架与具体实施方案。

在教学方法中,案例教学法是最受大学生喜爱的教学形式之一。课程教师应结合贴近大学生生活建设相应的教学案例,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有益补充,激发大学生的情感认同和共鸣。例如,在“税收学”课程讲授环境保护税法章节内容的时候,将“费改税”的缘由和该税种在国内外征收依据的差异,通过数据对比和案例分析让他们产生对祖国强烈的认同感、归属感和民族自豪感。

4.运用新型媒体教学形式促育人

网络化时代,信息的传播方式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如何实现新型媒体与传统教学模式的互补,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课程思政”教学效果的高低。课程教师努力探索将对大学生来说抽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思想政治理论和“税收学”中枯燥难懂的法律法规等进行通俗化、生动化和形象化,并利用微博、微信和中国MOOC等新媒体平台,有利于大学生在课堂以外也能以轻松愉悦的方式获取知识。例如,在“税收学”“课程思政”精品课程建设中,课程组录制了八个专题微课,通过“师生对话”的形式将税收学专业知识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知识以由表及里、引人入胜的形式进行呈现,让学生们在观看“微课”的过程中产生观众强烈的“本位意识”,加深对知识的记忆力与理解力,让每一位学生“学有所成,业有所立”。

除此之外,高校还应搭建教师合作交流平台,鼓励专业课教师与思想政治课教师共同开展课题项目研讨,在沟通过程中探索最佳的教学模式。高校与高校之间也可以开展校际合作,分享“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实践的经验得失,共同推进“税收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进程。

5.强化制度保障促长效

制度是教学改革成效化与常态化的重要保障,“课程思政”的建设同样离不开完善的制度体系。专业课教师在思想政治学习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学习根基不够扎实、深入的情况,应将高校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充分动员与组织起来,大力吸纳专职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教师为课程组成员,只有这样,才能持续有效地做好课程方案设计中价值方向的正向把控。

同时,为了保障课程建设的长期效果,在教学过程中应执行学校的课堂教学听课制度、课程教学检查、评估等项目规章制度,注重收集学生实时学习体验反馈,强化过程学习考核,推动学生自主性、探索性和研究性学习[7]。

四、“税收学”“课程思政”元素隐射与融入点设计

根据“税收学”课程每一章节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将“思政元素”融入课程体系中,形成完善的教学方案,并做好教学典型案例库的积累与总结,以林颖华主编的《中国税制》第二版为例,具体的教学内容隐射与融入点的设计方案如表1所示。

表1 “税收学”“课程思政”教学内容隐射与融入点的设计表

续表1

“课程思政”建设是高校大学生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专业知识水平的正本清源,有利于解决专业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脱节的问题。在“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中,专业教师应提高思想认识,强化自身政治理论水平,科学、合理地挖掘“课程思政”元素,通过优化课程顶层设计和多元化的课程教学方法、方式的运用,将专业理论知识与思想政治理论形成高度统一,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教学任务,方可实现“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

猜你喜欢
税收思政政治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思政课“需求侧”
“政治攀附”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税收(二)
税收(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