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磊
摘要: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提升对于学校教学质量提升,起到决定性作用。目前各地新建学校有一大批新教师走上教师工作岗位,新教师的培训及能力提升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完善的教师培养模式。该文提出了借助“互联网+”构建的“工作助手式”网络培训模式。分别从课程选择、平台构建、平台运行效果等方面阐述了这一模式所具有投入成本低、针对性强、易于搭建、可复制性强的特点,以推动校本培训创新开展,达到持续提升教师综合素质的目的。
关键词: 互联网+;教师综合素质;工作助手式;校本培训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1)34-0254-03
Construction of a New School Based Training Mode Based on "Internet +"
QIAO Lei
(Suqian Suzhou Foreign Language School, Suqian 223800,China)
Abstract: The improvement of teachers' comprehensive quality plays a decisive role in the improvement of school teaching quality. At present, there are many new schools all over the country, and a large number of new teachers go to work as teachers. How to improve the teacher training mode. This paper proposes a network of job assistant mode based on "Internet +". The first mock exam is abou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urriculum selection, platform construction and platform operation effect. It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ow cost, strong pertinence, easy to build and replicability, so as to promote the innovation of school-based training and achieve the goal of continuously improving the overall quality of teachers.
Key words: Internet +; teachers' comprehensive quality; work assistant mode; school-based training mode
1 概述
隨着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对教育的促进作用越来越大,传统的教育理念、教学模式、教研内容等方面的变革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态势。如何实现传统的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探索教育领域中教学方法的重大变革对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创新型人才有着深远的意义。2016年6月教育部印发了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指出要积极推进教育信息化,从而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2018年4月教育部印发了《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提出到2022年基本实现“三全两高一大”的发展目标。201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文件,从政策高度指出面向2035年教育信息化发展方向。这些有关教育信息化文件的出台,无不凸显在教育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2教师校本培训的现状分析
近年来各地中小学新建学校数量逐年增加,通过招聘程序,一批新教师走上了教师岗位,这些教师中有的是通过学校招聘的应届毕业生,新教师的业务培训和成长规划,是各学校开展培养教师队伍的重要工作,由于各学校的条件配置、软硬件条件、教师结构有差异,教师的专业水平需要提进一步提高。同时由于人员的大量增加。人均参加培训的机会较少,高质量的专业培训机会更少,部分学科教师数量不均衡,平均到每位教师的培训机会更少。上述这些情况都影响着教师成长速度,也影响到中小学教育事业的整体健康有序发展。
从上述问题可以看出中小学教师综合素质需要进一步的提升,其中最核心的是师资队伍的建设问题。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建构低成本、大规模、高质量的培训模式。实现快速有效地提升教师综合素质,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3 构建“工作助手式”培训模式应用分析
教育信息化是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教育领域的改革和发展。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末提出教育信息化,并指出资源是基础,应用是关键。教师恰当地运用信息技术开发设计适合中小学生学习的数字化教学资源、优化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对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有重要意义。信息化对教育教学管理教师专业成长、家校共建、学生学校生活等方面均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要不断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为教师的培训和专业发展提供支持,从侧面反映了教育信息化对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的重要作用。
基于以上情况学校借助“互联网+”开展教师培训。即“工作助手式”网络培训模式。并在实际运用中不断探索,不断完善,建立了基于网络培训模式的管理机制,并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阐述了这一模式对教师综合素质提升的积极作用。
4 “工作助手式”培训模式网络学习平台构建实施
4.1 “工作助手式”培训模式的建构
“工作助手式”网络培训模式是一种基于信息化网络平台、移动终端设备、工作群建构的培训模式。通过该模式实现教师的基本素养和专业技术素养的提升,具有互相交流、培训跟踪、鼓励提升的功能。并通过学校有关职能部门组建的管理团队,采取激励的评价方式,引导教师全程参加培训的学习。从而实现教师有针对性需求的培训课程设计,跨越时空不受时间空间地域的限制,同时解决了教师资源不足,无法离岗培训的问题。
4.2网络学习平台技术选择与使用
平台采用希沃云、希沃白板、云课堂、企业微信、问卷星等技术开发制作“时习学堂”(名称出自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网络学习平台。学校在日常教学中使用希沃软件及其应用已经相当成熟,企业微信在全体教职工中的使用也是全覆盖。所以使用如上平台技术。学校一直注重教师信息技术水平在教学中的应用,并多次组织集中培训,以提升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所以采用以上的技术,可以使教师容易接纳和上手这一学习模式。有效地保证了网络培训课程的实施和效果。
4.3授课教师选择与教学内容需求定制
一是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有针对性地收集对应课程,充实自己的网络资源课程库,特别是市级、省级、国家级示范课优质课,相关专家评课过程。二是聘请相关学科的专家教师进行网络授课,保证课程的教学质量。三是由学校优选名师、教研组牵头组建的授课教师团队。建立包括教学管理部门、教研组、信息技术教师所组成的平台运行管理团队。明确分工,各司其职,分别负责授课内容设计,授课计划、课程宣传、课程录制、学习效果统计分析。
4.4学习平台运行实施成效
经历一年半的时间共开设网络课程30讲,其中教育理念6讲,信息技术18讲,其他科目6讲,全校教师得到了很好的学习。经过一年半的线上学习和一系列的线下培训活动,在有效的运行模式保障下,教师的综合素质有了明显的提升。
5校本化学习平台的优势
这一校本培训模式,运用了互联网技术,整合了各种平台资源,如企业微信、希沃白板、云课堂、问卷星等,开发适合学校教师专业成长需求的课程。对于学校教师的培养,更加具有针对性和指导性,有效地促进了学校教师的教育质量的提升。“工作助手式”网络培训模式是“互联网+教育”的本质特点,针对的是学校教师成长所需的课程。
5.1平台模式搭建成本低
平台搭建简单易操作,通过对已有软硬件资源的进行整合,提升完成搭建效率。整个模式的实施不需要添置新的硬件,电脑、手机、云空间都是已有且较成熟的技术资源,教师参加培训时不需要安装软件或手机App,减少了平台使用技术培训。同时这种网络化的培训免除了教师外出培训的旅程劳顿之苦,也为学校节省了差旅费用,同时教师不需要请假,不影响正常的教学安排,教师仅需要利用课余时间或空闲的碎片化时间就可以完成学习。
5.2教学内容更具有针对性
当前网络课程资源越来越丰富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就是课程的针对性不强,重复建设较多,而学校利用已有技术搭建自己的学习平台,更具有针对性,培训课程设计上更加倾向于一线教师的需要,学校可设计可管控性更强,需要提升什么方面的知识就补充什么方面的课程,小巧灵活的特点。同时解决了以往聘请专家集中培训效果明显,但是培训的持续性较短暂,使用这种网络化的學习,可以聘请专家名师进行网络授课,并且可以长时间的学习。网络学习模式互动性强,学员们在网络上可以通过学习交流群互动,跨越了时空进行在线学习,也可以对课程回放,多次重复听课,真正地实现了无边界学习,可以利用电脑或移动终端实现不脱岗常态在线,随时随地学习。丰富的校本网络资源库,为教师学习提升提供资源支持,智力支持和平台支持。同时培养了教师的学习使用信息技术的习惯。
5.3学习模式及平台搭建可复制
该模式极具推广价值,根据本人所提供的平台构思及搭建过程,利用该模式对教师进行网络培训,必将大幅度促进教师的综合素质的快速提升。这种低成本,高针对性的学习模式,对营造学习型校园,实现了无边界的学习,将碎片式的时间充分得以利用,形成教师学习新生态,充分地调动教师的内在动力,成为终身学习的学习型教师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6总结与发展探索
整合各方面力量建立资源库,实现更大范围更大规模的教学资源共享。随着信息技术的深入发展,通过资源库平台,成为教师获取学习资源,提升专业水平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实现师生和生生建构新知识提升能力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特别是基于5G技术的高速网络时代的智能终端设备的普及,为跨越时空碎片化学习,社群化学习奠定了硬件基础。要加强对学校教学中信息技术应用领域的教学思想的研究。教学手段,教学方法运用的理论研究。要充分调动起各种资源,如:名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这些资源作为支撑,开发出具有针对性,针对教师需求的课程。培训课程的设计具有开放共享的特点,并适合于网络学习和碎片化的学习,要有配套的奖励和激励措施。如教师培训课时计算、公开课认定等。同时要积极与区域内学校进行交流,共享资源,更大的范围内丰富资源库的数据,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进一步提升学习效果。
随着国家对教育信息化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教师使用信息化手段将成为应对新时代教育发展趋势,推动教育实现现代化目标,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要力量。
参考文献:
[1] 张玉,张潇月.网络学习空间中协作学习活动模型设计[J].中小学电教,2017(3):49-51.
[2] 杨丽君,王兴柱.教育信息化进程中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12):63-64.
[3] 陈江鸿,周忍,钟志贤.论远程学习者的学习动机管理[J].中国远程教育,2011(8):46-51,95-96.
[4] 刘奇,陈长虹.网络学习共同体及其构建策略研究[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8,21(3):127-131.
[5] 邱炳发,马燕,李明勇.微信支持下的移动学习资源设计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6,26(3):114-120.
【通联编辑: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