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方方
摘 要:正确认识企业文化的起源及其存在发展的意义,结合现实中企业文化的周期来了解企业的周期性对企业和社会及城市文化建设的影响,要正确全方位的认识企业文化对城市文化的影响,其要以辩证的角度去思考认知积极影响及消极影响,并且要以结合的眼光、互补的眼光来审视其深刻的联系和内涵。在这个基础上要理性地找好切入点,并把其作为一种方法来促进企业文化引导城市文化建设的正确快速发展。
关键词:企业文化;生命周期;城市文化
中图分类号:F20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21)02(b)--05
1 企业文化与城市文化的概述
企业社会文化和城市经济文化其实是一种相辅相成的传统文化管理体系,两者可有机结合,整合发展。同时,企业文化和城市文化均是以文化作为一种??集体的价值观念的基本性质:精神的长期积累,价值观、意志、道德、行为、生活方式等因素的交融升华,成就了这种亚文化构成体系。
1.1 企业文化
一般是指特定的生产经营活动环境下,企业文化才会应运而生并得以长效发展,相互渗透,企业文化通过一个长期的规范管理和政策激励后,员工的思想逐渐转变,实现所有人的认识和习惯的转变,并达成对企业的共识和认同,最终实现融合。一个成熟进化的企业文化,都会经历三个过程:自身逐步建立完善、成型和深入优化的过程。
这一有机整体可以形象的表达为图1所示。
同时对不同部分的简略解释如下:
1.1.1 企业形象
企业形象是企业持有体现一些独特的功能和实力的运营,消费者对企业的公众印象表示接受。企业形象最易被记忆且形成清晰印象的,一般是可以通过特定的要素给人以直接的感觉,如企业的招牌、徽标、门面、广告等内部要素,这其中存在表层形象是由外部特征表现,而表层文化形象则是由外部环境特征表现。
1.1.2 企业经营策略
在市场环境中,竞争无疑是激烈而残酷的,企业如何在洪流中得以持续长久地生存,其中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决策的选择及解决各种矛盾冲突的能力,这就使得方法论,尤其是科学完善的整套方法论显得尤为重要,同时也要求有一套有序的逻辑程序来检验监督行为。例如,始创于1994年的北京蓝岛商业大厦,在创办三年的时间内跃居首都商界第4位,就是以其“诚信为本,情义至上”的经营哲学为指导,“以情显义,以义取利,义利结合”为准则的追求使企业营业额翻了一番。拥有了策略,了解本身的选择方向,同时清楚知道本身可以用什么方式得到所追求的才是一种经营哲学。只有一种大轮廓没有具体的策略来支持这个行动,也是不行的。
1.1.3 企业价值观
群体认识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企业的价值观,尤其是企业本身职员的认知,这包含经营宗旨的价值评价、经营目的、存在的意义和为之追求的整体化、差异化,是企业全体职工共同的价值准则对与错、善与恶、好与坏的行为,是否值得一致认识效仿。核心价值观是企业文化发展赖以生存的本源,只有在统一的价值观的引导下,大部分企业内成员才会以无形的统一标准来检验判断自己的行为,并以此来确定他们自己的行为。 例如,北京西单的市场价值在于求实的核心,他们一直以顾客为中心,理解顾客需要不断改进自己的理念,增强服务档次,进而促进了绝大部分企业的综合管理层次的发展。不单单追求了自己的价值观,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自己的经营的影响力,使个性更突出,给消费者一个独特的魅力形象,这也是一种无形的资产。
1.1.4 企业精神
企业文化的核心一般可概括为企业的精神,它在整个企业文化中起主导作用。企业文化精神以企业的價值教育观念为基础,以价值研究目标为动力,对企业社会团体意识、管理会计制度、企业品牌形象、经营发展哲学和道德风尚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可以说,企业精神就是一个企业的灵魂所在。
在企业文化精神形成过程中很强影响力的人物会产生无形的影响,因为企业文化的核心人物或企业文化的人格化,其本源是一个活的样本或者榜样,供企业中其他员工仿效学习,对企业文化的形成和强化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1.1.5 企业道德观
企业是存在于社会中的一个相对完善的价值体系,也就存在各种关系伦理网,使其从伦理关系角度,按照善恶关系、荣辱意义、公私差距、诚信伪善原则等对企业进行规范和多方位的评价,这其中最重要的关系就涵盖企业与企业,企业与客户,企业与内部员工之间错综复杂的行为准则。
1.1.6 企业团体意识
企业团体意识有一个强大的社会凝聚力。企业员工愿意优化自己的工作并规范本身行为,为企业实现总体目标作出贡献,并以此为荣且因企业得到巨大成就产生满满的集体荣誉感,始终认为自己和企业是一个命运共同体,这就形成了强有力的归属感及幸福感。
1.1.7 企业制度
企业制度具有强制性,但在一定程度上能保住权利且同频具体应有的义务,企业制度秉承着公平、公正的原则,且在促进保障物质文化中起到了积极作用,尤其在生产经营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企业制度更具有包容性和代表性。
1.2 城市文化
城市发展文化,是指一个城市呈现出的特殊历史映像、特殊抽象形象、特殊潜意识精神,是城市社区居民所特有的价值管理观念、思维模式、行为方式和生活学习态度。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在当今世界、文化、经济和政治交织在一起,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比重越来越大。文化具有生命力、创造力、凝聚力的天然属性,这也是文化的力量所在。精神支柱是发展和生存的源动力,所以民族更需要民族精神的支撑。面对纷繁错乱的各社会政治思想文化的相互冲击,企业文化发展能兼顾弘扬民族精神和培育中华文化显得尤为重要,这个过程不单指一项而是要贯穿到国民素质教育的整个过程中,保持全身心的饱满精神状态。从中可深入探究到城市发展离不开城市文化的支撑的源泉,城市文化也在城市进化过程中给予了更高层面的引导。
1.2.1 城市品位促进城市文化的发展
城市品位的高低可折射出城市的文化底蕴和文化积淀的厚重度。做大做强中心城市,重在提高城市品位。
如北京、上海、苏州等,其城市文化的现代化内涵已体现在这些城市的现代化建设过程之中。这种影响是通过城市文化的不可割裂性和延伸而得以施加作用的。
1.2.2 城市特色推动城市文化的发展
地域文化特色与城市个性密切相关。一个城市如果没有自己独特文化底蕴的城市品牌,那么最终只能被湮没在千篇一律的城市群中。
例如,开封古城保留了城市在进化过程中的古色古香,城市在规划和改造中保持特色的主线基础上,发展其他产业,这样就不会出现因发展,丢失了本身的历史遗迹的底蕴。
1.2.3 城市经营为城市文化再升级服务
城市现代化的竞争,归根到底是城市人文素质的竞争。没有城市现代化的经营者和管理者,就不可能创造现代化的城市经营和管理机制。盐业的辉煌曾经使扬州成为富甲一方、名闻遐迩的文化名城。作为小苑本身而言,它确实只是一种民居形式,当初就曾有人建议将它打为民居牌,但最终的决策则幸运地定位在盐商文化上。原因很朴素:民居全国到处都有,而且扬州民居有名的也多得是,但盐商文化却并不多见。
2 企业文化与城市文化的对比优势
2.1 企业文化的对比优势
2.1.1 企业文化具有多样化传播的对比优势
企业文化在优胜劣汰这个漫长的过程中,会从单一的传播到多样性传播的变革过渡中成长,也会形成企业文化特有的模式,企业还必须长期坚持多形式、多渠道传播企业文化,与城市相结合,才能更加灵活地适应环境。
多样化传播让企业文化得到更好的贯彻和宣传,改变人们的思想、价值观和行为模式,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也间接推动了城市的发展。
2.1.2 企业文化具有主动学习创新的对比优势
随着企业间竞争能力水平的不断提升,主动学习并创新的能力成为鉴别一个企业生存的能力之一,并且深刻地影响着企业文化。一个企业的创新能力可以作为企业的核心动力,以全球视野为基础,以学习创新为文化软实力,全面提升综合竞争力,创造一流企业。
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第一,企业创新文化是一切创新的前提和源泉,能推动创新的实现。
第二,建立企业创新文化,使企业具备朝气蓬勃的创新精神,保证创新在企业内的持续发展和存在,能有效增加企业活力。
第三,建立企业创新文化,对内能够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对外可以传输企业的良好发展形象,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第四,灵活适应型的企业文化有利于企业经营业绩的提高。
第五,建立企业创新文化直接推动创新的形成和发展,推动整个大环境的高速发展。
华为在全球通信行业中以中流砥柱的状态崛起,以核心技术突破和创新赢得了更大的市场也打破了技术壁垒,重新布局了世界通信业的格局,这在一定意义上把创新的对比优势发挥的淋漓极致。华为秉承着连续性创新到颠覆性创新的升华;海尔集团企业创新文化建设是海尔集团在1984年引进德国利勃海尔电冰箱生产技术成立的青岛电冰箱总厂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集科研、生产、贸易和金融等领域于一体的国家特大型企业。海尔从一间手工业作坊式的集体小厂起步,发展为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大型家电跨国集团,完全得益于企业创新文化战略的实施。只有企业主动拥抱学习,拥抱变化,拥抱创新,才能永立不败之地,这样就自然而然地造就了企业文化的核心对比优势。
2.2 城市文化的对比优势
2.2.1 城市文化具有优化整合的对比优势
一个成熟的城市文化不仅有完善的组织结構,而且具有较深的文化底蕴,它对城市体系的影响是隐性的、潜在的,但又是至关重要的,通过环境因素、社会因素、人口、民族迁移因素、文化自身因素、时间因素的整合能力优势,功能提升整个城市的价值导向、约束力和协调力、凝聚力,进一步达到各要素合理协调配合,达到提升城市文化的目的。例如,文化青岛,其城市的灵魂就是其精神文化,青岛把文化建设及城市建成合二为一,代表着城市的灵魂形象,引领着城市前进的方向,打造包容性极强,不断追求卓越的进取精神,在经济助力,多方协作发力的步调下,进一步推动整合性城市文化的内涵和影响力。
城市文化自身的魅力在于文化,文化象征着凝聚力和自信心。城市文化对解放思想,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发扬科学精神等给予了更多的支持,就会产生强大的吸引力,尤其是资本、信息、人才等一大批的资源。文化又是综合国力的组成部分,也是城市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组成部分。城市文化本身对人才、资本、信息等资源要素具有强大的吸引力,能够产生强大的聚集和辐射效应,在聚集和增强城市竞争力的同时,也是对城市文化的梳理和转化,使城市服务的竞争性,区域交流的丰富性,业务盈利文化的多样性,成本的低损耗,高效的产业互补性,激励政策的本地化,资源共享的准入性,都给经济环境下的企业发展的竞争力带来巨大的影响。例如,海尔、海信等家电产品制造商在青岛的飞速发展就得益于中国这种“集聚影响效能”的促进,同时又使得企业众多高融合关联的产业链在青岛集聚发力,奠定了青岛世界级家电业制造生产基地的基础。
2.2.2 城市文化具有引导促进的对比优势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需要文化的滋润和供给并大力发展多文化融合大繁荣。作为先进企业文化的代表,党和政府其实作为特殊的文化代表,尤其作为先进企业文化代表,在社会各时段各时期的城市发展文化建设中充当着相当重要的角色,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关键性影响作用。
社会文化能带动社会多渠道的参与感及现象级的传递影响,这就要求其应有突破性的转变,故其发展离不开多方位激励以及文化的滋养,想塑造多元化、可持续、丰富底蕴及强文化穿透力的城市,需要利用工作氛围中的文化力去影响、引导城市化范围内的人们,带领他们更加接近先进思想文化及价值观的高度同频,只有从内部转化文化体制,逐步完善传统文化建设理念,发扬历史文化的优良传承,才能最终实现我国城市化的顺利完成。
3 企业文化对城市文化建设的影响
3.1 积极的影响
3.1.1 企业文化引导城市可持续的健康发展
如果把一个城市比作一个人,他是不是很优秀,不能只是简单地看外表就可以证明什么,他必须有内在的气质和吸引人的地方才会在这个社会上生存得很好,也会带来很好的价值。
企业可以在一种自然的社会影响下摸索出一种经营方式,不能否定这其中的优点。如果一个没有中心领导的发展,势必是一个很漫长也有很多不足和缺陷的发展。但是一个城市里若存在几家或更多的企业发展,就好比是有了领头羊作用,这是另一种别样的风景,这里等待的是一种快速的发展和稳步的积累,有激烈的竞争,就会间接地刺激企业的长足发展。
由此,我们就能够更加懂得一个没有文化特色的、缺乏灵气的城市,是不具有吸引力的,这样也反映了在现实生活中,企业文化对企业本身和城市精神以及城市文化建设的重要影响。因此,倡导一个企业文化的建设和城市文化建设是同等重要的,这也是需要我们可以快速发展和可持续不断发展的重要力量。
3.1.2 企业文化是城市经济与文化发展的无形资产
经济是城市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和主导框架,文化是城市的灵魂,一个没有灵魂的城市怎么会有生存的动力,更谈不上经济上的发展。
只是单单地追求经济的发展是不会长久的,必须要和文化有机结合在一起才是一个和谐的发展结构。
因为文化建设是塑造城市特色并且营造城市形象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富有文化特色的城市是具有魅力的城市,是促进城市发展的无形资产,城市文化和企业文化一样不仅是一种意识形态,也是一种生产力的象征。
企业文化对城市文化的影响更多地体现在其核心内涵上,如精神追求、道德规范、价值观确定等,因为企业文化对员工行为的深刻影响,间接地反映到现实社会中也体现了一个城市的综合行为素质。企业素质的总和影响了社会行为素质的高低。因此倡导一个健康、阳光和具有特色的企业文化是塑造城市形象的根本途径和必要条件。
因此,企业文化是城市文化建设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促进健康向上的、道德的和开放的企业文化,可以带来至关重要的企业的竞争力,积极推进城市的进步,开放、创新、进取的文化将带来竞争力,提高我们城市的吸引力和魅力。
3.1.3 企业文化以品牌形象书写城市发展奇迹
(1)企业文化在形成巨大的力量后就成为一种品牌效应
企业全方位文化的结晶就贴切体现在品牌里面,只是大部分企业可能没有形成品牌效益,这样只是说明其影响力稍微弱点,并不影响典型代表大众的这个观点成立。那么我们就以品牌的影响来间接表达企业文化的影响,以典型代表大众。
以世界知名品牌海尔公司为例,以其追求的“为青岛增辉,为宁波添彩”的口号,多年如一日地对自己的形象负责,做好自己的每一个计划,同时亲身经历的对知名品牌的见证,可以证明:品牌数量和档次也是显现一个城市文化的一个标准,地方经济发展的动力也靠品牌来增色,在品牌的影响下带动了其他的企业也以高的水准要求自己的发展,这样无疑在品牌文化的带领下产生了一种无形的好的效应,使其他企业认识到追求品牌的水准也不是一个遥远的梦想。
无品牌的企业注定在市场经济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也没有实力与品牌企业相提并论,就更不能称之为对手,甚至严重时会从竞争中消失,但没有品牌的城市是无法获得高速发展动力和源泉的,品牌正在改变城市经济面貌,保持城市经济旺盛的发展。
(2)企业品牌文化是城市实力的一个侧面写照支撑
企业品牌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强心剂和精神依托。品牌是企业的形象,只有品牌成功,企业才会更成功,这就要求品牌文化具有“点带面”的能力,让区域经济带动多方经济齐力前驱。集群竞争力提高了城市品牌的综合竞争能力,那些良性发展的集群城市品牌无疑给城市竞争力添砖加瓦。如温州被命名为“中国鞋都”,“中国鞋都名品”成为温州第一个公共品牌形象,由此温州的鞋可以在众多市场中得到产品的溢价优势能力。尤其是城市本身的区位条件和自然条件可以为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作出巨大贡献,比如,引导了消费,增强了市场吸引力,扩大了社会的影响力等。温州以其优势在做强做精的方向上,增加了温州的经济实力。在良性循环的前提下,就要求快速发展的经济追求合适的文化,品牌文化会促进发展,积累下长期的品牌文化就成了城市实力的一个侧面写照。
(3)企业品牌文化带动了城市经济
纵观国际经济环境,尤其是加入WTO后,资源的稀缺性及战略影响性显得尤为突出,拓展市场没有临界点的状态下,使得国与国之间明白一个道理:城市是国家的组成部分,只要城市经济强劲,才能在世界经济秩序中拥有更多的话语权。这样侧面说明城市经济是否拥有强势品牌及品牌是否是知名品牌,都是衡量城市核心竞争力的标准,除此之外品牌是否有生命力也将是衡量竞争力的关键指标,因为其具有强大的可持续性。例如,最具有代表性的浙江绍兴,其城市经济在发展中共计26种名牌,同时在国家名牌排位上位居省级第二,与此同时包揽160+省级知名品牌及295种绍兴名牌的光辉战绩。由于品牌的优势给浙江很多的可利用资源和很成熟的发展思想策略,这样品牌文化就正向促进了绍兴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4)企业多品牌文化影响了城市经济发展的活力与潜力
城市经济的活力很大一部分来源于品牌文化,品牌经济也是城市经济,在相互促进的同时带来了加速前进的助力,企业多品牌文化具有包容性,它对城市经济的推动具有强穿透力和坚韧的生命力,尤其是著名品牌的更为突出。如恒源祥、中华、美加净、光明、白猫、三枪、红双喜等,狂揽驰名品牌和商标数量1/8份额,变相地体现了品牌是衡量城市经济实力的指标。在影响力相互促進影响下,也就给城市带来了无形的活力和发展的潜力。
(5)企业品牌多性质文化开创了构建“一城一体化”
城市产业技术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离不开这三点战略决策:第一,实施名牌战略;第二,培育名牌产品;第三,发展可持续性品牌市场经济。企业品牌良好的品牌多元文化的性质可以促进相关产业链的发展,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集群。产业发展集群具有相互促进、相互成就的独特魅力,品牌促进企业发展,企业成就名牌,名牌反哺引导产业链的聚焦。
据相关数据表明,占据国内市场30%以上份额的浙江产业集群,带领着已形成纺织、服装、陶瓷等的鲜明特点的52个“产业集团”,其影响力远远超出了预期,并带来了连带正向影响。近年来,随着互联网(http://www.studa.net/network/)经济的快速发展,东莞、江苏昆山等地,产业集群在当地经济中的比重崛起,城市竞争力越来越依靠集群发展和产业竞争力的规模。名牌外延为产业集群带来了衍生创收或者正向刺激,使高端信息技术管理人才、高新研发机构打造的企业可以自主学习创新思维能力,蕴含出名牌的内涵。
品牌在所在城市的经济发展中,会吸引更多好的效益经济开始发展,品牌对城市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有直接的影响。知名品牌带着它特有的广泛性、深厚性、持久性的标志影响力,这就给一个重要地方的经济研究奠定了发展的基础和潜力。品牌潜移默化地成为城市的一张名片,甚至是对外强有力的潜意识形象,这样外界也就会及时看到城市的优势,产生强大的吸引力。
帮助吸引人才。在城市的发展中已经表明,人才具有主观能动性,是保持持续发展的主要动力,其次是技术和资本的引入。
有利于吸引外资。在全球化的时代,城市的大企业,尤其是跨国公司,是一个城市吸引外国投资和聚集能力的关键。所谓风投,其实也表明了投资是利润、风险并存的一种投资,所以企业投资要考虑的因素包含:区域经济、经济的连带辐射力、城市文化的影响等。这就充分表明了,含金量很高的城市风光无限,有利于吸引了大批国内外投资者前来投资。
3.2 消极的影响
3.2.1 有可能破坏城市已有的合理体系结构
城市文化是在历史长河中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是一种城市文化底蕴的文化价值的体现,但是,随着企业文化的深入促进了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市在所谓的以经济为中心,进行城市的建设也就是一种必然,这样在过度的商业运作中,采取这样的大建设,必然会牺牲很多用地,这个是看得见的,那么那些具有文物价值的保护单位房屋建筑等,就在无形中得到伤害,经济的高速发展和文化遗产的保护两种力量产生了碰撞,为了城市经济可能会忽视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造成多文化空间研究的不可持续性,以及长久的文脉的割裂或扼杀,分崩离析了邻里社区的温暖与延续,导致城市记忆逐渐模糊化,无根本奠基化。
3.2.2 有可能导致在城市文化建设中迷失自我
在快速发展的社会,相同的经营理念、相同的追求标准无疑会导致形成相同的文化,这也就反面说明了创新的重要性,因而适合自身发展的文化理念和经营理念变得很重要,企业文化虽然有其独到的见解和经典的总结,但是不要全部吸取,要吸取精华去其糟粕,这样就不会处于被动的地位。
3.2.3 有可能导致城市文化畸形发展
企业带来的经济快速发展和一定的文化积淀的形成,但是鉴于它形成的快速性,也会存在一些不稳固城市文化因素在企业文化下发展,在城市文化的资源中,由于历史积淀及文化底蕴的差异化,一定程度上引起了同质化城市的竞争,若是竞争带来了非正确的引导,将决定着城市的未来,由此城市文化在其他的企业文化带来的强势冲击下,要践行历史留下的优秀文化,不断检验自身文化是否偏离主线,而不是一味追求强势文化而忽略了城市文化本身的优势,要时刻防范无特色、无底蕴、无内涵、无格调的形式主义或者行为方式,减少“文化危机”带来的不必要的影响,这样才能避免城市经济发展过程中城市文化埋下的雷。
4 企业优秀文化促进城市文化建设的路径
4.1 传播企业文化精华,认可并运用其神韵
企业既然存在就是有合理和值得借鉴之处,企业发展并不能长久,只有与所处的环境一起发展起来才会使企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文化得到人们的认可后就会成为一种习惯,只有文化的深刻的内涵被大多数人认可后,文化本身的影响就会形成了一种对城市文化建设的引导。
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必须坚持利用多形式、多方式、多渠道相结合的战略思维,传播宣传企业文化并且加入更多的本土元素,更有本土化的文化渗入企业文化,这样就更具有灵活性及立体传播性,给城市及本身带来更加鲜明形象的思维、形象的影响,间接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价值观等,为建设先进的企业文化与城市文化做出创造性的价值。
4.2 结合城市个性,合理规划企业发展战略
城市文化建设与企业文化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联。企业是城市有活力的一部分,只有它以一个共赢的角度带动城市一同发展才会使城市文化更加成熟,更有广度,带有强势文化冲击力带动弱势文化的一种结合创新的发展战略,会在发展的构成中都有所提升,也会构建充满时代精神的城市整体形象,建设创造出有特色的城市形态和空间环境。
4.3 引导可持续发展,提升城市品位形象
企业要时刻铭记自己的社会责任,以有规律和有规划的步伐做好领头羊,要结合城市多方位的思考来制定,在追求自己利益最大化的前提下多放些精力到城市的品位打造上,尽量不造成对城市环境等的伤害,尽量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方针。在巩固了自己的同时也建设了城市的软文化实力,提升了其品位形象。
5 结语
企业文化从产生到强势发展的今天,城市在企业文化的影响中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让我们清楚地认识到企业文化对城市文化的影响是双面的,不可能经过短时间的影响就能使两者找到很合适的方法达到和睦相处且相互促进,只有循序渐进地推进探索的政策,并不断完善,才能使探索的路径在缓慢发展中真正达到其应有效果。同时也让各城市和相关企业从只关注自身文化的角度转变为要关注周围环境的相互有利影响,并发现优势促进其更进步升华,也开始着手解决出现的实际问题。我们坚信,在企业和城市、各级政府的引导下,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之下,企業文化对城市文化的影响不单单是在表层进行了,要更深入地产生质的影响,也利用好两者的相互优势,达到互利共赢的双丰收。
參考文献
石秀印.中国企业家成功的社会网络基础[J].管理世界,1989(06): 187-196.
张鸿雁.城市形象与城市文化资本论——中外城市形象比较的社会研究[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
彭立勋.文化立市与国际化城市的建立[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杨文勇,田建春.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理论的企业文化周期模型研究[J].华侨大学工商管理学院,2009(03).
冯静.财务杠杆与财务风险防范[J].商业研究,2004(04).
詹姆斯·科尔曼.社会理论基础[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03):345-345.
伊查克·爱迪思.企业生命周期[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4:100-120.
惠朝旭.企业家社会资本基于经济社会学基础上的解释范式[J].经济论坛,2004(03):117-120.
边燕杰.企业的社会资本及其功效[J].中国社会科学,2000(02).
李成勋.关于城市品牌的初探[J].广东社会科学,2003(04).
沈立人.城市以文化取胜[J].江苏建设,2003(12):123-145.
茆贵鸣.塑造城市个性,展示城市魅力——关于城市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J].江苏地方志,2004(01):123-126.
郑春东.品牌价值支撑体系的构成及评价方法研究[J].现代经济,2004(01).
夏曾玉.区域品牌建设探究——温州案例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4(07).
王辑慈.地方产业群战略[J].地理学报,2005(05):12-15.
祈永寿,段辉民.国内外企品牌及品牌文化研究现状[J].现代财经,2004(09).
单霁翔.城市文化建设存在的8个问题[J].专家视点,2007(03).
王疙峰.品牌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2009(10).
黄发玉.纽约文化探微.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3.
帕克.城市社会学[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
徐晖.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文化因素[J].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2000(03):83-90.
黎永泰,黎伟.企业管理的文化阶梯[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2003.
刘敦虎,李文勇.传播优秀企业文化构建城市文化[J].商场现代化,2008(08).
Research on the Influence of Corporate Culture on Urban Cultural Construction
Zhengzhou Dajian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FAN Fangfang
Abstract: Correctly understand the origin of corporate culture and the significance of its existence and development, and combine the cycles of corporate culture in reality to understand the impact of corporate cycles on corporate, social and urban cultural construction. To correctly and comprehensively understand the impact of corporate culture on urban culture, it is necessary to think and understand its positive and negative effects from a dialectical perspective, and to examine its profound connections and connotations from a combined and complementary perspective. On this basis, it is necessary to rationally find an entry point and use it as a method to promote the correct and rapid development of corporate culture and guide the construction of urban culture.
Keywords: corporate culture; life cycle; urban cul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