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汉藏合校办学模式的德育特色校本课程开发

2021-03-03 06:16王同
辽宁教育·管理版 2021年2期
关键词:育人德育课程

王同

辽阳市第一中学从1985年始办西藏班,实行汉藏学生合校分班教学。现有藏族班17个,汉藏学生合计3300余人。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政策,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秉承“以人为本,立德树人,让和谐校园成为汉藏师生共有的精神家园”的办学理念,在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开发新时代下的校本课程,根据学校德育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学校坚持学校、家庭、社会协同配合,坚持常态开展,明确德育目标,丰富德育内容,将德育课程与德育体验、实践锻炼有机融合,引导学生从课上走到课下,从校内走向校外,从思想认知到亲身体验,让学生走出校园、扩展视野、丰富知识、增长才干,增强对国家、对民族、对家乡的热爱。

一、规范学校制度建设,发挥管理育人作用

学校按照《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实施纲要》《中小学生守则》的要求,依托《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明确岗位职责,积极推进学校治理现代化,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学校管理制度的每一个细节。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任组长、分管德育工作副校长任副组长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制定《班主任德育工作量化条例》《班级管理制度》《学生德育量化管理方案》《优秀班集体评选办法》等规章制度,把教师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纳入评优评先和年终考核,增强了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学校还确定了让学生“树立自尊心、培养自信心、提高自理能力、加强自治能力、养成自主学习习惯”的“五自”教育体系,开展“一日常规”教育活动,使学生逐步走上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的轨道。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学生自我管理队伍,是提高“五自教育”的前提和保障。各项规章制度的严格执行,对学生实施自治、自理的日常考核、值周评比、组织文体活动等均由学生参与完成,做到日检查、周总结、月评比。学校定期召开德育领导小组会议,健全学校德育管理网络,牢牢树立“人人都是思政教师”“人人都是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全员育人理念,在管理中培养学生品质,使德育工作常态化。

二、丰富校园文化内涵,优化环境育人氛围

学校文化是既一所学校的灵魂,也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辽阳一中形成了“汉藏团结、勤学敬业、科研兴校、永葆一流”的校训、“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校风、“敬业、爱生、勤思、进取”的教风、“勤奋、求实、文明、守纪”的学风;创作了具有汉藏民歌风的校歌《一中,摇篮》;设计了象征青少年朝气蓬勃、汉藏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校徽。

学校因地制宜,全面规划,营造朴素与雅致的交融、自然与庄重的搭配、沉静与灵动相呼应的校园环境文化。厚德楼前安置名人胸像雕塑,使学生感受名人风范;格桑楼前的文成公主像,正厅的《格桑花·月季花》壁画、民族教育文化长廊,综艺楼的《亲融》浮雕、“融”景观等,象征着汉藏团结友谊源远流长。校园内厚德楼、格桑楼、博学楼、笃学楼、综艺楼、腾飞馆、雪莲居、雄鹰阁,每栋建筑都赋予了特殊的含义,处处体现出学校的文化特性——端庄、典雅、富有人文气息。在校史馆墙壁上,挂满了各种奖牌,记录着一中人执着追求的足迹。在校园内路灯的灯杆上、教学楼、走廊、食堂的墙壁上,随处可见催人奋进、发人深省的名言警句,处处体现着教育的引导和熏陶作用。

通过建设 “辽阳市第一中学”“辽阳一中西藏班”公众号、校园VR全景展示、辽阳一中校园网、校园媒体中心、校园广播站、宣传栏、党建活动室、党史长廊、办公室文化、食堂文化等载体,营造“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氛围。

三、守好课堂教学阵地,推进课程平台建设

课程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中心,是培养学生道德认知、情感态度的主要途径。学校不断加强课程教学建设和管理,坚持遵循教育规律,将学校德育活动课程化,精心设计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使德育课程充满活力。

(一)入学课程

七年级新生的第一课,是在西藏班同学的引领下,有组织地参观校园及校史馆,让每名新生自觉接受学校历史文化教育,启迪心智,接受人文熏陶。组织新生集体观看《课间须知》《食堂就餐》《午间纪律》等在校一日常规视频,起到积极的心理暗示、激励和鞭策作用。

开展军训活动,还包括军事讲堂、军旅一日游等系列军民共育活动,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开设班级文化建设课程,设计班徽、班规、组徽、组规、组训,组织进行班级文化风采展示活动,增强了班级凝聚力,促进班风和学风的形成。开展文明礼仪进校园系列讲座,帮助学生养成文明礼貌的好习惯,让学生接受礼仪教育的同时也了解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于中华文明和文化的传承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在校课程

七年级下学期至九年级上学期实施“参与教育”实践课程和“民族团结”课程。

首先,学校每天利用大课间开设体能训练课和民族团结课间操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强化了学生身体素质,锻炼了学生的意志品质。定期组织趣味运动会、田径运动会、校园足球赛、篮球赛、长短绳比赛、毽球比赛、纪念“一二·九”运动长跑等活动。科技艺术节开展声乐、器乐、歌唱、舞蹈、书法、经典诵读、机器人设计比赛等活动。体育节、科技艺术节作为选修课程的成果展示,为汉藏学生提供了一个交流和学习的平台。

其次,充分利用南校区围墙、空地等校园场地,组织学生进行校园艺术手绘墙、农艺体验园、制作植物标本、气象观测等实践活动课,由各相关学科教师进行指导。为了适应新时代社会发展趋势,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校对校园科创中心进行了升级改造,购置了机器人、转床、车床等大型部件。

最后,学校开设的民族团结课程——“汉藏一家亲”活动。由校领导、西藏班班主任、西藏班党员教师、社会志愿者、汉族班学生及其家长与藏族学生结对子,开展“我在辽阳有个家”系列活动。利用传统节日开展庆祝活动,每到元旦、春节、藏历年、端午节、中秋节等汉藏传统节日,汉藏学生欢聚在一起,身着民族传统服饰,互致问候、互献节目、互赠礼品。學校重视学生价值观的培育,结合雷锋纪念日、“五四”青年节、“七一”党的生日、全民国防教育日等节日,开展主题班会课,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使他们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明确历史使命。

在校课程的实施对学生进行生动的美育、体育及劳动技能教育,使德育内容细化并落实到各学科教学目标之中,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

(三)毕业课程

九年级下学期实施“毕业季”实践课程,课程共分三大模块。第一个模块是迎接中考,精选各学科的优秀教师为学生做中考复习及答题技巧讲座,邀请心理教师为学生做“应对考试焦虑情绪”主题的放松团体训练及心理咨询。第二个模块是职业规划,邀请市职业院校到我校招生宣传,并组织部分学生前往职业院校参观,了解职业教育及专业设置情况,为部分升中职的学生提供未来职业规划及咨询服务。第三个模块是毕业盛典,开展“做一个合格的毕业生”教育,让学生树立振兴中华、繁荣西藏而刻苦努力的远大理想。

四、有效整合学科资源,提升实践育人效益

学校在不增加学科总课时的前提下,将各学科不少于10%的课时用于学科实践活动。如语文学科“经典诵读”活动、数学学科“测量旗杆的高度”、英语学科“英文歌曲大赛”,道德与法治学科“理智爱国”时事政治分析、历史学科“参观辽阳满铁图书馆”、生物学科“标本制作”、地理学科“气象监测”等活动。

为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服务家乡的动力,学校组织汉藏学生到达辽阳龙鼎山、石洞沟、首山凉亭山等地,了解古城辽阳的地理地貌知识以及风土人情。学校还将研学实践活动拓展到全国各地,组织学生参观了大连关向应纪念馆、沈阳“九一八”纪念馆、丹东抗美援朝纪念馆、抚顺雷锋纪念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到北京、上海、西安等地参观名胜古迹,了解当地历史和民俗文化。在领略祖国大好河山的同时,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有效提升育人工作成效,引导他们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融入新时代的追梦征程之中。

五、推进师德师风建设,发挥模范引领作用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承担着立德树人的使命。校领导按照“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标准,指导教师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把师德教育纳入教师培训课程体系,要求教师担当起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引领教师怀揣高远的理想追求和深沉的家国情怀,把目光投向时代和社会,不断从实践中汲取养分、丰富思想,为学生树立有信仰、有理想、有担当、有情怀的榜样。校领导指导教师认真学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一系列教育法律法规和文件;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明确师德建设目标,把师德教育工作作为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内容;邀请专家到校讲座,建立教师个人学习记录,做好学习笔记;实施“三会一课”制度,营造融洽、温馨、积极进取的工作环境,不断提升教师个人业务水平;通过开展学生和家长问卷调查、家长座谈会、班级微信群等方式,了解本校的师德师风情况,定期收集意见和建议,自觉接受社会和家长的监督。

六、三位一体协同育人,发挥教育整体效应

学校教育的成效离不开家庭的支持和配合,离不开积极健康的社会环境,学校、家庭和社会必须在教育目标上达成一致,在时空上密切衔接、积极互补,才能发挥教育的整体效应。为此,学校积极争取家庭、社会共同参与学校德育工作。

定期召开家长会、家长开放日、家长听课周,举办家长学校培训讲座,利用教育云平台、人人通、建立微信群等新媒体沟通手段等方式,打破了时空界限,引导家长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营造积极向上的社会氛围。

建立多方联动机制,主动联系驻地派出所、交警队、检察院、武装部、消防队、税务所、气象局、农科院、关工委、医院、社区、福利院等共建共育单位,搭建育人平台,开展“法治进校园”“反邪教教育”“毒品预防”“交通安全講座”“消防常识”“税法进校园”“急救培训”“食品卫生安全讲座”“气象知识讲座”“学习农业知识,培养劳动技能”等培训教育活动。

借助节假日、寒暑假,带领学生开展志愿者活动、慰问演出活动,到王尔烈纪念馆、曹雪芹纪念馆、辽阳博物馆、辽阳科技馆、图书馆等文化活动场所地参观学习,邀请电视台技术专家到校指导校园电视台工作,邀请民间艺术家到校授课,充分利用媒体资源宣传学校育人理念方式,形成了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育人机制。

总之,我校在创新德育课程开发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为学生提供多样的体验、实践、成长的空间,助推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多年来,学校连续五次被国务院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荣获“全国文明校园”“全国关心下一代先进集体”等百余项荣誉称号。

(责任编辑:赵昆伦)

猜你喜欢
育人德育课程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悦人亦育人 冬季里的音乐绽放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