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整本书阅读要注重“三性”

2021-03-03 08:48何至江
河南教育·基教版 2021年2期
关键词:三性井口圆明园

何至江

阅读是语文课程中极其重要的学习内容,它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语文课程标准关于阅读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当前有不少教师为了让学生阅读整本书,在课前要求学生摘抄好词佳句;有的教师要求学生每天写一段观后感,并规定字数,甚至要求学生章章精读、批注。这些做法不一定能使学生有效阅读。我认为,整本书阅读要注重“三性”,即阅读心灵的独特性、阅读需求的多样性和阅读态度的主动性。

一、阅读心灵的独特性

在教学《圆明园》一文前,学生对英法联军的“任意毁坏”感受模糊。课前我问学生,看到“圆明园”这三个字的时候,眼前会出现怎样的画面。有的学生回答是“一片大火,一片建筑,一片废墟”。课堂上,我带领学生结合图片认真地读课文,又一起读了搜集到的有关圆明园的小故事。在这节课结束的时候,学生表示“留给我的不仅仅是恨,更是耻辱”“落后就要挨打,我们要努力把祖国建设得更加强大”。

学生通过有层次的阅读提升了认识高度:历史应该铭记,但一味的痛恨是无济于事的,只有化愤怒为力量才是积极的。作为教师,要把这样的信念根植到学生内心,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样的阅读效果才是我们学习语文真正的目的。

二、阅读需求的多样性

在教学《草船借箭》一文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我对切入点的选择深入思考。我引导学生阅读时从题目中的“借”字切入,以“借”识妙,“借”中得趣,进而形成閱读思路:为何“借”,怎样“借”?再在文本阅读中明白周瑜是以箭害人,从文中“三天时间、立军令状、不给材料”等,可以看出周瑜的用心,而诸葛亮却以结果服人。文章虽短,却生动地体现出诸葛亮“识天象、晓地理、知人心”的神机妙算,让学生领略到名著之妙。

三、阅读态度的主动性

在教学《坐井观天》时,我提出这样的问题:“小青蛙听了小鸟的话后,想不想跳出井口看一看呢?”随后,让学生带着问题结合课文去想象,预设的目的是想引导学生说出:青蛙跳出井口眼界开阔了,见识增多了。

学生根据提问主动探讨问题,但有的学生说青蛙根本就不想出井口;有的学生说它在井里很安全,它不知道世界上有许多好吃的东西等。于是我接着追问:“假如青蛙看到了一切,又会说些什么呢?”有学生回答:“原来世界这么大呀,多亏我跳出来看一看。”课堂教学是学生的发展天地,教师不仅要遵循教学目标,更要本着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宗旨,深入钻研课文内容,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抓住课堂精彩的生成,进而达成教学目标。

总之,语文整本书阅读不是单纯的读读抄抄,教师要重视学生在语文阅读中的主体地位。我们的语文课本是一本优秀读物,要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充分阅读,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

(责 编 莫 荻)

猜你喜欢
三性井口圆明园
师生对话容易被忽视的“三性”
印象·圆明园
The Old Summer Palace on the photos 珍贵老照片,还原圆明园
小青蛙从井底爬出来啦
游圆明园有感
天原来那么大呀
圆明园里过大年
劳务派遣“三性”问题研究
井口之蛙
井底之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