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的金融支持

2021-03-03 06:16刘银行梁伟民
银行家 2021年1期
关键词:融合农业农村

刘银行 梁伟民

乡村振兴是党中央国务院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部署,是抓好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提出,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推动乡村产业融合发展,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农业农村绿色可持续发展、提高农业供给质量、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举措,有利于重塑城乡关系,形成城乡融合发展的新格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乡村产业融合发展三大要点

产业融合发展的基本内涵。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具有丰富的内涵。无论是狭义的产业融合,还是广义的产业融合,都要求遵循乡村发展规律,深化农村改革,构建包括生产体系、产业体系、经营体系在内的整个现代农业体系,建立覆盖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的市场化、多元化利益联结机制,解决产业融合发展“人”“地”“钱”等相关问题,激发农村发展新活力,通过产业间相互渗透、重组、联动、要素聚集、机制完善和跨界配置,推动以农业为基本依托的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形成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最终实现产业链条和价值链条延伸、产业范围扩大、产业功能拓展和农民就业增收渠道增加,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产业融合发展的核心要素。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离不开产业主体、融合方式、利益联结机制三大核心要素。其中产业主体主要是农户、家庭农场、合作社、龙头企业、供销社、协会、托管中心等。融合方式主要是基于价值创造、价值供给、价值优化等目的,通过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拓展多功能、探索新业态等方式,丰富产业融合的价值内涵。联结机制主要是通过股份制、合作制、股份合作制、“保底收益+按股分红”、长期订单等形式,以及科学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促进各产业主体合作共赢、产业融合健康可持续发展。

产业融合发展的主要领域。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主要有两个领域。其一是农产品加工。农产品加工业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中处于中间地位,连接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是产业融合发展的核心引领部分,包括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农产品精深加工、主食加工工业化等不同层次的纵深加工,是提高农业产业链附加值的重要方式。其二是涉农服务业。涉农服务业是产业融合多元化发展的重要途径,能有效拓展农业功能范围和价值创造,包括休闲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等正在成为乡村产业融合发展重要部分的行业。

乡村产业融合金融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

产业化程度低是制约因素

目前,我国小农户经营零散,门类繁多,业态多元,融资需求千差万别;大多数农业合作社管理不规范,财务不健全,形成的产业链供应链尚不成熟;专业大户、家庭农村单户投资少、种养面积小、集约化程度低;产业链、订单农业等新型经营模式尚未形成规模,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产业融合还处于初级阶段。农业金融风险高、产业回报率偏低等问题,进一步加速了农村农业经营主體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融资少等问题,影响三农金融服务供给结构和成本。

信息不对称是基础难题

农业经营相对松散,农村地区中小企业、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主、农户等市场主体管理水平相对较低,缺少规范的财务报表和系统的交易记录,金融机构很难获得其真实的金融状况,存在“信息不对称”现象,导致信贷领域调查不实、虚假农贷、甲贷乙用、信贷资金挪作他用等问题,也是导致三农信贷领域违规违约多发、不良率偏高的一个重要原因。

抵押物缺失是重要障碍

抵质押物是否充足是决定商业银行是否贷款的重要条件,农村市场经济主体往往由于不能提供有效的抵押担保而无法获得贷款。农业经营主体可抵押生产资料等资产较少,土地、宅基地等变现难度较大,加之农村担保、保险等体系不健全,在第一还款来源面临较大变数和风险、第二还款来源得不到充分保障的情况下,第三层风险防护网又没有构建起来,金融供给者不愿成为最后的“接盘侠”,积极性大打折扣。

产品供给不优是主要短板

农村金融服务组织体系已经基本搭建起来,但产品供给与现实需求仍有一定差距。针对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的个性化、特色化产品较少,金融准入门槛偏高,尤其是农村经营主体金融需求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以及短、小、快、频等特征,而银行贷款流程长、手续复杂,农业保险品种少、费率高,担保条件苛刻、费率高等问题,从不同方面制约着农村金融供给质量。

强化乡村产业金融服务的对策建议

金融服务是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关键动力,能够有力推动乡村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应该从国家政策层面、金融机构服务层面等进行综合施策,切实推动乡村产业融合发展,促进乡村振兴。

发挥政府职能引导发展

整体上,以脱贫攻坚成果巩固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为目标,协调发挥好政府与市场两只手的作用,平衡好金融服务市场化与普惠化。坚持政府在推动乡村产业融合发展中的“有为”,积极编织不同类型农村金融主体的服务网络。通过政府设立风险补偿基金建立增信机制、各级政府政策性担保公司参与担保、保险公司丰富保险品种、期货公司完善期货产品,以及银行实施普惠金融政策、倾斜信贷规模、创新产品和简化业务流程等措施,构建协同化、立体化的金融服务体系。

战略上,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等措施,以基础设施项目贷款、银团贷款、PPP项目等融资模式,改善农村基础设施,为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实施差别化监管政策,建立涉农金融产品的创新包容机制,从多方面引导金融机构加大支持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力度。针对不同的领域和产业出台更多支持三农发展的规划、政策,尤其是在绿色循环农业、区域特色产业、重点产业园等领域,给予财政补贴贷款利息、补贴保险费、补贴担保费以及税收、社保、失业保险缴存优惠等政策倾斜,增强相关市场主体获得金融资源的可能性,并降低其融资成本,有效引导各经济主体积极参与产业融合发展。

战术上,建立政府、金融机构、协会及相关资金需求主体之间的联盟合作,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与上下游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户之间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契约,通过土地、住房、集体资产“变现”等多维度综合施策,形成特色化、专业化、产业化一体化发展的农业社会化生产命运共同体,解决风险分担的核心机制难题,强化第一还款来源、增加第二还款来源、构建第三还款来源,为推动更多资金资源服务三农,促进产业融合发展扫除“拦路虎”,增强整体生产效益和风险抵御能力。同时,通过政府、金融机构、行业协会等专业部门,将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的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等市场主体有效组织起来,将生产端与加工端、销售端连接起来,提供专业化的技术和信息指导,为农产品的销售找到出路,为生产企业找到货源,保障农产品能够生产得好、销售得出,经营效益稳步增长。

聚焦乡村振兴构建体系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形成了十分庞大的农村金融服务组织体系。从乡村振兴和产业融合发展要求看,不同金融主体应该充分发挥其市场定位和业务特色功能,协同服务三农、服务乡村产业融合发展。

重点发挥好银行系金融机构主力军作用。国开行、农发行等开发性、政策性金融机构可以提供中长期优惠信贷支持,解决农村重大基础设施和龙头企业发展的重大资金需求。农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等国家队商业银行及股份制商业银行具有体量大、机构多等优势,能够有效提高农村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和渗透率,提升综合化、特色化、专业化金融服务能力。农信社、农商行、农村合作银行、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农民合作社内部信用合作等机构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及时性,能够有效延伸金融服务触角,提高普惠金融能力,形成有益的补充。

积极发挥多层次金融力量支持乡村产业融合。支持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探索多元融资渠道,在主板、中小板、创业板以及新三板等上市和挂牌融资。创新吸引风险投资资金、乡村振兴投资基金等,为初创期涉农企业产业整合和转型升级等提供资金支持。鼓励地方政府、涉农企业等新型农业金融主体发行乡村振兴专项债券、三农专项金融债券、公司债等,借助债券市场融资工具和产品进一步拓宽资金来源渠道。有效发挥好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和风险分散功能,加快推进多种农产品期货品种开发上市,运用期货价格信息引导农业经营者优化种植结构、产品供给,丰富农业风险管理手段。加强涉农保险创新,利用扩大险种、开展地方特色农产品保险、加强农业保险保费财政补贴、建设再保险体系等措施,逐步扩大农业大灾保险、完全成本保险和收入保险等,提升保险覆盖面和赔付率,提高农业保险的保障水平。推进以国家融资担保基金为基础,以省级担保公司为主体,规范民间担保机构,加快建立健全较为完整的担保体系,推动农业信贷担保机构服务网络向县域及农村延伸,发挥好担保机构疏通信贷堵点、撬动信贷资金的作用,引导更多金融资源支持乡村产业融合发展。

坚持技术赋能提升服务

建立贯通政府、企业、个人的综合信息平台。以数字政务建设为抓手,贯通政府职能部门、金融机构、服务三农重点企事业单位等信息渠道,整合农村产业融合市场主体的基本信息、生产资料、社保、医保、生产活动多维度信息,形成全社会的大型信息平台库。加强内外部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将信息变为信用,将信用变为信贷,有效促进信息、信用、信贷联动。创新基于农业供应链和生产、贸易、消费等多场景的涉农小微企业、农户等全线上融资产品及服务模式,打造集三农场景、产品、业务、移动支付、线上信贷、电子商务、存款理财等于一体的综合金融服务输出平台。

提升精准营销与服务能力。通过整合内部客户数据,连通农业企业、农产品交易平台系统、社保、税务等外部数据源,全面提升数据获取、整合、加工、运用、治理等方面的综合能力,研发基于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的额度小、频率高、投放快、季节时限性强的线上融资、理财、支付、电商等产品体系。积极利用大数据为不同行业、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农业农村市场主体进行精准画像、视图分析,整合银行、保险、期货、担保等机构金融产品,定制化设计信贷模型与综合服务方案,不断完善以产业链、供应链为基础,构建“金融机构+龙头企业+上下游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涉农社会化服务组织+农户”的综合化产业链服务模式;依托互联网电商平台,构建“金融机构+电商平台+农业企业+农户+消费者”的电商服务模式;搭建“政银企户保”增信基金平台,由政府整合涉农财政资金成立风险补偿基金作为“增信基金”,着力提高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的金融支持力度。

增强保障能力提供支持

加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由政府和监管机构牵头,加强内外部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出台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建立农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农村企业等经济主体电子信用档案。加强移动支付产品的创新研发和推广应用,推动支付结算涵盖农民生活、农业生产、農村生态的全覆盖,优化农村支付环境。加强金融知识宣传,创新运用网站、微信、移动客户端等新渠道新形式,开展形式多样的金融政策宣传、金融知识普及教育。加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畅通消费者投诉渠道,完善多元化纠纷化解机制,做好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

全面做好风险管理。充分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提升风险识别前置化、预警智能化、管理标准化“三化”能力,提高事前、事中、事后全流程、全方位风险管理水平,真正实现全口径、全流程在线智能风控。通过客户经理深入客户,走访政府和熟人,做实贷前调查、贷后管理、信息采集、资料收集、录入系统等工作,实现线上线下双线获取信息,进行客户信息比对印证,尽量消除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风险,切实提高风险控制能力。

(作者单位:中国农业银行武汉培训学院,中国农业银行湖北省分行)

猜你喜欢
融合农业农村
“五学”融合:实现学习迁移
数据分析挖掘在农业统计分析中的应用
刚柔并济
破次元
融椅
中国农业2017年与未来十年展望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流通领域重要农业产品价格(2016年10月)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 新一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