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瞰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名单变化

2021-03-03 06:16赵瑞
银行家 2021年1期
关键词:指标评估监管

赵瑞

为完善我国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框架,建立国内系统重要性银行(D-SIBs)评估与识别机制,中国人民银行会同银保监会制定了《系统重要性银行评估办法》(银发〔2020〕289 号)(以下简称《评估办法》)并于2020年12月正式发布。《评估办法》作为《关于完善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的指导意见》(银发〔2018〕301号)的实施细则之一,是根据巴塞尔委员会发布的框架指引,结合自身实际建立的,为后续发布系统重要性银行名单、实施附加监管要求等奠定了基础。

2 0 1 1 年, 金融稳定委员会( F S B ) 与巴塞尔委员会(BCBS)首次共同确定了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G-SIBs)名单,并每年进行更新,该名单与制定标准和使用数据在每年的11 月一并公布。根据FSB的定义,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是指规模较大、业务复杂、机构关联性较高,一旦陷入困境或无序破产将对更广泛的金融体系和经济活动造成重大破坏的金融机构。

本文对2011~2020年G-SIBs名单的评分规则、变化趋势、得分贡献进行分析,并与中国系统重要性银行评估指标进行比较,对我国的系统重要性银行管理提出建议。

G-SIBs与D-SIBs名单评估规则的比较

G-SIBs名单基于巴塞尔委员会规定的方法制定,此方法曾于2013年和2018年修订,是用于衡量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的标准。金融机构为减少系统重要性影响可采取的措施都是公开透明的, 这使得这些制度能夠在加强全球金融稳定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根据这些评估指标判断确定的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要遵守更严格的资本充足率、杠杆率和总损失吸收能力等方面的要求。

评估指标

G-SIBs的每一类指标均有20%的权重,除规模类别外,每个类别均有多个二级指标。中国《评估办法》从规模、关联度、可替代性和复杂性四个维度确立了我国系统重要性银行的评估指标体系,每类权重为25%,下设权重相等的二级指标(见表1)。

将D-SIBs和G-SIBs指标进行对比,《评估办法》中“规模”和“关联度”两个一级指标无变化,“可替代性”和“复杂性”两个一级指标的二级指标变化较大,原一级指标的“跨境活动”放入“复杂性”二级指标中。

评估范围

G-SIBs用样本银行提供的数据来计算银行的得分。样本银行至少满足以下任一标准:一是巴塞尔委员会根据调整后的表内外资产余额排序产生的全球最大的75家银行;二是上一年被指定为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的银行(除非监管机构有令人信服的理由同意将其排除在外);三是国家监管机构判断将该银行添加到本样本中。

中国D-SIBs纳入评估范围的银行应在以杠杆率分母衡量的调整后表内外资产余额在所有银行中排名前30,或者曾于上一年度被评为系统重要性银行。

评估方法

G-SIBs对于每家银行特定指标的得分是通过将单个银行的指标数值(以欧元表示)除以样本中所有银行的指标总额来计算的。然后将该数值乘以10000,以基点表示各指标的得分。每个银行的每个类别得分通过使用表1所示权重,对该类别的指标得分进行加权平均来确定。然后,通过取五个类别得分的简单平均值来计算每家银行的总分。2013年,巴塞尔委员会发现,对于主要提供支付、承销和资产托管服务的银行,“可替代性”对系统重要性评估的影响要大于其本意,因此决定将“可替代性”指标的最高分数限定为500个基点。

中国D-SIBs的各参评银行的某一具体指标的得分是其该指标数值除以所有参评银行该指标的总数值,然后用所得结果乘以10000后得到以基点表示的该指标的得分。各指标得分与相应权重的乘积之和,即为该参评银行的系统重要性得分。得分达到100分的银行被纳入系统重要性银行初始名单,然后结合监管判断,对初始名单进行必要调整,最终名单经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确定后,由中国人民银行和银保监会联合发布。

分组方法

G-SIBs名单从2011年开始发布,并于次年起进行分组, 门槛为130分,每100分为一组,共5组。中国D-SIBs门槛为100 分,共5组,组间距不等。分数越高被划分进入的组别越高,系统重要性也越高(见表2)。

2011~2020年G-SIBs名单变迁及特点

每年G-SIBs的数量在28~30家之间。对2011~2020年FSB 公布的G-SIBs名单和数据进行比较,发现以下几个特点:

从样本银行整体看,银行增加了基础设施服务,减少了复杂性产品,控制了扩张速度。从巴塞尔委员会公布的2014~2020年样本银行指标数据来看,样本银行金融基础设施增加,主要是由于细分指标中的支付和托管资产的增加;复杂性降低,主要由于细分指标中的场外衍生品的减少;规模和跨境活动略有增加;关联度基本稳定,略微增加(见表3)。

从上榜银行分布区域看,美国和日本的银行名单不变、欧洲银行减少、中国和加拿大的银行数量增加。2011年初始名单上银行的地域分布包括欧洲17家、美国8家、中国1家、日本3家。到2020年,榜单上银行的地域分布中,欧洲减少到13家,美国保持8家不变,中国增加到4家,日本保持3家不变,加拿大增加到2家(见表4)。

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重要性等级下降的多、上升的少。2012~2020年,共升级8次、降级18次,没有第五等级的银行,四等级的数量逐渐减少。四等级银行从4家到零家,三等级的从2家到3家,二等级的8家数量不变,一等级的从14家到19家。从名单级别变化看,只在2013年、2016年、2017年和2020年出现了级别上升,包括3家美国的银行、3家中国的银行和1家欧洲的银行。2013~2020年均出现了级别下降,包括8家欧洲的银行、7家美国的银行和1家中国的银行(见表4)。

美国银行的重要性整体一直较高,中国银行的重要性整体逐步上升,欧洲银行的重要性整体下降。中国银行的重要性上升反映了实力的增加,也意味着面临更严格的监管要求。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重要性等级的整体下移可能是实力下降的表现,也可能是银行业通过逐步调整业务结构,降低了严格监管要求带来的不利影响。

中国上榜银行的G-SIBs总体得分提升较为明显。已上榜的4家中资G-SIBs系统重要性得分均呈现上升态势,并且4家中资G-SIBs都拥有保险子公司。根据2018年修订后于2021年开始实施的新的評估标准,保险子公司会并表计入考核,这将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中资机构系统重要性评分。从近三年看,在未上榜的前20名银行中,2018年中资银行有交通银行、兴业银行、浦发银行、中信银行和招商银行共5家,2019年增加民生银行到6家,2020年增加平安银行到7家,并且整体排名的趋势靠前。下一个最有可能列入全球重要性银行的中资银行是交通银行(见表4)。

2020年的名单采用的是截至2019年的数据,也就是在疫情发生之前的数据,在疫情之后名单可能会有新的变化。巴塞尔委员会将监测疫情对全球银行体系的影响,并会在必要时采取其他措施。

美国、英国、中国、日本和加拿大G-SIBs指标得分对比。从2020年G-SIBs名单中美国、英国、中国、日本和加拿大五个国家的银行系统重要性分数细项可知,规模平均分最高的国家是中国,四大行每家的得分均超过其他国家银行;关联度平均分最高的国家是中国,其原因是中国的金融机构间业务量大,美国的综合性银行关联度得分也较高,英国和日本平均分接近,加拿大关联度得分较低;复杂性平均分高的国家是美国和英国;跨境活动平均分最高的国家是英国和加拿大;金融基础设施平均分最高的国家是美国。分指标的高分国家和高分单一银行详见表5。

结论和建议

应客观评估被纳入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名单对银行经营发展的影响,加强评分管理。中资银行进入名单的越来越多,一方面是我国经济实力、银行实力增强的表现,会提高银行业的国际影响力和信用评级;另一方面会使中资银行面临更严格的监管,在杠杆率、资本充足率、总损失吸收能力等方面都要受到更严格的要求,这可能会对银行的经营带来不利影响。中资银行应保持表内外规模合理增长、回归本源,关联度方面控制金融机构间业务增长,跨境活动上适度扩张,金融基础设施方面丰富业务模式和产品线,控制短期内可能带来利润、长期可能造成损失的复杂性业务。应鼓励商业银行进行资本工具的创新,促进中资银行更好地满足监管要求,同时良性健康地发展。

《评估办法》发布后,中国人民银行将会同银保监会制定系统重要性银行附加监管要求,拟从附加资本、杠杆率、大额风险暴露、公司治理、恢复处置计划、信息披露和数据报送等方面对系统重要性银行提出监管要求;还将建立早期纠正机制,推动系统重要性银行降低复杂性和系统性风险,建立健全资本内在约束机制,提升银行抵御风险和吸收损失的能力,提高自救能力,防范“大而不能倒”风险。针对不同组别和类型的系统重要性银行,会匹配差异化的附加监管实施方案,设置合理的过渡期安排。可能会被纳入评估范围的银行应提前进行相关数据的估算,按要求进行报送,对可能面临的附属资本、杠杆率等方面的要求进行预评估。

(作者单位: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战略发展部)

猜你喜欢
指标评估监管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加强和规范事中事后监管
浅论我国会计监管体制的创新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地方立法后评估刍议
评估社会组织评估:元评估理论的探索性应用
360度绩效评估在事业单位绩效考核中的应用探析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监管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