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应保持和加强人文交流

2021-03-03 05:05邢丽菊
国际问题研究 2021年1期
关键词:中美人文文明

〔提   要〕 国际社会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各种力量的较量更为激烈。美国一些政客煽动针对中国的“文明冲突论”,严重损害中美关系的健康发展,也违背国际社会对和平发展的渴望。中美两国应大力加强人文交流,积极开展文明对话,通过互学互鉴增进相互了解与合作,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关 键 词〕人文交流、文明互鉴、中美关系

〔作者简介〕邢丽菊,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中心研究员

〔中图分类号〕D822.3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2 8832(2021)1期0029-12

近年来,随着中美战略竞争的加剧,美国国内反华势力鼓吹“文明冲突论”,发起对华意识形态围堵,并为中美人文交流设置障碍,试图制造两国人文交流领域的“脱钩”。上述做法破坏了中美正常的人文交往,恶化了两国关系发展的氛围,使双方民众对彼此的认知进一步消极化。面对美方的挑衅,中国坚决反对、强烈谴责美反华势力对中美人文交流活动的限制,同时保持战略定力,在习近平外交思想的指引下,继续推动中美正常的人文交往,努力推进以协调、合作、稳定为基调的中美关系。

一、美国人为阻碍破坏中美人文交流

民间友好是中美关系的基础。长期以来,人文交流是中美关系的三大支柱之一,被称为中美关系发展的“助推器”和“增信释疑的润滑剂”。中美建交以来,两国人文交流广泛深入。2015年,平均每天有1.2万人来往于中美之间,每17分钟就有一趟航班往返大洋两岸。中国自2010年起成为美国第一大海外学生来源国,美国一度仅次于韩国成为中国第二大留学生来源国。2016—2017学年,就读于美国高校的中国学生超过35万人,占在美国国际学生总数的32.5%。2018—2019学年,中国在美留学生总数达37万人。美方有关数据显示,在美留学人员占在美全部留学生总数的三分之一,每年给美国贡献的价值超过150亿美元。中美互为第一大国际合著论文合作对象,相互依赖远超其他任何国家。留学和科研交流促进了两国人民的相互沟通与了解,为中美各自的发展进步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010年5月创立的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机制为中美人文交流与合作搭建了新的平臺,服从和服务于建设21世纪积极合作全面的中美关系的总目标。自创立以来,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已经连续举行七轮,推动中美人文交流不断迈向更高水平的系统化、机制化和战略化。该机制同战略与经济对话一道成为中美间最重要的双边年度对话机制。相比于后者所侧重的政治、经济、安全等硬议题,该机制更加侧重于教科文体卫等软议题,二者共同构成中美互动的基本机制框架。

中美在人文领域的交流合作对增进互信、加深两国人民的友谊、推动中美关系进一步保持良好势头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习近平主席指出,人文交流在中美关系发展历程中发挥着积极作用,已成为新时期两国关系的重要支柱。美国前总统奥巴马表示,两国必须努力开辟渠道,进一步加强人文交往纽带。美国前国务卿希拉里也曾指出,人文交流不能消除中美两种制度和不同文化以及历史进程之间存在的差异,但它确实会加强并增进理解、共鸣和信任。从民间层面来看,2016年3月美国皮尤研究中心的调查显示,两国年轻人对彼此国家的看法明显更加积极,在18?29岁的年轻受访者中,55%的美国年轻人对中国有好感,而59%的中国年轻人对美国持有好感。

2017年1月特朗普上台后,中美人文交流在其任职初期总体保持平稳,实现了交流机制的平稳过渡。2017年4月,习近平主席访问美国,期间同特朗普总统确定了新时期中美全面交流的机制化安排,新建立了外交安全对话、全面经济对话、执法及网络安全对话、社会和人文对话四个高级别对话合作机制。2017年9月,首轮中美社会和人文对话在华盛顿举行,涉及教育、科技、环保、文化、卫生、社会发展(涵盖体育、妇女、青年、社会组织)、地方人文合作七大合作领域,并通过《首轮中美社会和人文对话行动计划》,明确提出了未来一段时间中美双方围绕上述七大合作领域展开的具体合作项目。如果上述合作机制及具体合作项目得以落实,中美各领域务实合作关系将得到加强,中美整体关系也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然而,特朗普政府在2017年底颁布的《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中将中国视为“主要战略竞争对手”。此后,在美反华势力主导下,中美人文交流不断受到干扰破坏,许多合作项目被迫取消或陷入实质停滞状态。

美反华势力首先把矛头对准孔子学院,炮制“孔子学院威胁论”。他们污蔑中国政府利用孔子学院输出价值观并进行意识形态渗透,声称孔子学院的教育活动对美国学术及言论自由构成了威胁。在《2018财年国防授权法案》中,美国国会明确将孔子学院列入其国家安全考虑并采取行动来限制部分孔子学院的办学活动。2018年初,特朗普要求国家安全委员会成立跨机构小组调查中国通过人文交流活动对美“渗透”或“影响”的具体情况。美国联邦调查局(FBI)也启动对中美人文交流活动的调查,重点针对孔子学院。2020年8月,美国要求孔子学院登记为“外国使团”。 9月1日,美国国务卿蓬佩奥在接受电视采访时称,他希望美国高校内的孔子学院在2020年底前全部关闭。

在对孔子学院下手的同时,美国也在其他方面采取措施,企图推动中美人文交流全面“脱钩”。美方诬称中国正常赴美留学生、访问学者及科研人员怀有窃取美国科研成果和知识产权等不可告人的目的,大肆渲染这是中方对美国等西方国家的“逆向和平演变”,对中方人员赴美无端设限。一段时间以来,美方对中方学生、学者、科研人员等赴美采取了拒签、拖延签证申请、吊销赴美长期签证、盘查骚扰等措施,迫使美国大学切断同中国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的合作关系,阻挠中美正常的人文交流与人员往来,损害了中方人员的人身安全与合法权益。据统计,美国对中国公民的拒签率从2013年的8.5%上升到2018年的17%。2019年前8个月,中方因公团组被拒签量已达到2018年全年拒签量。其中,专家学者和科技人员占比高达75%。2020年12月3日,特朗普政府发布新规,限制中共党员及其直系亲属赴美旅行。12月4日,美国国务院发布声明称,终止5个由中国资助的文化交流项目。同日,美国国务院表示将对参与海外影响力行动的中国公民实施签证限制。美方否定中美建交以来两国在各个领域取得的合作成果,在人文交流等方面采取“脱钩政策”,给中美人文交流带来两国建交以来前所未有的困难。

美反华势力在强力干扰中美人文交流的同时,渲染“文明冲突论”,挑起对华意识形态攻击。美国国务院前政策规划主任斯金纳声称,与中国的对抗“是一场前所未有的、真正不同文明和不同意识形态的斗争”。2019年10月,蓬佩奥在纽约智库哈德逊研究所的讲话把矛头指向中国共产党,称中国共产党敌视美国和美式价值观,给美国和全世界带来挑战。他竭力升级针对中国的意识形态斗争,试图把中美关系推向难以挽回的困境。2020年7月,蓬佩奥在加利福尼亚州发表演讲,专门阐述特朗普政府的对华政策,大肆鼓吹意识形态斗争,恶毒攻击中国的政治体制,宣称尼克松总统近50年前开启的对华接触政策已经失败。可以说,这标志着特朗普和蓬佩奥主导的美国对华遏制新战略全面出笼,也表明他们把针对中国的文明冲突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

二、美国煽动文明冲突并打压中美

人文交流的深层动因

“文明冲突论”是美国学者亨廷顿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观点,认为影响冷战后世界格局的决定因素将不是意识形态和经济,而是文明;国际冲突的基本根源已不再是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的差异,而是文化方面的差异,主宰全球的将是“文明冲突”;如果有下一次世界大战,必将是不同文明之间的战争,西方文明与伊斯兰文明和中华文明之间最可能发生冲突和战争。“文明冲突论”提出后曾受到各方的普遍批判。亨廷顿本人也强调,他并不认为冲突是文明关系的全部,“唤起人们对文明冲突的危险性的注意,将有助于促进整个世界上‘文明的对话”。对这样一个连“文明冲突”的始创者都强调对话重要性的理论,美反华势力却照单全收,不遗余力地挑起意识形态斗争,打压两国人文交流,其背后的原因令人深思。

一是通过煽动“文明冲突论”组织对中国的围堵。美国发起对华战略竞争,主要原因是对中国力量的快速崛起感到焦虑甚至恐惧,担心中国取代美国的所谓全球领导地位。美国当代现实主义者认为,中国崛起预示着一场撕裂世界的冲突,就像1914年欧洲的分裂。艾利森曾警告说,中美很难避免落入“修昔底德陷阱”,类似伯罗奔尼撒战争的历史将会重现。约瑟夫·奈也认为,尽管艾利森援引的案例和数据遭受质疑,但其观点不失为一个有用的预警,战略家必须关注中国崛起。“对中国的担忧已蔓延到政府,从白宫到国会再到联邦机构,北京的崛起无疑被视为经济和国家安全威胁,也是21世纪的决定性挑战。”在此背景下,美国政府对华政策从“接触加防范”转向“战略竞争”和“脱钩”。为在全球拼凑反华同盟,美国祭出文明冲突和意识形态大旗。2020年5月20日,特朗普政府发布《美国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战略指针》报告,否定美国过去历届政府推行的对华接触政策,渲染中国崛起对美国带来的“威胁”和“挑战”,充满意识形态对抗的措辞。反华政客操弄意识形态问题,借所谓文明冲突为其反华行径寻找理论依据。蓬佩奥一再诋毁中国的政治制度,竭力拉拢西方其他国家同中国展开意识形态斗争。蓬佩奥及其同伙声称,在中美对抗中,若美国不为价值观而战,美国就无法取得上风。

二是通过挑起意识形态之争重建美国文化自信。美国人自认为是“上帝的特选子民”,白人至上的种族优越主义思想根深蒂固。但美国在本质上是缺乏文化自信的国家。印第安人是北美大陆的土著人种,但随着欧洲移民的涌入及其对印第安人的屠杀,以欧洲文化为基础的美国文化逐渐形成。美国独立后,来自欧洲各国的移民进一步增多,同时贩卖黑人奴隶、从亚洲及拉美输入大批劳工,使美国的人口构成更加复杂。在这样的背景下,什么是美国民族,何谓美国文化,以及美国文化的核心是什么,这些问题变得突出起来且一直困扰美国人,亨廷顿在20世纪90年代就提出了“我们是谁”这样的疑惑。这种文化自信的缺失,导致美国不断谋求证明自身文化的优越性。当苏联、德国和日本在不同时期被分别打压后,中国成了文明冲突鼓吹者们最合适的对手。斯金纳认为,中国是一个独特的挑战,因为中国不是西方哲学和历史的产物。她甚至称“冷战在某种程度上是西方家庭内部的斗争,”而中国是“美国第一次面对非白人种族的强势竞争对手”。在一些反华政客及学者看来,中国如果取代美国成为全球霸权国家,不仅意味着中国在权力斗争较量中取得胜利,也意味着在价值观念及意识形态方面战胜美国。而美国立国的根基正是美国独有的意识形态,因此美国的国本将被动摇。亨廷顿曾指出,美国和西方的未来取决于美国人再次确认他们对西方文明的责任,美中冲突在很大程度上是基于两个社会的文化差异。特朗普政府对中美人文交流进行打压,突出体现美国一些政治人物文化自信、制度自信的缺失,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美国正在走上保守、封闭、偏执的道路。

三是通过渲染人文交流对美国的威胁,培养仇华情绪,转移美国国内矛盾。美国精英认为,美国文化所代表的西方文明是独一无二的,包含了人類最高级、最进步、最自由、最理性、最现代和最文明的思想。这种狂妄的思想与美国社会残酷的现实越来越脱节。美国面临的现实是,社会贫富差距更加突出,政治极化日益严重,越来越多的人对“美国梦”失去信心。2018年美国最富有1%的家庭占有家庭财富总额的32%,比1989年上升9个百分点,而最底层50%的家庭财富净增长基本为零,40%的美国人拿不出400美元的紧急支出。一些美国学者指出,白人种族主义对社会的撕裂更加突出,这才是美国面临的最大挑战。黑人乔治·弗洛伊德被白人警察扼颈身亡,引发了一场席卷全美的种族斗争运动,其根本原因是美国严重的社会问题不断累积的结果。对于自身复杂的国内问题,特朗普等人显然是束手无策,因此只能将矛头转向外部,编造“中国抢走美国人就业岗位”“中国窃取美国高新技术”“中国向美国渗透”等口号,制造“中国威胁论”,掩盖其制度的缺陷和治理的无能。

三、中美加强人文交流和文明互鉴是时代要求

文化交流和文明互鉴是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以及不同社会增进了解、建立互信、构筑友谊、加强合作的应有之义。世界上各个民族都有其文化血脉,每个国家都有其文化渊源,文化是决定一个国家价值观取向的重要源泉。世界因有不同的文化而丰富多彩,同样因有不同的文化而容易产生隔阂。习近平指出,深化人文交流互鉴是消除隔阂和误解、促进民心相知相通的重要途径。世界上有多种文化和文明,都是人类社会的宝贵财富。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正因为不同文化和文明存在差异,世界才丰富多彩。要理解不同文化和文明之间的差异,欣赏它们形成的多彩之美,这需要不同国家、不同民族既坚持自身文化和文明传统,又对其他文化和文明持开放包容的态度。只有开展人文交流、加强文明对话,才能消除因文化差异而带来的隔阂,才能避免落入文明冲突的陷阱。

美反华势力制造“孔子学院威胁论”和“人文交流脱钩论”既违背历史潮流,也不符合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美国国内也有不少有识之士发出积极声音,批评蓬佩奥等人的蛮横言行。哈佛大学著名中国问题专家傅高义教授指出,所谓“人文交流脱钩”是不可能实现的事情。他认为,主张人文交流“脱钩”的人是少数派,包括哈佛大学在内的大多数美国大学都欢迎中国学生来美留学或深造。哈佛大学贝尔弗中心的汉斯普林格发文称,“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是高层外交政策的基础。如果没有了解,就几乎没有进步的希望。”美国学院和大学协会(AACU)和美国大学教授协会(AAUP)等22个组织联合发表声明指出,应当对这种做法提高警惕,政府现有举措会阻碍美国对有才华的外国学生和学者的招聘,严重阻碍新一代科学家的培养或者损害相关项目进展。美国埃德加·斯诺纪念基金会会长詹姆斯·麦克库思科(James McKusick)指出,中国不是美国的敌人,现在连来美国的中国学生和学者都被个别美国人以怀疑的眼光看待,希望美国能尽快扭转这一局面;美国没有任何理由不与中国合作,双方应该在不同领域建立并维持友好和相互合作的关系。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斯坦福大学等美国大学的校长纷纷发声,强调开放是美国大学取得卓越成就的关键,美国大学欢迎和尊重国际学生,美中高校应进一步加强合作交流。来自美国国内的理性声音反映了美国反华势力的倒行逆施举措并不得人心。

中国在国家交往中长期坚持相互尊重、平等对待,提倡不同文明间的交流互鉴,主张通过加强人文交流增进相互理解,通过推动文明互鉴化解文明冲突。“和”是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理念。“和”既肯定和接受事物的多样性,又包容和接纳事物的差异性,并将不同的事物融合到一个和合体中, 体现的是和谐共生性思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其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不仅是我们中国人思想和精神的内核,对解决人类问题也有重要价值。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习近平关于中外人文交流和文明互鉴的论述有一系列突出特点:一是主张相互尊重、平等相待。每一种文明都扎根于自己的生存土壤,凝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非凡智慧和精神追求,都有自己存在的价值,文明绝无高低优劣之分。文明交流互鉴应该是对等的、平等的,应该是多元的、多向的,而不应该是强制的、强迫的,不应该是单一的、单向的。应该秉持平等和尊重,摒弃傲慢和偏见,加深对自身文明和其他文明差异性的认知,推动不同文明交流对话、和谐共生。二是主张美人之美、美美与共。每一种文明都是美的结晶,都彰显着创造之美。应该以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打破文化交往的壁垒,以兼收并蓄的态度汲取其他文明的养分。既要让本国文明充满勃勃生机,又要为他国文明发展创造条件,让世界文明百花园群芳竞艳。三是主张坚持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习近平指出,如果长期自我封闭,必将走向衰落。交流互鉴是文明发展的本质要求。只有同其他文明交流互鉴、取长补短,才能保持旺盛生命活力。四是主张與时俱进、创新发展。任何一种文明都要与时偕行,不断吸纳时代精华。应该用创新增添文明发展动力、激活文明进步的源头活水,不断创造出跨越时空、富有永恒魅力的文明成果。

人文交流是促进民心相通的重要途径。习近平曾对开展中外人文交流提出许多重要指示:要建立多层次人文合作机制,搭建更多合作平台,开辟更多合作渠道。要推动教育合作,扩大互派留学生规模,提升合作办学水平。要发挥智库作用,建设好智库联盟和合作网络。在文化、体育、卫生领域,要创新合作模式,推动务实项目。要用好历史文化遗产,联合打造具有丝绸之路特色的旅游产品和遗产保护。要加强各国议会、政党、民间组织往来,密切妇女、青年、残疾人等群体交流,促进包容发展。这些指示对中美开展人文交流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习近平曾对中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提出重要路径:一是要增强互信。二是要妥善管控分歧。三是要厚植两国人民友谊。人民友好交往是国与国关系的源头活水。中美关系发展的基础是两国人民相互了解和友谊。要厚植中美两国人民友谊,为两国各界交往搭建更多平台、提供更多便利,让中美友好薪火相传、生生不息。习近平的上述讲话对中美关系走出当前困难局面仍有现实意义,也为中美两国通过人文交流和文明互鉴推动务实合作指出了明确方向。

四、结语

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零和博弈、冲突对抗不符合时代潮流,也与各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完全违背。美国对华政策渲染文明冲突、干扰人文交流,源于担心中国的崛起导致美国霸权失落、担心美国文化失去吸引力、担心美国的意识形态不再受到追捧。但是,世界本来就不应该由某一个国家控制,本来就不应当由某一种文化或文明主导。不同国家、不同文化和文明之间应当平等相待、互尊互鉴、共同发展。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最大的发达国家和前两大经济体,中美两国应当从两国人民和各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肩负起应有的历史责任,朝着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方向奋力前行。中美合则两利,斗则两伤,双方应致力于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共同推进以协调、合作、稳定为基调的双边关系。中美两国应当大力加强人文交流,积极开展文明对话,通过互学互鉴增进相互了解与合作,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完稿日期:2020-12-29】

【责任编辑:肖莹莹】

猜你喜欢
中美人文文明
美在山水,魂在人文
最朴素的人文
1972—2022中美融冰50年
漫说文明
文明过春节
近10年中美贸易额变化
中美防长在新加坡谈管控风险
对不文明说“不”
人文社科
文明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