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团结抗疫看习近平外交思想的重大时代意义

2021-03-03 05:05阮宗泽
国际问题研究 2021年1期
关键词:共同体抗疫肺炎

〔提   要〕 世纪大疫情加剧国际格局巨变,深刻印证了习近平关于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准确判断和深邃思想,验证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充分体现了习近平外交思想的科学性与前瞻性。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亲自部署,统揽全局、确保我国疫情防控和经济恢复方面取得重大战略成果。中国成功打赢了针对新冠肺炎病毒的阻击战和针对国际“政治病毒”的遭遇战,捍卫了国家安全,维护了全球稳定。习近平密集开展元首外交,提出重要倡议和主张,丰富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叙事,体现了大格局、大视野、大胸襟,提升了中国的国际话语权。

〔关 键 词〕习近平外交思想、人类命运共同体、团结抗疫

〔作者简介〕阮宗泽,习近平外交思想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研究员

〔中图分类号〕D8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2 8832(2021)1期0011-18

习近平外交思想是新中国外交理论建設与发展史上的划时代成果,具有鲜明的科学性、时代性、先进性和实践性。当前世纪疫情和百年变局相互交织,催化国际格局演变,深刻印证了习近平关于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准确判断和深邃思想,验证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严重威胁人类公共卫生健康,酿成错综复杂的全球性危机。世界经济陷入深度衰退,经济全球化受挫,治理赤字、信任赤字、和平赤字、发展赤字有增无减。世界面临重大选择:是守望相助还是以邻为壑?是心怀天下还是独善其身?是多边主义还是单边主义?值此关键历史时刻,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亲自部署,统揽全局、始终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确保了我国疫情防控和经济恢复方面取得重大战略成果。中国成功地打赢了针对新冠肺炎病毒的阻击战和针对国际“政治病毒”的遭遇战,捍卫了国家安全,维护了全球稳定。习近平密集开展元首外交,通过视频、电话、信函等方式提出重要倡议和主张,丰富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叙事,有力地推动了国际抗疫合作,加强全球治理,擘画了后疫情时代经济社会发展蓝图,让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具有重大时代意义。

一、发出携手抗疫、共克时艰的最强音

疫情面前,所有人都是受害者。只有尊重科学、敬畏生命,齐心协力、排除干扰,才能战胜疫情挑战。中国秉持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理念,向世界发出团结抗疫的呼声,全力支持世界卫生组织发挥领导作用,与国际社会一道风雨同舟,相互帮扶,共同抗疫,书写了团结合作的新篇章。

(一)坚持人民至上,铸就伟大抗疫精神

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人民是党执政的最大底气,也是党执政最深厚的根基。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提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原则之一,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世纪大疫情突如其来,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所遭遇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面对如此复杂严峻的挑战,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部署,统揽全局、果断决策,为中国人民抗击疫情坚定了信心、凝聚了力量、指明了方向。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上下贯彻“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总要求,打响抗击疫情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在这场同疫情的殊死较量中,中国人民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以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大无畏气概,铸就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习近平指出,“为保护人民生命安全,我们什么都豁得出来”。生命无价,保障人民的生命权、健康权就是保护人权。无论是耄耋老人,还是呱呱坠地的婴儿,中国均一视同仁,全力救治患者、拯救生命,迅速夺取了全国战疫斗争重大战略成果。习近平在谈到疫情带来的启示时指出:面对疫情,我们要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要调集一切资源,科学防治,精准施策,不遗漏一个感染者,不放弃一位患者,坚决遏制疫情蔓延。这一伟大的抗疫精神正是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的生动写照,是未来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指导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在较短时间内成功打赢了针对新冠肺炎病毒的阻击战。经此一役,中国制度优势得到充分体现,得到全国各族人民的衷心拥护。在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下,中国人民在艰难困苦的情况下,凝聚了万众一心、无惧危险、战无不胜的强大合力,筑起一道护佑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万里长城。在这场大考中,中国创造了率先控制疫情、率先复工复产、率先复学复市、率先实现经济由负转正的奇迹,展现了中国精神、中国信心,增强了中国的国际影响,让中国处于更加主动有利地位。中国坚持以民为本、生命至上,始终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既对本国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负责,也对全球公共卫生事业尽责。中国人民的艰苦努力所取得的重大抗疫成果,为各国战胜疫情注入了强大信心。

(二)倡导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为国际抗疫指明方向

新冠肺炎疫情在世界多地多点暴发,严重威胁各国人民生命健康安全。习近平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积极开展元首外交,推动国际社会就重大传染病防控展开国际合作,让国际社会看到了走出疫情阴霾的希望。习近平在同其他国家领导人通话和出席国际会议时均强调:为维护人类健康福祉,中国将同各国一道促进全球公共卫生事业发展。2020年3月21日,习近平同法国总统马克龙通电话时提出,“支持联合国及世界卫生组织在完善全球公共卫生治理中发挥核心作用,打造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 5月18日,习近平在第73届世界卫生大会视频会议开幕式上发表题为“团结合作战胜疫情 共同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致辞,提出加强疫情防控建议,呼吁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人类文明史也是一部同疾病和灾难的斗争史。病毒没有国界,疫病不分种族。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各国人民勇敢前行,守望相助、风雨同舟,展现了人间大爱,汇聚起同疫情斗争的磅礴之力。”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肆虐,防控难度陡增。《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行动》白皮书指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贯穿中国抗疫始终”,“全世界人民心怀希望和梦想,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目标一致、团结前行,就一定能够战胜各种困难和挑战,建设更加繁荣美好的世界”。中国之所以积极倡导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在于全球公共卫生安全乃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整体,必须要从人类命运休戚相关的大视角来思考应对之策。

为推进国际合作,习近平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特别峰会上提出四点倡议:第一,坚决打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全球阻击战;第二,有效开展国际联防联控;第三,积极支持国际组织发挥作用;第四,加强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上述倡议强调疫情是全球性挑战,迫切需要全球性合作共同应对,开展国际联防联控不可或缺。作为应对金融危机而诞生的二十国集团包含世界各主要经济体,有必要在应对全球公共卫生危机中发挥引领作用。面对此次世纪疫情,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迫切性和重要性更加凸显。唯有团结协作、携手应对,国际社会才能战胜疫情,维护人类共同家园。习近平强调,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再次表明,人类是一个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在经济全球化时代,这样的重大突发事件不会是最后一次,各种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问题还会不断带来新的考验。国际社会必须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守望相助,携手应对风险挑战,共建美好地球家园。中国宣布加入“新冠肺炎疫苗实施计划”,就是要兑现将疫苗作为国际公共产品的承诺,特别是要与广大发展中国家分享。

(三)支持世界衛生组织发挥领导作用,反对将疫情政治化

病毒没有国界,任何人都不能独善其身,唯有团结合作,共同努力,才能战而胜之。在加强全球抗击疫情、推进国际联防联控方面,世界卫生组织的关键领导作用不可替代、不可或缺。中国始终坚定支持世界卫生组织发挥领导作用,一直本着公开、透明、负责任态度,同世卫组织保持密切沟通合作,及时通报疫情信息,毫无保留地同世卫组织和国际社会分享防控、治疗经验。 2020年3月26日,习近平复信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表示中国将继续坚定支持世界卫生组织在国际抗疫合作中发挥积极领导作用。习近平指出:“我们要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调集一切资源、尽一切努力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要加强国际联防联控,分享疫情信息,交流抗疫经验,遏制病毒传播。要支持世界卫生组织发挥关键领导作用。”习近平主席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应对新冠肺炎特别峰会上,再次呼吁各国支持世卫组织作用。“77国集团和中国”发表共同声明,赞赏世卫组织应对疫情的努力。中国以实际行动支持世卫组织开展全球抗疫合作。

为打赢全球疫情阻击战,中国坚决反对任何试图削弱世卫组织的言行,反对将疫情政治化、病毒标签化、污名化的“政治病毒”,这同样是国际社会的普遍共识。在第75届联大会议期间,绝大多数国家领导人发言均强调要团结合作,支持多边主义,支持世卫组织发挥领导作用,反对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强权政治,反对将疫情污名化。中国积极响应不结盟运动发表的公报,支持世卫组织和谭德塞履职,反对将新冠肺炎疫情政治化。任何指责与推诿,都无助于集中精力应对疫情,反而造成国际社会分裂,让疫情有机可乘,损害抗疫国际合作的努力。“事实证明,将疫情政治化、污名化,搞‘甩锅、推责,干扰的是全球合作抗疫大局。我们要推动以团结取代分歧,以理性消除偏见,扫除‘政治病毒,凝聚起各国携手抗疫的最大合力。” 在国际社会最需要团结抗击疫情威胁的时候,美国却一意孤行,顽固推行单边主义、霸凌主义,并以“断供”世卫组织相威胁,严重掣肘全球疫情防控。美国反华势力企图借疫情对中国进行抹黑污蔑,落井下石,不仅徒劳,而且贻误了自身疫情防控的最佳时机。疫情没有成为中国的所谓“切尔诺贝利时刻”,却成为美国的“滑铁卢”。美国沦为全球疫情最严重的国家,因新冠肺炎死亡的人数已超过二战期间战斗死亡的总人数。这再次表明在全球性威胁面前,企图隔岸观火、损人利己,必然自食其果。

(四)积极与主要大国加强对话,推动抗疫合作

面对肆虐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大国能否开展有效合作应对关系重大。中国与俄罗斯及其他金砖国家、欧洲各国保持密切沟通与交流,在维护多边主义、支持联合国及世卫组织发挥领导作用、加强与完善全球治理等方面均取得重要共识。中俄在维护联合国核心作用问题上相互支持,共同抗疫,反对将疫情污名化,成为维护国际秩序稳定的重要力量。一年来,习近平同俄罗斯总统普京5次通电话,引领新时代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阔步向前。习近平强调,中俄在新冠肺炎疫情最艰难的时刻相互支持、相互帮助,为新时代中俄关系增添了战略内涵。李克强同俄罗斯总理米舒斯京共同主持中俄总理第二十五次定期会晤,强调两国共同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秩序,维护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不仅有利于双方,也有利于世界。 2020年是中国与欧盟建交45周年,中欧加强合作,共同应对疫情、气候变化等全球性挑战,完善全球治理,共建开放型世界经济具有战略意义。习近平指出,新形势下,中欧合作的全球性和战略性更加凸显。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方都致力于坚定不移推动中欧关系健康稳定发展,希望欧方实施积极的对华政策。 2020年9月14日,习近平同欧盟轮值主席国德国总理默克尔、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共同举行视频会晤,就中欧关系深入交换意见,规划未来。习近平强调,中欧要做到“四个坚持”,即坚持和平共处、坚持开放合作、坚持多边主义和坚持对话协商。这既是中欧共同应对疫情挑战的重要共识,也是后疫情时期加强互利合作的原则。拓展合作领域,加强绿色合作伙伴、数字合作伙伴关系,搭建了新的合作平台,为双方合作注入新的活力。2020年12月30日,中欧领导人共同宣布完成中欧投资贸易谈判,将提升中欧互利合作的水平,有助于世界经济的恢复发展。

2008年金融危机在华尔街爆发时,中美携手合作,成功挽救了世界经济。然而,这次疫情危机却让中美关系雪上加霜,跌入建交以来的最低点。其症结在于美国反华势力倒行逆施,为掩盖自身应对疫情不力,将中国当作替罪羊,大搞污名化、“甩锅”、推责,制造“政治病毒”,拖累了全球抗疫和经济恢复的后腿。尽管如此,中国对美国人民遭受疫情折磨深表同情,向美国出口大量抗疫医疗物资,帮助美国人民渡过难关。中国坚定捍卫国家荣誉与民族尊严,大力弘扬多边主义,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团结国际社会共同抗疫,恢复经济,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习近平致电祝贺拜登当选美国总统,表示希望双方秉持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精神,聚焦合作,管控分歧,推动中美关系健康稳定向前发展,同各国和国际社会携手推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中国坚信双方的共同利益大于分歧,合则两利、斗则俱伤,推进互利合作才是唯一正确选择。

二、人类进入互聯互通新时代

新时代、新环境需要新作为。面对百年罕见的全球公共卫生危机,习近平把脉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着眼维护全球公共卫生安全大局,积极倡导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延展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深刻内涵,促进团结抗疫,使中国占据国际道义的高地。

(一)都在同一艘船上,跳出小圈子和零和博弈思维

进入21世纪以来,经济、科技发展突飞猛进,在全球化浪潮下带来时空经纬的巨变。与此同时,跨界性挑战和风险也层出不穷,国与国之间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维护全球公共卫生安全,需要各国携手应对。中国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理念,将人的安全置于最优先地位。习近平从人类社会的根本利益和共同安全视角出发,强调树立大家庭理念,为国际抗疫合作点亮希望之光。“这场疫情启示我们,我们生活在一个互联互通、休戚与共的地球村里。……要树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意识,跳出小圈子和零和博弈思维,树立大家庭和合作共赢理念,摒弃意识形态争论,跨越文明冲突陷阱,相互尊重各国自主选择的发展道路和模式,让世界多样性成为人类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人类文明多姿多彩的天然形态。”

全球性问题只能以多边主义的方式来化解,共同体理念则是基础。“人类已经进入互联互通的新时代,各国利益休戚相关、命运紧密相连。全球性威胁和挑战需要强有力的全球性应对。”单边主义、以邻为壑换不来独善其身,只有人人安全,才会有自身的安全,才会实现共同安全,在应对疫情挑战时,必须开展联防联控国际合作,凝心聚力,并肩向前。习近平会见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时指出,坚定支持联合国系统特别是世界卫生组织发挥关键领导作用,加强国际合作和联防联控,共同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中国将履行承诺,在疫苗研发完成并投入使用后,将其作为全球公共产品,为实现疫苗在发展中国家可及性和可负担性作出贡献。互联互通时代理应互帮互助,为支持各国抗击疫情,中国毫无保留地同各方分享经验,尽己所能为国际社会提供援助,中国开展了新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全球人道主义行动。中国抓紧复工复产,及时向15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了大量的抗疫援助,运送大量医疗物资,拯救无数生命,体现了国际人道主义精神,诠释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担当。

(二)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完善全球治理面临严峻挑战

2020年是联合国成立75周年,坚持多边主义、维护联合国权威、遵守《联合国宪章》精神、加强和完善全球治理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疫情不仅是对各国执政能力的大考,也是对全球治理体系的检验。疫情肆虐折射出全球治理体系亟待改革和完善。习近平指出,疫情也放大了全球治理体系中不适应、不匹配的问题。各方应该思考如何加以完善,而不是推倒重来,另搞一套。世界上只有一个体系,就是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只有一套规则,就是以《联合国宪章》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中国从不搞意识形态对抗,从不主张脱钩,从不想称王称霸。在新问题、新挑战层出不穷之时,联合国的作用需要加强而不是削弱,《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需要坚守而不是抛弃。中国这一立场表态是对联合国半个多世纪以来成功经验的总结与肯定,也是对联合国未来进一步发挥核心作用的期许。简言之,支持联合国就是支持多边主义、完善全球治理。然而,有的国家却在此时采取合则用、不合则弃的实用主义立场,大肆“退群毁约”,对世界卫生组织说“不”,让全球合作举步维艰。

当前,全球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日增60多万例;死亡病例日增上万例,防控难度前所未有,即便有了疫苗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加强全球大协调、大合作刻不容缓。我们还应看到,此次疫情既是国际社会共同面临的挑战,也给各国带来新的合作机会。在全球化时代,全球性问题的风险加大,非传统安全威胁凸显,如公共卫生安全、气候变化、恐怖主义、贫富差距拉大等问题都需要国际社会共同行动加以应对。习近平指出,全球治理应该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各国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使全球治理体系符合变化了的世界政治经济,满足应对全球性挑战的现实需要,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趋势。 中国是上海合作组织、金砖国家合作机制、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和二十国集团等多边合作机制的坚定支持者、积极参与者和重要贡献者,上述多边机构发挥积极作用有利于加强和完善全球治理。中国提出全球数字安全倡议,旨在完善全球数字治理。中国还倡导开创合作共赢的气候治理新局面。

(三)积极宣介中国新发展格局的国际意义,为后疫情时代擘画发展蓝图

正当全球在探索后疫情时代世界何去何从、如何开辟世界经济复苏之路时,国际社会高度关注中国如何看和如何办的问题。习近平积极主动向世界介绍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新发展格局,展现中国发展未来蓝图,阐述中国发展的世界意义,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国发展方向的了解。中国将科学把握新发展阶段,坚定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增加了中国对外政策的透明度和可预测性。习近平在出席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对话会上发表题为“构建新发展格局 实现互利共赢”的主旨演讲,深入阐述中国提出的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深层考虑,为推动世界经济复苏提供中国动力。“中国早已同世界经济和国际体系深度融合。我们构建新发展格局,绝不是封闭的国内单循环,而是开放的、相互促进的国内国际双循环。” 作为130多个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中国支持透明、开放、包容、非歧视、基于规则的以世界贸易组织为代表的多边贸易体制。习近平提出,开放是国家进步的前提,封闭必然导致落后。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潮流不可逆转,任何国家都无法关起门来搞建设,中国早已同世界经济和国际体系深度融合。我们绝不会走历史回头路,不会谋求“脱钩”或是搞封闭排他的“小圈子”。中国上述政策立场宣示有利于消除一些国家的误解,也清晰坚定地向国际社会表明,中国新发展格局是新形势下的高质量、制度性开放,旨在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中国积极深化同周边国家关系,打造更紧密的区域合作。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2020年亚太地区经济出现了近30年来的首次负增长,经济下行风险加大。中国更加主动作为,加快亚太区域合作节奏,展现了远见卓识。即便受到疫情冲击,中国仍坚定不移地倡导构建开放包容、创新增长、互联互通、合作共赢的亚太命运共同体。“我们要深化命运共同体意识,持续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加快创新发展步伐,促进区域互联互通,实现包容和可持续发展,把愿景一步步转变为现实,为亚太人民造福。”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实施自由贸易区提升战略,构建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 2020年11月4日,习近平在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表示,中国愿同更多国家商签高标准自由贸易协定,推动尽快签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同月15日,中国即正式签署RCEP,标志着世界上人口数量最多、成员结构最多元、发展潜力最大的自贸区诞生。这是对多边主义投出的信任票,是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里程碑,将夯实亚太地区在全球经济贸易格局中的重要地位。中日在RCEP框架内建立的自贸关系将助推中日韩自贸区的达成。中国还表示将积极考虑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 该决定必将进一步激活亚太区域一体化动力,拓展更大互利合作空间。中国新发展格局将中国利益与国际社会利益更加紧密地融合在一起,相得益彰。

三、中国成為国际公共产品的提供者

新冠肺炎疫情凸显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表明团结合作才是战胜疫情的有力武器。如何平衡疫情防控与经济恢复,帮助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后疫情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仍是一项严峻考验,需要国际社会通力合作。中国在全力迅速控制疫情后,成功扭转经济下滑局面,为国际抗疫和经济恢复做出重大贡献,增强了国际社会共克时艰的信心。

(一)增强战胜疫情的必胜信心

随着疫情不断反复、在一些国家地区持续蔓延,一些悲观主义情绪在滋生弥漫。有人声称搞“群体免疫”,有人甚至向病毒举起白旗。无论是“群体免疫”,还是投降主义,都是对生命的漠视。美国的疫情失控,死亡人数超过30万,既是天灾,更是人祸。美国领导人在知晓病毒危害性的情况下,一直隐瞒实情、误导民众,错失疫情防控的最佳时机。美国记者鲍勃·伍德沃德在《愤怒》一书中记录了其从2019年12月5日至2020年7月21日先后18次采访特朗普的内容,“一直对外宣扬新冠肺炎疫情只是‘大号流感的美国总统特朗普从一开始就知道新冠肺炎病毒的致命性,但他隐瞒了这一切,对外故意淡化疫情威胁”。特朗普对此辩称,“这么做是为了减少民众的恐慌”。 在国际社会众目睽睽之下,美国上演了一场本可以避免的人道主义灾难大片,政客却为其政治私利而一味推卸责任,罔顾民众生死,是对“人人生而平等”的莫大讽刺。

历史上,人类多次与疫情交锋,国际社会在抗击艾滋病、埃博拉、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等重大疫情时形成广泛共识,即团结合作是战胜疫情最强大的武器。在新冠肺炎疫情这场大考中,中国面临的是“闭卷考试”。《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行动》白皮书系统复盘了中国抗疫的艰辛历程。中国在较短时间内成功遏制新冠肺炎疫情,说明病毒是可以战胜的,对国际社会是一个巨大而宝贵的鼓舞,对推进全球疫情防控意义重大。习近平在多个国际场合反复强调,要树立战胜疫情的信心与决心,鼓励国际社会团结协作,勇担责任,时不我待。习近平指出,历史接力棒已经传到我们这一代人手中,我们必须作出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抉择。 当前,国际社会最需要的是坚定信心、齐心协力、团结应对,全面加强国际合作,凝聚起战胜疫情强大合力,携手赢得这场人类同重大传染性疾病的斗争。 “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使世界经济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从历史上看,不管遇到什么风险、什么灾难、什么逆流,人类社会总是要前进的,而且一定能够继续前进。” 中国应对疫情的坚定立场与必胜信心给国际社会莫大希望与鼓舞。“我们坚信,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改变,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潮流也不可能逆转。我们要为人民福祉着想,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用实际行动为建设美好世界作出应有贡献。”习近平的讲话铿锵有力,显示了中国在面临困难挑战时绝不言弃、勇往直前的精神品质,以实际行动为国际社会战胜疫情加油鼓劲。中国的抗疫努力得到国际社会的积极肯定。俄罗斯总统普京表示,中国向全世界展示了新冠肺炎病毒是可以被战胜的,是其他国家可以效仿的榜样。新冠肺炎疫情的大暴发以另类方式证明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只要守望相助就一定能战而胜之。

(二)科学统筹疫情防控与经济绿色复苏必不可少

当前,全球各国都面临着疫情防控与经济重启之两难,若“带毒解封”或过早放松疫情防控,将可能导致疫情反弹,贻误控制疫情和恢复经济的时机。在互联互通时代,各国命运相依,任何国家的疫情防控和经济成败都将影响到其他国家。“这场疫情再次说明,人类命运休戚与共,各国利益紧密相连,世界是不可分割的命运共同体。无论是赢得全球抗疫最终胜利,还是推动世界经济复苏,国际社会必须团结协作,共同应对危机考验。”中国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经济恢复,科学统筹疫情常态防控和复工复产复市复学,积累了宝贵经验。中国提出“六稳”“六保”和“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体现了准确识变、主动谋变的战略思维,显示了中国强大的修复能力和旺盛生机。中国能在较短时间内实现经济率先由负转正对世界经济复苏是重大利好。中国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将为世界经济复苏提供强劲动力。中国具有全球规模最大的工业体系、强大的生产能力和完善的配套能力,中国拥有增长迅速的超大规模内需市场。在金融危机之后的10余年中,中国对世界经济的恢复与增长年均贡献率约30%,此次疫情后,中国将再次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测,2020年全球经济将萎缩4.4%,而中国经济将增长1.9%,是唯一保持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展望,中国对世界经济复苏的贡献率将超过三成,在中国经济强劲复苏带动下,全球国内生产总值(GDP)预计将于2021年底恢复至疫情前水平。中国与有关国家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开辟更多人员往来“快捷通道”和货物通关“绿色通道”,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顺畅,助力各国复工复产、恢复经济。新发展格局将充分激发中国市场潜力,创造更多旺盛需求。随着中国经济不断发展,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意味着消费的提质升级,“将对来自世界各地更加多样化高品质的产品、技术、服务产生更多需求。相信随着中国市场潜力不断激发,将为各国提供更广阔的市场机会,为世界经济稳定发展提供更强劲动力”。

新冠肺炎疫情也引发国际社会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反思,确保人类卫生健康还需要强调人与自然的关系。绿色发展、绿色复苏是关键,建立清洁美丽的世界是后疫情时代的重要议题。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义不仅限于国家之间,也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在应对卫生、环境、气候变化、粮食安全等全球性挑战时,也要处理好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的关系。中国的新发展理念与新发展格局均着眼于绿色可持续发展。中国宣布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有力的政策和举措,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为应对气候变化,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习近平在气候雄心峰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增强信心,坚持绿色复苏的气候治理新思路。大力倡导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从绿色发展中寻找发展的机遇和动力”。中国积极主张并推动全球气候治理合作,共建清洁美丽的地球家园。

(三)抗疫和发展之路上“一个也不能少”

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本质是人人安全理念。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尤其重视并强烈呼吁共同帮助广大发展中国家做好疫情防控与经济恢复,增强其抗击疫情的能力建设,共渡难关。新冠肺炎疫情已使上亿人陷入极端贫困,如果疫情持续恶化,贫困人口还将进一步增加。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报告指出,鉴于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的长期严重影响,到2030年,全球或将再有2.07亿人陷入极端贫困,从而使极端贫困总人数突破10亿。如何消除全球发展不平衡赤字任重道远,应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对减贫、教育、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投入更多资源,推动构建更加平等均衡的全球发展伙伴关系。在可预见的将来,加强疫情防控、重启经济、增加就业仍是各国的优先议程。值得一提的是,“一带一路”建设已让700多万人摆脱极端贫困,如今在做好疫情联防联控前提下,确保有关工程不息业、不停工意义非凡,能助力沿线国家保就业、增加收入。作为联通欧亚大陆的旗舰项目,中欧班列逆势增长。截至2020年11月5日,中欧班列年内开行达10180列,已超过上年全年开行量,运送货物92.7万标箱,同比增长54%,往返综合重箱率达98.3%,运输网络持续拓展,已通达欧洲21个国家、92个城市。 2020年以来,共运送医疗物资近800万件,共计6万多吨,成为中欧之间抗疫合作的“生命通道”,为维护国际供应链、产业链稳定提供重要支撑。截至目前,中国已经与138个国家、31个国际组织签署201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 2020年11月19日,习近平在APEC工商领导人对话会上强调,要把“一带一路”打造成合作之路、健康之路、复苏之路、增长之路。

中國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历史性地解决了中国的绝对贫困问题,是人类发展史上的伟大壮举,对发展中国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反贫困、战疫情均是中国与广大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的重要议程。非洲是发展中国家最集中的大陆,中非互帮互助、加强抗疫合作,诠释了雪中送炭的深厚情谊。2020年6月20日,中非团结抗疫特别峰会以视频方式举行,与会领导人一致决定加强团结抗疫的共同行动,携手构建中非卫生健康共同体。习近平在峰会上提出四个“坚定不移”,即要坚定不移携手抗击疫情、坚定不移推进中非合作、坚定不移践行多边主义、坚定不移推进中非友好。中方将在中非合作论坛框架下免除有关非洲国家截至2020年底到期对华无息贷款债务。只有让广大发展中国家获得更快更好的发展,才能真正解决全球发展的失衡,才能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这既是对中非关系发展的历史总结,也是中非抗疫合作、恢复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无论是在顺境还是逆境,中非友好始终是中非关系的发展主线,患难见真情。此前,中国曾向非洲国家提供了慷慨援助,帮助他们抗击疟疾、霍乱和埃博拉等重大传染疾病,得到非洲国家的称赞。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非洲国家向中国提供了宝贵的帮助与声援,续写中非命运与共的佳话。《中非团结抗疫特别峰会联合声明》重申,反对将疫情政治化、病毒标签化,体现了中非团结合作精神。中国愿率先向非洲等广大发展中国家分享疫苗,使其能用得上、用得起。中国已设立疫苗研发中国中心,愿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推进金砖五国疫苗联合研发和试验、合作建厂、授权生产、标准互认等工作。

四、结语

作为大国领袖,习近平洞察世界风云、高瞻远瞩,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破解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挑战,于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进入新时代以来,中国经历了许多风险考验,打了不少大仗硬仗,取得了前所未有的重大成就。党中央对形势与任务做出重要判断,指出要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认识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深刻认识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面对单边主义、霸凌主义逆流,中国劈波斩浪,坚定支持多边主义,捍卫《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维护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成为动荡世界中的稳定之锚。

病毒仍在全球肆虐,疫情防控挑战大、任务重、难度高。对此,国际社会既要做好当前疫情防控,还要总结经验,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习近平就疫情防控、恢复经济、支持多边主义、完善全球治理、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等提出新倡议、阐述新主张,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有力提升了中国的国际话语权,增强了中国的软实力。习近平外交思想定向把舵,是中国人民迎难而上、开拓创新、敢打必胜的力量源泉。中国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营造良好外部环境,为世界和平繁荣做出更大贡献。

【完稿日期:2020-12-31】

【责任编辑:李  静】

猜你喜欢
共同体抗疫肺炎
“画”说抗疫
爱的共同体
团结抗疫
来势汹汹的肺炎
抗疫作品展
一分钟了解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
抗疫中彰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担当
My Heroes
看,这个肺炎最大“祸因”
中部非洲共同体内部贸易占比下降至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