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的使命

2021-03-03 01:27林莉
中国民族博览 2021年1期
关键词:民族文化图书馆

【摘要】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取得崭新成就的时代背景下,图书馆早已不再单单是一个文学资料馆,更是在群众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推进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的文化场所,尤其是随着民族建设、文化传承等口号的出现,图书馆在新时期的使命也发生了新的变化,融入了更多的民族文化色彩。图书馆管理和工作人员必须站在时代文明进步与文化发展的角度树立关于图书馆使命的正确认识,以图书馆为媒介弘扬优秀民族文化、带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提高。

【关键词】图书馆;图书馆使命;民族文化;共同体意识

【中图分类号】G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1007-4198(2021)01-211-03

【本文著录格式】林莉.图书馆的使命——弘扬优秀民族文化铸造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J].中国民族博览,2021,01(01):211-21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仅存在于文化遗产与各大文化景点之中,更是以文字载体的形式记录并保存在书籍与著作中,为人们继承优秀传统文化、丰富精神世界提供着重要的学习源泉;图书馆作为快速发展的社会所产生的文化场所,在收藏优秀文化典籍、管理宝贵文献著作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起着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坚定人们文化自信的积极作用。图书馆工作人员要站在经济、政治与文化相伴相生的时代背景下思考当前图书馆的使命变化,寻找影响图书馆发展与进步的因素,在明确自身使命、明确发展问题的基础上,将优秀民族文化的弘扬工作、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发展工作落实到每一项工作细节中去。

一、图书馆使命的含义

在传统阅读时代,图书馆是储存知识、保留纸质文献并供有需要的人进行阅读和学习的资料性质的场所,人们在图书馆按照自己的需求选择对应的书籍材料,在借阅与学习后离开,更多的涉及到知识的传递而并非文化功能的彰显,尽管部分读者以阅读和丰富精神世界为目的走进图书馆进行阅读,也仅仅是根据自己的阅读兴趣与偏好自主选择相应的书籍,涉及到的传统文化内容占比较少,导致传统阅读时代图书馆在文化继承与弘扬上的作用受到较大的限制。

但是,在以精神文明为导向的新时代,图书馆的功能不再局限于为读者提供资料服务与借阅服务,传统的纸质书籍也在电子阅读的冲击下失去了原有的光鲜,人们对于图书馆的服务要求随之跳出了纸质阅读资料的限制,而更多的向多元化阅读服务、文化建设活动、人性化图书管理等方向倾斜。尤其是在城市公共精神文明活动浪潮掀起之后,图书馆作为面向公众开放的主要文化场所受到了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如何在新时代满足社会公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履行继承并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职责,将参与文化学习、文化建设的广大群众紧密联合起来,激发公众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成为当前每个图书馆都必须积极思考的“时代使命”。

二、图书馆弘扬优秀民族文化、铸造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涵

(一)关于弘扬优秀民族文化

中华民族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不仅拥有宝贵的历史发展经验,也积累了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民族文化就是先辈们在中华民族长期的生活与实践过程中产生的经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在这些文化资源之中,有对于时代发展有利的,也有因为历史因素的限制而与当前社会发展理念相冲突的,因此,文化工作者,尤其是作为文化传播与继承媒介的图书馆管理与工作人员更应该做好文化的批判性继承的工作,将中华文化中符合人们的社会生活现状、有助于促进人民精神境界提高、激发人们民族文化认同感与自信心的要素提取出来,以理性的态度做好文化建设工作,把优秀民族文化内容渗透到人们的文化生活之中。

(二)关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铸造

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总特点之一,作为精神财富集合的中华文化之所以能够在社会变迁中始终传承与保留下来,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蕴含着中国人民对精神生活的共同追求、蕴含着人们普遍愿意接受并学习的优秀价值观念。长久以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借助团结、勤劳、坚持不懈的文明符号中展现出了巨大的凝聚力,为社会的发展与人类的进步铸造了坚定的力量源泉。因此,文化工作者在激发民众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进程中绝不能轻易忽视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反而应该思考相应的措施,借助优秀民族文化的传承与渗透打造民族向心力与凝聚力,实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新时代的飞跃。

三、以图书馆为媒介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

在文化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创新文化继承途径、以图书馆为主战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在促进社会文化建设、丰富民众精神文化活动、提升民众文化自信心与认同感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具体来看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有助于丰富民众精神文化活动,增强文化体验

在图书馆践行弘扬优秀民族文化时代使命的过程中,大部分文化工作人员都会从文化活动设计入手,围绕传统民族文化中的有利因素构建内容丰富的文化实践活动,为人们创造一个近距离接触优秀传统文化的平台,鼓励人们进行广泛参与,在这个背景下,民众可以借助图书馆提供的各种活动途径拉近自身与优秀传统文化的距离,并且在参加活动的过程中建立与各个文化爱好者之间的联系,相互交流文化观念与对优秀民族文化的看法和学习经验,有助于丰富民众的精神文化活动,增强民众文化体验。

(二)有助于传播优秀民族文化,提升公众文化自信

在以图书馆为媒介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中华文化中各种有利因素在图书馆名片的支持下以更加鲜明、更加突出的文化形象呈现在公众面前,人们不仅可以通过文化鉴赏品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美,还可以在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引导下了解每一种文化符号背后的深刻内涵,了解中华文化的发展轨迹与在历史进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引导参与者得出“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每一种文化符号的背后凝聚的都是先辈们无穷的智慧”的结论,有助于帮助人们形成正确的文化认知,在传播优秀民族文化的同时提升公众文化自信。

(三)有助于形成继承文化、学习文化的良好社会氛围

3.发挥互联网传媒的积极作用

随着互联网科技的高速发展,网上传媒和新媒体技术已经逐渐成为当前进行文化传播与文化活动宣传的重要媒介。在推进优秀民族文化继承与弘扬工作时,图书馆工作人员就可以借助微信、微博、博客等网络平台,建立微信公众、微博主页与博客主页,将原本具有地理位置、时间等局限性或者无法实地展示给社会公众的文化资源以拍摄影片、图文故事的形式上传到微信文章或者微博、博客主页上去,借助网络流量促进优秀民族文化的传播;也可以设置专门的新媒体运营部门,安排文化专员对在相关传统文化内容上有疑问的关注者进行答疑工作,建立图书馆与文化爱好者的远程联系,在实时互动中促进公众的文化理解与认知。

(三)根据不同群体制定不同的文化渗透形式

针对当前部分图书馆文化宣传工作中出现的受众群体划分标准不明确、用同一种宣传手段进行文化继承与弘扬工作的问题,图书馆工作人员必须关注到部分文化爱好者、学生、学生家长对不同文化的不同诉求,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文化传播手段。图书馆可以为文化爱好者准备相应的文化典藏的重制版,建立文化爱好者交流群,定期在群内上传优秀民族文化资料,增强这部分受众的文化自信;在面向学生展开文化宣传工作时,图书馆工作人员则可以向学生推荐蕴含哲学智慧与丰富文化要素的简单读本、绘本,让学生在趣味阅读中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

六、结语

中华优秀民族文化是由56个民族的劳动人民共同浇灌与滋养起来的文化宝库,对中国的发展乃至世界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图书馆内囊括了中国所有的优秀传统文化,那么它就应该不辱使命,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弘扬出去,并且铸造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参考文献:

[1]熊世伟.图书馆的使命——弘扬优秀民族文化铸造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J].魅力中国,2020(21):254.

[2]钱学进.论高校图书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新使命——以黄山学院图书馆为例[J].大众标准化,2020(16):169-171.

[3]王艳英.试论幼儿教育游戏巧用策略[J].中国民族博览,202025(25):247-248.

作者簡介:林莉(1969-),女,汉族,大专,安徽合肥人,图书馆员。主要从事图书馆采编业务以及读者服务工作。

猜你喜欢
民族文化图书馆
图书馆
气味图书馆
欢迎到图书馆做客
数字媒体环境下民族文化的发展
马克思世界文化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俄汉成语中动物形象特点分析
浅析民族文化和传统图案在面料设计中的应用
内蒙古民族文化对外传播效果研究
论仡佬族作家王华小说中的乡村镜像与民间想象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