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群文舞蹈创作中的误区与创新

2021-03-03 01:27孙琪费佳凤
中国民族博览 2021年1期
关键词:舞蹈创作创作

孙琪 费佳凤

【摘要】群文舞蹈与其他群众文化产生途径相似,它是人们劳动过程中为满足精神上的需求所产生的。但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在群文舞蹈的创作过程中也出现了相应的问题,问题无法得到正确的解决,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群文舞蹈的进一步传承。本文通过探讨当下群文舞蹈创作中的常见误区,结合具体作品的选材来源、创作过程,探讨了群文舞蹈创作中的三个创新,以期为更多群文舞蹈干部今后的创作提供解题、破题思路。

【关键词】群文舞蹈;创作;舞蹈创作;群众文艺

【中图分类号】J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1)01-144-03

【本文著录格式】孙琪,费佳凤.浅谈群文舞蹈创作中的误区与创新——以《船上的日子》为例[J].中国民族博览,2021,01(01):144-146.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的艺术趣味和审美情趣也有了质的飞跃。电视上、网络上琳琅满目的文艺作品在短时间内大量涌现,发展势头迅猛,很快吸引群众的注意力。这也对我们基层群文业务干部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面对新时代的挑战,基层群文业务干部必须认清形势,加强学习,重新定位,不断创新。

众所周知,舞蹈是人类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是由若干动作编织连接而成的一种具有表达情感和内涵的特殊组合。舞蹈语言的编织创作如同乐曲的旋律创作一样,对作品内涵的外化表现尤为重要。平庸、谬误的语言编织或是简单的动作堆砌都会使作品显得苍白而且语无伦次。

为了担负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充分发挥文艺是时代前进号角的作用,这些年,笔者自觉深入生活、扎根人民,致力于寻求舞蹈创新的规律,从素材积攒到语言的输出,但求在舞蹈创编上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经过多年的努力,笔者发现,不少舞蹈干部在群文舞蹈创作时,急于求成,缺乏深思熟虑,容易陷入误区。

一、群文舞蹈创作所需要具备的特点

(一)结合生活题材增强群文舞蹈艺术感染力

群文舞蹈源于生活,也要归于生活,因此,在群文舞蹈创作中需要具体反映人民群众的真实生活故事,使其具备大众群体的基础,它的主要艺术展现形式来源于群众自行进行舞蹈创作。因此,在创作的过程中必须要重视其中生活化的相应元素,能与群众产生共鸣的群文舞蹈才是成功的。在“船上的日子”中,便深深地汲取了生活中的素材,通过对老渔民的采访,对生活中真实船上的日子有了深刻的了解,在之后的舞蹈创作中都有了深刻的体现,其中展示了不同渔民在船上的真实生活,以一种幽默的舞蹈形式发人深思。

(二)结合群文舞蹈中大众思想的人文情怀

归根结底,群文舞蹈的主要基石便是人民群众的生活,在群文舞蹈创作中,可以通过生活中的实际情境,加以一定程度的戏剧化表现,以一种幽默诙谐或是热情奔放或是压抑沉稳的形式将人民群众的生活状态进行展示。其中夹杂着文化工作者的深度创作与研究,以此形成特有的舞蹈语言,时代的变化促使文化发展需求的逐步增长,只有作品具有自身独具的特色才能不被埋没淘汰,尤为重要便是给予群众舞蹈大众思想的人文情怀,以便与人民群众产生情感共鸣,保持群文舞蹈的自身意义。

(三)结合群文舞蹈的民族性与民间性

在人类历史社会的不断发展演变过程中,民族也在发生着改变。由于各民族在宗教信仰、语言、风俗习惯、政治经济等不同的情况下,造就了各民族不同的历史文化与生活特点,这也就造就了群文舞蹈独特的民族性。因此,群文舞蹈的创作者需要紧跟时代的发展改变自身思想,保留群文舞蹈独特的民族性。在艺术实践中明确指明舞蹈创作的价值与意义,将面向基层、服务基层作为群文舞蹈创作的指导宗旨。

二、群文舞蹈创作中的常见误区

(一)舞蹈选题不接地气

传统的群文舞蹈创作便是满足劳动人民的日常精神需求,切合人民群众的生活。但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在舞蹈的选题中过于形式化,导致全省舞蹈创作丧失了原本的意义。群众舞蹈创作最大的特征就是贴近群众,扎根基层。群众舞蹈干部应该紧扣时代脉搏,积极投身火热生活,拥抱身边人、身边事,从中寻找创作的素材和灵感,不能单单只靠自我想象,闭门造车。随着现今时代发展,新思想的引入,在群文舞蹈创作过程中,需要贴合生活,从生活中挖掘可供创作和提炼的素材,更能体现群众文化的特色、风格,更有利于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也更能够引起人民群众的强烈共鸣。

(二)道具使用稍显生硬

在群文舞蹈创作过程中,为了使舞蹈在展示过程中可以深度传达所要表达的情感,以及完成对人物的深度塑造,都会选用恰当的道具,完成情感表达、情节交代、人物形象的塑造,很多群众舞蹈作品中都会选择运用道具。一般道具使用是为了达到更好的舞台效果,达到事半功倍。但群文舞蹈创作中道具太大既占用舞台,不便于移动,又容易破坏观众对作品的想象,缺乏神秘感,还有可能框住编导的表达,显得累贅。而且用好在舞蹈创编中道具并非易事,在运用的过程中你将会出现许多问题,造成了群文舞蹈创作灵活性的丧失。因此,在进行群文舞蹈作品创作时,要尽可能的一具多用,将其作用发挥到极致,以此生动地展现群文舞蹈的灵活变通性。

(三)核心语汇不够明显

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素质也有了明显的提升,对于群文舞蹈的创设有了更高的要求标准,在进行全文舞蹈的创作过程中要十分注意舞蹈语言的表达,但在实际的创作中并没有找到舞蹈语言与日常动作之间的融合点,导致舞蹈内容核心词汇的缺失,无法作为真正的群文舞蹈。“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这一段文字不仅点明了“手舞足蹈”这个成语的出处,也解释了舞蹈为何最具有群文代表性——当言、嗟叹、歌都不足以表达情感时,人们就“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手舞足蹈。因而,舞蹈剧是易于让观众理解、感受的艺术形式。

三、实现群众舞蹈创作创新的方法

(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作为文艺表现的主体,把人民作为文艺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文艺工作者的天职。”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时代的雕塑者。要努力触摸到时代与人民的脉搏,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就浙江省舟山市来说,渔民在舟山是一个极其普通而广泛的群体。海洋、渔船、渔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许许多多的素材可以挖掘。舞蹈《船上的日子》就以此延伸开去,将目光转移到了这个渔民群体之上。

(二)站在一定的思想高度

对舞蹈作品来说,题材是载体,主题是灵魂。创作者必须要有较高的政治站位,正确的价值观,开阔的视野、广阔的胸襟和宏大的格局,要有敏锐而高瞻远瞩的思想。而且,要通过对生活的细细体察,确地把握时代的脉搏,体现时代性和前瞻性。从生活中发现素材。舟山是我国第一个以群岛建制的城市,舟山人世世代代靠海吃海、捕鱼为生。大海的辽阔孕育了勤劳智慧的海边人家。即便到了今天,依然有很多人从事着渔业捕捞的工作。笔者构思舞蹈《船上的日子》之处,就通过各种资料查询和实地考察研究等方式深入把握,进而对于大海、渔民、渔船有了全新的认知。

(三)遵循艺术创作的规律

群文舞蹈创作要从生活出发,从平凡中发现伟大,从质朴中发现崇高,深刻提炼生活,生动表达生活。要借助情感来表达思想。根据题材内容确定使用何种表现形式、表现手法。同时,力求有所突破和创新。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守着晨曦日落,坐看潮起潮涌。渔家人以船为家、以海为生,相依相守、结伴一生。一些人很难理解渔家人的漂泊岁月,对海上的生活充满好奇。笔者从情感出发,按照情感发生、发展、变化规律来架构剧情、刻画人物、开掘主题。艺术贵在创新。选取独特的角度,避免人云亦云,避免简单化、脸谱化、常规化、同质化、肤浅化。舞蹈《船上的日子》就是如此,在舞蹈创作规律的指引下有新的探索、尝试,描绘那人,那船,那海的故事。

(四)考虑全身舞蹈表演人员的非专业性能力

首先,针对群文舞蹈的表演人员,他们并非是专业的演员,也并不具备专业演员的职业素质与形体标准。因此,群文舞蹈的创作者在创作过程中没有对这一方面的事情进行估计与了解,根据群文舞蹈表演人员的真实情况,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创作,如若一味追求专业演员高难度的舞蹈技巧进行舞蹈的表现只能会起到相反的效果。在实际考虑到演员的非专业性后,群文舞蹈创作人员在创作中尽量避免单人进行独舞,尽量大量采用群舞的方式弥补演员在舞蹈上的欠缺,符合群文舞蹈表演者的表演水平,之后在创作中在对意境型的舞蹈动作进行考虑,添加群文舞蹈的整体表演意境。

四、群众舞蹈创新过程中的实践

笔者认为,群文舞蹈创作就是把素材进行合理加工、整理、提炼并升华,从而转化为舞蹈作品的语言。下面,就以群文舞蹈作品为例加以说明。

(一)题材创新

说到“船上的日子”,一般人脑海中会产生浪漫、悠闲、潇洒的画面,但渔民认知里的船上的日子不是这样的。出现在渔民脑海里的船上的日子是枯燥的、寂寞的、危险的。巨浪、晕船、物资缺乏等不时困扰着渔民。表现这类题材的舞蹈作品有很多创作构思,该如何突破、如何创新?于是,笔者在进行构思时,认真请教采访了一些老渔民,在船上究竟会发生什么。通过多次的交流,笔者发现,渔民们并非是我们表面上所看到的黝黑的皮肤、严肃的表情、不苟言笑的面孔,他们其实是辛苦并快乐着的。

(二)内容创新

相同的题材,填充的舞蹈语汇不同,所呈现出的作品也会截然不同。在创作《船上的日子》时,笔者希望跳脱出以往对于渔民斗风斗浪、艰苦生活的刻板印象,表现他们在船上的另外一面。经过反复推敲,最终决定用幽默风趣的形式进行表现。这是一次大胆的尝试,突破以往的模式,能否会成功都是未知数。但不去尝试永远都是空白。船上的风趣幽默要如何来表现?通过多轮论证,舞蹈形式用小群来展现,为舞蹈出现的五个人设立了不同的人物关系,例如老船长、船员、小学徒等。这样就可以更好地表现人物个性,通过关系的相互交错,展现船上不同层面的生活,苦乐交织、风雨同舟。在设计每个人不同的舞蹈动作时,就以此展现各人的性格特征,这样组合起来,就会发生不同的化学反应,使得舞蹈内容丰富多样,串联成一个完整的故事。

(三)道具创新

《船上的日子》这个舞蹈作品贯穿着一个“冷”字,说到冷就会想到抖。所以笔者在道具上选择了“一条被子”。如何让这个看似普通的被子“舞”起来,同时又要多变,舞出花样,我们的舞蹈编导花了很多心思,动了很多脑筋。

艰苦的生活中,一条补了又补的被子成了渔民生活中的必需品。因为海上作业的特殊性,渔民们只有三小时的睡眠时间,躺在甲板上,把甲板当成床。四五个伙计吹着海风,在海浪的摇摆中睡去,可只有一条被子,盖了上身露了脚趾,盖了左边露了右边,在抢被子的过程中,人物与被子产生微妙的关系,展开了一段相互取暖的舞段。

这条被子围起来可以是一个酒缸,瑟瑟发抖的小伙计,没有抢到暖和的被子,便动起了偷喝黄酒取暖的想法。闻香而来的船员们,撑平被子,又让被子转化为划拳饮酒的桌子。酒过三巡、醉意袭来,老船长把被子一翻,里面是一张大花被,披在身上,让醉酒的船员想起了家里许久不见的媳妇。然而,狂风巨浪,船员们将被子撑高,立面就是一张起航的帆,拧起来还是一根绳,就像船员们凝聚在一起的心。大家一起攥紧船绳,抵抗风浪。雨過天晴,太阳从乌云中透出光亮,船员疲惫不堪,小学徒的一个喷嚏打破了紧张的气氛,以风趣幽默的情绪收尾。

五、结语

舞蹈艺术的创新促进了舞蹈艺术的丰富多彩与繁花似锦。题材的创新推动了科学发展;内容的创新使舞蹈艺术变得多姿多彩;人物关系的创新运用烘托了故事情节的变化;道具的创新使舞蹈艺术内涵更加丰富。

因此,只有创新,才能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创作出贴近人民群众、长久留存下来的艺术作品。唯有注重积累生活经验,挖掘更多独特的舞蹈素材,才能创作出更多艺术性与群众性完美融合的优秀群众舞蹈作品。

参考文献:

[1]汪政.我们需要怎样的“抗疫文艺”?[J].中国文艺评论,2020.

[2]李弘.新时代文化馆繁荣群众文艺创作的使命与担当[C].全国“新时代文化管理论体系构成”学术研讨会,2018.

[3]杨卓娅,蒋莉.从象山三个“群星奖”谈优秀群文作品的艺术特点[C].中国文化馆年会,2018.

猜你喜欢
舞蹈创作创作
让萧红真正为人所知(创作谈)
Jazz
小艺术家大创作
朝鲜民族传统舞蹈类型划分下的创作分析研究
大众舞蹈与舞蹈创作的融合研究
音乐表现手段对舞蹈作品创作的作用
浅议舞蹈中的想象力
创作失败
关于《翔》的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