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徐浦钧
(辽宁大学 辽宁·沈阳)
[提要]随着我国逐渐融入全球经济大潮,会计国际化不可避免。本文首先从会计、企业、行业发展三个角度分析会计国际化的必要性;其次分析会计国际化的实现途径;同时,研究如何采取措施,形成符合中国国情的国际化会计,以便为经济全球化贡献一份力量。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给各个国家的商业发展带来了机遇。而会计作为一门通用的商业语言,如何做到相对统一,是一个值得思忖的问题。为了顺应跨国经济的发展,会计国际化提上日程,但会计国际化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盲目照搬会起到适得其反的作用,所以本文认为,在通往国际化会计的道路中,走符合国情的国际化会计道路是上佳之策。
(一)国际化报表使用频率增加的需要。如果公司打算在香港联交所上市(即,同时在A+H股上市的公司),首先应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编制财务报表,同时遵守证券交易所对上市公司的其他相关要求,比如财务报表披露等,然后还要根据国际会计准则编制IFRS报表。
不仅如此,对于国内的非上市公司而言,为吸引国外战略投资者投资;外商投资企业为满足外国母公司集团报告要求,按国际会计准则编制IFRS报表供母公司使用,比如合并财务报表等;海外子公司也应按照监管要求编制IFRS报表等,可见在上述情况下,需要编制两套报表,这便意味着要进行两次审计,两次审计带来的是巨大的企业成本,而且在业绩评估、定制预算、投资决策等企业活动都存在着较大差异。
(二)促进企业跨国投资的需要。中国组织形式从最初的个人独资企业,逐步发展到合伙企业,最后引入公司的概念,追其本源,是由于为了增加利润,吸收充足的资金。随着国际化商业的发展,如何吸引外国投资成为核心问题。如果一个企业的会计报表所反映的情况既全面又详细,并且财务状况良好,得到外企认可并且吸收资金的几率就会上升。相反,如果一个企业的财务报表未能透露出完整全面的会计信息,甚至部分会计信息是虚假的,那么站在外企的角度,这个企业的信用评级就遭到质疑,认为此企业投资的风险增加自然不会投入资金。可见这便要求企业提供依据国际会计准则编制的财务报表,于是需要具有国际会计知识的会计师进行编制国际会计报表。可见跨国投资的引入都要求中国会计国际化。
(三)迎合国家政策和制度建设的需要。2013年习近平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合作倡议。“一带一路”横跨亚非欧三大洲,每一个国家都有着不同的语言、文化,乃至不同的会计制度。目前从“一带一路”出发,大约有2/3的国家采用了IFRS准则。为了能更好实现中国作为经济大国的担当精神,使得沿途沿岸国家共同获益,实现双赢的局面。为此,我国会计应在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的同时了解沿线各国的语言、文化、会计制度和准则。
(一)盲目照搬国际准则终不可取。既然会计国际化势在必行,那么如果盲目地暴力使用国际会计准则,比如:将国际会计准则直接翻译成中文使用,将对企业的利润造成影响,继而可能会对企业决策等造成影响。
以投资性房地产为例,涉及到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和IFRS40,经过对比发现,在自用房地产或存货转换为以公允价值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时,公允价值和账面价值差额在转换日和处置日的处理存在差异。
当存货转换为以公允价值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时,若以企业会计准则为准,则在转换日按照公允价值确认投资性房地产,若公允价值与原账面价值不符,则差额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或其他综合收益科目,待处置日将其他综合收益转入当期损益;若以IFRS40为准,则直接在转换日按照公允价值确认投资性房地产,之后直接按照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可见如若突然更改准则细节,影响了所有者权益和利润,导致在同一会计期间存在虚增虚减利润的问题,如何消弭这一影响,将要慎重考虑才是。
可见表面的修订准则并不是追随会计国际化最优的选择,从本质上来看,国际化会计协调应该是缓慢并且逐渐进行的,在接纳的过程中逐渐协调矛盾,循序渐进,在修订的过程中考虑我国的政治环境、法律环境、经济环境、稳健发展,形成符合中国国情的国际化会计才是上佳之策。
(二)走符合国情的国际化会计发展道路
1、高素质的会计人才培养刻不容缓
(1)革新教育方式。在会计国际化大潮流中,对会计的培养不仅仅只限于会计的专业技能,更应该注重相关知识的掌握。针对于此,高等教育的改革义不容辞,从课程设置来看,就普遍学校而言,会计专业会开展与本专业密切联系的核心课程,但在培养过程中忽略了与之相辅相成的科目,例如经济法、计量经济学、国际商法学等。从教学模式来看,会计学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如何将纸上谈兵变成真才实学才是高等教育该思虑的:从老师授课学生被动接受进行创新,比如进行英文教学、模拟会计活动、模拟审计业务、案例分析,将主动权交予学生手中,在实践中体会到专业知识的重要性。
(2)改善会计人员结构与素质。现今我国会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普通会计人员数量过于庞大,随着会计从业资格证的取消,初级会计职称作为会计行业的门槛,具有普通会计的代表性,表1为2014~2019年初级会计职称持证人数。(表1)
可见,普通会计人数空前增加,则反观中国注册会计师,拥有中国唯一的签字审计权,并且具有高超的专业水平,是高级会计人才的象征,但有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3月31日,中注协有注册会计师执业会员108,449人,非执业会员164,152人,个人会员272,601人。相比之下具备CPA资质的会计人员仍数少数。综上所述,我国高端会计人才缺口极大。
另外,我国会计一般遵循谨慎性原则,缩小了职业判断空间,服从或依赖统一、详细的会计规范,力求管理上的均衡与相互制约;而西方化会计,特别是在会计职业判断中遵从的是利益最大化原则,会计一般表现为张扬的个性和敏锐的判断。如何研究西方会计文化,培育与国际化会计接轨的人才至关重要。
表1 初级会计职称持证人数一览表
(3)重视国际化人才教育。随着国家对于会计领域人才需求越来越高,在会计国际化的过程中要重视会计人才的培养使其与国际接轨。在培养专业的会计人才时应在本国会计准则熟悉下了解国际会计准则,理解其中的理念和原理。比如培养ACCA专业人才。ACCA运用的国际会计准则和大部分外企所采用的准则一致。在学习过程中涉及的大量国际商业行为有助于提高学生未来对于国际环境的反应和思辨能力。
2、积极参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制定。在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中,相较于中国,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占据了极大部分。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应该积极参与到国际会计准则测试和制定过程中,通过与其他国家共同制定国际会计准则,我们可以学习其他国家会计制度的优势。与此同时,形成正反馈的作用,促使中国与更多的国家在会计方面的交流与认可。不仅如此,中国在提高制定规则的话语权的同时,尝试引入在中国行之有效的特殊的会计制度和政策,不但能促进其他国家发展的需要,也提高了我国的会计在国际间的影响力。
3、通过内外部监管完善监督制度。会计准则再详尽,如果没有行之有效的监管,一切都是枉然,2018年,香溢融通股份有限公司在内部审计中发现财务造假。2019年初,证监会对香溢融通立案调查。经查,香溢融通涉嫌恶意违规确认投资收益导致2015~2016年财报虚假。2020年4月9日公司收到宁波证监局行政处罚及市场禁入决定书,公司及6名责任人被给予警告并处以罚款,4名前高管被采取市场禁入措施。如此瞠目结舌的财务造假再一次敲响了政府和相关协会的警钟。
在会计准则国际化进程中,与之相对应的监管监督机制必须及时跟上以有效预防财务造假的行为。加强监管的首要途径便是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另外,要时刻发挥外部监督的作用,通过政府、审计署、会计师事务所等特定机构,充分发挥其监管的职能。此外,对会计师事务所也应加强监管,增加其违规成本,对于香溢融通这类恣意进行财务造假的行为,必须加大对相关企业和相关人员的经济处罚和刑事处罚力度。通过这些方式,完善中国的证券市场环境,为会计国际化带来严谨的财务氛围。
综上所述,实行会计国际化最重要的目的就是有利于经济市场的开拓,提高证券市场等经济活动中处理业务的效率,而在如火如荼的经济合作的背景下,我国却也不能急于求成,盲目照搬国际准则,应该从根基出发,改善教学方式,促进高质量人才发展,完善监管制度,客服现存的弊端,逐步迈入会计国际化的进程。不仅如此,也望在会计国际化进程中彰显自身,在国际交流中体现中国会计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