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筋手法联合皮内针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临床观察

2021-03-03 13:54罗沙沙卢卫忠陈立谷侯伯男曹佳庆彭春洋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1年12期
关键词:患肢踝关节疼痛

罗沙沙,卢卫忠,匡 雷,陈立谷,侯伯男,邓 磊,曹佳庆,彭春洋,杨 敏

(重庆市中医院骨科,重庆 400021)

踝关节扭伤常在跖屈内翻位置时发生。目前治疗采用改良“RICE”原则即“POLICE”治疗原则,即保护、适当负重、冰敷、加压包扎和抬高患肢[1]。笔者用理筋手法联合皮内针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效果较好,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60例,均为2020年3月至2021年5月重庆市中医院骨科门诊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均为内翻型损伤。在治疗期间治疗组和对照组各有1例中途出现不适退出试验,随机分为两组各29例。治疗组男18例、女11例,平均年龄(22.65±2.82)岁,平均VAS评分为(7.26±1.61)分,平均AOFAS评分为(56.20±3.15)分,患肢平均踝关节肿胀度为(2.62±0.50)分。对照组男17例、女12例,平均年龄(24.56±2.29)岁,平均VAS评分为(7.31±1.57)分,平均AOFAS评分为(55.39±3.05)分,患肢平均踝关节肿胀度为(2.60±0.53)分。两组年龄、性别、VAS评分、AOFAS评分、患足肿胀体积和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的诊断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踝关节扭伤诊断,受伤时间小于24h,年龄16~65岁,自愿接受试验配合完成治疗,签署知情同意书,能及时门诊随访。

排除标准:不符合踝关节扭伤诊断标准,妊娠和哺乳期,伴有骨折、肌肉肌腱等软组织完全断裂,局部皮肤有破损或患有皮肤病,合并有心脑血管、肝、肾及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内科疾患,过敏体质或对多种药物过敏,严重精神疾病,正在参加或近1个月参加过其他临床试验影响疗效判断。

脱落标准:治疗未结束而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必须采取紧急措施,自动放弃或加用其他治疗,未按规定治疗导致无法判断疗效或临床资料有误影响判断疗效,依从性较差,不能坚持随访。

2 治疗方法

治疗组用理筋手法配和皮内针治疗。理筋治疗患肢仰卧,治疗者一手托住足跟,一手握住足尖,缓慢的进行踝关节的背伸、跖屈及内外翻,然后再手掌对握内外踝,轻轻用力按压,并由上向下理顺经络,反复进行数遍。理筋手法完成后,休息2min再进行皮内针治疗。皮内针治疗取阳陵泉、足临泣、申脉、照海、丘墟、昆仑、太溪为主穴,配以阿是穴。使用规格为0.22mm×1.5mm一次性无菌揿针(苏州市吴中区东方针灸器械厂),针尾连接有无菌脱敏胶布。局部穴位常规消毒,一手用镊子取下皮内针并持住针尾胶布边缘,针尖对准穴位快速刺入,刺入后轻按固定。1周治疗2次,每次埋针3天,2周为一疗程。

对照组用RICE治疗原则,受伤后24小时内冰敷,绷带加压包扎固定制动3~4天,抬高患肢,4天后在疼痛减轻的情况下可适当负重行走。

两组均治疗2周,14天后观察疗效。

治疗期间禁用其他影响急性踝关节扭伤症状的药物或措施,包括其他理疗、口服及外用药等。

3 观察指标

采用视觉模拟量表法-10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VAS)评定疼痛程度。

采用AOFAS踝-后足评分系统[3]对患肢进行功能评定。

参照踝关节肿胀度评分方法[4]测量肿胀度。肿胀度为患肢踝关节肿胀最明显处与健肢相同位置测量周径之差。关节形状正常0分,患肢轻度肿胀、差值<0.5cm为1分,中度肿胀差值<0.5~1cm为2分,重度肿胀差值>1cm为3分。

用SPSS21.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²检验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 疗效标准[5]

显效:踝部疼痛完全消失,踝关节活动度正常,临床证候总积分大于70%;有效:踝部疼痛减轻,踝关节活动基本正常,且临床证候总积分30%~70%;无效:未达到“有效”标准。

5 治疗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踝关节疼痛VAS评分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踝关节疼痛VAS评分比较 (分,±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踝关节疼痛VAS评分比较 (分,±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同期比较,△P<0.05。

组别 例 治疗前 治疗后7天 治疗后14天治疗组 29 7.26±1.61 4.01±1.54*△ 2.93±1.11*△对照组 29 7.31±1.57 6.12±0.88 3.08±1.13*

两组治疗前后肿胀度评分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肿胀度评分比较 (分,±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肿胀度评分比较 (分,±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同期比较,△P<0.05。

组别 例 治疗前 治疗后7天 治疗后14天治疗组 29 2.62±0.50 1.72±0.48*△ 0.70±0.49*△对照组 29 2.60±0.53 2.14±0.57* 1.25±0.83*

两组治疗前后患肢AOFAS评分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患肢AOFAS评分比较 (分,±s )

表3 两组治疗前后患肢AOFAS评分比较 (分,±s )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同期比较,△P<0.05。

组别 例 治疗前 治疗后7天治疗组 29 56.20±3.15 93.01±6.49*△对照组 29 55.39±3.05 73.88±8.61*

两组综合疗效比较见表4。

表4 两组综合疗效比较 例(%)

6 讨 论

踝关节又称为距小关节是人体较为重要的负重关节,由于复杂的解剖结构,易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如果施治不当或不予治疗,则容易发展为慢性踝关节不稳,带来更多并发症,影响日常生活[6]。所以有效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是避免发生后期持续顽固性疼痛和关节不稳的重要手段[7]。西医在治疗本病常采用“POLICE”或“RICE”治疗原则,但踝关节局部肿胀改善较慢,且远期疗效不佳。

踝关节扭伤属中医“伤筋”范畴。为踝关节周围韧带等结构“筋出槽”引起[8],《素问·五藏生成》提到“诸筋者,皆属于节”,指出筋伤多发生在关节、骨骼附近,筋伤则会影响骨和关节的正常功能,打破“筋骨平衡”。理筋手法的“按、摩、顺、擦”等能够止痛解痉,活血化瘀、理顺全是经络的作用。相关研究也表明中医理筋手法能够恢复“筋出槽”的病理状态,促进损伤后移位的结构回归原位效果[9]。

皮内针是从《灵柩·官针》记载的十二刺法中的“浮刺”刺法逐渐发展形成的,使用时用镊子夹住皮内针尾部,将皮内针针尖对准所选穴位快速刺入[10]。皮内针是在针灸浅刺法和针灸留针方法的基础上的一种完美结合,在《内经·素问·皮部》中详细记载了浅刺法和针灸留针法的起源及治疗机理,书中的十二皮部理论及卫气理论为皮内针的临床应用奠定了理论依据[11]。《素问·皮部论》曰“凡十二经络脉者,皮之部也”,十二经脉及其络脉按其循行路线在体表各有其相对应的区域,划分为十二部分,即为十二皮部。皮内针治疗技术是根据腧穴理论和十二皮部理论相结合的临床治疗方法,一方面通过皮内针浅刺皮部相应穴位,调动人体体表卫气,激活人体正气,进一步调节脏腑气血;另一方面通过留置皮内针,产生累积效应,让皮内针对治疗疾病持续发挥作用。皮内针还通过刺激相应皮肤区域穴位,激发并调节十二皮部与经络脏腑气血的表里联系,激活体表卫气固表以抗御外邪,从而治疗疾病。同时皮内针还可以疏通十二皮部阻滞之气,调畅气血运行,平衡阴阳,逐渐恢复各脏腑功能活动[12-13]。皮内针针对诸多疼痛类疾病如功能性疼痛、肌肉结缔组织疼痛、神经性疼痛、慢性疼痛等有较大的优势,且具有操作简便,方式安全,动态留针,效应积累等特征[14]。

踝环节扭伤局部多为瘀血阻滞筋络,不通则通,其病变部位多在足三阳经所过之处,阳明经多气多血,解溪、昆仑分别为足阳明胃经与足太阳膀胱经中“经穴”,所行为经,经气盛行,为局部选穴,具有疏通筋络之功,主治踝关节肿痛等下肢疾病。昆仑配照海,解溪配商丘为局部配穴又为表里经配穴,可增强通利关节之疗效。足临泣为足少阳胆经腧穴,也为八脉交会穴,丘墟为足少阳胆经腧穴,共同主治外踝肿痛,足内翻及足下垂不利。阳陵泉穴为足少阳胆筋之合穴,也为八脉交会穴之筋会,主治筋脉疼痛诸证之首选,通过远治作用加大针刺的治疗效果。阿是穴以痛为腧,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疏经止痛。皮内针通过动态留针刺激以上穴位,共同产生疏通气血筋络,通痹止痛之功效。当前研究得出针刺主要是通过调节内源性阿片肽,包括内啡肽、强啡肽和脑啡肽从而达到镇痛目的[15]。临床研究发现皮内针在缓解疼痛、降低镇痛药物用量方面效果显著[16-17]。

理筋手法联合皮内针治疗踝关节扭伤中后期有很好疗效。

猜你喜欢
患肢踝关节疼痛
股骨髁间骨折术后患肢采用特殊体位制动加速康复的效果观察
难以忍受的疼痛——三叉神经痛
“胖人”健身要注意保护膝踝关节
乳腺癌病人术后患肢功能锻炼的护理干预及实施效果分析
一种水垫式患肢抬高枕的设计及应用
疼痛不简单
Rigid ureteroscopy in prone split-leg position for fragmentation of female ureteral stones:A case report
Cross-cultural adaptation and validation of an ankle instability questionnaire for use in Chinese-speaking population
中老年大骨节病踝关节影像特征分析
被慢性疼痛折磨的你,还要“忍”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