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玲莉,钟骏慧
(1.河南省焦作市妇幼保健院儿科一区,河南 焦作 454000;2.重庆市中医院,重庆 400021)
喘息性肺炎(Asthmatic pneumonia,AP)是婴幼儿常见的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临床表现为发热、喘息和咳嗽。该病复发率高,病情迁延难以治愈,影响患儿的身心健康和生长发育[1]。由于婴幼儿肺组织、支气管薄弱,软骨缺乏弹性组织,纤毛运动较差,肺弹性组织发育较差,血管和间质丰富,易罹患肺部感染导致喘憋[2]。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引起呼吸困难、窒息和气道阻塞,严重者导致死亡。目前临床上治疗措施包括抗感染、止咳、平喘等,尚无特效的药物[3]。AP多因风寒袭肺,宣降失调,痰壅气滞,咳嗽喘息。患儿身体素虚,正气不足,抗邪能力下降,每遇风寒即发病[4]。本研究用小青龙汤加味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小儿AP疗效较好,报道如下。
共82例,均为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AP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1例。对照组男22例,女19例;年龄1~3岁,平均(3.12±0.54)岁;病程1~5d,平均(3.61±1.25)d;病情轻度15例,中度26例;白细胞计数大于10×109/L25例。观察组男20例,女21例;年龄1~3岁,平均(3.19±0.58)岁;病程1~5d,平均(3.59±1.23)d,病情轻度12例,中度29例;白细胞计数大于10×109/L28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西医诊断标准:参考《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的标准[5]。发病急,咳嗽、喘憋、气促,有或无鼻翼扇动和三凹征,双肺闻及喘鸣音和中细小湿啰音,胸部X线显示双肺纹理粗乱、斑片状阴影,多发生在3岁以内。
中医诊断标准:参考《中医内科学》表寒里饮的标准[6]。恶寒发热、无汗不渴、咳嗽气急、痰稀色白,舌质淡红、苔薄白,指纹淡。
纳入标准:①符合以上中西医诊断标准;②1~3岁;③病情属于轻度或中度。
排除标准:①小儿细菌性肺炎,伴有先天性心脏病;②伴有先天性肺发育不全;③病情属于重度;④伴有药物禁忌症;⑤不属于表寒里饮证。
两组均用西医常规治疗,包括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β2受体激动剂,有明确细菌感染时加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极度烦躁时给予镇静。
用布地奈德混悬液(AstraZeneca Pty Ltd,国药准字H20140475)0.5mg加入0.9%生理盐水(上海百特医疗用品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9983149)2mL中稀释,加入雾化泵后雾化吸入,日2次,连续治疗5天。
观察组联合小青龙汤加减。药用麻黄3g,细辛3g,炙甘草3g,桂枝6g,姜半夏6g,五味子6g,干姜4g,白芍9g。喘重痰多加白芥子3g,皂荚1g;发热痰黄加黄芩4g,虎杖根9g,鱼腥草6g;喘息频发,四肢逆冷去桂枝加制附子3g(先煎),肉桂4g;湿疹或过敏性鼻炎加地龙6g,夏枯草3g,僵蚕6g。水煎成100mL,分4次口服,两岁以内1次服用10mL,2~3岁1次服用15mL,连续治疗5天。
炎症因子,采集空腹肘静脉血2mL,离心后分离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和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的含量。免疫酶联法检测IgE的含量,细胞计数仪检测外周血Eos的数量。
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7],观察临床症状,包括咳嗽、喉间痰鸣、喘憋、鼻翼扇动、发绀等症状,分为无、轻、中、重,积分为0、2、4、6分,积分越高说明症状越严重。
用SPSS19.0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表示、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按照《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概念和处理原则》[8]评价疗效。治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肺部哮鸣音消失,症状积分减少在95%以上。显效:临床症状、体征基本消失,肺部哮鸣音明显减轻,症状积分减少70%~94%。有效:临床症状、体征明显减轻,肺部哮鸣音有所减轻,症状积分减少30%~69%。无效:临床症状无缓解或加重,症状积分减少小于30%。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两组症状消失时间的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症状消失时间比较 (d,±s )
表2 两组症状消失时间比较 (d,±s )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例 气促 咳嗽 憋喘 湿啰音 哮鸣音观察组 41 2.42±1.23△4.58±1.74△3.52±1.13△4.68±1.20△4.32±1.05△对照组 41 4.71±1.38 6.27±1.84 5.29±1.70 6.95±1.78 6.80±1.94
两组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比较 (±s )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同期比较,△P<0.05。
组别 例 时间 IL-6(pg/mL) Eos(×109/L) CRP(mg/L) IgE(IU/mL)观察组 41 治疗前 20.85±4.73 0.81±0.29 18.94±5.43 302.96±95.28治疗后 10.16±2.39*△ 0.27±0.12*△ 9.74±3.41*△ 156.87±40.12*△对照组 41 治疗前 20.51±4.69 0.82±0.30 18.85±5.61 301.81±94.60治疗后 16.54±3.62* 0.54±0.18* 13.79±4.14* 196.46±67.78*
AP是呼吸道合胞病毒和肺炎支原体感染等引起的呼吸道疾病。婴幼儿呼吸系统发育不完善,免疫力下降易发生呼吸道感染引起AP。AP发生的基础是气管、支气管和细支气管壁炎症,管壁黏膜充血,支气管平滑肌痉挛,管腔内分泌物阻塞导致气流受阻,出现喘鸣音。反复发作喘息损伤肺功能,严重者引起呼吸困难,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本病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发生的基础为气道炎症,管壁黏膜肿胀,气道高反应性。由于过敏和感染引起气道炎症,导致花生四烯酸和组胺释放大量炎性因子,加重气道高反应性,引起支气管平滑肌痉挛和黏膜水肿,促进腺体分泌导致支气管阻塞,最终导致呼吸衰竭。布地奈德是局部糖皮质激素,可抑制炎症介质的分泌和活动,减轻气道的水肿,控制喘息。通过雾化吸入进入肺部,可提高靶器官的药物浓度[9]。
AP属中医“肺炎喘嗽”范畴。小儿肺娇卫弱,外邪客于肺卫,肺失宣降,气滞不畅,闭塞不通。症见发热,喘憋鼻煽,啼哭无泪。肺失宣通,肺气郁阻生热,经络阻滞,症见喉间痰鸣,咯痰等。AP主要病机为肺闭痰阻。“病痰饮者,发以温药和之”,散邪涤痰,复宣降平喘息。小青龙汤加减平喘化痰。方中麻黄平喘宣肺,细辛温肺散寒,炙甘草调和药性,桂枝发散平湿,干姜、姜半夏温化寒痰,五味子收敛肺气,白芍养血敛阴。诸药合用,共奏散寒解表,温肺化饮。喘重痰多加白芥子温肺豁痰,皂荚祛痰除浊;发热痰黄加黄芩清热泻火,虎杖根镇咳,鱼腥草清热解毒;喘息频发,四肢逆冷去桂枝加制附子逐寒燥湿,肉桂散寒止痛;湿疹过敏性鼻炎加地龙通络平喘,夏枯草散结消肿,僵蚕化痰镇咳,解毒散结。现代药理学发现麻黄松弛支气管平滑肌,收缩血管,降低血管壁通透性,阻止过敏介质的释放。细辛解热镇痛,松弛气管平滑肌解痉平喘,祛痰镇咳,抗菌。炙甘草抗缺氧。桂枝抗菌,解热抗炎,抗过敏。姜半夏镇咳祛痰。五味子抗氧化,抑菌。干姜解热抗炎,抗氧化。白芍抗菌,解痉解热。
Th淋巴细胞失衡在IgE介导的免疫反应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表现为Th2型细胞因子IL-6、IL-10上调,Th1型细胞因子IFN-γ下调,诱导B淋巴细胞增殖,产生IgE抗体,导致炎症反应产生。Eos是气道炎症反应中重要的细胞,诱发CRP颗粒,导致白三烯分泌和释放,加重炎性反应和喘息症状。IgE与肥大细胞亲和力强,引起细胞脱颗粒等变态反应。AP患者血清中IgE增加。研究表明AP与IgE介导的过敏反应和气道炎症有关[10]。本研究中治疗总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气促、咳嗽、喘息、湿啰音、哮鸣音消失时间观察组均短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IL-6、Eos、CRP、IgE的含量均下降,观察组IL-6、Eos、CRP、IgE的含量低于对照组。汪龙辉等研究得出小儿咳喘灵颗粒与孟鲁司特钠联合治疗小儿AP可缩短病程,提高疗效[11]。
小青龙汤加味联合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治疗小儿AP疗效较好,可加快康复进程,降低体内炎症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