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向佩
(河南省郏县中医院门诊部,河南 郏县 467100)
失眠可降低机体免疫功能,诱发器官紊乱,严重影响患者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1]。中医认为,失眠多因心脾两虚、神无所藏之舍、浮游外则不寐,加之气血亏虚,心不得安,致使难以入眠,故治疗应以补益气血、安定心神为主[2]。本研究用归脾熟眠汤联合针刺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共122例,均为我院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1例。对照组男34例,女27例;年龄24~58岁,平均(39.65±6.04)岁;病程2~33个月,平均(16.25±5.82)个月。观察组男31例,女30例;年龄25~57岁,平均(37.42±5.57)岁;病程3~35个月,平均(14.82±5.34)个月。两组性别、年龄、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符合《中国成人失眠诊断与治疗指南(2017版)》[3]诊断标准,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4]。多梦易醒、头晕目眩、心悸健忘、腹胀便溏、舌淡苔薄白,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继发性失眠,近2周内服用过影响药物严重心、脑、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不全,凝血功能异常,对研究药物过敏。
两组均给予针刺治疗。取百会、足三里、四神聪、照海、三阴交、申脉、心俞、安眠、脾俞,取坐位,行常规酒精消毒,用0.35mm×40mm毫针平刺百会、四神聪12.5~20mm,行捻转补法;剩余穴位直刺20~30mm,行捻转补法,留针40 min,日1次。
观察组加用归脾熟眠汤。黄芪15g,远志15g,五味子25g,当归20g,夜交藤30g,白术15g,炒酸枣仁30g,合欢花20g,北柴胡15g,香附15g。水煎至500mL,分早晚2次温水送服。
两组均以7天为一疗程,共4个疗程。
睡眠质量、失眠程度、心理压力。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包括睡眠质量、睡眠时间、入睡时间等7个维度,18个条目,总分0~21分,分值越高表示睡眠质量越差。失眠严重指数(Insomnia Severity Index,ISI),包括7个条目,每个条目0~4分,总分0~28分,分值越高表示失眠越严重。症状自评量表(The Self—Report Symptom Inventory,Symptom Check—List90,SCL-90),包括感觉、思维、情感、意识、人际关系、偏执等共10个维度,90个条目,每个条目1~5分,总分90~450分,分值越高表示心理状态越差。
多导睡眠图[睡眠潜伏期(Sleep latency,SL)、觉醒次数(Arousal Times,AT)、总睡眠时间(Total sleep time,TST)]。进入室温18~22℃、遮光、安静的单人屏蔽睡眠室,使用全数字多导睡眠检测系统实施监测,将电极放置于耳后乳突处,21:00至22:00开始,连续监测9 h,得出SL、AT、TST。SL自记录开始至出现睡眠1期特征脑电时间。
不良反应,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泻。
用SPSS22.0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用χ²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痊愈:睡眠时间恢复正常,夜间睡眠时间大于等于6h,不易惊醒,醒后精神状态良好。显效:睡眠时间较治疗前增加3~5 h,睡眠深度明显增加,醒后疲惫感明显改善。有效:睡眠时间较治疗前增加1~2 h,睡眠深度稍有增加,醒后精神状态一般。无效:睡眠时间、睡眠深度、精神状态无明显改善或加重。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两组治疗前后睡眠质量、失眠程度、心理压力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睡眠质量、失眠程度、心理压力比较 (分,±s )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睡眠质量、失眠程度、心理压力比较 (分,±s )
组别 例 PSQI ISI SCL-90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61 16.59±3.28 5.21±1.02 23.16±4.48 10.08±2.15 256.38±50.17 108.24±19.64对照组 61 15.37±2.94 9.57±1.64 22.83±4.29 16.34±3.59 248.29±45.26 175.64±35.29 t 1.864 17.719 0.416 11.684 0.935 13.034 P 0.065 <0.001 0.679 <0.001 0.352 <0.001
两组治疗前后多导睡眠图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多导睡眠图比较 (分,±s )
表3 两组治疗前后多导睡眠图比较 (分,±s )
组别 例 SL(min) AT(次) TST(min)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61 39.58±6.87 23.46±4.18 11.58±3.07 4.39±1.24 234.42±37.24 351.27±70.82对照组 61 37.49±6.34 30.15±5.42 10.95±2.76 7.95±1.76 240.08±40.22 308.64±58.69 t 1.746 7.634 1.192 12.915 0.807 3.620 P 0.083 <0.001 0.236 <0.001 0.422 <0.001
观察组恶心呕吐1例,食欲不振2例,腹泻3例;对照组出现恶心呕吐2例。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9.84%,对照组3.2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²=2.140,P=0.144)。
失眠多因睡眠功能紊乱、精神障碍等因素所引发的疾病,若长期无有效治疗易降低机体免疫力,降低患者精神状态。既往临床西医多采用镇静、催眠类药物治疗,虽具良好即时疗效,但多数患者用药后均存在不同程度耐药性,长期服用亦可产生不良反应。
中医认为,心脾两虚、肝肾不足、心虚胆怯本病病因,加之脾失健运、气血运化不足,未能奉养心神,致使心神不安、夜不能寐。研究表明,针刺可降低交感神经过度兴奋,亦能调节失眠外其他症状,同时结合中药汤剂服用,可增加治疗效果[5]。百会穴、四神聪穴醒神健脾、清利头目,足三里穴、三阴交穴平肝解郁、健脾益肾,照海穴调和阴阳,安眠穴助眠安神,心俞穴、脾俞穴调节心脾两脏之气。诸穴位共用,可达平衡阴阳、镇静安神之效。归脾熟眠汤中黄芪补气固表,远志安神益智,五味子益气生津,当归活血补血,夜交藤养心安神,白术健脾益气,炒酸枣仁安神宁心,合欢花解郁安神,北柴胡透表泻热,香附理气解郁。诸药合用,共奏解郁安神、健脾益气之效[6]。药理研究表明,黄芪可抗疲劳、镇静。白术可通过提高血液淀粉酶活性,调节胃肠带功能,促进肠壁吸收。夜交藤可降低神经系统兴奋性[7]。
归脾熟眠汤联合针刺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可提高睡眠质量,减轻失眠严重程度,缓解患者心理压力,改善多导睡眠图水平,疗效较好,安全性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