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金溪地区传统村镇民居和商铺平面研究

2021-03-03 10:26徐国忱
华中建筑 2021年2期
关键词:金溪作坊天井

徐国忱

黄雪婷

“雄州雾列,俊采星驰”,王勃的《滕王阁序》中对江西民居建筑做过如此的形容。江西的传统民居建筑数量众多,是研究传统农耕文化、建筑文化的重要实物。而金溪地区的传统民居又是江西的一颗明珠,境内有不可移动文物912处,明清古建筑11633栋(仅浒湾镇就有901栋),数量之多居全省第一[1]。金溪还是书乡之地。明清时期,金溪的浒湾镇的雕版印书盛极一时,是清代四大刻书中心之一,也是江西明清时期的雕版刻书中心,“藉著中华”、“藻丽 嬛”都是形容浒湾镇刻书发达的词语,特别是前后两条书铺街,保存有大量的雕版印刷作坊和书铺,为金溪赢得“临川才子金溪书”的美誉。金溪地区的传统民居和商铺由于其自身的特点都具有居住的功能,平面比较类似,因此本文对两者进行研究,总结其背后的特点。潘莹,施瑛将江西地区民居划分为七个区系,分别为环鄱阳湖区、吉泰区、建抚区、婺源区、广信区、赣南区和袁锦区[2],其中金溪地区属于建抚区,是江西地理上的核心区域,也是到明清为止江西地区经济最为繁荣的区域之一,其代表了纯粹的江西地方特色。因此,研究金溪地区的传统民居,对研究江西本土建筑文化有直接的参考作用。

图1 蒲塘村官厅平面图

图2 东源村曾小平宅图

图3 浒湾镇旧学山房平面图

图4 下李村大夫第平面图

图5 浒湾镇四友堂平面图

图6 蒲塘村大夫第平面图

图7 浒湾镇大夫第广顺堂平面图

金溪地区位于江西省东部、抚河中游,地处武夷山脉与鄱阳湖平原的过渡地带,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山脉、谷地、平原地形皆有,整体地形可以概括为:六分半山两分田,分半水、路和庄园[3]。金溪地区属于亚热带湿润气候,境内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水充足。受季风气候影响,温度和降水变化幅度较大,干湿明显。

2 金溪地区传统村镇民居和商铺的平面类型

现存江西民居建筑的基本格局,无论何种类型,几乎全以天井为其中心。住宅、寺观、祠祀甚至衙署,均围绕一个或者多个天井布置正堂、厢廊甚至倒厅,形成顶部采光、三面开敞甚至四面开敞的核心空间,作为建筑的主体[4]。江西地区的天井式民居已经发展得比较成熟了。虽然长江以南大部分地区的地方建筑中都有天井,但是,像江西这样把这种类型建筑发展得如此成熟,应用得如此普遍,还是少见的[5]。作为位于江西核心地区的金溪地区传统民居,也是以天井作为民居的核心,多采用一明两暗的布局模式作为平面的基本形制,即中间的厅堂空间是能够直接采光的,两侧的房间由于一般不设窗户,无法直接对外采光,因此是暗的。根据民居规模的不同,堂和房的称呼也不同,有下堂、上堂、后堂、下房、上房和后房等多种形式。正对着天井的开敞空间为明间,是民居中日常起居空间,同时也有餐厅、祭祖的功能。明间两侧的房是主要的居住用房,而面对天井的厢房,其空间形式则比较多样,常根据需要进行变化。这种形制形成于明代,《明会典》明文规定:“庶民所居房舍,不过三间五架。”[6]

金溪地区传统民居平面可以分为一明两暗排屋式、单进天井式、多进天井式、联排天井式、复合式以及变异式几种。

2.1 一明两暗排屋式

一明两暗即平面进深一间,面阔三开间,当心间对外开门或通过后天井直接采光,作为厅堂;两次间向当心间开门间接采光[7]。这是金溪民居最基本的一种形式。

蒲塘村的官厅就是典型的一明两暗排屋式民居(图1)。官厅是古代官员退休后回乡建造的私家住宅。这座官厅的平面形制比较简单,由两侧的房和中间的正堂构成,入口处还有屏风门,两侧的房间对外开门,有独立的出入口。

2.2 单进天井式

民居平面以中央的天井作为空间的核心,正对天井的是入口的大门和门厅以及位于另一面的正堂,这是单进天井式住宅的平面特点。东源村的曾小平宅就是典型的单进天井式的平面形制(图2)。由于该住宅规模不大,所以里面的平面空间布局都体现出一明两暗的基本形式。平面空间分为中间的正堂、一组正房、一组下房和天井两侧的厢房。

浒湾镇的旧学山房(山房即印书房)面积达到了366m2,是浒湾最大的作坊之一(图3),也是标准的一明两暗的单天井布局。山房的下堂和正堂之间原本作为侧门和侧廊的空间,由于没有设置侧门被空余出来,形成了分隔上下堂的空间。山房比较明显的平面特点是前后大面积的院子。金溪地区大部分民居较少布置院子,就算有院子面积也不大。而商铺、雕版印刷作坊等建筑大多都有院子,有些作坊院子面积还占了相当大的面积。大面积的院落才能保证印书、存放书籍、工匠的生活起居空间等的进行,这也是由建筑的功能所要求的。

2.3 多进天井式

当单进天井式民居无法满足住户需求时,增加民居进深空间就成为扩大民居规模的直接手段,但是由于受到法规的限制,无法直接加大民居规模,只能通过增加天井数量扩充民居单元,形成多进天井式的平面格局。

疏口村大夫第是典型的多进天井式住宅,其平面是由两个单天井的民居叠加而成的(图4),其中两个交叠的部分为共用的堂和房,而中堂也相当于一个过渡空间,引导人们从入口的下堂进入上堂这个主要空间。这栋民居平面还有一个特点是取消了正对天井的厢房,将其空间完全开放,将围合天井的室内空间扩大,和侧廊结合成为开阔的交通空间,拓宽了天井周围的视野和空间,也使得侧廊空间变得更为宽阔。

浒湾镇的四友堂书铺平面也比较有特色(图5)。第一是入口处的大空间。从斜向开门的正门进来,首先进入一个有天井的门厅,再由门厅经过大规模的下堂来到正堂。其中下堂是整体空间,从入口天井到正堂入口这一段距离比较开阔。而入口和正堂之间通过门隔断,正堂的天井由于受到两侧房间墙体的限制,天井前的门厅面积也比较小,和下堂的门厅形成了对比。这样,四友堂的空间变化就是入口的大面积门厅和上堂的小面积门厅,两者之间空间规模发生了变化,也比较符合以前建筑靠外部分对外交流,内部空间则更偏向私密空间的特点。

2.4 联排天井式

金溪地区有不少家族兄弟一起居住,形成了联排天井式的民居平面。另外,还有一些大户人家,由于人口较多,多进天井式民居也很难满足使用需求,又受限于用地,也会采用联排式的民居平面。这样的平面一般是两栋平面形制相同的民居联排形成,民居之间有的通过侧门相连,有的则通过入口前的院落形成共用的空间。

蒲塘村的大夫第就是典型的联排天井式民居形式。这栋民居由两座单进天井式住宅联排在一起形成,两栋住宅之间互相封闭,没有设置侧门,而是通过南面主入口前的门厅形成共用空间(图6)。

2.5 复合式

当民居以单一的平面很难满足功能需求,或是由于用地等原因无法建成规整的形态时,一般会采用复合式布局,结合多种平面形态,形成规模比较复杂的平面形式。

浒湾镇“大夫第”广顺堂雕版印刷作坊与敦仁堂鬻书坊建于清代(图7),建筑面积为372m2,平面形制为三进三天井式布局,由两座店铺组合而成,两座店铺分为两个体块,朝向不同,组合形成的平面轮廓也是不规则的,从一座店铺进入,穿过院子来到另一座店铺。两座店铺各有后门,方便人们进出。前、后书铺街的铺栈、书店、作坊大都首尾相接,曲径通幽。大门门面开在前书铺街的,其后门则开在后书铺街;而大门开在后书铺街的,其后门就一定开在前书铺街,来往很方便[8]。两个店铺在平面上做到功能分区,更加合理,已经初步摆脱了传统民居平面的布置,按照商业的需求布置平面功能。且东侧的平面也没有按照传统的金溪地区的民居功能设置,没有天井和堂。这种不规则的平面使得它在形成室外街道空间上会有更多的变化。

疏口村的吴文龙民居,其平面也是复合型,由入口处的庭院、主体居住起居部分和东侧的房间构成(图8)。其中位于南面的庭院两侧还有房间,东面的房间通向民居东面的平面部分,因此这个前院是包括了交通、储藏在内的多功能空间。民居东面的部分也是由天井作为平面的中心组织空间的,和主体建筑组合形成了“L”型的复合平面。

3 金溪地区民居和商铺平面特点

金溪地区的民居和商铺平面体现了适应性、发展性和复杂性。适应性是空间自发的对所处环境的适应。金溪地区多坡地,平地较少,要满足耕种需求,民居所占的平地面积一般较少,因此为了适应基地面积不足的情况,金溪地区大部分民居的规模不大,充分利用了村落内剩余的平地。

第二点是空间的发展性。最初民居的功能就是居住、遮风避雨。但是经过时间的流逝,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物质需求的不断满足,对于空间利用的诉求也在提高。金溪地区的雕版印刷作坊除了作为雕版印刷和居住外,还为当地居民代写诉状业务,体现了民居平面功能的发展。民居空间的发展就是空间功能的复杂化和多样化,民居由单纯的居住发展出了祭祀、手工业、商业等功能(图9),其平面也由私密性较强的住宅发展为功能更多,公共空间更多的商铺作坊。

第三点是空间的复杂性,这是由空间的发展所形成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平面功能的多样化上。民居的首要功能就是居住,次要功能则包括了交通、储藏等生活必须需求。在金溪地区,民居的正堂有时候会成为家庭内的祭祀空间,而那些雕版印刷作坊则是采用民居平面的作坊,平面功能包括了手工业、居住、商业等。当民居的平面包含了以上多种功能时,其空间的复杂性就凸显出来。雕版印刷作坊老板雇佣的工人,居住和工作都在民居内,他们已经不再从事农业活动,而是专注于手工业,可以说,这种工作形式和所在的空间能够体现资本主义的萌芽。

4 结论和意义

金溪地区的传统民居平面以基本的天井式布局为主,发展出了多种适应当地地理、气候、经济环境的平面形式。这些民居不但单纯地作为居住场所,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还发展出了祭祀、手工业、商业等多种功能,体现了民居平面功能的复杂性。而这些民居作为雕版印刷作坊时,其空间已经开始脱离农业社会,雕版印刷作坊的老板占有生产资料,雇佣工人雕刻书籍,这已经不是小作坊的生产方式,而是逐渐展现出了资本主义的萌芽。空间的性质由私人空间变为复合式空间,体现在民居平面上就是更加复杂、规模更大的平面。由此可见,如果当时让金溪地区的雕版印刷业进一步发展,当地的民居空间会进一步发展出更接近现代的空间模式,是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的雏形。我们可以从金溪地区民居平面功能的发展看出越是发达的人类聚落,建筑的功能越多,越是可能发展出复杂的空间,代表了空间越有发展的潜力。

图8 疏口村吴文龙民居平面图

图9 金溪民居平面功能的发展分析示意图

金溪地区的雕版印刷作坊也有着很重要的意义。金溪刻书以普及本为主,大量刻印了启蒙读物等,实用读物等……成了民间社会的精神生活资料,也间接地促进了底层社会重教尚文、科举成才的人文环境的产生[9]。金溪地区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好讼。丘浚在其《大学衍义补》中说:“今日健松之风,江右为甚。成化四年七月,此风不息,良善不安,异日将有意外之变。”[10]而作为雕版印刷发达的区域,以浒湾镇为首,那些书铺除了刻印书籍外,还能够帮人代写讼状,正好满足了“刁民”乐于诉讼的需求,金溪当时的诉讼数量多,让当地官员觉得头痛,会在文献中记录金溪当地的“刁民”“好讼”。但是这些诉状大都基于人们为了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因此,金溪地区这些作坊书铺一定程度上缓和了人们的矛盾,是对政府统治手段的一种帮助。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指导新时代中国农村改革的重大战略,开启了中国农村改革与发展的新时代,必将对中国农业农村发展改革产生深远影响[11]。对赣东民居的研究似乎远远少于客家围屋、徽派民居研究。赣东的这些村落由于地处偏远,交通不便,缺乏维护,正以惊人的速度败落,令人惋惜[12]。如何发掘出当地的传统建筑文化和内涵并加以发扬都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金溪地区传统民居的空间特点在不同乡镇的体现也不尽相同。在乡村里,民居数量较多,雕版印刷作坊相对较少,且规模较小,一般多为家族式经营,空间模式也为家族式空间。而在城镇中,例如浒湾镇,规模较大的民居数量更多,其空间也更加复杂,民居在功能上已经不再是单纯只供居住的家族住宅了,体现了空间发展的变化和规律。在规模越大的人类聚落,建筑的功能要求就更多,空间的物质属性和内涵意义都会得到发展。对于我国现代新农村建设和规划都有一定的参考意义。乡村振兴战略目的在于实现乡村发展兴盛,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13]。在乡村内,住宅和商铺的建设可以相对简单,保存乡村中相对简朴的风格,也是契合当地文脉的做法,同时也依然可以保持乡村的现代化。而在城镇中,由于经济相对更发达,住宅或者商铺要求的功能更多,其平面会更为复杂。总的来说,在今后的新农村建设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如何总结出当地乡镇的传统民居空间特征,并加以利用,在建设新建筑中保持与过去文脉的联系,是我们应该注意的。

资料来源:

图1~8:作者在南昌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测绘的基础上改绘;

图9:作者自绘。

猜你喜欢
金溪作坊天井
假鸡蛋作坊开工啦
不同火源位置情况下的内天井结构建筑
汾酒老作坊
Neve Tzedek天井住宅
清官戴金溪
金溪:脱贫攻坚“主战场”变乡村振兴“示范地”
再访陆象山先生讲学堂
天井庭园,幻境犹深
人大代表的“女子作坊”
雨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