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书院设计创新与实践
——以河南省兰考县胡寨村文化书院改建为例

2021-03-03 06:08卢亮红
福建建筑 2021年2期
关键词:庭院书院养老

段 莹 卢亮红 李 莺

(湖南城市学院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湖南益阳 413000)

0 引言

书院是中国古代一种独特的教育型式,不论是私塾还是官学,书院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场所,同时亦是文人雅士、著名学者进行学术交流、探讨学问的场所[1]。

在国家全面推进乡村建设大背景下,作为文化传承之一的书院,也是乡村文化建设和社区建设的一种组织方式。因此,该如何打造一个能反映时代特征,又能体现传统文化及乡土艺术气息的乡村书院建筑模式,基此,笔者重新审视了乡村书院的发展,并将打造一个学习型、互助型、村民喜闻乐见的乡村文化生态空间视为这次研究的主要方向。与时提上了新时代建筑设计研究范畴。

1 乡村书院发展现状

随着乡村振兴,越来越多的人注重乡村文化建设,乡村书院的发展受到了广大群众的关注,因此政府顺应了这种趋势,各地先后组织建设乡村书院,在倡导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时代背景下,书院作为中国历史上独具特色的教育机构和最具精神价值的文化场所之一,在现代社会发展中,理应广泛地结合富有中国元素的文化产品进入百姓的生活之中[1]。然而,反观当前我国乡村书院,并没有完全发挥应有的作用,部分乡村书院仅仅被用作一个图书仓库,功能单一,活动单一,书院建设日渐沦为面子工程、形象工程。

2 胡寨文化书院文化背景建设需求

在书院发展历程中,河南书院异常活跃,在教育的舞台上曾一度大放异彩,给我国书院教育史留下浓墨重彩一章。在唐朝,洛阳便有中国最早的官办书院——丽正书院;北宋时,河南的书院更是达到鼎盛,数量位居全国第二。明代,书院的规模逐渐扩大,仅河南地区先后就有126所书院。清代,书院到了鼎盛时期,河南书院可考证的大约有292所,其中新建244所,修复和重建前代书院48所。纵观书院发展史,河南的书院不仅总量多,规模大,而且特色突出[2]。

在国家全面推进乡村建设大背景下,更多的乡村将增加文化建设功能,以文化浸润村民,实现村民自身和谐、家庭和谐及社区和谐,实现社会和谐、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在新时代,书院作为一个乡村文化载体,是传统文化的时代创新[3]。

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速度加快,及城镇化的快速扩张,新的养老形式随之呈现。胡寨村全村现有人口1006人,村中外出务工人员占全村劳动力人口70%以上,在缺乏壮劳力情况下,不同年龄段的老人互相帮扶,每个人既是志愿者也是被帮助者,降低了村集体的负担,促进邻里关系融洽。书院也渐以兼成为老年人在书院读书写字陶怡情操、诚信互助的交往场所,并且潜移默化地影响家庭、后辈,让胡寨逐渐恢复朴实善、诚实互助的乡风。采用文化养老的新模式,不仅让老人心理健康,也为老年人为村庄贡献余力提供场所。

3 乡村振兴背景下胡寨村书院设计实践

为助力乡村振兴实现,以及教育与养老资源共享模式实现,针对胡寨村存在的老龄化、空壳化严重的现状,且村中缺乏一些供村民们交流的空间,所以设计偏向于满足普及文化教育村民怡心养老的实际需求,同时又可达到宣传本地文化,活跃当地旅游业需求等,营造出文化共享、祥和惬意的氛围,结合当地文化和气候,采取当地建造材料,在原有建筑基础上进行改建,给当地提供一种新的文化活动场所。

3.1 基地现状

胡寨村村庄布局较为集中、规整,村间道路及宅间路大致呈方格网状分布[4],宅基地界定非常明确,户户有前庭院,极少数还有后院,住房的朝向全村统一坐北朝南,但院门都是朝向主要交通道,多数民居仍以传统坡屋顶为主。当地村民由于考虑到当地村落的统一性,以突出更明确的建筑风格,而将现状中不统一的居民住宅拆除,位置与原小学、村委会、村民广场中心,接近居民区,是老年人友好的生活圈。

3.2 设计策略

胡寨村的建筑形式为豫东传统民居的合院式民居,即北方地区常见的院落形制,呈严谨的中轴对称布局,中轴线依次布置大门、正房、主楼,形成前厅堂后庭院[5]。(图1)建造在立面开窗与使用上,采用传统的建筑风格结合现代的装饰手法,借鉴该村吴家大院的开窗方式,使用小窗、高窗和中轴对称,以继承传统堡寨民居守卫性强的特点。同时,建筑融入矮墙、木制栅格、镂空幕墙、扶手等元素,建造多变的建筑外表面,营造丰富的视觉冲击。

图1 设计总平面图

(1)空间组成

基于全面了解村民需求,使村民乐意接近这个书院,以及独特创造书院的新价值,设计将建筑整体从北到南,由动到静依次过渡,功能由次要到主要过渡,二期的养老住宅布置在场地的最南端,由门房作为过渡空间引入书院内部空间;改建房的二楼是阅读专区,弱化了庭院对建筑使用功能的影响;一楼部分设置室内书屋、茶室,将另一部分划分出一个灰空间与庭院结合,作为棋牌及其他活动交流空间。由于书院整体与二期养老住宅独立存在,为了方便养老人员阅读,设立长廊与书院相连,将书院有机融入了人们的生活当中。

(2)庭院分析

往昔,胡寨村的老年人长期处于精神活动贫乏的状态,一个良好的庭院空间有利于他们舒缓身心、加强交流。因此,在庭院景观设计立足尊重自然,该书院院落设计根据书院主要功能,分为接待庭院、共享庭院以及二期的养老生活庭院,如图2所示。

图2 空间节点分析

①接待庭院

接待庭院作为建筑入门的第一个空间,是外界与建筑的一个过渡空间。也是吸收人流的主要空间,胡寨村的主要文化为豫东地区的群鼓文化,村内缺少供人们展示娱乐的舞台,而接待庭院是整个书院人流量大的闹区,设计中“前门舞台”的设立成了书院的新动力。

②共享庭院

共享庭院承担书院的主要附加功能,其功能主要是提供室外展览、活动的场地。庭院内部与阶梯相结合,讲究的是空间变化,在这个空间内,人们的活动多变且动态,与书院的庄重古朴相区别,反而给院内人轻松愉悦的氛围,为村民们在劳动之余提供了一个交流娱乐的场所。

③生活庭院

生活庭院作为二期养老住宅的内部庭院,只供养老人员使用,庭院另设有一入口,从村落居民方向延伸而来,与场地主入口一南一北而居。这个院落功能是提供给老年人体验生活之乐的场景,所以除了一般的休憩场所,还应有老人自主创造以及经营的场所。所以,建筑设计只初步设立了养鱼池以及养殖地,剩余充足的空间留给老人自主创造。

(3)无障碍及楼梯设计

基于基地有2.7 m高差,对老年人行为产生影响,所以采用坡道设计,将坡道环绕主体建筑外轮廓,既强化了建筑轮廓且丰富了建筑立面。楼梯布置直接从接待庭院与其他两个庭院相连,且由于坡道设置,通往共享庭院的楼梯只能集中布置。但单一布置,不仅浪费空间而且枯燥,若将楼梯与阶梯花坛相结合,则能缓解场地突变的高差,且阶梯在必要时又可以作为书院的讲堂或展示区,营造出丰富多变的庭院空间。

(4)生态建筑设计及施工工艺

乡村的振兴,书院的创新离不开能源的合理利用。胡寨村有将厕所单独放置于庭院另一角的习惯,利用外置的旱厕打造一个新型生态旱厕。为了防止厕所里面的蚊虫和细菌上升,在盖板和储粪池之间需要设置两条隔离带,隔离带形如圆形小槽。这种旱厕没有被水冲走粪便的全部利用价值,之后粪便可以回收作用于农作物。

4 结语

基于乡村振兴背景下,针对乡村现状,胡寨村以及其他一些空壳化严重的地区,应该从“文化养老”的视域,探讨文化养老的新模态,延伸文化养老的乡村内涵。本设计构思,仍存在很多不足,例如未将现代书院的现代意义更充分地融入到设计中,更多地注重设计手法而忽略其需要的精神价值体现。在乡村地区环境文化生活日益受到关注的同时,设计师们应结合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国情以及当地文化脉络进行建筑设计及改建,节约公共资源,传承当地文化,促进社区和谐,以人为本激活乡村对文化建筑建设的热情,更好地建设乡村书院,以及发挥乡村书院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

猜你喜欢
庭院书院养老
养老生活
朵云书院黄岩店
回到庭院
庭院
宁波大爱书院样板间
庭院中的童年
《江阴介居书院成立祝词》
养老更无忧了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
本来未来:千年书院的精神和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