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通讯员 雨凡
从小,我就是个爱看书的孩子。那时候住在农村,书籍有限只能向人借阅。
最初喜欢上看书还得从格林童话说起。当时家里有亲戚在教书,偶然去我家带了几本有着漂亮封面和丰富彩插内容的童话书和寓言。我立马爱不释手地阅读起来。因此《白雪公主》《小红帽》《伊索寓言》是我最先阅读的课外书,只记得当时写完作业后废寝忘食地看,看完求着亲戚借一整套格林系列的24本童话书给我“读饱”。因有拼音注读,倒也不影响识字不多的小少年过足书瘾。
后来学校有小图书馆,但不对外开放,借书只能通过学校主任。我是个“精灵”的孩子,凭着常年数一数二的“骄人”学习成绩赢得主任青睐。老师很赏识爱看书成绩优秀的学生,而且我借书从来如期归还,不弄旧任何扉页,因此小图书馆的书我一次就能借好几本捧回家开怀阅读,驰骋在书的海洋世界里。父亲也很是欣慰。他是会看书的人,只不过家里全是字典和实用工具书,他说文学类的书在转业时因东西太沉没有带回来。母亲则说怀胎十月我一直在她怀中陪她看书,四大名著都吃进肚子里了。
渐渐长大,不经意间读了好些外国名著的简本,后来读到《鲁滨逊漂流记》,发现好多好多细节至今仍记忆犹新,才想起早在小学四年级就看过这本书,梦中还曾多次走进作者描述的场景。有阵子,还从校外租书的阿伯处借书,攒了一年舍不得花的银行新发售的全直版压岁钱,就一张张飞到“钱伯”那,就为那一本本大部头的有着无数迷人江湖传奇情节的武侠小说。后来,武侠书被我看完了,暑假我就到自家的工场度假,就因那隔壁新开了家租书店。即使工场环境差,每天机械声刺耳,我“两耳不闻嘈杂声,一心看我心爱书”。老妈说我是整个人都浸在书海里了。到小学毕业那会儿,我已看过十几部超长篇武侠小说,还有零散的散文、寓言、侦探小说、校园小说等。那时候故事会、江门文艺、民间故事、山海经等杂志总一期期地被买来一睹为快。
我想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小时候喜爱阅读的程度,那么“如饥似渴”最合适不过了。那时读过的课外书累计高度早已是我身高的数倍了。庆幸课外书堆积的厚度与我的学习成绩成正比,我得以继续开辟属于课余的愉悦阅读之旅,这也为后来中学阶段的作文撰写打下坚实的基础。因为喜欢阅读,我的读书笔记和摘录本子至今还保存好几本。阅读带给我无限的创作动力、想象能力和观察能力。我现在都还记得我的作文多次被当作典范由语文老师念给班里同学学习,还曾被选为公开课范文讲解,这些经历让我高中毕业后拥有尝试写长篇小说的勇气……后来高考填志愿我报读中文汉语言文学专业,冥冥中与文字结下不解之缘,感谢童年的美好阅读记忆让我与文字书写成为精神上的重要伴侣,陪伴我在困境中顽强成长,在顺境中锦上添花。虽如今与文字工作擦肩而过,但阅读一直在我的生活中不可或缺。文字创作也是我业余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阅读就是悦读,愉悦地感知世界,开阔视野,为实践作引导,同时为心灵开垦一方净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