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中社会企业的参与:基于女性赋能视角

2021-03-03 11:19杨齐李鑫妍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灵芝妇女贫困户

杨齐,李鑫妍

(甘肃政法大学 商学院,甘肃 兰州 700730)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不仅关系着中国农村人口的脱贫减贫问题,更是关系着社会经济发展与包容性的社会问题[1]。我国在脱贫攻坚中更加重视妇女的参与及受益,根据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我国脱贫人口约一半为女性[2]。然而,我国农村多为留守妇女,或返乡后待业女性,她们面临着生活问题、照顾三代人的重任。现有研究表明社会企业可以助力乡村振兴,因此社会企业对于乡村女性赋能不仅能够解决自身贫困问题,增加她们的收入、改善家庭生活;而且有助于阻挡贫困的代际传递,增加乡村发展活力。虽然中国学术界对于国外社会企业帮助女性脱贫的案例、经验进行了介绍,但缺少扎根中国情景下的案例剖析。已有研究主要集中在商业模式、小额贷款、合法化获取等方面,而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社会企业应该如何帮助女性脱贫,从而为乡村振兴提供持续的内生动力?社会企业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如何凸显自身作用?这些问题都可以从女性赋能的视角找到答案。因此,文章聚焦于社会企业如何对女性赋能,以案例形式找出社会企业对女性赋能路径,为乡村振兴提供持续动力。

一、理论分析

同社会科学中许多专业术语一样,社会企业没有明确的概念与边界划分[3-4]。不过作为一种新的组织模式,社会企业介于传统商业企业与非盈利组织之间,强调用商业手段解决社会问题[5]。随着社会企业在扶贫工作中的作用日益凸显,一方面社会企业对贫困人口通过扶贫与赋权两种方式,将农村人口纳入主流社会[6];另一方面社会企业可以提高企业生产力,充分发挥其经济潜力以帮助更多的贫困人口脱贫[7]。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对贫困人口赋权或赋能获得的资源不意味着对资源的利用[8],特别是对女性而言,她们往往需要打破现有依赖关系[6]。社会企业已经被国际经验证明是解决乡村发展问题的有效手段[1],如格莱珉银行、BRAC、塞科姆食品等。在我国特殊制度背景下,社会企业有着独特的机制优势与创新空间,目前主要有四种模式创新,即赋财、赋职、赋能、赋权模式,很好地化解了传统扶贫机制无法解决的深层次问题[9],在市场规则的基础上增强了人际间的情感纽带[10]。然而,社会企业虽然通过创新、市场导向、社会关注解决了许多社会问题[11],但是这些都是小范围区域的成功,很难凭借自身资源与能力解决大规模的乡村问题,需要政府、教育系统、商业机构等共同合作[12],才能有效推进乡村振兴的实现[11]。

因此,在乡村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乡村外源型发展模式与乡村内生型发展模式[1]。尽管这两种发展模式各有特色,但无法为乡村振兴提供持续的动力,基于赋能逻辑开展的社会企业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1]。当前,我国乡村振兴战略主体困境表现为内生动力不足,近几年乡村振兴战略研究热点之一就是如何激发主体的内生动力[13-15]。激发主体的内生动力主要来源为主体意识与行为的双重觉醒,实现路径之一就是对主体的赋能[15]。根据世界银行定义,赋能就是增加个体或群体资产或能力的过程[1],主要包括结构赋能、心理赋能、能力赋能三个维度[16]:结构赋能强调建立一定的环境机制和系统,让个体在其中能够获得信息和资源,在乡村振兴中主要包含了合理的分配机制,如社员分红;心理赋能强调提升个体主动性、自我效能感和信心,增强改变现状的信念,通过打破乡村惯例的带头人在识别社会机会的同时对潜在的受益人与利益相关者进行社会动员,而社会动员过程的本质就是心理赋能的过程;能力赋能强调提升个体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一过程中社会创业者通过社会创新与社会资源动员进行能力赋能,其中社会创新包含商业模式创新、BOP破坏式创新、公共服务模式创新,社会资源动员包含利用现有网络与创建新网络[1]。已有对于乡村振兴的研究主要围绕机制设计、模式创新、宏观政策、理论分析等方面,为我们提供了基础的认知框架,然而他们都是从宏观层面分析,较少研究从社会企业参与乡村振兴的案例与赋能路径分析。

二、研究方法及案例介绍

本文采用纵向单案例的研究方法,依照案例研究的规范与流程进行。主要原因如下:首先,本文旨在研究社会企业如何对女性赋能,依靠定量研究构建模型存在一定难度,更适合采用案例研究回答“How”和“What”的问题;其次,本文采用单案例研究,可以对单个情景开展深入分析研究,更好地归纳社会企业对女性赋能的路径;最后,本研究采用纵向案例分析,主要是因为本文研究的问题在于探讨社会企业的赋能路径,而纵向案例研究可以确认关键事件发生的次序,很适合构建过程模型。此外,较强的故事性也能够带来不同寻常的新见解和启发。

(一)样本选择

案例选择遵循典型性与理论抽样准则,本文以芝草养生谷灵芝专业合作社作为研究的对象。主要理由如下:首先,芝草养生谷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韩立有先生被国家财政部、中国科协评为全国科普惠兴带头人,2020年荣获“全国科技助力精准扶贫2019年度先进个人”称号,在他的带领下周围4个村庄126户、415个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脱贫,户均增收8 000余元,其中大部分为留守妇女及贫困妇女;其次,合作社以基地为依托,探索出“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种植大户+贫困户”经营模式,为所在村庄实现脱贫胜利、小康胜利、致富胜利提供保障;最后,合作社构建了设施生产、休闲观光、生态循环等多功能一体化的农业发展模式,让贫困妇女长期在合作社工作,避免再次返贫。

(二)案例简介

芝草养生谷灵芝专业合作社前身为西丰原昌药用菌开发专业合作社,于2008年成立,2011年11月正式注册为芝草养生谷灵芝专业合作社,从事灵芝、木耳等药用菌生产、加工及销售的一体化专业合作社,通过“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种植大户+贫困户”的创新商业模式促进了社会问题的有效解决,合作社多次被中共铁岭市委、铁岭市政府等评为优秀农民合作社、精准扶贫产业基地、残疾人就业基地,目前正在积极申请国家级农民专业合作社。

(三)数据搜集

为了保证研究的信度与效度,本文采取多种渠道进行数据搜集,具体包括对合作社内部人员访谈、实地考察以及众多二手资料。具体而言,本文作者于2020年8月先后对合作社理事长、贫困妇女进行半结构化访谈,根据设计的访谈提纲对受访者进行提问。此外本研究还借助其他渠道进一步收集与合作社相关的二手资料及信息,主要包括相关网站与媒体报道。

三、案例发现

根据所搜集的资料,本部分对芝草养生谷专业合作社赋能阶段及赋能路径进行分析。

(一)赋能阶段

从赋能的不同阶段看,芝草养生谷专业合作社的赋能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08—2010年),赋能重心在能力赋能。2007年在外多年打工的合作社理事长韩立有先生机缘巧合下到朋友的公司参观后萌生了种植灵芝的想法。他以15棚灵芝起步,逐渐成为当地的“富裕户”,村民们看到他赚钱了,由于不了解灵芝且思想保守,大家想干又不敢干。起初他动员身边的亲戚朋友,给他们讲解合作社的未来发展,随后开始动员村民,为他们讲解胜利村种植灵芝的地理优势和资源优势,终于村里有几户村民决定跟他一起干,每年年底都有社员分红。2010年韩先生被高票选为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随后在合作社内部成立党支部。总体而言,该阶段合作社主要为能力赋能阶段,包括依靠现有网络、构建新网络,心理赋能相辅助。

第二阶段(2011—2015年),赋能重心在结构赋能。随着中央明确提出精准脱贫的要求,韩先生充分发挥党支部的作用,引导建档立卡贫困户以互助金入股的形式加入合作社,除分红外还有固定工资。到2015年底,合作社无条件将全村123户贫困人口吸纳到合作社中。除此之外,不管有劳动能力还是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妇女,不用出一分钱也可以拿到分红。除了物资上的帮助,合作社通过对贫困妇女讲解精准扶贫政策、鼓励支持贫困妇女进行自主创业、带领她们共同观看十九大直播等方式进行心理赋能,以增强他们对于未来生活的信心。

这一阶段合作社的社员不断增多,为了带领大家一起闯市场,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合作社相继开发了灵芝孢子粉、灵芝鸡、灵芝鸡蛋、“金芝玉液”灵芝酒、黑木耳等产品。这一阶段合作社通过对社员、贫困妇女分红、物资捐赠的形式进行结构赋能。同时为了顺应发展要求,积极开发新的产业链以促进本地劳动力的工作,避免贫困妇女再次返贫,心理赋能逐渐凸显。

第三阶段(2016年至今),赋能重心在能力赋能。2016年西丰县启动“三带一富”村级创业致富人才培育工程,韩先生成为第一期的学员,而后被选为省级灵芝项目导师,更好地帮助有创业意向的贫困户。为了让贫困妇女长期在合作社工作,合作社继续招商,稳定市场与效率,形成了“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种植大户+贫困户”的商业模式,避免其再次返贫,并持续吸纳贫困妇女成为社员,年底进行分红,同时积极开发基地游。在新冠疫情中还捐赠25万元的物资。在这一阶段合作社主要通过加强社会资源动员、商业模式创新进行能力赋能。

表1 芝草养生谷专业合作社的赋能类型及证据

(二)赋能路径

根据前面赋能阶段,结合刘志阳等学者的社会创业推动乡村振兴机制研究的观点[1],可以看出其赋能路径分为三个阶段。在阶段一,通过能力赋能为主、心理赋能为辅打造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在阶段二,通过社员分红、物资捐赠等方式进行结构赋能,提供就业岗位、鼓励自主创业等心理赋能提升乡村振兴内生动力;在阶段三,赋能路径拓展为三条,彼此间的协同发展也更为突出,见图1。

图1 芝草养生谷专业合作社赋能路径

1.阶段一:打造内生动力

目前我国乡村存在着大量的机会,包括生态、生产、文化、生活等多方面,合作社的建立也是基于机会识别开始的,只有产业选对了,乡村振兴才有发展。在机会识别环节,韩先生发现当地土壤、温度、气候适合种植灵芝,随后在考察之后成立专业合作社。在此过程中,韩先生通过对亲朋好友讲解本地的地理优势、种植优势以及合作社的未来发展前景,逐渐吸纳社员。而百姓们看到合作社发展日益壮大,认为种植灵芝是一个新的发展机会,也纷纷想入股成为社员,起初韩先生心有顾虑,怕百姓们走弯路,当看到村中泥泞的道路与破旧的房屋时便决定当起这个领头人,带领村民共同致富。因此,乡村带头人通过机会识别,在使命感的驱动下,挖掘新的发展思路与动员使得妇女们也识别到发展机会,从而对其进行心理赋能。

在机会开发环节,由于受到资源限制,其最大的资源便是社会资本,而社会资本根植于社会网络中[1]。芝草养生谷专业合作社借助家庭网络、邻里网络逐渐吸收社员,当合作社壮大后,韩先生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户”,随后被高票选举为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在访谈中,韩先生说:“只有自身做大做强才会吸引合作伙伴,打铁还需自身硬。只要你做的好,有规模有效益,就会受到领导的关注,如果做的不好,无论什么身份、什么职位领导也不会关注你。”因此随着合作社发展壮大,不断积累了良好的社会信誉与社会声望,许多企业慕名而来与其合作,从而构建了新的社会网络,这其中就包含了多家龙头企业与政府部门。随着合作的深入,加之种植、采集灵芝对技术与手法的要求,合作社便需要更多的妇女进行劳动,进而引领她们致富。受访的贫困妇女说:“韩书记人很好,生产上都雇佣村民,村中留守妇女很多,身体有条件的都去合作社工作,以本村为主,有技术员给我们培训接种、消毒等一系列程序,告诉我们怎么做。”总之,合作社利用原有网络与构建新网络的方式进行社会资源动员,为合作社带来财务资源与实体资源,打破自身资源束缚,从而进行能力赋能。

2.阶段二:加强内生动力

在第二阶段,需要对已经形成的内生动力进行加强。在机会识别环节中,合作社通过对贫困妇女讲解国家扶贫政策、提供就业岗位让她们对脱贫产生信心,同时,对于在合作社工作的妇女,还提供创业思路,受访妇女称“除了提供工作,也在思想上教育我们依靠自己的劳动工作,不能让人闲住,在他们扶贫后有想创业的想法,人力、资金技术方面合作社会给予帮助,还对我们讲解了小额贷款的事情”。除了相应的创业支持,合作社还将木耳统一回收进行售卖,省去了她们自找销路的过程。通过这些方式,增强贫困妇女脱贫及创业的主动性,从而进行心理赋能。

在机会实现阶段,合作社无条件吸纳贫困妇女,并引导建档立卡贫困户以互助金入股的形式加入合作社,使得她们除了日常工资外,还有额外分红。在访谈中有妇女提到“除了提供工作岗位,韩书记等工作人员会不定期给我们讲解脱贫的事情,合作社也给我们分红”。而对于一些丧失劳动能力的妇女,不出一分钱也可以拿到一定的分红。此外,合作社还有持续性的捐赠,除了节假日给予贫困妇女的礼品外,对于身体不好的贫困妇女为其提供灵芝孢子粉。总之,在机会实现阶段,合作社通过合理的分配机制平衡收入差距,通过持续性的捐赠进行结构赋能,通过心理赋能与结构赋能两种方式不断强化乡村振兴主体的内生动力。

3.阶段三:形成持续内生动力

通过前两个阶段的不断发展,合作社最终形成了心理赋能、能力赋能、结构赋能三方协同发展,在获取经济利益的同时,也解决了社会问题。具体而言,在机会识别阶段,合作社通过“带头人”的作用,打破了胜利村固有的以农耕为主要经济体的发展习惯,引入灵芝种植产业并相继发展了木耳、灵芝蛋、乡村旅游等项目。韩书记在访谈中说到:“灵芝是生产业,任何产业都要有产业链,产品不仅涉及生产加工,还要形成产业链。这样合作社才能走得更远,如果是单一的一个品种,未来就不会走太远。”因此,合作社通过一系列项目的开发,不仅为贫困妇女提供创业机会、创业支持,而且还增强其脱贫信心;对已经脱贫的妇女,合作社依旧提供工作岗位、创业支持等,从而进行心理赋能。

在机会开发阶段,合作社通过已有的社会网络并持续扩大,吸收周边村庄的贫困户进行赋能,同时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合作社探索出一条“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种植大户+贫困户”的经营模式,并致力于开发新的发展项目如基地游等,增加劳动力的需求,避免脱贫妇女再次返贫。在访谈中韩书记认为“合作社的运作模式是公司化的,生产加工销售都要做,不能光生产原材料,这样没有附加值,挣钱就很困难。其实,每年有很多客户来基地参观,现在国家提倡的就是基地游。到了我们基地不买货,对合作社也是一种宣传,其实未来发展乡村旅游是一个发展前景很大的项目”。因此,合作社不仅致力于新项目的开发,而且成立了创新工作室,不断进行新的社会创新,从而进行能力赋能。

当前,中国很多乡村都普遍存在基础设施落后和产业基础薄弱的问题,使得乡村发展缺乏坚实的基础和保障[1]。在机会实现阶段,合作社通过不断扩大生产基地、网络平台建设强化当地的基础设施与产业基础。最明显的变化就是贫困妇女通过在合作社打工,将原本破败的房屋重新翻修,住上了明亮的房子,在农闲时不再担心没有收入。因此,合作社通过社会建设进行结构赋能。总体而言,通过三种赋能方式的协同发展,越来越多的贫困妇女脱贫,更多的贫困家庭从中受益。

四、研究与讨论

本文通过对芝草养生谷专业合作社这一典型案例的介绍,深入分析了社会企业对女性的赋能路径,基于上述分析,本文认为有如下两方面需做进一步探讨。

(一)社会企业推动乡村振兴呈闭环状

在中国乡村有着许多机会,而社会企业正是识别到这些机会,从而进行社会创业等一系列的活动。在“机会识别—机会开发—机会实现”这一系列的活动中,通过赋能的形式进行。芝草养生谷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韩立有先生识别到当地的土壤、气候等条件适合灵芝的种植与培育,才带领村民以及周边的村庄脱贫致富。在此过程中,通过心理赋能、能力赋能、结构赋能三条路径协同发展,实现了乡村价值,并挖掘乡村中更多的发展机会,持续为乡村振兴提供发展源泉。合作社正是在发展的第二、第三阶段再次进行机会识别,发现了木耳、灵芝蛋、乡村旅游等项目,从而构建了休闲观光、生态循环等多功能一体化的农业发展模式,而在新的发展机会中,赋能又起到了促进的作用,不断实现与完善乡村价值,实现乡村振兴。而乡村振兴又为当地带来更多的发展机会与各种资源,再次促进了社会创业,从而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因此,本文认为,社会企业推动乡村振兴机制呈闭环状。

图2 社会企业推动乡村振兴机制

(二)心理赋能是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的重要因素

通过上述赋能路径不难发现,心理赋能贯穿整个赋能过程,乡村女性脱贫主要依靠心理赋能的作用。本文认为,心理赋能是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的重要因素,只有自身抱有脱贫信心,增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贫困女性才能增强自身脱贫主动性及脱贫主体意识,实现意识与行为的双重觉醒,阻挡贫困代际传递。仅仅依靠资金、人力、政策等支持,其脱贫效果与时效不强,很容易再次返贫。通过心理赋能,让贫困女性发自内心地参与到乡村建设、提升乡村活力中,才可以为乡村振兴提供持续动力。

通过采访还发现,在对贫困女性进行心理赋能过程中,对于精准扶贫的解释不到位,虽然合作社和政府一起到贫困户的家中进行实地探访,而在交流时更多地以“官方”的讲话方式对其进行讲解。乡村中受资源与经济限制,这些女性往往只有小学学历,对于“官方”的话理解不到位,一名受访女性称“到现在我也不知道精准扶贫给我们扶什么,是发钱啊还是给好处”,也有人称“其他人是贫困户,为什么我不是,贫困户每年都有钱发”。因此在赋能的过程中不能仅仅关注“业绩”如何,更要防止她们有当了贫困户就有好处的“惰性”心理与思想,要用通俗的话语为她们解释清楚什么是精准扶贫、乡村振兴。扶贫扶志,激励妇女立志脱贫[17],只有不断细化、完善、加强女性的心理赋能,才能使得妇女们从内心深处想要真正的凭借自身努力脱贫,过上更好的生活,真正地感知到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同每个人的努力是分不开的,以此为乡村振兴提供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

五、不足与展望

文章以芝草养生谷专业合作社为案例,探讨了社会企业在乡村振兴中对女性的赋能路径。本研究的局限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案例选取的单一性,即只选取芝草养生谷专业合作社一家社会企业进行案例研究,理论框架些许薄弱。因此,在未来的研究中可以采取多案例或大样本的研究方法,通过对多家社会企业进行调查走访,对获取资料进行交叉分析,增强赋能路径的说服力;另一方面是调查对象以贫困女性为主,其赋能路径的普适性有待增强,在未来的研究中,应增加研究对象的多样性,即采访相关受益村民、贫困户、企业等,提升研究的普适性。

猜你喜欢
灵芝妇女贫困户
杜造海:从贫困户到脱贫致富带头人
春天来了
漳浦县妇联走访慰问“两癌”贫困妇女
灵芝,冠县的富民之苗
“鞋底垫厚点,也能走得快”——贫困户崔普选和他的“梦中梦”
一株“灵芝”——一位贫困妇女的脱贫自述
脱贫记 贫困户陈福田和何麦换的故事
当代妇女的工作
灵芝霜下秀
贫困户建档立卡工作示意图及参考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