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空中救援往事之唐山地震救灾

2021-03-03 08:53翼飞
环球飞行 2021年12期
关键词:大饼唐山救灾

文/ 翼飞

唐山地震现场图(资料图片)

1976年7月28日凌晨,拥有百万人口的河北省唐山市被一场强烈地震夷为平地,24万人丧生。唐山大地震在中国乃至于全世界人类灾难史上都留下了惨重的一笔。地震发生后,中国人民解放军各路救援部队昼夜兼程,从四面八方以最快的速度赶到灾区,抢救遇险群众。其中就包括了驻扎在北京市北郊的沙河空军某部直升机团。他们克服种种困难,充分发挥空中救援优势,在救灾行动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第一架降落在唐山机场的飞机

这场震惊世界的地震之后,唐山市房屋倒塌,铁轨扭曲,道路出现巨大的裂缝。地震共造成242769人死亡,164851人重伤。地震甚至震倒了长城的烽火台,震裂了蓟县辽代白塔的塔身。距离唐山不到两百公里的北京,也感受到了这次地震的巨大威力—北京的德胜门城楼和天安门城楼均有所损坏。

驻扎在北京市北郊沙河的空军某部直升机团的王英武,至今还清晰地记的当时的情景:“北京震感强烈,闹得凶着呢,喊地震都往外跑。”

地震发生当天,即7月28日早上7点,沙河机场便派出了一架米-8直升机去了解灾情,寻找震中。这也是地震发生后,第一架在唐山机场降落的飞机。

直升机的正副驾驶员分别为徐进阳和张芳焰,机上有总参谋部、水电部、煤炭工业部、航行局和地震局的领导。直升机起飞之后,一直在京东三河、香河、蓟县、玉田等地上空飞行,未见到明显的地震破坏痕迹,最后因油料不足,降落在唐山机场。

王英武清楚地记得,徐进阳从唐山回来之后就说:完了,唐山没了,都平了。这句话给了他很深的刺激。就在当天,他所在的机组也接到了赴唐山救灾的任务。

经过紧张的准备工作,7月29日早晨7点钟,三架直5直升机在机场准备起飞。当时虽然下着雨,但气温很高,起飞的时候发生了一个小插曲。

高温对直5的活塞发动机是一个很大的考验。当时排在第一架的直升机起飞的时候,驾驶员本想增加功率,提升速度,没想到提过了,功率不升反降。结果直升机刚飞起没多高,又落在了机场里。好在直升机没出大问题,机组人员也无大碍,后来又换了一架直升机奔赴唐山。这个小插曲之后,原本排在第二位的王英武的直升机紧急起飞,变成了第一架。

一个小时多一点之后,直升机便飞临了唐山上空。王英武仍然记得,从空中往下看,整座城市满目疮痍,到处都是废墟,几乎夷为平地。

直升机最后降落在位于唐山市北郊的机场。整个机场异常繁忙,汇集了不同型号的运输机和直升机。三架直升机被安排降落在机场的最北头,紧挨着一片玉米地。

异常恶劣的救灾环境

最开始的时候,救灾人员的吃住条件非常恶劣。根本没有帐篷,大家就睡在机场周围的庄稼地和草窠里。睡觉都得穿着皮鞋,带着帽子,席地幕天。当时正是盛夏,野地里蚊虫肆虐。为了防蚊子,睡觉的时候必须把裤子和上衣的袖口都扎起来,就这样也免不了咬一身疙瘩。

早上起来,也根本没有地方洗漱。每个人都是用随身带的毛巾,在草堆里使劲划拉,让草丛里的露水把毛巾打湿之后,再擦一把脸,这就算洗脸了。到后来,每个人发了一块塑料布,终于可以躺在塑料布上睡觉了。虽然只是薄薄的一块塑料布,远远没有任何舒适性可言,但比直接躺在草地上已经好了很多了。

至于吃的东西,和灾民一样,就是全国人民支援唐山的馒头和大饼。几天之后,机场边上支起了一口巨大的铁锅,熬大米汤。大家有空的时候,赶快去排上队,拿小碗盛米汤喝。

机场里面摆放着一堆一堆消毒用的六六粉,圆棒形状,点了之后就会燃烧。天上还有运5飞机,不停地在往下撒乐果、敌敌畏等农药。上面是农药,地下是六六粉,而且都是剧毒的,气味之浓烈可以想象。

救灾工作强度极大,很多人干3、4天就得换岗。而王英武第一次在唐山坚持了六天。六天之后,他回北京沙河休整几天,又第二次飞赴唐山救灾。他当时回北京之后,第一件事就是到机场的澡堂洗澡,身上的衣服也统统换洗消毒。

第二次到唐山,王英武又紧张工作了二十多天。这个阶段的条件好了很多,有临时帐篷了。帐篷就搭在机场北头的草地里,几个人共用一顶。虽然有帐篷,但是天实在太热。大家宁肯被蚊子咬,也要把帐篷四面都撩起来透风。

同样来自于沙河机场的直升机机械师李润乾,也参与了唐山救灾,不过他是属于米-8直升机机组。他回忆说,当时没有电,水也很匮乏,生活用水只能是井水。

当时的救灾队伍来自全国各地,有男有女,都是露营。晚上洗澡的时候,大家形成默契,都在黑暗里用井水洗澡,不开任何灯光。经常听到有人一边洗还一边喊:别开灯啊,别开灯啊!

任务繁重,驾驶员体力透支

正如前面所述,参与这次唐山救灾的直升机机型包括米-8和直5两种,负责运送伤员、空投食物等等。王英武所在直升机组的任务,主要是空投馒头、大饼、饼干等给灾民。

这些馒头和大饼装在各式各样的包装和容器里,有麻袋、纸箱,也有草编的筐子。直升机飞到空投地点,悬停在大约100米高的空中,把馒头和大饼从机舱门推到地上,就算完成了一趟任务。

王英武记得,机组把灾区在地图上划分成不同的区域,每个直升机组负责一个区域。在自己的区域里,机组自己安排空投计划,但是要保证覆盖所有的地点。

王英武机组所负责的区域离唐山机场不远,执行一次任务,大概需要20分钟的飞行时间。负责往机舱装载食物的是陆军的解放军战士,装好之后,舱门也不关,以节省时间。飞到既定地点空投完成之后,又抓紧时间往回飞。

执行空投任务的时候,直升机飞行高度不超过100米,所以地面看的很清楚。第一次空投的时候,王英武往下看去,废墟之中,是各种颜色和形状的地震棚。灾民们看到空投直升机,都跟着直升机跑。机组的任务是找到临近的空地,把馒头和大饼空投到空地里,避免伤到人。

7月底8月初正是唐山最为炎热的时候,每天救灾的工作强度又非常大,对救灾人员体力和精力的要求很高。大家都是超负荷工作,体力支出到了极限。为了节省体力,大家都在执行任务的间隙,抓紧时间休息。

当时的唐山机场里,连一棵树都没有,对机组人员来说,唯一可以遮蔽太阳毒晒的地方,居然是直升机尾梁下面的一长条阴影。虽然不宽,但是弥足珍贵。所以在解放军战士往机舱里装食物的时候,机组人员都赶忙占到尾梁下面,或坐或躺,“乘凉”休息一会儿。

有一天中午,一位驾驶员照例在直升机尾梁的阴影里坐下来休息。由于当天执行的任务非常繁重,体力透支过度。结果直升机装完食物,他在起身站立的时候,突然直挺挺地向后倒了一下去,当时就摔晕了,后脑勺撞出一个特别大的包。

就是在这样的艰苦环境中,中国人民解放军陆、海、空三军10万救灾部队及全国各行各业近30万人组成的救援大军,与唐山人民一道开展了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抢险救灾行动,创造了许多人类救灾史上的奇迹。

猜你喜欢
大饼唐山救灾
偷吃了大饼的贼
香喷喷的绮园大饼
王大根
再见了,老朋友
救灾“吉祥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