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阿维格多·阿利卡绘画风格之美

2021-03-03 03:36:17李林轩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21年12期
关键词:构图风格

李林轩

摘 要:阿维格多·阿利卡,作为以色列最重要的当代艺术画家之一,他的绘画题材多源于周围的日常生活,他相信一件微小的事情都可能具有意義。由于他有过抽象绘画创作的经历,他的具象绘画不再像古典绘画那样再现客观世界,而是按照自己的感受方式来表达。他的这种创作理念与独特的绘画表现手法使观者能够感受到强烈的构图之美。

关键词:阿维格多·阿利卡;构图;风格

一、阿利卡油画风格的转变

阿维格多·阿利卡(Avigdor Arikha)是以色列杰出的艺术家之一,出生于1929年,享年81岁。他出生于罗马尼亚,是画家的同时,也是位制图员和版画家。初期他的画作多为抽象画,后期转向了写实艺术,尤其以肖像画著称。

童年时期的阿利卡就展现出了他在绘画上独特的艺术天赋,这个时候的阿利卡非常喜欢画自己的自画像。青年时期的阿利卡沉迷于抽象性绘画,而且达到了一定的艺术高度,获得了世人的普遍认可。但在中年以后他的绘画风格开始转变,转向了具象艺术,在肖像画和静物画方面造诣颇深。1965年,卡拉瓦乔的绘画作品在卢浮宫展出,阿利卡在观看完画展后,他对自己所从事的抽象绘画开始产生了一种危机。“我开始体会到一种绝对的厌恶感……我再也忍受不了抽象画……”[1]这场画展对他来说是一个可怕的打击。既然所画的都可以被解读成某物,可以重新回溯到现实的世界,那为什么我们不直接去描绘现实世界的事物呢?这一想法在他的心里打上了巨大的感叹号。于是他决然丢弃了抽象绘画,开始迅速转向了具象绘画,这也是他后来一生所追求的。

阿利卡的绘画对象大多是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物象,一般都能在身边发现的,例如墙边的雨伞、桌上的书本、画室的墙边一角等这些别人通常不会太关注的事物。“他的绘画既不像传统绘画那样再现客观世界,也不像抽象绘画那样纯粹从内心的观念出发去解释自然,而是以一种纯粹的视觉方式对现实的感知提出疑问,却非简单地予以证实。”[2]阿利卡的画面上总是出现常规写生中不会表现的独特视角,他用直观的视觉去诠释物象,找到了让自己作品区别于一般静物画和风景画的特征。这是一种从观看出发,同时也是一种感性和理性结合的视觉体验。

二、阿利卡绘画作品之美

在阿利卡的布面油画作品《安娜的褐色大衣》中,描绘的是他的妻子安娜·阿提克的普通衣物。以这件作品为例,观察之后不难发现,在阿利卡的作品中有明显的用笔描绘的痕迹,这就是他的用笔方式。这幅作品中色层很薄,他依据对物象的观看和感知直接对物象进行描述。所以在设色之后,画面的笔触痕迹很清晰。同时物体的体积、质感、结构等造型因素也被他精确地反映出来。这些笔触和造型相结合,融合得恰到好处。

阿利卡的作画过程一般都很精短,在短时间内快速完成,所以他的很多用笔都是在底层湿润的情况下,在其上再度描绘。这样有节奏的绘画展开,形成了这幅画用笔的视觉效果特点。在其作品中,我们不难看出阿利卡快速地表现物体形象,利用留白从而使画面产生轻松的活力和透明感。阿利卡对物象的概括归纳,用纯真的视觉感受进行绘画创作,同时不拘泥于物象的特征。通过他的作品,让观者能够很明确地感受到画面透露出的“一气呵成”,这种描绘手法没有脱离开对视觉的追求,不仅具有具象绘画的视觉特点,而且也融合了画家个性的主观经验。

阿利卡极其重视瞬间中的视觉体验,他坚持绘画从一开始提笔就要直接进入状态。他的作品通常都是一次性完成的,他认为太长时间的创作会让自己的眼和手丢掉“纯真”的感觉。

瞬间的瞬间性就是感性源点处的纯粹感觉也即‘无声的感觉,去感觉准确地说就是真诚地满足于被感觉到的东西,就是去享受。”[3]在对事物的直观的瞬间的感受中,阿利卡以一种快速的方式展开了他的作品创作。在物象上存在一些细致的反映,如光线的变化、自然的条件、环境的状态等,阿利卡把握着这些变化,直接运用直观的感受,将其表现在他的画作中。他仿佛与生俱来就对画面特别敏感,是艺术史上不可多得的极具天赋的画家。

(一)绘画题材

在耶路撒冷美术学院和巴黎高等美术学院的教育以及西方古典主义绘画影响之下,阿利卡归纳概括出自己独特的绘画语言。

阿利卡的静物题材作品大多没有展露物品完整的形态,如:地毯旁边的椅子、工作桌上的书本、门边的伞等等。这些都是生活中不被关注的细小角落,而通常这些不起眼的物件,恰恰是阿利卡要描绘的对象,在他的作品中多是这些微小的物件的描绘。阿利卡对细小东西的描绘,反映了他对卑微事物的尊重。这是阿利卡对静物题材的选择。

阿利卡极其善于通过不寻常的表现手法描绘出生活中寻常的小事物,并且使得这些画面有着耐人寻味的意义。在他的室内题材绘画作品中,如1987年的油画作品《沿着楼梯向上》,画面中的楼梯、墙上的贴纸、摆放的画框和搭在楼梯上的外套等,这是生活中琐碎的片段,这也是阿利卡最容易捕捉到的。这些在他的眼中都有着致命的吸引力,他把这个瞬间永远地定格在了画布上,对于阿利卡来说这一定是充满意义的。

(二)构图的特点

从古至今,众多的艺术家都在探索自己独特的构图方式,阿利卡的绘画构图方式也具有强烈的个人风格,他的作品不拘泥于传统的构图方式,在他的画面中,画面分割大胆前卫,画面设计也富有创意。在阿利卡的作品中,我们能够看到自然真实的色彩、不拘泥于传统的构图、大胆的色彩以及逸逸有草的笔触。这些因素共同构成了阿利卡独特的绘画艺术。他的绘画表现最具魅力之处即他重视形式的构造以及画面的布局,他独特的抽象形式让人耳目一新,他改变了传统绘画的客观再现,取而代之的是运用几何形状来分割画面。在他的绘画作品中,被表达出来的主体物一般都有几何图形的轮廓,主体物的表现总是具有不完整性,这样独特的剪裁方式,使画面有浓烈的装饰趣味,给人新颖的视觉体验。

阿利卡在他的作品中常把微小事物生命化,这些被赋予生命力的物件常常是衣服、书本、钢笔等等。他认为在创作时要掌控空间和时间,要求自己必须全身心专注于他要表现的东西,同时也强调作画就要像听到发令枪响的运动员的反应一样。于是,阿利卡依据这些绘制画面,捕捉了很多我们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习以为常的瞬间。他的作品常常是一次性完成的,因为他认为过长的时间和修饰会使画家的眼睛和手失去最初对这个作品的感受。阿利卡不仅牢牢地抓住这些转瞬而逝的东西,而且让它们被记录在画布上,成为可以流传的经典,让后来者可以一起体会画家在记录这瞬间时产生的美妙情感,从而产生画者与观者的共鸣。他在自己的许多静物画中,把这种表现瞬间体现得淋漓尽致,如1953年的《带蓝色餐巾的静物》,静物平放于白色的桌子上,而餐巾不是平铺之上而是垂放在桌子的边上,这种瞬间被阿利卡完完全全地记录下,使人觉得蓝色的餐巾仿佛下一秒就要垂直从桌面上落下。这幅画所表现的就是餐桌前的一个瞬间,而画家把它记录下来。其实生活从来都不缺少美,缺少的是美的记录者,阿利卡就是这样一个成功的记录者。他的绘画是对生活中细微之物的捕捉,是画家对所见之物产生的情感的描绘,是对生活的用心体验。

在阿利卡的作品之中不难发现:几乎很多场景包括事物都是以片段的方式出現,给人无限的遐想空间。他打破了传统的构图法则,从抽象艺术中获得了灵感,从而使得画面具有浓烈的视觉张力。“构图应完全服务于对对象的不同感受”是他对画面构图所坚持的宗旨。他画面中的人物多是不完整的:只露出一半的上半身、不完整的手臂、被剪裁的头发等等,人物的头发、肢体被剪裁,甚至直接把描绘的对象整个倾斜过来。这种独特的剪裁手法和直接大胆地把画面倾斜过来的形式,不但没有破坏画面的整体性,取而代之的是给画面带来一种别样的视觉张力和新颖的视觉效果,使得他的绘画作品萌发出一种“片段”之感。这慢慢地成了阿利卡表达其独特视觉效果的手段。例如1986年的《露背的人体自画像》,这幅画直接给人一种不完整的感觉,甚至阿利卡只画了自己的一只胳膊,人体也经过裁剪,呈现上半身的构图。正是这种片段和不完整使得阿利卡的绘画作品显著区别于其他艺术家。这种创作特点离不开他的作画方法,阿利卡绘画从来不打草稿,甚至是不勾轮廓直接作画。他热衷于即兴的方式,即从画面中的某一细节开始扩散式地描绘。观看阿利卡的众多作品,似乎看不到他的绘画构思过程。除此之外,阿利卡画面还有一个重要的趣味性因素就是对空白的利用。这要追溯到1950年,他从对意大利湿壁画的研究中顿悟了留白的技巧。

三、结语

阿利卡的绘画风格从抽象表现主义转到写实,这是很大的风格转变,当然,无论是前卫的抽象还是传统的具象,阿利卡都取得了重大的成功。经过不断寻觅探索,最终阿利卡致力于具象写实绘画,并且从他的艺术观念中,我们也领悟到他对艺术的不断探索和创新。一件绘画作品,最能直观反映艺术家的内心生活。阿利卡对世界最原始直观的感受,是瞬间的、真实的。阿利卡说过:“绘画的实质是观察。”他致力于追求画面中存在的瞬间的真实感。以这些微小的事物为题材,投入情感对微小事物细致的观察,除了对事物瞬间的捕捉,更多的是阿利卡对情绪的表达,正是因为如此,很多微小的事物才被赋予深刻的意义。在光辉灿烂的艺术史上,阿利卡的绘画告诉我们,艺术的发展和创作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生活化的艺术同样可以在历史的长流里熠熠生辉。

参考文献:

[1]司徒立.终结与开端[M].北京: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12:145.

[2]许江.具象表现绘画文选[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2:169.

[3]王恒.时间性:自身与他者[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129.

作者单位:

苏州科技大学

猜你喜欢
构图风格
浅谈中国民间艺术门神的造型研究
人间(2016年24期)2016-11-23 18:36:44
略谈风景油画教学中的色彩训练方法
解读阿恩海姆的艺术“张力”理论
人间(2016年28期)2016-11-10 00:04:23
论中国国画构图中的构成元素
浅谈构图法在风景油画创作中的运用
外国美术史上浓重的一笔
室内设计的思路探索
浅谈云冈石窟造像的中国民族化发展
画廊室内设计全息论探究
浅析电视剧叙事艺术与画面技术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