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策略学习的说明文阅读教学

2021-03-02 11:04夏峥嵘
广东教学报·初中语文 2021年3期

夏峥嵘

摘要:本文以《大自然的语言》为例,阐释学习目标与教学活动如何保持一致性。首先指出说明文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是教会学生理清说明顺序,提取主要信息并进行整合,理解说明文的事理,学习采用恰当的说明方法来说明事物,这些学习内容实际上是策略学习,是一种深度学习。接着针对学习目标分别介绍阅读说明文的几种策略及其学习过程的组织安排。

关键词:策略学习;筛选信息的策略;构思行文的方法;描述概念的策略

对说明文阅读而言,两种阅读能力尤为重要,一是提取和检索信息的能力,一是整合和解释概念的能力。相应地,理清顺序,提取主要信息并进行整合,从不同的角度描述概念等阅读策略就十分重要了。下面就以《大自然的语言》为例,谈谈指向策略学习的说明文阅读教学。

一、目标确立

依据文本确立目标,首先要尊重文本在教材中的安排,要依据教材文本所在学段、学年、学期和单元目标,其次要尊重文本特质,做到兼顾类的要求和个的特点。《大自然的语言》是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一篇教读课文,这个单元是事理说明文单元,单元导语对本单元的学习目标说得很清楚:学习本单元,要注意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筛选主要信息,读懂文章阐述的事理;还要学习分析推理的基本方法,善于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质疑问题,激发科学探究兴趣。

《大自然的语言》采用的是从现象到本质逻辑顺序,在分析影响物候学的因素时又采用了从主到次的逻辑顺序,理解本文的说明顺序既是重点又是难点。本文是一篇介绍物候学学理的说明文,其主要的思维方式属于介绍,而非推理。就事理而言,要理解什么是物候与物候学,理解影响物候学的因素,因为作者采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加以解释,理解事理不是难事。就语言而言,本文除了平实准确外,第一、二段语言生动典雅,富有情趣,有很强的文学性,极具科学小品文的代表性。所以,品味这两段的文字也是本文的重点之一。基于以上分析,笔者将本文的学习目标确定为掌握以下几种阅读说明文的策略:

1.筛选主要信息,绘制思维导图,学习筛选信息的方法。

2.理清說明顺序,学习采用合宜的说明顺序来构思行文的思路。

3.简析说明方法及作用,学习采用恰当的说明方法说明事理的方法。

4.品析本文准确、生动、典雅的语言特点,感受作者的科学精神与热情。

二、教学实施

策略学习其实是元认知的学习,是一种深度学习。在具体的教学中,策略学习主要有两种基本方法,一种是演绎法,一种是归纳法。《大自然的语言》教学中的策略学习两种方法均有采用,具体安排如下:

(一)学习筛选信息的策略

学习筛选信息的策略,可以采用演绎法,由老师指导学生提取关键信息的方法。这个步骤可采用绘制思维导图作为学习支架。

1. 默读课文,提取关键信息,绘制思维导图,感知文章内容。

教师指导提取信息的主要方法:

(1)寻找段落中心句;

(2)寻找设问式语句;

(3)寻找关键词。

2.带领学生复习思维导图绘制的步骤:

(1)从白纸的中心开始绘制,周围留出空白,用一个图像表达你的中心主题;

(2)绘制整个思维导图的中心;

(3)画一些向四周发散出来的粗线条,尽量用不同的颜色,标注你提取出的文章的关键信息;

(4)在线条上再绘制较细的线条,表示二级的关键信息。

3.学生绘制思维导图,教师巡视指导。

4.学生展示思维导图。

(1)点评思维导图的内容,明确关键词句。

第3段:“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人民称它为物候”“物候学”。

第4段:“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

第6段:“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

第7-10段:“首先”“第二个”“第三个”“此外”。

第11-12段:“物候学是关系到农业丰产的科学。”

(2)从构图的角度点评思维导图。

(二)学习采用合宜的说明顺序来构思行文的构思方法

学习这一策略的教学可以采取归纳法,采取以下步骤:

1.默读1-3段,思考:文章是怎样将物候这一科学概念一步步引出来的?

提供如下策略:用表示衔接的词语“首先”“然后”“最后”来串联要说的话。明确:文章先描绘四季变迁的景象,再指出诸如草木荣枯、候鸟迁徙等动植物的变化与气候之间存在的关联,最后指出,这些“大自然的语言”就是物候,这是从现象到本质的顺序。

2.思考:7-10段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明确:不能。纬度对物候的影响是最大的,如四月里漠河还是银装素裹,海南却已风和日丽。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它的影响比纬度要小。而高下的差异更小,古今的差异则最不明显。同时,这四个因素中的前三者都是空间因素,最后一个则是时间因素,从空间方面到时间方面又是一种条理。

3.引导学生梳理整篇文章的说明顺序。

提供如下策略:用表示先后相承的词语“首先”“然后”“最后”等来串联要说的话。文章先从现象入手,提出物候和物候学的概念,继而说明其对农业生产的意义,再说明决定物候的因素,最后指出物候学研究的重要价值,这是由现象到本质的逻辑顺序。

4.为什么用这个顺序呢?

因为这个符合人们由浅入深认识事物的规律,易于读者理解把握文章内容。 这是事理说明文常用的说明顺序。我们在写作说明文的时候也要采取这样的顺序,让人们能够接受。

第4个步骤是指向写作策略的学习,必不可少,很多老师的说明文教学到第3个步骤为止,这还没有“文尽其用”。当然,用表示衔接的词语“首先”“然后”“最后”来串联要说的话,也是表达的策略。

(三) 学习采用恰当的说明方法说明事理的方法

八年级的学生对说明方法并不陌生,但知晓说明方法是最浅的层次,其次是分析其作用,而指向写作的策略的学习是高阶学习。可以做如下设计:

1.思考:说明事理有很多方法,如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引用等。从课文中各找出一个例子, 说说其作用,完成表格。

2.依据说明的内容确定说明方法是说明文写作的基本策略。

比如,古今差异对物候的影响,这个原理不是人们日常能够感知得到的,所以作者就采用了引用资料的方法,用具体的数据来说明这个古今差异是确实存在的。为了说明物候对农业的影响,作者就举个例子使之具体化。

3.讨论:假如让你来说明吸烟有害健康,你将采用什么说明方法?

其中,第2和第3个环节的学习是指向写作的策略的学习环节。

(四) 学习品析词语的策略

品析词语的学习策略很多,其中换词比较阅读是一种很有效的学习策略。可以设置以下环节:

1.找出四字短语,体会典雅的语言风格。

冰雪融化、次第开放、翩然归来、北雁南飞、田间草际、销声匿迹、衰草连天、风雪载途、年年如是、周而復始、草木荣枯、花香鸟语、草长莺飞。

明确:语言风格是典雅而富有诗意。

2.换词比较,体会生动的语言特点。朗读课文第一段,和下文进行比较,说一说两段文字的不同特点在哪里。

立春过后,冰雪融化,草木(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萌发。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飘落下来。

3.小结:依据文章的内容确定语言的风格。

这篇文章的语言既有典雅、生动的特点,又有说明文的准确、严谨的特点。采用怎样的语言,也是依据文章的内容确定的,说明文授人以知,一般要求语言平实、准确而严谨。另外,采用怎样的语言还与作者的个性有关,竺可桢对四季景色对物候现象的热爱是他采用典雅而富有诗意语言来例举物候现象的原因,对科学研究的严谨认真的态度和一丝不苟的精神又使他在说明具体事理时采用准确、严谨而平实的语言。

其中最后一项,是指向表达的策略与个性。

(五) 学习理解事理的学习策略

说明文或科技类文章的阅读还有一个学习的策略,也是可以经常采用的,那就是整合信息、阐释概念的策略。在本文第一课时结束时可以采用这样的学习策略来加深学生对物候学的理解程度。

学习任务:请从研究对象、影响因素、研究意义的角度说说物候学是什么科学。

参考答案:物候学是研究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随着时节推移、气候变化而变化的现象,以及纬度、经度、高下、古今的差异对这种现象来临的影响,从而服务农业生产的一门科学。

在要求学生学习整合信息时,教师必须要提供一系列支架。首先是提示角度,其次是教给学生程序性知识,让学生掌握描述概念的策略。具体如下:

概念描述的策略:

1.必须突出事物的本质属性,格式为:本质属性+类别;

2.要用到判断词“是”;

3.基本的格式是:A是B的C。

A:所描述的概念;B:属性,必须有本质属性;C.类别。

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说明文与科技类作品的阅读策略与写作策略是学生学习、工作和生活时时会用到的技能,因此,说明文的教学中一定要注重这些策略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