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着,磨炼着;行走着,快乐着

2021-03-02 01:20王磊颖
教育家 2021年4期
关键词:研训优秀教师教研

王磊颖

2017年以前,洛阳市瀍河回族区教育忽视了评价对教学的服务作用,忽略了对学生的全面评价,教师对素质教育的认识普遍存在误区,降低了对教学的要求,教学质量出现了滑坡。我们反复思考认识到:教学和评价是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考或评是为了教和学;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只有教师教好才会有学生学好;只有立足课堂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才能提升教学效果,才能有好的教育。我们开启了教师成长“四部曲”的序幕。

2017,回归课堂做教研

2017年暑假,洛阳市瀍河区教育体育局组织全区120余名教学管理干部奔赴江苏丹阳教师发展中心学习。学习归来,大家认真总结,理清思路,从教研室教研员入手重新定位教师发展。

我们对每一个学科进行了精细的研究、分析与规划,将教研员提升为研训员,按照学科细化每一名研训员的岗位职责。研训员结合学科特点,制订出切实可行的研训计划、学科发展三年规划、学科教研专题计划、学科现状分析与学科培训计划。同时,群策群力,我们制订了《瀍河区小学“教学五认真”实施意见》,提出让教师回归课堂,所有学科教师都要有质量意识,所有学科都要围绕学科特点做区域性的专题研究。语文开启了阅读教学研究,数学开启了快乐数学“五个一”研究,英语开启了以词汇促阅读的研究,音乐开启了小乐器进课堂、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研究,美术开启了传统文化进课堂、非遗文化进校园的研究……有了这些主题,研训员开始转变工作思路,教研工作重心下移,移至学校,移至课堂,在课堂中做研究,研训一体,为一线教师的课堂教学排忧解难。同时,他们注重对优秀教师的培养,通过优质课大赛、磨课指导,发现人才,让一批学科优秀教师成长起来,以优秀教师的一点红辐射带动一片红。

2018,固本强基做通识

当我们发现教师在备课、上课时缺乏教学理念的支撑、教学技能匮乏时,我们有幸遇见了整体课堂管理能力提升项目。从整体课堂管理的导入、导出、组织语言、设计问题、讲解、板书、演示入手,我们对教师教学活动的全程进行通识性优化管理培训,使教师掌握了常态教学中的课堂教学技能,形成了个人教学技能体系,塑造了教学品格,缩短了成长周期,提升了他们的教育魅力、学科教学知识与技能。与此同时,我们对班主任教师进行新德育培训,包括班主任应具备的职业素养、一线班主任工作法、优秀班主任工作案例等;对学校中层以上管理人员进行领导力提升培训,涵盖办学理念体系、校园文化框架、课程设置、管理策略等。一系列的通识培训使参培人员对自己的岗位有了新的认知,价值观在悄然发生着变化。教研室引导教师用学到的技能反思教学,对发现的问题从课标、学科教学、特色项目等方面做补充培训,一年共开展了60余场次学科培训活动。通过研训活动,学校充分发挥教师优势,挖掘教师潜力,使学科专题研究深入推进,学校在区里“大专题”的指引下,开启了“小专题”的研究与探索,真正把教师带入研究状态,学科特色逐步彰显。实现了教学有效、德育实效、管理提升、教师发展、学生成长的良好态势。

2019,锤炼技能提效率

我们对原有项目进行提升,关注课堂教学改革,关注课程建设、关注教学成效。我们将新生态培训引入课程体系建构,通过小组建设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我们引进上海方略品质课堂项目,真正使培训走向了课堂,走向了高层次的课程标准、研究教材、研究教法的研究层面。整体课堂管理能力提升升级为课堂技能的实操阶段,我们通过学习、模仿、创新3个步骤,引领教师把学到的技能运用到课堂教学中;通过先规范再出新,先科学再创新,先技术再艺术的策略,使教师熟练掌握教学“技术”。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教育家是上课上出来的”。我们始终坚信:优秀教师也是上课上出来的。教研室牵头组织全学科优质课比赛,广泛开展备课组、教研组、学科组、学校、片区、区教研室等多层级的磨课、推课、交流,老师们在课堂中提升教学技能。我们精选出23节各学科优质课进行区域内分学科展示,教师之间互相说课、观课,教研员观课、议课,专家观课、评课。35名教师带着语文、数学课成果到杭州交流,23名班主任带着主题班会课到成都交流,25名青年教师带着25节全学科优质课到上海与优秀教师同课异构。一批教师在培训中汲取营养,在课堂上充分展示,在磨炼中收获成长。各级名优教师的辐射带动作用被充分释放,形成了名师引领、青年教师跟进的良性循环,加快了全区青年教师整体课堂管理能力的提升。2019年3月,我们启动了“书润瀍河 悦享人生”全学科阅读,打通课内、课外阅读通道,形成了全方位立体化阅读体系,提升师生素养。2019年5月24日,国家级重点课题“课程与学习方式变革——洛阳地方特色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创新利用”落户瀍河,我们依据课题组织教师团队研发区本教材——《魅力洛阳我的家》。2019年11月,在全国陶笛教学经验交流会上,我区的《小乐器进课堂,提升学生音乐素养》经验在大会上分享。2019年10月,我们择送的10名教学管理人员分别到北京、杭州名校参加为期一个月的跟岗培训,实地考察知名学校的常规教学、课程建设、教学评价、学科活动设置等方面的做法,实现了中层管理干部能力的再提升。

2020,提升品质追质量

几年的探索,我们在培训中汲取新理念,在理念中实践,在实践中探索,收获满满。2020年,面对发展中的瓶颈与困惑,依据学校及教师成长需求,我们邀请了北京3位知名校长做瀍河区学校的发展顾问,帮助学校解决发展中的问题,着力打造名校长、名学校工程,提高学校的办学品质。我们对班主任和中层以上管理人员进行心理综合素质培训,提升管理团队的沟通协调能力、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能力、抗挫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帮其疏导来自各方面的压力,提升教师的幸福感。通过上海方略品质课堂项目,广大教师从宏观关注课堂教学改革到微观分类研究各种课型,大单元教学、习作专题、解决问题专题、小乐器、戏曲等系列课程应运而生。建立区级学科名师工作室,聘请全国特级名师引领区级名师,区级名师带动优秀教师,优秀教师辐射青年教师,真正把教师带入了研究课堂、研究教法、研究学法的阵地,带来了教学质量的提升。

三年多来,在培训工作中,教师经历了“要我学—我需学—我要学”的历程,培训内容上从原来的“被动接受”变为现在的“按需培训”,在培训方式上由原来的“被动听”到现在的“体验式参与”,在培训效果上由原来的“学、用两张皮”发展到如今的教研部门“全程参与、跟踪指导、发现问题、加强研究”,取得了“教、研、训、评”一体化的效果。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精心建构教师成长体系,区级层面各学科教研员成立中心组,带领兼职教研员队伍;各级骨干教师帮带徒弟;各级名师成立工作室,把教师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学知识、练本领上,形成了一个个由名师引领、专业指导、教研跟进、朝气蓬勃的团队,加快了教师成长的脚步。

三年来,我们始终将师德师风建设作为教师的底线工程,将教师专业成长作为育人工程,规范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勉励教师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有”好老师的标准要求自己,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學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在追求质量的路上,我们经历了从迷茫到清晰,从彷徨到淡定,从规范到精细,从放弃自己到渴望成长,从单打独斗到团队意识,一步步走向成熟。未来,我们将建立大德育联合体系,引导教研人员树立服务意识,服务学校教育教学,服务教师专业成长,服务学生全面发展,服务教育管理决策,力争让新教师培养、养成教育、家庭教育、班级建设等形成合力,在提升教育质量的同时,让教师收获成长的幸福!

猜你喜欢
研训优秀教师教研
2020年创新教育实践线上研训系列活动持续开展
优秀教师辞职终究是教育损失
湖南省优秀教师“三笔”书法比赛参赛作品展示(十三)
湖南省优秀教师“三笔”书法比赛参赛作品展示(三)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问题指向:学校教研品质提升的实践转向——以福建省尤溪县教研实践为例
江西:优秀教师省内5A、4A级景区可免门票
关注教研活动提升教研能力
浅谈校本研训管理
有效的组织保障是抓好“联片研训”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