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月桂
《四时田园杂兴》是宋朝诗人范成大写的一组大型田家诗,共60首,描写了农村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景色和农民生活。诗人用清新的笔调,对农村四季的各种劳动场面、劳动气氛,作了细腻地描写,读来逸趣横生。
广西人民出版社新近推出了著名乡土作家黄孝纪的散文集《故园农事》,书中浓郁的乡土气息,美丽的田园风光,生动的劳动画面,细腻、朴实、清新的文字,无一不触动我的内心。他的散文像诗一样美,堪称现代版的“范成大”。
书中的《种秧》《莳田》《砍苎麻》《栽瓜》等篇章,扑面而来的劳动场景是那么熟悉与亲切,就如同范成大诗中描绘的画面:村民们白天下田除草栽秧莳田,晚上回家搓麻线。农家男女都不得空闲,各司其事,挑起生活的重担。便是那些乡村孩子们, 也学着大人的样子,在茂盛的桑树底下学种瓜豆。
一个人童年、少年留下的记忆,就像镌刻在时光模板上的印记,久久不会褪色。作家黄孝纪于20世纪60年代末出生于湘南山区八公分村,在故乡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时代。那个时代的乡村孩子和少年,从小就要参与力所能及的农事,懂得劳动的艰辛和生活的不易。因此,在黄孝纪的笔下,尽管他离开故乡疏于农事几十年,再现当日的劳动情景依然历历在目,生动传神。
“割禾的日子,金黄的田野上到处都是忙碌的人,打禾机的嗡嗡声也远远近近传来。为了趁凉快好做事,我们每天很早起床,来到稻田里割禾,各人手持一把月牙镰刀,俯首曲背一字排开,从到稻田的一端割开口子。”(《双抢》)
“我的父亲天天都要围绕自家的几处稻田转悠几回……夏夜里也常有人打着手电在田间走动,沿着夹圳连通的水路往返,一直追溯到主水圳,检查来水的情况。”(《看水》)
《故园农事》一书中,类似的劳动场面随处可见。作家黄孝纪聚焦于20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的故乡农事,分别从种田、作土、育山、养殖、手艺、农闲六辑,写了60篇散文,重现了一个传统农耕村庄日常生产劳作的真实面貌。
当然,黄孝纪的笔下,也不乏焦虑感和疼痛感。在传统农耕与现代工业文明的冲突中,乡村的自然生态环境也遭遇了空前的危机,大地上许多生物的消失和锐减,跟诸多田园农事有关。比如《杀虫》一文,就留给我们许多思考:“稻田里昔日无处不在的野生鱼虾和泥鳅黄鳝,是什么时候杳然难寻了?天空中的麻雀和燕子是什么时候变得稀稀拉拉了?那些野鸡、乌鸦、猫头鹰、老鹰……它们去了哪儿?”
从《放牛》《养猪》《犁田》等篇,我们看到了时移世易,农村天翻地覆的变化。现在,如果到农村去看一看,走一走,一个村庄几乎找不到一头耕牛,也难得找到散户养猪,更看不到手扶犁耙、赶着水牛黄牛犁田的老农。短短几十年间的这种强烈反差告诉我们:在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原始而纯粹的传统农耕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
作家黄孝纪是一个有情怀的人,近些年,他以故乡八公分村为中国南方乡村社会变迁的一个样本,分别从植物生態、乡村器物、食单、农事等角度,致力于系列化的乡土散文写作,形成了颇有特色的八公分系列散文集多部,力图重建20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的纸上故乡,为中国南方农耕乡村立传。这本《故园农事》,就是他的八公分系列大工程的最新成果。
当然,回忆过去并不单纯是留恋以往,《故园农事》不仅是一本农耕时代乡村生产的大事纪要。这本书也会让我们及我们的子孙后代铭记祖辈劳动的艰辛,生活的不易,倍加珍惜当下,开创美好的未来。
作者系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