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宜超
这个春节,选择“宅家过年”的人们发现,可供选择的“云上”娱乐方式更多了。
各地许多景点、博物馆、音乐厅、图书馆等文旅机构,纷纷提供了多种疫情防控期间的“云方案”,让人们即使足不出户,也可以在线“还原”以往线下才能获得的体验。
经过一年多的实践,文娱行业在打通线上线下界限的过程中,逐渐为自身开辟了一条应对特殊时期的“云”出路。
新春佳节传统的游园活动有了“云端版”。
比如,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将首次启动线上“新春游园汇”,在7天假期中,推出数十场“云游园”“云赏花”“云购年货”活动,通过直播、云游导讲、线上课堂等形式,将浓浓的年味隔空传递到游客家中。
期待新年音乐会、戏剧演出的人们,也有一份优质多样的节目单。
国家大剧院将于正月初一至正月廿九开展“艺术云贺岁”:“春天在线”系列线上演出汇集了中央民族歌舞团、中国歌剧舞剧院、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等重量级表演团体,将在国家大剧院古典音乐频道、央视网、快手、新华网、人民日报新媒体等60余家平台播出;“艺术放映厅——新春祝福线上特别策划”也将精选五部院藏剧目,于30余家网络平台播出。
武汉人艺将本来面临取消的演出搬到了线上。2021年1-2月期间,多场话剧、儿童剧、木偶剧,已经把“云直播”的演出表排得满满当当。“周周有好剧”“周周线上约”,都市情感、原创神话、改编童话等题材覆盖了多个年龄段的观众人群。
愿意利用假期“充电”的人们,也可以选择在家中博览历史、云看展览。
故宫博物院于2021年1月27日至2月5日,开展“故宫知识课堂”在线课程直播,“文物与自然”“建筑与历史”两大主题、共二十场课程,涉及浑天仪里的古代天文学、《山海经》中的鸟儿、故宫文华殿探秘、乾隆花园探秘等丰富有趣的内容。从小年到正月,更有“跟故宫猫学年俗”“猜灯谜”等活动供大家互动参与。
南京博物院“百花呈瑞——历代花鸟画迎春特展”现已线上线下同步开幕,将持续至2021年3月28日。观众通过其官方微信公众号内的虚拟展厅,即可观看宋徽宗、元代李衎、“扬州八怪”、齐白石、徐悲鸿等名家的近百件、勾勒半部中国花鸟画史的画作精品;由实景制作的立体展厅,不仅可呈现与实际观展相同的路线与空间方位,也可放大每一幅展品、观看细节。
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也会同全省各地文旅部门,官宣推出以“水韵江苏”为特色的线上新春文旅产品和休闲娱乐活动,400多个线上文博展览与实体展馆同步开放,近500项文化艺术活动将通过云演艺、云娱乐、云直播等形式一键“沉浸式”展现。
创新的内容呈现,为传统文娱产品的传播打开了新的方向;依靠越来越完备的技术手段,产品提供者“云触达”受众的方式也有了更多的可能。
早在2020年初,由于疫情与春节的叠加影响,用户对于线上文娱的需求激增。
據艾媒网发布的数据:仅2020年第一季度,中国在线文娱市场的规模即超1400亿元,增长率达27.7%;预计2020全年这一规模将超5000亿元,增长率超过30%。
可以说,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正在习惯和接受在线文娱的形式与内容,这为2021春节期间各地区、各平台“云娱乐”的推广提供了市场基础。
2020年3月6日,上海淮海路一家酒吧内的“云蹦迪”直播现场(黄安琪/摄)
经历了2020年的不易,人们也更渴望用精神文化生活来为新的一年“提气”,健康的文娱活动成为这一时期的“刚需”。
于是,“云娱乐”成为这个春节期间保证精神生活“不断档”的优化方案之一。一方面,云平台能够在不接触、少聚集的前提下达成文化产品的输出;另一方面,基于前沿互联网科技的灵活呈现方式,来自音乐、表演、旅游、艺术等多领域的百花齐放的内容,能够满足现代人多样化的精神生活口味。
多地政府已将这一方案作为近期的特别政策,执行落实于文旅工作中。
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布,将在春节期间扩大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各级公共文化和旅游服务机构将挖掘、整合资源,提供丰富的线上群众文化活动和数字文化旅游服务资源,鼓励“云演出”、线上演出和演出直播等新业态,提供优质在线文娱产品;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等也将推行线上参观、游览阅读。
“云”生活诞生之初给人际关系带来的隔膜与边界感,正在随着这种生活方式的社区化,为人情味“续航”。
2021年,有许多外地人需要留在北京过年。近日,北京市朝阳区左家庄街道顺源里社区组织了辖区内在京过年的青年,和武警部队官兵一起,通过腾讯线上会议系统视频连线,开展了以“在京过大年”为主题的线上联欢。大家在“家乡对对碰”环节分享各自家乡的春节习俗,畅聊京味年,在沟通中收获了邻里间的温暖。
北京市昌平区霍营华龙苑北里社区组织了社区文艺团队、文艺爱好者,为社区居民线上直播了诗歌朗诵、舞蹈等文艺节目,大家在视频中传递着笑容和祝福。
2020年5月,澎湃新闻发起的一份《疫情下音乐人生存状况调查》曾让人们关注到这部分因缺少线下演出而减少了收入的人群。对此,不同门类的文娱行业从业者感同身受。
经过一年多的实践,文娱行业在打通线上线下界限的过程中,逐渐为自身开辟了一条应对特殊时期的“云”出路。以音乐人为例,对于他们来说,2020年的线上演出已呈“常态化”,并已开始为他们争取到变现的可能。
小志愿者于冰清在沈阳故宫博物馆内通过直播向观众讲解“古趣童心——清宫文物中的儿童世界”展览(潘昱龙/摄)
2020年3月,腾讯音乐集团现场演出品牌“TME live”上线,至今已举办超过40场专业的线上演唱会;几乎每周都有一位行业内头部歌手“上线”演出,很多场次的观看人数都是千万级别——对比传统线下演唱会至多几万的观众数量,其影响力不容小觑。
这类线上演唱会也在吸引足够人流的基础上,尝试广告植入、会员付费观看等商业化模式,一些演唱会付费观看数据与许多非付费场次不相上下。
有观察者分析:5G时代下的后疫情时代,在线文娱平台呈现由娱乐导向拓展至兼具资讯、社交、教育特征,与电商、教育、文旅等业态深度融合等特征,AR、VR等新技术新科技也将升级娱乐体验、重构行业体系。
目前,一些旅游资源大省正在整合资源,建构全新的“云”经济文化建设发展模式。如四川文化和旅游厅主办的“2021云上天府过大年”云展播大型新春线上活动,已于2021年2月1日在官网、微信公众号、网络电视同步上线;展演、展示、展播三大类共300多个节目,汇聚了全省范围内的文化和旅游线上服务资源。
同时,维护“云端”公平、健康的生态环境,正在对政府及行业从业者提出新的要求。
2021年2月1日,中国演出行业协会发布的《中国演出行业法治发展年度报告》中,特别提到了“云演出”发展过程中逐渐暴露的版权纠纷问题:如某些剧团缺乏版权保护意识,在疫情期间仅考虑创收,却未就作品演出版权等问题与视频播放平台提前做好约定;又如某些平台未经授权,就对演出进行传播、导致相关主体的权利受损。
在热闹的“云过年”过后,我们期待愈加规范、精彩的“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