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的“折磨”让我成长

2021-03-02 14:30王娅丽
河南教育·职成教 2021年2期
关键词:李镇西陈鹤琴悄悄话

王娅丽

初入小学,六年级的一位语文教师兼班主任请假,接班替课的任务一下子落到我的肩上,从未接触过小学教育的我顿时手足无措。又因我是村官出身,总觉得比其他教师知识水平低,因此颇有些自卑之感。但领导信任,我只能硬着头皮往前冲!

两个月的替课,真可谓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课间,淘气学生故意找茬、打架;课堂上,捣蛋学生扰乱秩序、影响他人。作为老师的我,更像是一只斗败的公鸡,所有的渴望与幻想,都变得黯淡无光。当丰满的理想遭遇残酷的现实时,负面情绪像一张无形的大网笼罩着我。可我清楚,如果不及时调整,我整个人将崩溃。就这样,在学生的“折磨”中,我行进着,探索着,反思着,无数奇妙的事情潜滋暗长,这场教育情感也在悄悄升温。

师傅领路,前方的曙光渐近

学校举行拜师活动,我很幸运地师从会姐。会姐温文尔雅,说话慢声细语,让我有一种莫名的亲近感。替课期间,我恰巧与师傅同级,可谓近水楼台先得月。我像一个学步的孩子,师傅就是我最好的帮手。面对学生五花八门的问题,我都会向师傅探寻“真经”。

有个叫鑫的男生,自律性差,课堂上总影响他人,我“软硬兼施”,他依然我行我素。一次课上,他竟然出手打了别人,我忍无可忍,叫他去办公室谈,结果他竟说是我这个新班主任无能,连班都管不好。我的情感防线溃败,忍不住开始怀疑自己。师傅对鑫批评教育,最后鑫竟向我道歉。当时的我由衷佩服,觉得师傅掌握着一个指挥学生的“魔法棒”。师傅告诉我教育学生要掌握方法、把握分寸,并鼓励我要有信心,别人能做到的事,我也一定能做到。一句简单的话语,坚定了我啃下“硬骨头”的决心。

大量阅读,学习前辈成功经验

正是学生鑫的“折磨”,让我清楚自己在专业知识和班级管理方面有所欠缺,我决心通过阅读来“求学”。班主任管理方面,我向于漪、陈鹤琴、李镇西、万玮、张万祥等人学习;心理教育方面,《儿童教育心理学》《爱弥儿》“毕淑敏给孩子的心灵成长书”系列丛书等是我的好教材;专业知识方面,于永正、窦桂梅、蒋军晶等人的文章,我如饥似渴地读。不到3年,我读了150多本书,并摘录其中的有效方法,在自己的班级管理中尝试运用。

在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中,我清楚了教育学生不能一味指责,而要用爱来感化,让学生从心底生出一种学习的渴望;在陈鹤琴的《家庭教育》中,我清楚了每一个问题学生实际上都是一个问题家庭造成的,要想教育好学生,要先做好和家长的沟通;在李镇西的《做最好的老师》中,我知道了教育要有耐心,要善于研究学生个体,用平等、理解、尊重来对待学生……对于我来说,积淀前辈经验,自信悄然“入侵”。更神奇的是,每天看着班级中性格迥异的学生,我开始喜欢他们,他们也一点点地信任我。

开展心理“悄悄话”,助力无忧成长

班里的“机灵鬼”琪和“万人厌”豪每天点子百出,在班里搞出无数“定时炸弹”。我好奇他们到底在想什么,就尝试用李镇西老师的“悄悄话”,开拓一条和学生心理沟通的途徑。我为学生网购卡通小本,让学生每周写一写自己的困惑,我以跟帖的形式回复,及时和学生谈心,第一时间帮助他们解决疑虑。

经过一年的尝试,学生懂事多了,班级管理也容易多了,学生也养成了写“悄悄话”的习惯。同时,我还自学了心理咨询师课程,为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方面的指导课。我始终认为,学生在学校不只是学习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学习,感受学习的快乐。

记录教学日志,让成长有迹可循

班主任的工作琐碎且繁杂,最初我担任班主任时总觉得手忙脚乱。学生花招百出,每天我都有新视角、新体验、新感悟,有时候哈哈大笑,有时候黯然神伤,有时候大发雷霆。

有一天,不善言辞的萧给我写了一封很长的信,大意是10年之后大家都会有什么变化。那一刻,我突然觉得,记录学生的精彩瞬间将是一件无比幸福的事情。因此,从2017年年底,我开始重拾自己的爱好——写日记。从教学过程中的得与失到班级管理的妙招与失误,从学生的调皮举动到我为学生的行为所骄傲……时间无声,我不敢想象自己已经写了将近30万字。

学生“虐我千百遍”,我待他们如“初恋”,我很享受和学生在一起的每一天。面对不同的学生,特别是曾“折磨”我且正在“折磨”我的学生,我充满感恩,感谢他们的陪伴,感谢他们让我成长。

(作者系许昌市毓秀路小学教师)

(本栏责编 侯心雨)

猜你喜欢
李镇西陈鹤琴悄悄话
陈鹤琴的教育家之路
陈鹤琴:大学教授当了幼稚园园长
单元教育课程与陈鹤琴关系探析
怎样让别人打不倒你
“练”和“炼”的悄悄话
悄悄话
爱心是教育的前提,教育是心灵的艺术
陈鹤琴不赚昧心钱
改变自己袁才有可能改变整个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