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学习“玩”出一片天地

2021-03-02 14:12宋海鸥
江西教育C 2021年1期
关键词:文本情境活动

宋海鸥

爱玩是每个孩子与生俱来的天性,“玩”是学生接触世界、认知事物最有效的途徑。教师可以尝试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入手,将“玩”融入语文教学中,将教学目标转化为游戏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学”,从而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一、互为对话,在情境中营造氛围

阅读教学,就是师生围绕文本进行深入对话的过程。很多教师将其理解为“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生本对话”这三个维度,但这样的理解程度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可以创造性地将“玩”融入对话过程中,从文本内容入手,为学生创设对话氛围,推动学生认知能力的不断发展。

例如,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太阳》一课的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还要让学生学会整理和运用素材。为此,教师可以设计“玩”性十足的实践活动:在班级中创设“博物馆”的情境,鼓励学生进行表达与实践。教师可以邀请部分学生成为讲解员,让他们将自己从文中获取的知识及收集的资料,向前来游览的“游客”介绍,而“游客”则由班级中的其他学生扮演。在活动中,教师可以鼓励“游客”就自己关心的问题或不懂的问题进行提问,从而避免单向的机械讲解,给学生提供以不同的身份和角色进行多维对话的机会。

在上述例子中,教师精心创设的情境是形象的,可以帮助学生将枯燥的学习转化成“玩”的形式,让学生学得快乐轻松、富有成效。

二、实践操作,在活动中真实思考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倡“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强调学习既要有“知”作为基础,也要有“行”加以强化。因此,教师要在课堂中尽可能地将任务转化为实践活动,推动学生积极进行交流和表达,促使学生在活动中进行深入思考,提升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例如,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一文中,作者以生动细腻的笔触,描写了爬山虎一步步向上爬的过程。很多教师会组织学生阅读并圈画出文中的动词,感受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但是如此生硬的方式,无法唤醒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学生对这样的形式早就没有了新鲜感。对此,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将圈画出的动词,转化为自己的动作,并通过实践的方式加以演示。活动中,教师可以组织相应的竞赛,比如看谁的动作更标准,谁的动作最熟练,谁的动作更连贯……

这种以活动的方式带动课堂学习的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以“玩”的方式融入文本赏析,将文字转化为身体语言,感受语言表达的精妙,从而起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角色表演,在体验中表达感受

在部编版教材中,经常有要求学生就特定文本进行“体会”“感受”的课后习题。对待这些习题,如果教师仅仅要求学生用书面文字的形式进行回答,那么学生的收获必然是有限的。对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在文本独有的情境中体验文中人物的特征,并将自己的体验融入表达中。

例如,部编版教材中《西门豹治邺》这篇课文要求学生对全文进行简要复述,这是一项难度较大的实践活动。教师如果生硬地布置复述任务,那么很多学生会手忙脚乱,捉襟见肘。因此,教师不能做“甩手掌柜”,而应为学生搭建角色表演的平台,鼓励学生进行深入实践。比如在“惩治恶人”这一段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分别邀请不同的学生扮演西门豹、巫婆、新娘和官绅,让学生以文中角色的视角体悟文本语言,从而帮助学生快速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表演中将自己的理解转化为个性化的语言,并融入动作、神态和语气,促使学生不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在角色扮演的活动中,学生不仅需要对文本语言进行深入体悟,还需要将自己的理解融入角色,最后通过表演的方式呈现出来。这是一种高度自主化的过程,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总之,教师要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入手,将语文学习与“玩”结合起来,更新自身的教学理念,丰富学生的认知能力,为学生语言实践能力的发展提供训练平台,让学生以更放松、愉悦的状态,融入语文学习的过程中,真正高效地推动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南通高等师范学校附属小学)

猜你喜欢
文本情境活动
不同情境中的水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