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健康管理体系的构建与完善分析

2021-03-02 01:06吕晶
现代商贸工业 2021年8期
关键词:健康管理管理体系高校

吕晶

摘 要:健康是人实现发展的必要条件,大学生作为中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未来经济发展的骨干力量,该群体的身心健康需要放在首要位置。社会的发展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健康问题,健康管理体系因此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并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然而健康管理体系在我国高校内的建设还不完善。本文简要的介绍了健康管理的定义和健康管理体系的意义,以健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探究了完善高校健康管理体系的措施。

关键词:高校;健康管理;管理体系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08.033

0 引言

社会的进步取决于人的发展,只有保证人的健康,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才显得有意义。世界卫生组织将健康定义为:生理上无病症,心理上表现为能够较好的融入社会,并保持较好的心理健康状态。随着全球范围内人们健康问题的日益突出,社会各界对健康问题的关注度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自身的生理和心理健康,健康管理应运而生。大学生群体是我国未来经济建设的主人公,还未踏足社会的他们还无法独立的完成自身的健康管理,并且我国目前还未能建立起相对完整的高校健康管理体系。为了更好的开展高校的教育工作,培养符合现代化要求的综合素质过硬的大学生人才,进行高校健康管理体系的建设与完善成为必须。

1 构建和完善高校健康管理体系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1.1 构建和完善高校健康管理体系的可行性分析

高校健康管理工作的开展,其目标必然是为了保障大学生群体的生理和心理的全面健康,推动大学生群体全面发展。管理体系的构建不是简单的进行大学生群体行为的约束或者引导,它需要综合考虑影响大学生生理、心理健康的各种因素。在大学生的管理方面,高校具有丰富的学生教育和管理经验;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我国高校具有较为完善的软件、硬件资源,在大学生管理方面可以发挥积极的作用。因此,在我国高校内构建健康管理体系是可行的。在健康管理体系的构建进程中,高校应充分协调整合内部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此外,大学生群体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和良好的接受能力,科学合理的健康管理工作,在大學生群体中便于展开,并可以取得良好的预期。

1.2 构建和完善高校健康管理体系的必要性分析

搭建与完善高校健康管理体系,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高校所必须承担的社会职责。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要求大学生必须要有更高的综合素质,而高校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最适合的地方就是高校本身。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所肩负的使命已经发生变化,其心理上也有别于70后、80后等,身处的社会环境和时代背景的不同,导致了他们在心理需求方面具有明显的特异性。心理契约理论可以较好的适应当前的教育模式,它主张高校老师和高校学生在教育体系中都得到生理和心理上的认同与满足,这就要求在教育体系下,施教者和受教者不再是以往的命令和服从的关系,教育主体的双方发展成一种和谐的平等关系。作为教育资源的提供者,高校需要给予大学生良好的教师资源、最新的知识和价值观念、完备的教育、生活设施以及安静和谐的校园环境等,这是新时代高校所必须担负的责任;此外,高校还需要将大学生培养成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条件,敢于承担社会责任、实现自我价值的社会人才。这些责任和目标,都只有通过高校健康管理体系的搭建和完善才能实现。

2 构建和完善高校健康管理体系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2.1 引导学生充分了解健康和健康管理体系

上了大学以后,学生群体在学习和生活上有了充分的自由。没有了父母的约束和繁重的升学压力,相当一部分学生由于自律性的缺乏,养成了饮食不规律、熬夜、沉迷游戏等不健康的生活习惯,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因此,高校健康管理体系的建设,首先应该提高大学生对自身不良生活方式危害的了解,引导大学生群体认识到大学教育的初衷和任务,协助他们改掉不良的生活习惯,戒掉对网络游戏的依赖,逐渐回归健康、自律的生活方式。值得注意的是,健康管理工作的开展,绝非强制性的对大学生进行健康检查或心理调查,而是以平等和谐的方式引导他们,以合作的方式表达心理的需求,显露生理上的问题。了解了学生的生理或心理健康问题后,高校要及时的安排专业人员进行健康干预,同时做好保密工作,和大学生建立起信任平等的关系。

2.2 建立健全高校学生健康管理制度

以往的高校教育中,大多数高等院校将学校的人力、物力、财力等优势资源更多的投入到了教学活动和科研实验中,片面的关注学校的知识产出,没能认识到大学生群体健康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而随着现代社会对健康重视程度的提高,高校应该顺应这一趋势在高校内创建适用于大学生群体的健康管理体系。在教学任务以外,将健康管理体系细化成可执行的具体工作,加强校医院、体育部以及心理咨询中心之间的内在联系,创建一个三位一体的健康管理平台。高校辅导员要加强对大学生健康信息的收集和统计,由专业人员进行健康信息的分析,针对性的开展健康管理活动,由浅及深,从细节做起,进行健康管理体系的建设和完善。

3 构建和完善高校健康管理体系的措施

3.1 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水平

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大,许多大学生在进入社会后表现出难以融入社会的情况,甚至会走向人生的极端。此外,一些学生由于原生家庭中特殊因素的影响,造成其心理较为脆弱,在抗压和自我调节方面表现不佳,针对这种情况,高校心理咨询中心要充分发挥其心理干预的职能,从平等的角度充当学生的聆听者,帮助学生敞开心扉,排解心理上的困惑,避免不良情绪的积累。因此,当大学生进入高校后,辅导员作为与大学生群体接触较多的高校人员,要协助完成学生群体心理健康调查工作,摸排在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需要注意的是,在摸排过程中如发现存在较为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需要及时的进行干预,并做好应急处理预案,老师要与学生家长取得联系,从家长角度更深入的了解大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遇到的困难。此外,高校应该在日常的教育中,融合心理健康课程,定期开展心理咨询讲座,帮助学生进行心理上的自我认知,提高大学生遇到挫折时的自我调节能力。

3.2 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健康教育活动

高校健康管理体系的创建与完善,必须是以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为前提的。因此,高校的体育部门要充分利用好现有的体育资源,重点加强学生群体的体育锻炼,培养他们养成经常运动的习惯。高校要充分利用好自身的资源,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加强学生的体育锻炼:

(1)丰富体育课的内容。以往的体育课通常不是跑步,就是拔河、丢铅球等传统体育项目,不能很好的迎合学生群体的兴趣点,无法激发他们对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因此,体育课程应该本着寓教于乐的原则来开展,除了传统的体育训练外,更多的加入健美、篮球、足球、游泳、散打等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体育项目,提高学生参加体育活動的积极性。

(2)挖掘运动会潜在价值。高校每年开展的运动会往往会伴随着集体荣誉的竞争,高校可以借助学生群体的这种集体荣誉感,创新体育锻炼的宣传形式,拓宽体育锻炼的宣传渠道。

(3)加强与校内社团的合作。高校内形形色色的社团,通常都是因为志同道合而形成的具有相似兴趣点的群体,高校可以加强与社团的合作,推广一些趣味的拓展活动,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还可以锻炼学生的交际能力和团队精神。

3.3 优化学生健康检查与记录工作

校医院要在心理咨询中心和体育部中间做好衔接的作用。首先,校医院要进行学生健康情况的统计记录,并进行后期跟踪;针对存在生理健康问题的学生要及时的安排检查和治疗,特别严重的要帮助联系大型医院;存在心理问题的情况要尽早联系心理咨询中心介入,进行心理干预。此外,在日常的体育训练和运动会等活动中,校医院要做好后勤保障工作,安排专人进行跟踪服务。

4 结语

综合全文可得,通过优化校医院、体育部以及大学生心理健康咨询中心三者之间的协作,将它们的职能作用最大化,可以实现高校健康管理体系的创建和完善。一方面,提高大学生生活的自律性,主动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另一方面,培养大学生群体积极乐观的心态,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和健康意识。通过生理和心理的双重保证,提高高校大学生综合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雷旭曦.主动健康理念融入高校健康管理的聚类分析研究[J].医学食疗与健康,2020,18(21):188-189.

[2]汤媛.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其对策分析[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20,(27):41-43.

[3]杜妍.新时期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改善路径[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9):105.

猜你喜欢
健康管理管理体系高校
对质量管理体系不符合项整改的理解与实施
基于KPI的绩效管理体系应用研究
控制系统价格管理体系探索与实践
体质辨识在社区糖尿病“治未病”健康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