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社会工作介入员工增能研究

2021-03-02 10:43高艺文
现代商贸工业 2021年7期
关键词:小组工作

高艺文

摘 要:我国整体产业正在面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时期,企业转型升级及企业人才发展是目前广泛关注的问题,通过社会工作介入的形式,促进企业员工自我增能从而推动企业发展是较为合理的结构优化方式。本文通过介绍企业社会工作的基本理论、研究背景,进而提出企业员工增能受限问题的表现形式及问题成因,通过小组工作的形式对个人增能形式进行阐述。

关键词:企业社会工作;增能;小组工作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07.026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商业模式的交互催生,企业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中主要的运行载体和发展力量,其具有规模数量、占用人口和地位作用最为突出的组织特点。

传统企业随着长期的市场积累所形成的品牌效应,保障了企业运营过程的稳定性和经营优势,在经济市场中拥有稳定的受众群体,同时可以避免因市场资源分配不均衡而带来的发展弊端;但同时企业的长期固有的稳定模式也成了企业发展的瓶颈,信息技术的更新迭代导致了很多传统行业及岗位逐渐被数字化、智能化模式所替代,企业整体出现结构冗余、创新能力不足等客观问题;此外,人员的管理办法也偏于程式化,因而使员工缺乏清晰的职业生涯规划,进而会影响企业的发展和运行。

我国目前正处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时期,如何去产能化、实现企业真正的转型升级是目前整体市场考虑的中心难题。事实上,企业的创新发展重点在于促进企业员工的自我发展,打造一支具有较高凝聚力并且能不断实现组织的自我完善与发展的员工团队,才能实现企业的良性运转。基于此,我们引入企业社会工作及增能理论,以优势视角发掘、提升员工潜能,最终实现企业发展与员工自我完善的双赢。

1 理论依据

1.1 企业社会工作

伴随工业革命的开展而逐渐发展,各国工业化程度不断提升,促进了企业社会工作体系的完善。企业社会工作即运用社会工作理论与实务方法运用到企业生产过程,目的是调动企业与社会的优势资源,帮助企业、员工解决工作、人际关系、家庭间的困扰,帮助企业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同时提升员工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从而更好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并且现代管理理论中涵盖同样的观点,认为企业管理工作的内涵是促进企业中人的发展,从而实现个人价值。

1.2 增能理论

增能理论作为社会工作的基本理论,认为个人的无力感产生于外界环境对个人的不利影响,而这种不利影响是可以被消除的。增能又被称为“充权”“赋权”等,是指个人与他人在直接或间接的积极互动中,帮助个体掌握更多能力、获得与他人及周围环境间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进而增强工作的胜任力和个人发展潜能,从而能够顺利运用周围的环境资源与机遇。

对于企业员工而言,增能不仅是帮助他们获取更多的工作技能,更是使他们获得改变现状并不断完善自身的勇气与信心。

2 研究背景

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不断深入,制造业显示出产能过剩的局面逐渐弱化,并在一定意义上推动了资本市场的繁荣和稳健发展。然而不容忽视的是,失去垄断优势下的传统企业与新生代企业相比,传统企业发展的弊端日益突出。例如,传统企业职能固化,缺乏创新转型的机遇与动力;管理体制属于集权式管理,决策程序整体相对落后;人员结构相对稳定,晋升渠道单一,员工对未来并无合理的职业规划。以上问题的出现既有制度因素,也有员工自我发展意识不强及领导管理能力不足的因素,因此以助人自助为宗旨的社会工作对于帮助员工获得自我提升和合理的职业发展规划。

目前,企业内部涉及社会工作服务介入内容和形式均有限。内容主要服务于企业本身及员工间的人际关系,以解除员工彼此之间、员工与管理层之间的矛盾。但针对员工的增能研究较少,企业领导对于企业员工的能力评估及员工个人职业规划关注度有所欠缺,因此企业社会工作服务存在着缺乏制度性保障,实施项目难以保证持续性,第三方面社工难以融入企业。

3 企业员工增能受限的表现及原因

3.1 企業员工增能受限问题的表现

3.1.1 职业规划缺失

随着经济市场的不断优化,新时代员工的思想意识转变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他们更强调自我意识,相对于实际收益他们更加注重自我价值的体现。

而受到传统企业体制限制的影响,企业晋升渠道单一且对员工的职业发展规划漠不关心,随着年龄增长,员工在职业发展中往往遇到晋升难题,内心受挫感加剧,从而安于现状,不注重对未来的职业发展规划。

3.1.2 忠诚度下降

员工对于企业的忠诚度可以分为态度忠诚与行为忠诚两个方面,态度忠诚是指员工在企业中工作的意愿,并直接影响着工作积极性;行为忠诚是为企业创造实际价值最为直接的表现形式,可以为企业创造实际的利益价值。

但传统企业由于对于企业文化宣传重视不够,降低了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与公司凝聚力;同时,培训开展范围及形式的单一,也降低了员工知识技能更新迭代的机会与速度,弱化了员工的工作动力与职业信心感,从而导致企业忠诚度下降。

3.1.3 职业倦怠

员工会对周而复始的工作失去了热情,产生了严重的心理厌倦的情绪,又在工作压力逐渐增加时产生内心枯竭的感受,并最终引发身体的不适感。

传统企业的员工因为工作模式稳定,员工生活单调、乏味。在职业倦怠的影响下,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力都会受到影响。同时,员工的时间成本无法换来相应的产出价值,这会促使周围员工负面情绪累积,最终影响到整体组织目标的实现。

3.2 员工增能受限问题的成因

3.2.1 员工自身对于能力提升不重视

员工在工作多年后,受到家庭、个人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工作的积极性及工作中对个人能力提升的要求逐渐降低,安于现状,满足于较稳定的生活状态;此外,缺乏了自我提升的主动性与自觉性,在工作与学习权衡上,往往关注眼前的工作利益,从而弱化了自我提升的意识。

3.2.2 受到传统企业自身特点的影响

传统企业模式下员工的工作性质较为宽松,缺少完善的考核奖惩制度,往往只依靠单一的工作年限来评判薪资待遇。个人能力提升虽然作为员工评价标准之一,但并非主要标准,一般由主管经理的主观意愿作为并评价标准,主观能动性较强而缺乏实际的制度支持,因此很难受到广泛员工的重视。

3.2.3 企业提供的自我提升机会较少

在传统管理制度下,工作要求普遍较低,员工很难在生活中为自己创造提升自己的学习机会;领导与管理层对于寻找提升员工能力的机会也无法表现出足够的重视。因此从客观角度而言,上层领导与基层员工的观念导致了企业员工生活中自我提升机会较少。

3.2.4 收益回报率较低

由于特殊的制度化和程式化的工作,个人能力的提升并不能短期内带来升职、加薪等实质性的改善,反而还会因为提升能力而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容易对于工作状态和工作效果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这种对于工作效果不增反减的自我提升形式,往往会遭到整体员工的抵制。

4 企業社会工作对企业员工增能的探索

4.1 企业社会工作的优势

基于传统企业角度对员工增能的主要方式可以采取培训的方式开展,通过引入多维度的相关行业知识,帮助员工在了解本职岗位工作的同时,对其他工作岗位及本企业相关的上下游行业知识具备全方位的了解。

而企业社会工作相较于传统的被动性知识培训,具有更加明确的目的性和员工主动性。企业社会工作遵循助人自助的基本原则,旨在帮助企业员工在日常交流过程中认识到自身利弊,使其充分利用自身优势以及周边优势资源,以达到自我能力提升的目的。此外,社会工作小组可以协同企业通过链接周边优势资源掌握有针对性的客户群体,以客户需求带动员工自我提升的主动性需求,从而实现企业的创新性发展。

4.2 小组工作的支持

将企业作为员工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基础,不仅可以为企业带来实际盈利价值,同样也是一个小组工作开展的绝佳平台。小组工作作为社会工作方法之一,以个体与集体间的互动为活动形式,促进小组社会功能的发挥和小组成员间的相互支持,并最终达到互相成长的目的。

以企业员工作为小组成员,本质就相比于同类型的小组更具有凝聚力,他们在一起工作多年,已经具备协同配合的良好默契。小组活动的组织者除专业社会工作者以外,还可以由工会组长担任,更好的维系小组组员之间的纽带意识。

此外,小组活动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即通过企业员工的增能服务,整合企业及周边的优势资源,帮助员工树立职业规划、提升忠诚度,持续渗透企业文化的基础上改善企业固守的稳定制度模式,以实现企业与员工的双重发展。

在小组活动中,首先需要帮助员工发掘问题并认识到增能的必要性与紧迫性,充分利用企业资源,以小组组员轮流作为本岗位讲师的形式,分享个人工作中的重点、难点,帮助其他组员获得更多的专业知识,扩展工作视野;同时,采取角色扮演的方式,使员工在小组活动中模拟部门领导者带领员工组织开展工作的形式,让员工在管理者视角了解企业整体经营管理模式,了解自身增能对于企业发展的必要性。

除此以外,对员工心理培育也是一项小组工作重点,通过搭建“员工支持网络”的方式,因为有同样工作经历、生活境遇相仿的员工之间更能产生共情,更利于给出彼此合理的解决办法,从而提升解决困境难题的针对性,进而实现企业凝聚力、向心力的提升。

对于亟待转型的传统企业制度,小组成员可以邀请公司高级领导采取圆桌座谈会的形式分享管理经验,以理论带动实践的方式,针对某一特定岗位进行试点性操作,自下而上地改变传统工作模式,促进更多的员工投入公司新发展战略的实践中。

通过组员在一段小组工作开展后形成自发的联结性,保证员工在今后的日常工作中仍可以保持相互协调、促进彼此提升的持续动力;在制定较为长期的个人职业发展规划后,激发员工的主动性,员工个人管理意识能够得到增强。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创新性的提升,是增强企业整体的发展活力,扩宽企业发展变革思路的重要基础。

5 结语

企业的发展归根到底靠的还是职工的发展、人才的发展,企业员工通过增强自身职业发展规划、提升自身业务能力等多个方面进行自我增能,并且可以通过对于其自身的增能进而提升其对于工作的积极性和对于企业的主人翁意识,进而促进企业的业务发展,增强企业的综合竞争力,从企业内部增强企业的竞争发展软实力。

参考文献

[1]张默.企业社会工作[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

[2]钱宁.工业社会工作[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3]苏光.企业社会工作价值理念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融合与实现[J].学术交流,2012,(10).

[4]顾江霞.本土化的企业社会工作模式[J].探索,2014,(7).

[5]王颖.我国企业社会工作的价值取向辨析[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5,(15).

猜你喜欢
小组工作
农村留守儿童孤独感与小组工作介入
优势视角下空巢老人小组工作介入研究
“筑梦成长”高校贫困生小组工作援助计划
小组社会工作游戏带领的几点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