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宾宾 关玉霞 李芳芳 尤丽丽 刘婧 赵延佳 李冉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1.国际医疗部;2.消化内科;3.肾内科,北京 100730)
结肠镜检查指通过结肠镜顺次地,清晰地观察肛管、直肠、乙状结肠及回盲部黏膜状态,而且可以进行活体的病理学和细胞学检查的过程[1]。近年来,我国结直肠肿瘤的发病率增加迅速,结肠镜筛查的意义日益凸显,良好的肠道准备对于结肠镜检查极为重要,好的肠道准备可使整个结肠黏膜的视野良好,并提高治疗性操作的安全性[2],肠道准备不佳可延长操作时间、增加并发症以及病变漏检的风险[3]。目前临床常用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作为肠道准备的清洁剂,国内外对于饮用清肠剂的方法、剂量、时间等均有报道[4-5],而对于配置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的温度尚未统一,药物说明书中也未说明何种配置温度能达到最佳效果。国人大多习惯热饮,中老年人尤其如此;因此,本研究旨在通过观察患者肠道清洁度、泡沫、患者耐受程度、不良反应,分析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的不同配置温度对肠道准备效果的影响,以提高患者体验和结肠镜检查的效果,为提高疾病检出率奠定基础。现报告如下。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1月-2018年9月在我院消化内科行结肠镜检查的住院患者309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3组,A 组(25 ℃)、B组(35 ℃)、C组(45 ℃),每组各103例。A组男63例,女40例;年龄17~79岁,平均年龄(51.6±16.7)岁。B组男51例,女52例;年龄16~84岁,平均年龄(51.4±15.9)岁。C组男71例,女32例;年龄16~78岁,平均年龄(45.4±17.6)岁。纳入标准:(1)次日上午行结肠镜检查需行肠道准备的患者。(2)神志清楚、思维正常,能进行语言沟通。(3)年龄≥16岁。(4)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参加本研究的患者。排除标准:(1)合并严重的心、肝肾及神经、精神系统疾病的患者。(2)因各种原因不能配合完成肠道准备的患者。(3)危重症患者,即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Modified early warning score)评分≥4分的患者。(4)妊娠期患者。(5)已知或可疑的肠道梗阻或肠道结构异常者。本研究已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受试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3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3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 例(%)
1.2方法 肠道准备使用的清肠液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Ⅱ)规格为68.56 g/袋,其中含氯化钠1.46 g、无水硫酸钠5.68 g、氯化钾0.74 g、碳酸氢钠1.68 g、聚乙二醇400 059 g。所有患者均于次日上午结肠镜检查前安排肠道准备,检查前1 d行无渣膳食,晚餐后禁食,可饮水,检查当天早上禁食。配置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的水温由护士用水温计准确测量(A组=25 ℃,B组=35 ℃,C组45 ℃)。3组患者服药方式一致,即在检查前1 d晚上6点服用2袋,检查当日早晨6点服用1袋,7点之前结束。嘱患者用1 000 mL水溶解1袋药粉,每15 min喝一次,每次250 mL,1 h内服完[6],每次服用后走1 500步[7],患者运动量在护士监督下由校对后的计步器测量。所有参与研究的护士均进行相关培训,并考核合格。所有患者均未用消泡剂。
1.3观察指标
1.3.1肠道清洁效果 由我科具有丰富操作经验的内镜医生根据肠道清洁程度评定效果,肠道清洁度分级[8]为I级:无固体排泄物存留,视野清晰,可见少量清亮液体,不妨碍观察;II级:无固体排泄物,有少量残渣,但视野清晰,不妨碍观察;Ⅲ级:肠腔内有液体和粪便,影响进镜与观察。以I级、Ⅱ级为肠道准备有效,Ⅲ级为无效。
1.3.2肠道内泡沫情况 肠道内泡沫分为四级[9]。Ⅰ级:肠管内几乎看不到泡沫,视野清晰;Ⅱ级:升结肠内少许泡沫,但不影响观察;Ⅲ级:结肠内见散在泡沫;Ⅳ级:结肠黏膜表面附着大量泡沫,需用生理盐水或生理盐水加西甲硅油冲洗方能有效观察黏膜情况。以I级、Ⅱ级为可接受,Ⅲ级、Ⅳ级为不可接受。
1.3.3患者耐受度 由接受检查患者以自身实际感受自行填写。耐受度分级[10]:Ⅰ度:完全可以耐受,愿意接受第2次检查;Ⅱ度:饥饿感及大便次数多,但仍可以接受;Ⅲ度:无法耐受,拒绝再次接受此类检查。以Ⅰ度和II度为可耐受,Ⅲ度为不可耐受。
1.3.4不良反应 由经过培训的护士观察并记录患者在肠道准备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腹痛、腹胀等情况,统计不同温度组发生不良反应的例数。患者服药后的不良反应分为“是”或“否”。
2.13组患者肠道清洁度比较 见表2。
表2 3组患者肠道清洁度比较 例(%)
2.23组患者肠道内泡沫情况比较 见表3。
表3 3组患者肠道内泡沫情况比较 例(%)
2.33组患者耐受度比较 见表4。
表4 3组患者耐受度比较 例(%)
2.43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 见表5。
表5 3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 例(%)
3.1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的配置温度为45 ℃时,患者肠道清洁效果较佳 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在结肠镜检查前的肠道准备中应用广泛,其主要成分为聚乙二醇4000,是一种长链形高分子聚合物,在消化道内不被吸收和代谢,通过氢键结合并固定肠腔内固有的水分子,增加粪便的水含量,使粪便体积及重量增加,刺激肠蠕动,从而引起水样腹泻,达到清洁肠道的目的。聚乙二醇含有聚氧乙烯基、含羟基的分子结构,具有更大的水溶性,能提高水溶性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11]。有研究[12]指出,布朗粒子的稳态流的大小与温度有关。聚乙二醇是一个直链大分子聚合物,在实际应用环境中,它的主链具有一定的柔软程度,会发生卷曲,同时分子和分子之间也会发生缠绕。当分别使用25 ℃、35 ℃和45 ℃的水溶解PEG-4000时,在相对较高温度的45 ℃水中,分子的热运动会相对剧烈,在水中溶解的时候,原来相互缠绕的分子会有很大概率分开,从而减少缠绕的程度。另外45 ℃溶解条件下得到的PEG-4000水溶液中分子(或者分子聚集体)会更加分散,服用后在肠壁会形成相对更加均匀的薄膜,提供更好的润滑性及清肠性。本研究显示,3组温度中清洁有效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45 ℃水温时肠道清洁有效率最高。王秀娣等[13]研究认为,药液温度稍偏凉(35 ℃)者较药液温度以温为主的肠道准备方式,肠道准备同样清洁,患者安全,风险小。这与本研究的结果不一致。可能与研究人群不同有关,王秀娣等的研究人群为老年人,平均年龄78.9岁,而本研究的研究对象平均年龄为(49.4±16.9)岁。温开水是国人喜欢的饮用方式,这一点有别于西方。肠道准备过程中遵从患者的饮食习惯,有助于提高检查依从性和患者体验。
3.2不同配置温度对患者肠道内泡沫、耐受程度及不良反应无影响 据报道[14],有32%~57%的患者在结肠镜检查中会遇到泡沫,内镜检查时黏膜附着的泡沫会影响黏膜观察。本研究发现,3组之间泡沫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中消泡剂的应用可以有效减少肠道准备中的泡沫[4]。口服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目前被认为是安全的肠道准备方法,但是仍存在口感欠佳、需要喝大量的水等问题。不良的口感和紧张的情绪很容易诱发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包括感觉恶心、呕吐、腹胀、腹痛和低血糖等,这可能最终导致患者的不耐受[15]。本研究显示,3组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例数较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耐受度情况良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3不足之处 本研究通过比较不同配置温度下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对患者肠道准备效果发现,45 ℃组患者肠道清洁度较25 ℃和35 ℃组更佳,且在患者肠道泡沫产生情况、耐受度以及不良反应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为规范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提供参考,具有较好的临床指导意义。考虑临床可操作性和患者接受度,本研究在参考国内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仅将配置温度划分为25 ℃、35 ℃和45 ℃ 3组,未来研究可进一步细化温度划分标准,探索更为精准的清肠液配置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