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南华早报》2月28日文章,原题:中国长江水一滴一滴少去中国最大河流的水量正不断减少。研究人员研究了几十年来水文站和卫星图像的记录后,估算出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长江水位平均每5年下降约2厘米。研究人员警告,长江水位整体下降可能对中国最富裕、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的环境和经济产生巨大影响。
在本月发表的一篇论文中,聂宁(音)及其教育部地理信息科学重点实验室的同事认为,长江水位下降与人类活动,如改变地貌和修建大坝有一定的关系,“(但)相比其他因素,气候变化对水位下降的影响要大得多。”
长江流域4.6亿人口,占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1/3以上。长江的水资源历来是财富源泉,也促进了粮食生产和交通运输。随着工业活动不断增加,沿线1000多个湖泊已消失。但人们仍认为长江水的总量或多或少没有变化——前提是所有用过的水最终会回到环境中。这是个很难检验的理论。长江从西藏到东海,绵延6300多公里。有的水在地表有的水在地下,每年不同季节和地区都有很大波动,计算难度很大。
聂的团队研究得出的结论是,长江水量减少近80%由气候变化引起,太平洋部分地区气温上升等异常气候导致长江流域总降水量减少。气温升高也增加了水储量的波动,导致更多洪水和干旱。蒸发量也增加了,部分原因是气温升高,也跟人类活动有关,城市不断扩张加速了水蒸发。
有迹象表明中央政府已意识到长江水位下降的问题。长江沿线新建项目审批已收紧。今年起,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开始实施十年禁渔。▲
(作者StephenChen,辛华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