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刊记者 蒋向利
2021年1月18日,由中国科协组织召开的2020“科创中国”年度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主席万钢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怀进鹏出席会议并为第二十三届中国科协求是杰出青年成果转化奖获奖者代表颁奖。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小谟,中国工程院原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周济,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江小涓,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处全体成员出席会议。中国科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吕昭平主持会议。
会议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全面总结“科创中国”建设以来开展的各项工作,推介在促进科技经济融合实践中探索的新模式新经验,发布2020年“科创中国”系列榜单,颁发第二十三届中国科协求是杰出青年成果转化奖,公布新增补的四个首批“科创中国”试点城市(园区),宣布组建“科创中国”咨询委员会和“科创中国”联合体,并对未来三年“科创中国”建设的重点目标、核心任务进行了部署。会议多方位呈现了广大科技工作者积极投身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贡献,多角度展示了科技共同体凝聚创新创造合力服务新发展格局的新作为,对于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效能、以科技创新支撑现代经济体系建设具有积极意义。
万钢在讲话中指出,一年来,中国科协积极推动“科创中国”建设,以科技工作者为根本依靠,以平台型组织为生态核心,以跨领域协作为破题之举,各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和显著成效。在“十四五”开局的关键时期,中国科协将继续坚守正确政治方向,引领广大科技工作者融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大局,紧扣经济发展主题,大力推进科技经济融合与创新驱动发展,坚持开放合作理念,不断拓展“科创中国”朋友圈,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推进“科创中国”建设,实现“科创中国”“科普中国”“智汇中国”“科技工作者之家”相融互促、协同并进。
万钢为“科创中国”咨询委员会联席主席王小谟院士、江小涓女士颁发聘书,为“科创中国”联合体理事长周济院士颁发证书,标志着“科创中国”最高层次的专家智库和协同组织正式组建。“科创中国”咨询委员会采用“双主席制”,由著名科学家和经济学家共同领衔,打造促进科技经济融合的人才汇聚高地、思想策源高地;“科创中国”联合体由71家“政产学研金服用”领军单位共同发起成立,以组织联结、服务联结、利益联结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产学研融通。
怀进鹏为第二十三届中国科协求是杰出青年成果转化奖获奖者三位在京代表张跃飞、陶晓明、林学春颁奖,七位京外获奖者马小飞、文华国、艾先涛、刘自鸿、吕凌、李少伟、康宇在各省分会场参会。从今年开始,该奖项将与“科创中国”深度对接,向在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科技经济深度融合方面取得突出业绩的创新人才倾斜,激励青年科技工作者成长,促进产业技术人才脱颖而出。
中国科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束为代表中国科协科技经济融合工作领导小组,全面总结了“科创中国”团结组织广大科技工作者促进科技经济融合、服务区域产业创新取得的积极成效。迄今为止,中国科协围绕19个省(区、市)区域产业需求,遴选建设了26个试点城市(园区),组建了百余个新型协同组织。“科创中国”主平台入驻高校、院所、企业、服务机构等千余家。由百余名院士挂帅,137家全国学会、279家地方科协联动组建105个“科创中国”科技服务团队,深入基层产业一线提供科技服务。
中共嘉兴市委书记张兵,湖北省科协党组书记、副主席叶贤林,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张彦敏分别介绍了“科创中国”试点建设、组织创新、科技服务团方面的创新实践。会议期间,交流展示了参与“科创中国”建设有关单位机构总结形成的32个典型工作案例。增补四川成都、山东济南、内蒙古包头、重庆高新区为“科创中国”首批试点城市(园区),成都市副市长曹俊杰代表试点城市作表态发言。
会议发布了2020年“科创中国”系列榜单。榜单聚焦“科创中国”试点城市(园区)在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装备制造、先进材料、资源环境五大领域的产业创新需求,众多科学家、企业家、投资人和专业服务机构负责人参与推荐遴选,最终推介50项先导技术、10个新锐企业、10个产学研融通组织。中国科协将持续推动榜单入选技术和相关资源在“科创中国”试点城市(园区)转化落地,辐射带动更大区域产业和经济发展。
受中国科协科技经济融合工作领导小组委托,中国科协学会学术部部长、企业工作办公室主任刘兴平发布了《“科创中国”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对其中建设一批创新枢纽城市、建设千个新型协同组织、培育万名技术经理人以及建立评估激励体系等十项核心任务进行了重点解读,旨在联合各方创新力量,奋发进取、开放创新,彰显科技共同体新担当新作为。
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经济按下暂停键。为了解疫情对企业的影响,为政府部门提供参考依据,2020年2月,通过中国科协基层组织,4155份来自中小企业的调查问卷从全国各地收回。55.1%的企业把进行技术创新或更新生产设备、提高产能作为复工复产的首选方式;电子、装备、材料、资源环境、生物医药相关产业亟待技术支持……大量地级市、县的中小企业对技术需求强烈。在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大势下,中国经济育新机、开新局的每一根血管,都亟待科技输入新鲜血液。
2020年5月29日,第四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前夕,习近平总书记给25位科技工作者代表回信,勉励广大科技工作者坚定创新自信,着力攻克关键核心技术,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5月30日,“科创中国”正式启动。一场着眼为地市级区域发展,特别是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服务,促进科技经济融合,服务区域高质量发展的行动就此展开。
需求摸上来,供给跟上去。从嘉兴南湖革命纪念馆出发,到“科创中国”创新基地只有10公里。作为“科创中国”首批试点城市之一,嘉兴正全力打造人才智引、项目智育、金融智创、合作智汇、高端智库“五智联合体”,形成集人才创业、学术交流、科技服务、生态休闲等功能为一体的科技经济融合发展样板间。
按照国家重点战略区域布局,2020年中国科协以需求为导向,与18个省级政府合作,在地市级城市开展“科创中国”试点。从省级政府推荐的117个城市(园区)中,根据区域布局、地方支持、创新需求、工作基础、示范效应等要素,遴选出了首批22个试点城市。
中国科协专门成立了科技经济融合工作领导小组,中国科协党组书记怀进鹏担任组长,统筹科协全系统推进工作。2020年7—8月,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处同志分赴各试点城市调研考察;8月20日,“科创中国”试点城市建设启动会在天津滨海新区举行;12月9日,成都市人民政府与中国科协签署“科创中国”试点城市建设合作协议……
中国科协书记处书记束为总结“科创中国”服务模式:“以平台建设为支撑,促进技术服务与交易;以试点建设为依托,服务区域高质量发展;以组织建设为核心,壮大产学合作网络,‘三位一体’促进科技经济深度融合。”
随着2021年1月18日,四川成都、山东济南、内蒙古包头、重庆高新区四个“样板间”正式加入“科创中国”行动计划,东起上海杨浦,西至宁夏银川,北达黑龙江七台河,南临广东深圳。展开中国地图,26个创新枢纽散布大江南北,交织出一张覆盖长三角、京津冀、粤港澳、成渝双城经济圈等区域的创新合作网络——“科创中国”。
没有哪个企业能在真空环境中实现单独创新。缺少一线城市的资源,缺少大企业的平台,地级市中小企业产业升级改造路在何方?着眼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服务,促进科技经济融合,服务区域高质量发展,中国科协依托下属210个全国学会,开展“集群化、组织化、组合式”人才团队服务。
高端装备制造是国之重器,突破一个技术瓶颈往往需要多学科协同努力。面向国家重点战略区域装备制造业需求,中国机械工程学会联合15家全国科技社团,共同组建了“高端装备制造科技服务团”,参与院士达22位,高级专家160多人。
沿着“科创中国”试点城市网络,这支跨界团队下沉产业一线。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张彦敏介绍说,他们直接服务企业200多家,解决关键技术难题20余个,受益科技工作者达6000多人。
大多数企业的创新需求都会涉及交叉。“组团”服务成了“科创中国”一大特色。
为了破解创新需求中的学科交叉难题,在调研区域产业需求的基础上,中国科协发挥组织优势,组建了105个科技服务团,“组团”服务首批22个“科创中国”试点城市。选取了19个在行业领域里有建树、有基础的学会作为牵头单位,做出科技服务方案,定期召开对接会,分工协作,为地方提供定制化科技服务。
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的同时,更多的科技成果找到了转化的平台。
在湖北的高新园区、科技园、产业园、孵化器中,奔走着这样一群人:他们有的来自高校、科研院所,负责为企业、园区联络相关专家;有的是企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从业人员,协助推动“科创中国”相关活动和科技成果在园区、在企业落地。湖北省的“科创联络员”队伍,首批87位“科创联络员”充当企业与专家之间的黏合剂,充分调动了各方积极性,推动创新的组织机构和模式在“创新中国”行动中处处涌现。
武汉高德红外公司反映了轴承易磨损问题。通过“科创联络员”进行匹配后发现,这些技术问题与华中科技大学部分专利高度相关。在湖北省科协协助下,目前双方已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预计在未来几个月即可成功运用到产品中。
为让科技服务“不断线”,基层科协充分发挥桥梁作用。中国科协为泰安市指定了对口科技服务团。然而随着创新需求不断增加,原有的科技服务团已不能满足企业创新需求。在深入调研基础上,泰安市科协突破对口限制,主动向其他科技服务团求援。
“我们地方科协起着桥梁作用,充分利用中国科协的资源,把专家邀请到企业调研座谈,一方面解决企业实际困难,另一方面能开阔企业的眼界,把握科技前沿。”泰安市科协主席张秀峰介绍说。
新泰市是泰安市代管的县级市。2019年,山东康平纳集团有限公司智能染色项目落户新泰市。然而这个总投资31.5亿元的项目却面临一个难关——工业用水水质硬度超标6倍多。
在新泰市科协协助下,山东省硅酸盐学会、齐鲁工大(山东省科学院)专家团队现场调研,通过“科创中国”平台联系中国化工学会水处理专委主任委员腾厚开博士。他带领团队多次到项目现场调研论证,提供了科学可行的解决方案,用水问题解决后,企业可实现年产值7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