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群体就业创业的问题与对策

2021-03-01 04:06徐佳佳
人才资源开发 2021年23期
关键词:应届生毕业生大学生

□徐佳佳

(作者单位:江苏省连云港中等专业学校。)

随着社会经济转型升级、高校扩招、新冠疫情等因素影响,大学生就业创业面临新的变数与考验。本文通过分析近年来高校毕业生总体就业形势,针对当前大学生群体求职创业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和困难,从改善就业环境、改进就业创业指导服务、优化帮扶政策等方面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一、近年来大学毕业生总体就业形势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人数庞大,就业高峰持续时间长。2016年-2019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率整体保持在90%以上,就业水平整体稳定。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就业受到一定影响,但通过一系列保就业政策措施的实施,就业形势好转。各地各部门通过支持企业扩大招聘规模,支持基层吸纳更多毕业生就业,支持毕业生自主创业和社会化、市场化就业,扩大升学深造规模等方式,实现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局势总体平稳,高校毕业生总体就业率达90%以上。但面对庞大的毕业生基数,大学生就业问题依然是社会聚焦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依然任重道远。

二、大学生群体就业创业存在的问题

(一)就业环境有待改善

一是用人条件限制多。用人单位对招聘人员有着诸多要求,比如有无工作经验、限定性别等,还往往存在学历情结,对职业教育认可度不够高。二是招聘市场不够规范,中介机构缺少监管。一些公司以招聘为由变相收费牟利,常见的是收取资料费、登记费、服装费和培训费等。一些中介机构给学生提供虚假的招聘消息骗取中介费,或以“会员制”“套餐服务”等名义变相违规收费,扰乱就业市场,损害求职者权益。

(二)就业创业教育指导服务需要改进

一是就业创业教育缺乏系统性连贯性。高校就业创业教育没有深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大学生缺乏优质全面的职业发展规划指导和求职方法技巧辅导等。高校虽然开设了就业创业课程,但课程的系统性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创业教学、创业模拟、创业实践缺乏连续性、系统性,毕业生实践应用能力不够强。二是就业观念有待改善。有一部分毕业生求职不积极主动,存在等国家优惠政策、靠学校帮扶、要家长继续供养等思想。一些学生就业目标和期望值较高,一遇到求职失败,易产生消极畏难情绪,或是入职后轻易跳槽去了条件更好的单位,致使中小企业不愿意在新入职大学生身上投入过多的培养精力。三是应届生身份界定含糊不清影响就业。常规意义上,当学生进入其教育层次中的最后一学年,这一年当中,该学生为应届毕业生;还有一种择业期内未落实工作单位的毕业生,国家统一招收的普通高校毕业生离校时和在择业期内未落实工作单位,其户口、档案、组织关系保留在原毕业学校,或保留在各级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各级人才交流服务机构和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毕业生。但越来越多的单位岗位招考限制只有“应届生”身份才能报考,而不同用人单位在招考信息中对应届生身份界定不一致,很多考生疑惑,哪些才算是应届毕业生,很多学生为了应届生身份而不敢就业。

(三)大学生创业资源不够完善

创业是一项系统性行为,创业需要资金支持、技术支持、经验指导、风险控制等。学生创业更愿意选择教育业、批发零售和贸易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住宿餐饮和旅游业等,认为投资少、风险小、易入行。大学生创业普遍缺乏资金、技术,市场化经营运作经验不足,创业项目技术含量和层次普遍不够高,缺少多种形式、多种渠道的资金融通体系,资金贷款困难重重,最终能落实到行动上的大学生创业并不多。

三、对策建议

(一)营造良好的就业环境,维护求职者权益

一是规范人力资源市场秩序。政府职能部门严格审查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行政许可申请,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严厉打击扰乱人力资源市场秩序的违法犯罪行为,督促用人单位依法招用职工。二是给予职业教育学生同普通本科生同等的待遇和晋升途径。落实职业院校毕业生在落户、就业、参加机关事业单位招聘、职称评审、职级晋升等方面与普通高校毕业生享受同等待遇。三是招考单位明确定义应届生身份,降低招聘岗位门槛,取消招考“应届生”限制,给予往届生报考机会。

(二)加强就业创业教育指导,帮扶大学生创新创业

一是将就业创业教育贯穿学生整个培养过程。高校不断完善创新创业基础课程、拓展课程和实践课程等,增加职业素质教育课程。组织学生参加创新创业大赛、职业技能大赛等提升创新实践能力。指导学生根据人才市场供求状况适当调整自己的就业预期,制订合理可行的职业生涯规划,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积极的就业观念,加强职业道德和契约精神教育。二是完善就业创业指导服务。为大学生创业者提供创业项目论证、财务管理、法律咨询、专利代理、物业管理等指导。依托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创业园等平台,为实习实践、创新创业等活动提供场所和综合服务。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机构等部门争取便捷高效地开展政策咨询、职业指导、岗位信息、就业登记、职业介绍、档案保管等“一条龙”服务。三是广泛实施就业服务“云”模式。高校要加大毕业生就业工作网络建设,在生涯规划、求职定位、招聘信息筛选、面试指导以及就业手续网上办理等方面开展形式多样的在线辅导,提升学生就业能力和竞争力。高校积极开展线上“云招聘”活动,联络地方人社部门和用人单位,推介地区、行业网络招聘会,组织开展网上就业能力培训、专场招聘会、宣讲会等,开展线上精准就业新模式。

(三)多渠道吸纳毕业生,促进充分就业

一是扩大招录(聘)高校毕业生规模。企事业单位空缺岗位提高专项招聘高校毕业生比例。开发公益性岗位,适度增加公益性岗位和用工额度,优先安置高校毕业生。增加基层服务项目,服务期间按规定及时落实生活补贴、社会保险和安家费,服务期满能享受公务员定向考录、事业单位专项招聘等优惠政策。支持企事业单位、民营企业等开发临时性、季节性、弹性工作岗位,吸纳大学生灵活就业。二是帮助落实好学生就业后续工作。对延迟离校本地应届毕业生,相应延长报到接收、档案转递、落户办理时限。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可将户口、档案在学校保留2年或转入生源地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对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现灵活就业并办理实名登记、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给予一定数额社会保险补贴。

(四)优化大学生就业创业帮扶政策,激发创业活力

一是对从事创业的大学生给予更多的政策帮扶,如审批手续、工商登记、融资、提供创业担保、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支持和激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加大创业担保贷款支持力度,符合申请条件的大学生从事个体经营、合伙经营、创办企业的,可申请创业担保贷款。地方政府投资开发的孵化基地等创业载体,酌情安排一定比例场地,免费向高校毕业生提供,对符合条件的高校毕业生创业团队提供“创业贷”和全额贴息。给予大学生求职创业补贴,地方政府对符合条件的本地高校困难毕业生,给予求职创业补贴,同时扩大创业补贴范围,对创办企业或从事个体经营的高校毕业生,根据地方经济情况,给予一次性创业补贴。二是加强职业培训,鼓励和支持高校毕业生参加就业技能培训、创业培训和岗前培训,符合条件的给予职业培训补贴和职业技能鉴定补贴。对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现灵活就业并办理实名登记、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给予一定数额社会保险补贴,从而鼓励毕业生投身新业态、从事新经济。

猜你喜欢
应届生毕业生大学生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解析校招,读懂毕业生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神数据
大学生之歌
2017年应届生就业:硕士生起薪比本科生高1600元
数据
最“叛逆”的毕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