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洁
(内蒙古师范大学 地理科学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2)
内蒙古自治区地处我国北部边疆,呈狭长形,由东北向西南斜伸,气候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是干旱、半干旱地区。这里纬度较高,秋冬季节温度低,风力较大。年降水量由东部400mm降至西部的50mm以下。笔者以内蒙古自治区12个盟市为研究对象,总面积为118.3万平方公里。2018年,内蒙古自治区常住人口总量为2 534万,全区生产总值17 289.2亿元,比上年增长5.3%,农林牧渔业产值2 985.3亿元,占总产值的17.27%。
文中数据均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19》《内蒙古自治区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内蒙古自治区统计局综合数据平台(http://tj.nmg.gov.cn/datashow/easyquery/easyquery.htm cn=B0103)。
区位商首先由P.Haggett提出并运用于区位分析中,以此判断专门化率。通过区位商的计算,可以反映出该区域的优势产业及某产业的空间布局,根据区位商的大小可以衡量某产业在该区域的专业化程度。计算公式为:
式中,LQij代表区位商,i代表第i个产业,j代表第j个区域,Xij是第j个地区的第i个产业的产值。当LQij>1时,表示某产业在某区域专业化程度较高,具有比较优势,LQij<1时,则表示某产业在某区域专业化程度较低,处于劣势。
4.1.1 全区农业产业区位商对比分析。通过计算2018年内蒙古自治区农业各产业数据的区位商,得到如表1所示结果。由表1可知,内蒙古自治区的种植业占全区农业总产值的比重最大,为50.66%,牧业次之,为43.36%。牧业的区位商最大,为1.71596,其余各产业区位商均小于1。由此表明,与其他产业相比,内蒙古自治区的优势产业为牧业,其余产业则处于相对劣势地位。
表1 2018年内蒙古自治区农业各产业区位商
4.1.2 各盟市农业总产值区位商比较。以内蒙古自治区各盟市2018年农业产业数据为基础,分别计算区位商得出表2所示结果。从表2可以看出,区位商大于1的盟市有乌兰察布市、赤峰市、通辽市、呼伦贝尔市、兴安盟和锡林郭勒盟,其中,区位商最大的是兴安盟,为2.9217,其余各盟市的区位商均小于1。这表明,乌兰察布市、赤峰市、通辽市、呼伦贝尔市、兴安盟、锡林郭勒盟的农业发展在内蒙古自治区具有比较优势,农业内部结构较优,资源配置较为合理,其余这些盟市的农业在全自治区范围内处于相对劣势地位。全区来看,赤峰市的农、林、牧、渔总产值最高,为516亿元,鄂尔多斯市的地区生产总值最高,为3 400亿元。
表2 2018年内蒙古自治区各地级市农业生产总值区位商
为了进一步明确各盟市农业各产业的优势,笔者分别计算了各盟市各产业的区位商,得到如表3所示的结果。可以看出,种植业区位商大于1的盟市有鄂尔多斯市、呼伦贝尔市、赤峰市、通辽市、巴彦淖尔市、兴安盟,这些盟市是内蒙古自治区种植业的优势产区。林业的优势产区有乌海市、赤峰市、鄂尔多斯市、呼伦贝尔市、乌兰察布市、阿拉善盟。牧业的优势产区为呼和浩特市、包头市、乌海市、乌兰察布市、锡林郭勒盟。渔业的优势产区是呼和浩特市、鄂尔多斯市、呼伦贝尔市、巴彦淖尔市。农、林、牧、渔服务业的优势区域则为乌兰察布市、乌海市、鄂尔多斯市、呼伦贝尔市、阿拉善盟。
表3 2018年内蒙古自治区各盟市农林牧渔业区位商
根据表3结果绘制内蒙古自治区优势产业分布图,如图1所示,种植业的优势产区主要集中在内蒙古的东部地区及中西部地区,林业的优势产区则集中分布于中西部地区,牧业集中在中部地区,渔业集中于中西部与东部区。
图1 内蒙古自治区农业产业优势区域分布
笔者以内蒙古自治区及其各盟市2018年农业产业数据为背景数据,运用区位商模型,对内蒙古自治区及各盟市农业产业空间布局进行分析与评价,得出以下结论:①牧业的区位商大于1,是内蒙古自治区的优势产业;②内蒙古自治区农业产业具有比较优势的盟市有乌兰察布市、呼伦贝尔市、赤峰市、通辽市、锡林郭勒盟、兴安盟;③内蒙古自治区种植业的优势产区为呼伦贝尔市、鄂尔多斯市、赤峰市、通辽市、巴彦淖尔市、兴安盟。林业的优势产区为鄂尔多斯市、乌海市、乌兰察布市、阿拉善盟、呼伦贝尔市、赤峰市。牧业的优势产区为呼和浩特市、包头市、乌海市、乌兰察布市、锡林郭勒盟。渔业的优势产区为呼和浩特市、鄂尔多斯市、呼伦贝尔市、巴彦淖尔市。农、林、牧、渔服务业具有明显优势的区域为乌海市、乌兰察布市、鄂尔多斯市、呼伦贝尔市、阿拉善盟。
内蒙古自治区水是清洁的,土地资源是丰富的,这既是生产力,也是竞争力,我们必须合理利用与切实保护好这个优势。根据笔者研究,在未来发展过程中,应优先发展优势产业牧业,坚持绿色兴牧原则,努力打造生态牧业。推动农业及其内部各产业向优势区域集中,兼顾生态、经济与社会效益,宜农则农,宜牧则牧,探索建立粮食生产功能区,确保粮食安全,做强做优农牧业。大力发展外向型农业,发挥品牌优势,扩大其种植规模,把品牌做优做大,鼓励更多品牌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对于农业产业处于相对劣势的区域,应调整区域产业结构,加强各产业融合发展,探索生态休闲、旅游观光等功能,拓展该区域的收益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