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霆锋 洪艺云 冯肇达 戴梓弟
摘 要:乡村振兴的背景下,随着政府资金的不断投入,南海农村幸福院的养老服务机制日渐完善。但在服务机制单一化、资源配置不平衡以及专业化服务水平存在差异等问题的影响下,农村幸福院的发展存在阻力。在乡村振兴的发展中,农村社区幸福院应作为农村社区的载体,提供适合农村社区长者的為老服务。在资金投入持续加大、资源配置结构不断优化以及幸福院工作者专业素质逐渐提高等因素的推动下,农村长者将体验到更高水平的养老服务。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村幸福院;养老服务供给;社会工作
随着我国老龄化的加剧,养老服务的供给问题倍受社会关注,各级政府也不断出台有关于发展养老服务的相关政策。政策指出要加快乡村振兴,带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振兴。实现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共享的农村社区治理体系[1]。
佛山市南海区的发展,是由农村起步的,获批农村幸福社区建设示范单位,与其乡村振兴的各类实践息息相关[2]。农村的建设发展,带动了南海区社会、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然而也存在着许多建设与体制政策不符的阻碍部分农村进一步发展的不良因素。南海农村幸福院作为社区动员的新载体,在推动以“空间参与、活动参与、服务参与、公共事务参与”为路径的社区治理过程中存在的建设“短板”以及发展“疼点”,必将对养老服务、社区营造、村居建设等各个方面影响。
一、南海农村幸福院运营状况
在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南海农村幸福院的发展日渐完善,在得到多方资源投入的过程中持续提供各类高质量的养老服务活动,并致力于打造特色的养老服务品牌。
(一)幸福院的投入与监督机制
在运营管理层面上,幸福院可根据自身实际选取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养老服务机构等进行运营,或由社区聘用、培育社会工作者自营。与此同时,区民政局负责委托第三方机构对农村幸福院开展验收、评比、指导和监督,并委托第三方机构开展幸福院从业人员培训,建立养老服务人才库。
在具体服务开展层面,社工会与社区分管活动板块的村委干部进行沟通,共同制定活动计划并按职责落实好服务工作,并向社区交代服务开展的情况。每季度由南海区养老服务业协会派出工作人员对社区幸福院实施现场监测,监测内容包括项目的运营管理、服务管理、服务宣传、财务管理、三方沟通等内容,监测方式包括上交相关材料及非预约的实地检查相结合,全方位对社工服务进行监督及对服务成效进行评估。
(二)基础设施建设状况
农村幸福院是集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和社区活动休闲场所为一身的南海区特色品牌项目,为社区长者提供生活照料服务、保健康复服务、文体娱乐服务、志愿服务等一系列的为老服务,旨在满足长者在生理上的基本需求,并引导农村长者建立新的支持网络。目前农村幸福院的基础设施比较齐全,能多方面满足长者的活动需要,各种娱乐、健身、康复设施的使用率都很高。其中,全自动按摩椅、足疗仪、电磁波治疗仪、点唱机、麻将机最受村居长者们的欢迎。幸福院通过线下进行的方式,帮助长者修复和建立社会支持网络,发挥社区养老的优越性。
(三)智慧养老服务平台
2017年,南海在全省率先启动建设智慧养老综合服务平台。智慧社区养老主要针对有自主行动能力的健康长者,介于机构养老和智慧居家养老之间[3]。智慧社区主要通过手机APP软件、社区幸福院的手段进行为老服务。
南海农村幸福院社工服务工作开展需结合智慧养老综合平台开展,优化养老服务,为老人提供精准化、个性化、多样化养老服务[4]。与此同时,幸福院社工还会借助活动、设摊宣传、落户探访等形式向长者推广南海区养老智慧平台,为长者提供无微不至的养老服务。智慧养老平台能够开拓社区工作者和社区居民的视野,但由于农村长者在使用智能手机方面尚存困难,使得农村长者加入智能化用户行列的步伐尤为缓慢,农村长者使用智慧养老服务平台的频率不高且效果欠佳。
二、农村幸福院长者服务供给现状
农村幸福院作为村居长者服务供给的有机载体,社工巧妙地将一般长者服务和村居特色长者服务有机结合在一起,通过专业助人手法、实地调查和深入访谈等方式挖掘村居长者的晚年价值和激活社区老年群体的活力因子,并在营造良好的社区养老氛围上取得了实质性成效,也促进了邻里互助关系的深度融合。
(一)社会工作服务形式及内容
在农村幸福院为取得实质性成效而开展长者服务的过程中,一般是根据下发需求调查问卷、老人的身体状况、闲暇时间以及社区当地的本土实际来开展服务,但也会参照幸福院展开的普遍性的服务,如康乐和日常照料等等。
在服务供给这一方面,社工比较重视村居长者晚年价值的再发掘。以农村幸福院为平台,提供长者晚年价值实现的渠道,营造出“老有所为”的积极生活方面的氛围。在日常生活中,农村长者的生活方式较为单一,除了农活或带娃外基本无其他活动。在对于文化娱乐相关方面,长者精神需求相对较高,大部分长者往往在趣味活动、影音诗歌等文体娱乐方面表现出浓郁的兴趣。
(二)幸福院资源链接与服务购买
社工在开展长者服务的过程中,一方面主动挖掘社区周边资源,如幸福院周边的店铺、社区医院、学校等多种资源;另一方面运用幸福院积累下来的各种资源,为社区长者带来更多元化的服务。同时,也会链接医护人员以及各类导师为老年人提供医疗、培训等的服务。以南海区罗村联星社区为例,联星社区幸福院采取了“社区居委会+社区慈善会+爱心商家”的模式,让多方参与到幸福院的工作中[1]。而在服务购买方面,社区则通过公开招投标的形式购买社工服务,再与社区初步洽谈服务方向后由社工机构撰写项目书、提供全方位的社工服务。
三、南海农村幸福院服务供给困境分析
在乡村振兴的视角下,通过调查发现:农村幸福院虽有较为可观的基础设施及服务资源投入,且社工也根据村居长者的需求开展了一系列相应的养老服务,但仍存在着诸多矛盾。
(一)养老需求多元化与服务机制同质化的矛盾
农村长者最大的特点是“务农”,“家文化”是他们的突出特点,而“养在社区”对于农村长者来说更多的是一种闲暇生活的非必需品。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发展下,长者需求由单一的“养老助老”逐渐转化为多样化的“自我价值实现与自我参与社区建设”,长者渴望在参与社区建设、提高个人社交能力、体现个人价值等方面有所作为。
因此,幸福院根据南海区社区幸福院运行管理办法的一般准则所开展的长者服务缺乏了创新性和灵活性,无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地为农村长者开展极具社区特色的为老服务。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推动下,农村经济全面复苏,农民的经济压力逐渐减少,生活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并渐渐向城市居民靠拢。这翻天覆地的变化也就意味着农村幸福院的建设以及服务开展无法在旧的社区管理体系中得到充分发展。
(二)农村幸福院的资源配置存在不平衡
从整体上来看,目前幸福院的基础设施比较齐全,能多方面满足长者的活动需要,各种娱乐、健身、康复设施的使用率都很高,其中全自动按摩椅、足疗仪、电磁波治疗仪、点唱机、麻将机最受欢迎。但由于农村社区的富裕程度不同,使得不同农村幸福院在基础建设上的资金投入力度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异。
虽然农村有来自村居的经济收入资助,且不同镇街有对农村的资源支持政策,如企业与农村社区签订的社区一对一援助,企业定期组织义工队伍到社区开展志愿活动,或把企业的资源带进社区。但在实际的服务开展过程中,农村幸福院的娱乐和理疗设备利用率极低,其他日常设施設备的空置率也很高。由此可见,在长者社区服务参与不充分的情况下,农村幸福院的资源配置是不科学的。
(三)农村幸福院专业化服务水平亟需提高
在专业社工配置上,幸福院专业社工人数不足。大多数幸福院由当地的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担任着社会工作者这个角色,只有少数一两个为专业社工,同时也存在着一个项目主管同时管理多家社区幸福院的情况。而对于部分地处中心的幸福院,其所配备的专业社工更多且长者服务内容更加专业、多样化,从而导致周围幸福院空置率高,长者也更愿意“不远万里”地在毗邻的中心幸福院接受养老服务。
在养老服务提供上,除了少数幸福院会不定期开展大型便民服务、传统节日活动、志愿者交流培训会等活动以及个别幸福院会基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并根据村居文化开展特色长者服务之外,大多数幸福院所提供的长者服务都大致趋同。
四、南海农村幸福院服务供给的改善路径
经过对农村幸福院服务供给的困境分析,不难发现幸福院的长者服务在具体实践上存在着诸多问题与不足。从乡村振兴的角度来看,村居长者的实际需求尚未得到充分的开发,资源配置结构尚未充分优化以及高水平专业人才亟需引入。
(一)立足需求,提高养老服务的层次水平
农村幸福院应针对不同的服务对象,提供不同的服务项目,对长者的生理与心理进行双重照顾。幸福院也应根据本地区的地理、历史和老年群体的特征,把老年人进行服务项目分层。按照老年人的需求提供不同的养老服务项目,从而促进社区幸福院服务多元化、层次化,提高服务质量。
此外,社工也需不断深入社区内部,运用专业的交谈技巧、调研方法以及各种量化指标,全面分析长者潜在和反映的需求,找准人群,提供对口服务,将专业化完美应用在服务中,并结合自身能力水平去专业化地为长者提供智慧服务。引导长者从健康老龄化的理念过渡到积极老龄化理念,主动参与到社区事务和养老服务建设中,实现自我价值的需求。
(二)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并优化分配结构,促进幸福院可持续发展
政府的资金和资源的支持为幸福院的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后盾,然而在无形之中削弱了幸福院自身对其发展的决策权和自主权[5]。对此,政府需加大对幸福院的监督和关注,根据各村居幸福院的发展情况平衡资金的投放,保障养老服务的平衡化发展。
此外,还应将乡村振兴战略与农村幸福院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结合建设“农民主体性导向的乡村振兴”新形态、探索“社会工作+乡村振兴”新模式、培育乡村振兴自组织以及回顾乡村建设历史等乡村振兴战略部署,通过农村幸福院的帮扶工作对接,实现二者联动。在幸福院的产出上,农村幸福院优秀案例可产出到其他社区,工作者实地“输出”案例的成功之道。
(三)提高幸福院工作者专业素质,强化人才队伍管理
在专业社工派遣上,应把有能力且具备专业素养的社工安排到相应的社区中,相关部门和村委督促运营机构进一步优化人员合理配置,提升人员专业素质,确保幸福院项目不断适应辖区老人需求。社工应结合乡村振兴及村居特色提供有针对性、多元化的服务,学习优秀的服务案例,进一步细化长者需求,总结服务经验,提高服务形式及内容等的时效性。
在专业人才培育上,加大人才引进的力度,政府应当发挥主导作用,提高幸福院工作者的待遇和福利,引进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从事养老服务工作。此外,政府或机构通过提高就业岗位数量、提供教育培训资源、完善保障机制等可行性政策,提高专业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吸引人才的流入,保障养老服务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叶宁. 社区幸福院两年内覆盖全南海[OL].珠江时报讯.[2020-12-10]http://szb.nanhaitoday.com/epaper/zjsb/html/2020-12/10/content_20257.html.
[2] 蔡小玲.点解联星社区幸福院获全区第一?带你探营[OL].南方Plus.[2019-08-21]
http://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1908/21/c2545517.html.
[3] 李艳.社会工作视角下智慧养老服务研究[D].内蒙古:内蒙古师范大学,2017:19-20.
[4] 向运华.养老服务体系创新:智慧养老的地方实践与对策[J]. 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16(6):110-114.
[5] 张彩华.村庄互助养老幸福院模式研究:支持性社会结构的视角[D].中国农业大学,2017:96-97.
[6] 豆小红.发展智慧养老急需人才支撑[N].中国人口报,2019-09-26(003).
[7]石凤.农村互助养老模式研究--以滨州市沾化区幸福院为例[D].山东:青岛大学,2017:7-8.
[8] 王盛、白雨晨.关于发展社区养老模式的研究 [J].科学发展,2014(3):101-112.
[9] 陈莉、卢芹、乔菁菁.智慧社区养老服务体系构建研究[J].人口学刊,2016(3):67-73.
[10] 王章华.关于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模式的思考[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9(02):90-94
作者简介:胡霆锋(1998- )男,汉族,广东阳江,本科在读,研究方向:社会学
学术基金项目:2020年广东省佛山市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生学术基金,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幸福院服务供给的影响因素研究——以佛山南海为例,编号2020XSJJJF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