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文化产业国际化的拓展路径

2021-03-01 23:52雷雨周晓晨
科学与财富 2021年28期
关键词:产业经济文化产业国际化

雷雨 周晓晨

摘 要:中国文化产业的国际拓展是实现中国当代经济与世界经济接轨的重要内容和必要组成部分。实现中国文化产业的国际拓展必须以文化产业的发展为基础,要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文化产业国际化拓展路径。本文遵循产业国际拓展的客观规律,在分析中国文化产业国际化的拓展问题的基础上,尝试探寻有利于加快我国文化产业国际化的拓展路径。

关键词:文化产业;国际化;产业经济

尽管当前世界范围内出现了逆全球化的现象,但全球化的历史趋势是大势所趋。全球化不仅仅是经济的全球化,也是文化产业的全球化。顺应文化产业全球化的要求,世界许多国家都把发展文化产业,实现文化产业的国际拓展提高到增强竞争力的国家战略层面,大力提升文化产业在国际上的竞争能力,文化产业国际拓展的战略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文化产业的全球化进程决定中国文化产业发展不仅不可能游离于这一趋势之外,而恰恰要顺应全球化的潮流,从提升国家竞争力的战略高度主动参与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实现中国文化产业的国际拓展。这既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需要,也是实现“中国梦”的内在要求。

一、我国文化产业国际化重要意義

1.文化产业国际拓展是实现中国现代化不可或缺的有效途径

现代化是从传统文明、传统社会向现代文明、现代社会转型,是一个运动过程。在18——21世纪期间,世界经历了两次现代化:从农业社会、经济、文明向工业社会、经济、文明转变的第一次现代化;从工业社会、经济、文明向知识社会、经济、文明转变的第二次现代化。21世纪里将有80多个国家进入第二次现代化,其中包括中国。同时,我国现代化面临巨大挑战,水平相对较低,预计全面实现现代化要到21世纪末。就中国现代化进程而言,发展方式的转变意味着体制改革的全面深入和思想观念新的突破。中国经济发展要解决内外结构失衡问题,也要形成新的增长引擎,创造新的消费需求热点。而且,我们要跳出传统的经济发展的模式,寻求低成本和高效率的现代化路径。文化产业是中国现代化的战略性产业,已日益从工业时代的工业化,发展到知识时代的全球化,其发展代表经济现代化的一种新潮流和文化现代化的一个新阶段。目前,中国现代化是两次现代化的协调发展,我们要用知识化和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和城市化,同时用工业化和城市化促进知识化和信息化。而且,中国具备提升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客观条件,为我们赶上世界先进水平提供更好的平台,加速中国现代化进程。

2.文化产业国际拓展是我国经济转变增长方式、优化结构的战略选择

长期以来,粗犷型的方式有力促进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快速增长,但从长远来看,不符合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日益暴露出弊端。特别是在我国注重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的今天,粗犷型与集约型经济发展方式相冲突,单纯依靠扩大规模带动的发展模式已不能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阶段。因而,我国如何保证国民经济能够健康、稳定的可持续发展已然成为经济发展战略的关键目标。发展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以产业的发展为着眼点,目前实现中国经济增长转型可以通过传统产业的升级、创新提高附加值,也可以通过推进新兴产业的崛起形成新亮点。文化产业国际拓展在这两方面都能发挥积极的作用,不仅能够创新传统文化产业,发展创新型经济,而且能够促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使发展的协调性进一步增强,实现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的内在要求,助力创新型国家的建设。文化产业国际拓展已经成为实现我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必然战略选择,为中国经济崛起创造并展示了巨大的发展机遇。

3.文化产业国际拓展是我国增强产业竞争力,促进其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

我国的崛起和文化建设的加强使得单向“输入”西方文化的局面转到了一个新的起点,中国进入了继承、吸收、发展和创造自身文化的新时期。因此,文化产业国际拓展既是面对全球化竞争环境下应对挑战的被动策略,也是提高我国文化生存空间的主动抉择,是增强产业竞争力的重要力量。国际拓展战略能够推动文化产业提高质量效益、提升综合竞争优势,形成相互传播、均衡交流的新格局,更需要我们在文化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文化产品的可持续生产以及文化市场的可持续开发三个方面实现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可以说,时间之流的推进加重了中国文化发展与时俱进的历史责任,空间之维的扩张提出了与趋势俱进的历史任务,二者的协同作用是影响中国文化产业国际拓展的时代背景。随着国际拓展战略的不断完善,政策上的日趋成熟,我国文化产业及其国际拓展的实践已经拉开序幕,进入了扎实推进的阶段。我国文化产业国际拓展在政府的强力支持下发展迅猛。在新的历史时期,面对国内的现实诉求和国际的文化竞争,深入研究我国文化产业国际拓展问题,探索出适合国情的、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中国文化产业国际拓展模式,成为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二、我国文化产业国际化的拓展存在的问题

1.国际拓展规模与全面开放需要的失调

就文化产业国际拓展的历史进程而言,我国仍处于拓展的初级阶段,主要体现是拓展数量上的不足,相对落后于国内其他产业的拓展深度;就文化产业国际拓展的横向比较而言,我国仍处于弱势地位,主要体现是规模上的偏小,相对落后于国外文化产业的拓展广度。因而,无论是从拓展深度还是从拓展深度来看,作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目前我国的文化产业国际拓展规模无法与之相配;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目前我国的文化产业国际拓展规模也没有体现出相应的地位,更不适应我国全面开放的需要。

2.国际拓展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占比不合理

在世界范围内,文化服务出口在整个文化产品与服务出口中占有很大的比重,但我国的文化服务出口在整个文化产品与服务出口中占比较小。与文化产品相比,文化服务承载着一国的思想及价值观要更多一些,文化含量也更高。但目前,我国在文化产业出口总量上是公认的世界第一大国,似乎有统计数据可以佐证,但我们应清楚,当今的世界正在向“大数据”的时代迈进,但由于缺失一定统计数据、统计口径没有统一、统计制度的不尽完善,我国的文化产业却处于“数据话语权”的缺失时期。从国际拓展的结构上来讲,我国的现状并不理想,资本输出很少,在技术、专利及品牌的输出方面也不多,需要优化目前的文化产业出口结构。

3.国际拓展模式亟待创新

在进行国际拓展的路径选择中,我们处于探索阶段。为适应全球化需要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我们最终要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产业国际拓展模式。直接出口仍是我国目前文化产业国际拓展的主要途径,但是,直接向境外出口的方式由于语言、文化背景、历史传统等不同而容易导致文化折扣。文化产业的国际拓展是重要的,但相对于产业国际拓展的重要,我们更要重视文化身份的认同和拓展方式的选择。一方面,要通过成熟的国际流通渠道进行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全球销售;另一方面,要关注文化产业博览会这样的商业传播平台,促进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国际发行。但这两种文化产品和服务直接出口的方式,都有不足,既缺乏有效的市场化产业载体为支撑,又受时间的限制缺乏一定的持续性。而且,直接出口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特定的要求,我国目前直接出口的大多是文化产品,文化服务因缺少独立的物化形态很少涉及。

三、我国文化产业国际化的拓展路径

1.发挥文化产业集群的比较优势,提升竞争力

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存在三种基本形态:以农耕文明为基础,以手工业为主要生产方式的“传统文化产业形态”;以工业文明为基础,以大规模及其复制为主要生产方式的“现代文化产业形态”;以信息文明为基础,以数字技术和互联网为主要生产方式的“新兴文化产业形态”。由此可知,我们要在对拥有特色文化产业的区域协调上,加大对地缘相近区域的统筹安排力度,加快对文脉相承区域的协调步伐,在遵循优势互补原则的基础上,鼓励发展能够互为促进并突出特色的文化产业带。因此,在区域合作机制上,我们要以特色文化产业区域合作的现有框架为良好基础,力争有所完善和创新;在宏观规划上,我们以特色文化产业中的重点产业和项目为核心发展对象;在资源配置上,我们要有效配置区域特色的资源要素,推动合作区域的整体发展进程。发挥文化产业集群的比较优势,提升竞争力文化产业集群的形成高度依赖于城市经济发展所缔造的经济基础、社会结构、产业网络、人才积聚等基础条件。同时,使用大量外部知识和信息等要素的文化产业集群,在进行国际拓展时,就会更多地依赖全球的文化市场。因此,我国的中小型文化企业要走向国际市场,最好的发展方向就是以充满活力和生机的小企业集群形式出现,力争能够突出专业、精细、独特、新颖的特点。而对于已形成的文化产业集群而言,我国要以提升产业集群的整体竞争实力为发展方向,形成产业集群内完善的文化产品生产链条,为产业集群创设良好的产业发展氛围。并且,我国要以发挥区域比较优势为前提,构建系统的文化产业集群战略,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在实践中进行文化产业集群的政策体系创新。创新能有效强化产业集群内文化企业共同的价值观念及行为方式,提升地方、区域甚至国家的文化竞争力。

2.积极推进对外文化产业向世界市场的开放和竞争

为促进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还要进一步转变观念,拓展思路。我们要鼓励各种所有制、各种类型、各种规模的文化企业积极实行国际拓展的举措。作为一种隐含巨大风险的产业,文化产业最重要的资金来源之一就是风险投资。文化产业竞争实力的强弱不是文化资源存量之间的较量,而是在全人类的历史文化资源平台上的转化实力之间的较量。因此,我们要正面引导并积极鼓励国内有条件的文化企业最好能以海外投资的方式直接进入到国际市场中。当然,我们所说的“有条件”,指的是文化企业在国内已经做好做大做强,依然能够通过自身的发展运用各种方式使企业的资产增值,在文化企业自身竞争力提升的基础上,企业的融资能力不断增强,从而能够吸引更多的风险投资机构加以投资。与此同时,我国政府及文化相关管理部门也要大力合作,尽可能地支持文化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

3.实现传统与新兴文化产业的协调发展,均衡业态分布

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也是科技进步与创新及产业化的过程。传统文化产业的发展在调整文化产品和服务结构中起着重大的作用,有利于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而且能够实现内容有效供给的增多。传统文化产业在我国文化产业总体中占据着很大的比重,发展空间仍然很广阔。我国不但必须继续发展传统文化产业,而且要对传统文化产业给予更全面扶持,特别是对传统文化产业中的部分薄弱行业要加大资金投入,给予更实际的优惠政策。同时,我国要实现文化产业与高新技术的有机结合,以构建合理的多层次的技术结构为基础,为文化精品的打造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提升传统文化产业的科技含量。而且,我国要促进数字新兴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直至走向成熟。因此,我国一方面要协调好新兴文化产业传统文化产业的关系;另一方面,在文化产业国际拓展中要加大技术含量高的资本和科研密集型文化产品的比重。

4.发挥拥有特色文化人才的竞争优势

谁拥有了能满足文化产业发展需要的人才,谁就掌握了主动权,人才是能否打造出特色文化产业的关键。因而,我国拥有充足文化产业高素质人才,就要加大对人力资本的投入力度,加快对人力资源的开发速度,主要应采取以下三种措施:一是要引进人才。我国在文化产业发展中要使引进的人才发挥出潜能并为我国文化产业的国际拓展多做贡献。二是要吸引人才。我国在文化产业发展中要使非文化产业的人才转型到文化产业领域中,进入国际拓展的行业中。三是要培养人才。在文化产业发展中我国要进行一定的人才储备,解决高校和社会培养的文化产业人才与市场需求脱节的问题,克服目前部分观念中的一些功利性,重视高校和社会培养文化产业人才的长远工程。

5.优化结构,实现内容创意的整体转型

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也是科技进步与创新及产业化的过程。传统文化产业的发展在调整文化产品和服务结构中起着重大的作用,有利于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而且能够实现内容有效供给的增多。传统文化产业在我国文化产业总体中占据着很大的比重,发展空间仍然很广阔。我国不但必须继续发展传统文化产业,而且要对传统文化产业给予更全面扶持,特别是对传统文化产业中的部分薄弱行业要加大资金投入,给予更实际的优惠政策。同时,我国要实现文化产业与高新技术的有机结合,以构建合理的多层次的技术结构为基础,为文化精品的打造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提升传统文化产业的科技含量。而且,我国要促进数字新兴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直至走向成熟。因此,我国一方面要协调好新兴文化产业传统文化产业的关系;另一方面,在文化产业国际拓展中要加大技术含量高的资本和科研密集型文化产品的比重。

6.加大对特色文化产业的资金和技术投入

我们要不断完善现有的对特色文化产业的扶持政策,引导企业资本特别是社会各方资本投向特色文化产业中。并且,针对部分文化企业仍习惯于运用传统技术的情况,我们要在对文化企业的技术投入上有所突破。建议在国家在支持小微企业金融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实行针对性更强的小额贷款、利率优惠、信贷优先的扶持政策。确定出发展前景良好的一批特色文化企业和项目,并有重点地予以全方位的扶持。这种扶持要有针对性,可以体现在对特色文化产业的文化版权的国际贸易、核心技术的引进等方面。因此,我们要加大对特色文化产业的资金和技术投入,制定扶持性政策并完善激励机制,推动我国的特色文化产业无论在规模上还是效益上拓展国际市场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参考文献:

[1]亓瑶瑶.新时期我国文化产业国际化发展问题探讨[J].企业改革与管理,2021(04):217-218.

[2]胡雨佳.“一带一路”视角下文化产业国际化发展研究[J].文化学刊,2020(02):39-41.

[3]杜波.对外文化传播与文化产业国际化发展[J].青年记者,2019(14):32-33.

作者简介:

雷雨,男,1986年3月,汉,河南商城,本科。研究方向:世界经济。

周晓晨,男,1983年11月,漢,湖北,硕士在读,研究方向:网络经济学。

猜你喜欢
产业经济文化产业国际化
聚焦港口国际化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广西产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
直销企业国际化并不难
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
关于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