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亦婷
摘 要:我国经济正处于高速发展的重要时期,但是部分地区在经济转型过于追求速度,造成社会问题没有得到妥善处理。所以,政府部門向社会各界求助,希望通过社会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解决当前社会问题,保证社会稳定发展。而高中生作为未来社会中流砥柱,有必要对高中生群体就社会工作了解与关注进行研究,希望可以让更多人成为社会工作的一员,为我国发展贡献力量。
关键词:高中生;社会工作;关注程度
前言:社会运转不仅需要政府部门的公关调控,也需要社会各个群体贡献力量,着重解决社会各类矛盾。而社会工作作为一种专业学科,是面向社会有需要的群体提供一种帮助,是调和社会矛盾的重要手段。高中生是祖国未来的希望,也会有一部分参与到社会工作中。所以,现以高中生群体为研究对象,针对社会工作的认知与关注展开细致剖析,旨在成为社会工作的助力。
1社会工作概念
作为一种专注于社会福利,为社会群体提供相应服务的应用类专业,社会工作主要目的是借助各类科学知识,对于当前社会发展存在的诸多问题进行系统化研究,并通过摸索内在规律,向社会、政府部门提供有效解决方法[1]。可以将社会工作理解为协助他人、解决现有社会各类问题的一种专业学科。因为所有人成长过程中,或多或少会遇到来自心理、社会等压力,尽管大多数人可以跨越当前问题,也存在部分人自我解决能力不强,从而陷入困难之中。而社会工作则是通过专业学习,为正处于困难中的人们提供解决方案,使其重新回归到正常生活轨迹中。社会工作因为其特殊性,所以会涉及到例如哲学、心理学等多种学科,是一类交叉性学科。尽管这种从慈善事业衍生出的学科,在欧美等发达国家拥有多年历史。但是,这种实用性专业在我国开设时间相对较短,在一定程度上没有得到有效推广。而高中生未来要面临考学、就业的事情,可以在这方面多关注相关内容,为学生未来成长探索道路。
2高中生对社会工作的了解及关注程度
2.1调查原因
本人在网络上浏览信息,了解到有关社会工作相关内容,萌生起为社会建设的想法,也在闲暇时间和当地社会工作团体接触,了解到我国无论是专业人才,还是社会组织的数量都偏少,对于一些社会问题也仅能做到调节,可以有效解决的事情相对较少。而和社会工作团体进一步熟悉后,发现解决当前社会工作覆盖范围过小、社会群体认识不到位的有效方法,就是让更多有共同想法的人参与到社会工作中,扩大社会工作群体规模。而高中生未来将会进入工作岗位,或者深造成为高校一员,这些人加入社会工作中,会成为社会工作鲜鲜活力。所以,怀揣这种想法,本人在校收集大量学生群体资料,主要内容即为“高中生对社会工作的了解及关注程度”。
2.2追求个人成长的职业观念
首先是职业观念。在我国正式进入由市场导向就业模式后,整个社会都进入一种开发自我价值的状态。所以,成年人在选择职业时,重要是这份工作是否可以带来丰厚薪水、是否可以获得个人成长。这种态度也影响到高中生。在本人调查的所有学生中,有两成高中生对于职业更倾向于个人喜好,对于待遇则是超过五成,三成高中生对于生活方式较为看中。但是,想要为社会做贡献,对于社会工作有了解的人不足一成。尽管高中生对于自身能力与社会就业形式认识不到位,但是这种投身于社会建设的比例远低于一成的,仍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社会对于弱势群体的不关注。
2.3脱离社会活动的无意识行为
社会工作最重要是参与到社会活动,所以本人将是否参与到社区或社会活动也列入研究对象。当前高中生教育是以素质教育为主,即不仅要求学生在学业上有稳定进步,也要参与到实践当中,达到知行合一。在这种影响下,的确有接近四成的高中生会参与到社区活动中,也有几名学生参与到类似社会工作的群体中,在老人院中做活动。但是,参与社会活动的学生每个月都参与活动的比例不超过两成,更多人对于社会活动认为是“无意义”,认为是浪费时间。认为帮助社会弱势群体是政府部门工作,并不是高中生的考虑内容[2]。超过六成的高中生从未参与过社会活动,原因是“没有时间”、“不在乎”等。
本人在决定进行本次调查后,重新分析参与到社会工作的类型,多是老年人与一些中年妇女,像本人这种高中生数量过少。大多数高中生都没有意识到社会的正常运转,是需要政府部门和社会群体共同作用,也没有意识到自己身为中国未来建设的主力承担的责任,造成对社会工作无论是了解还是关注都较低,影响社会工作在我国进一步发展。
结论:高中生针对社会工作较为陌生,不仅是许多家长对于子女未来成长过度关心,忽略子女内心成长,社会工作这一专业在社会没有得到有效推广也是其中一个原因。所以,要在未来教育中强化思想教学,让更多高中生可以走入生活中,变成社会工作的一员,推动社会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郭小建,万文.探讨如何加强社会工作教育界与实务界的交流合作[J].才智,2020,000(014):246.
[2]张万年,马志强.新时代下中国青少年社会工作现状及对策分析[J].才智,2019,000(019):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