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绍琳 张伟 李宁
摘 要:本文结合部队院校图书馆实际情况,针对在流通服务工作中发现的几点问题,主动学习,总结经验,探索完善管理模式和工作方式,提出了提高流通服务工作的对策,有利于进一步加快图书管理与读者服务的变化发展,提升为读者和教学科研工作服务的水平。
关键词:图书馆;流通服务;读者
图书馆工作是部队院校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流通服务工作作为图书馆为读者服务的重要环节,其服务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和制约了图书馆知识传递功能的发挥和为教学、科研工作服务的水平[1]。
我校图书馆从建馆之初到现在,尤其是近三年以来,正逐步优化人员队伍结构、丰富文献资源建设、完善各类硬件设施、提升管理水平,并持续在学校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方面发挥作用。但目前我校图书馆的流通服务工作仍受一些问题的制约,本文从流通工作者自身角度进行探讨,探索符合我馆实际的解决方法。
一、流通服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开架借阅与书库布局
目前,图书馆书库普遍实行开架借阅的方式[2],读者可自行去书库中查阅图书,在馆阅览或外借,这极大地便利了读者选书和阅览,有效提升了图书的借阅流通率,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图书乱架、错架现象普遍存在。读者在开架借阅过程中,选取图书主动性强,翻阅一本不喜欢随手放回,继续挑选下一本,或者把不同楼层阅览室图书混放到同一书架上,再者由于不懂图书的排架规律,把书放置在错误位置等行为,都极大地影响了图书馆文献资源利用率。
2.图书破损严重。开架借阅,在提高文献资源利用率的同时,频繁地外借和归架造成图书自然破损,尤其是政治、文学、计算机等热门图书。其次是人为原因,一方面是工作人员对各类新书增長快慢估计不足,受馆藏容量限制,上架图书时,书架摆放较满,读者取放图书时容易将书挤破;另一方面是个别读者在借阅过程中,随意在图书上圈点勾画、折角、裁剪,造成图书严重损坏,影响图书正常流通。
3.藏书、丢书时有发生。个别读者在馆阅览,碰到一时阅读不完或想借却又因借阅证已借满而无法借阅的图书时,怕被人借走而故意塞在别处。还有一些读者心存侥幸,恶意撕毁图书条码,将未借图书带出图书馆,占为己有。以上现象都会造成这些图书在线检索时显示在架,但在书库中却找不到的情况。
4.图书满架问题。为满足我校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需要,更好地服务读者个性化阅读需求,近几年我馆持续增加新书数量,书架就会出现“满架”问题,后续新书无法上架,导致图书文献资源更新缓慢。
5.书库布局问题。我馆属于中小型馆,2009年新馆落成投入使用。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书库布局不合理和不科学处逐步显现,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图书馆流通服务功能的发挥。如书库面积小,书架、阅览桌、报刊架、新书架、检索台、服务台等整体布局略显拥挤,且低楼层室内光线较暗,视觉上容易给人造成压抑感,影响读者阅读体验。
(二)读者服务与管理
随着计算机检索、RFID技术在图书馆流通服务工作中的普及使用,我馆也积极引入图书馆自助借还服务模式,实现图书的借阅流通从人工借还向读者自助借还的转变,但同时对于读者服务与管理还存在以下不足:
1.读者教育与宣传工作力度不够。主要表现在入校新生良好借阅习惯的培养方面,以及针对读者进行的图书流通与管理的宣传方面。读者对馆藏布局、书架排列规律以及图书流通借阅的流程和方法、图书馆相关借阅制度等的不熟悉,导致图书流通过程中出现的乱架错架、藏书丢书现象,影响读者阅读体验的同时也降低了文献利用率、流通率。
2.对读者借阅数据研究不够深入。基于读者借阅数据,研究读者借阅规律有助于把握读者阅读需求,对读者个性化阅读需求提供相应指导,对图书馆开展阅读推广工作也有一定借鉴。但目前馆内流通服务工作多停留于图书借阅的单一层面,对读者的借阅数据、借阅规律研究不够深入。
3.读者综合能力有待提升。随着信息技术带来的流通服务模式的变化,以RFID技术为主的自助借还设备在图书馆投入使用,读者因年龄、文化等水平的差异,其检索能力、学习能力、自我管理和约束能力参差不齐,增加了读者在利用图书馆资源过程中的困难,也增加了与工作人员之间的矛盾摩擦。
(三)馆员能力
1.工作定位和服务认知需明确和转变。流通服务工作是图书馆开展读者服务的直接窗口,也是图书馆其他各部门劳动成果转化、实现自身价值的基础。但在传统认知中,流通服务工作简单、机械、无要求,任何人经过短期培训后都能上岗并胜任。这种刻板印象对从事流通服务工作的人员有很大的负面影响,导致工作人员自我否定,消极怠工,缺乏敬业精神等,从而影响读者服务质量和损害图书馆形象[3]。
2.缺乏专业培训,综合素质有待提升。计算机检索、RFID技术的普及使用推动了图书馆传统服务观念及服务方式的转变,这也对工作人员专业素养和能力提出了新要求。目前,我馆工作人员多为中青年,学历层次均为大学本科及以上,但从专业结构来说,与岗位匹配不足,同专业图书管理人员存在一定差距,需开展各类专业培训补足专业知识短板,强化工作技能,提升综合素质。
3.服务方式创新力不强。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图书馆仍多是读者上门找服务,停留在“为人找书”的传统服务阶段,服务种类相对单一,无法满足读者阅读需求。针对图书馆稳定的读者群,因其自身年龄、专业、学历、阅读目的等的不同,他们的阅读特点和阅读需求都会存在差异,缺乏充分利用读者借阅数据对读者进行专业化个性化精准化的阅读指导。
二、提高流通服务工作的对策
(一)强化书库管理
1.严格按照《中图法》分类排架,及时更新书架标识,引导读者快速、准确地找到所查图书。有效利用新书推荐书架,入库新书先在架展示一周后再按类转入书库。
2.定期巡架、检查,及时发现并修补破损图书,将错架图书、藏书复原到相应位置,加强图书条码及相应图书借阅、防盗设备管理,维护馆藏文献的整齐与安全,保证图书正常流通,满足读者借阅需求。
3.合理调整书库布局,满足现实使用需求。定期开展倒架、顺架以及图书剔旧工作,为新增图书预留足够的空间,以保持开架书库的最好状态。同时通过调整书库布局,为读者打造信息共享空间、文化展示空间、休闲阅读空间、学习研究室等,满足读者对图书馆的多样化需求。
(二)以读者为中心
1.加强读者教育、宣传与培训工作。一方面针对入校新生做好图书借阅习惯的培养,另一方面针对广大读者进行图书流通与管理的宣传和培训工作,帮助他们熟悉对馆藏布局、书架排列规律以及图书流通借阅的流程和方法、图书馆相关借阅制度并严格按照规定执行,学习如何利用检索系统进行检索、续借,学习使用自助借还机、图书消毒机、电子报刊机、瀑布流等设备,提升自身借阅素质,共同构建文明和谐的借阅环境。
2.科学建立和管理读者数据库。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对读者借阅数据、借阅规律开展研究,了解读者借阅需求特点,用以指导图书馆流通服务工作及阅读推广工作的开展,为读者提供专业化精准化个性化需求。
(三)提升馆员综合能力
1.明确工作定位,转变服务认知。
院校图书馆的职能定位是为教学、科研工作提供服务,流通服务工作是图书馆工作中最基本、最直接面向读者的工作,工作人员要强化服务意识,热情、耐心、细致、周到,始终坚持“读者第一”的服务理念,加强部门协同,变被动为主动,变“为人找书”为“为书找人”,提高为读者服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加强业务培训,提升综合素质。
作为图书馆工作人员,要熟悉图书馆馆藏布局、排架结构以及各项规章制度,熟练掌握计算机检索及馆内其他RFID技术等电子设备操作流程。积极参加专业知识、技术培训,主动学习,以满足信息化技术条件下所需的知识,增强信息处理与服务的能力[4]。
3.创新服务方式,适应需求变化。
在传统的流通服务模式基础上,还出现了自助借还服务模式(RFID技术),移动流通服务模式(移动图书馆)。目前,我校馆员工作站、24小时自助图书馆也在建设当中,借阅活动将打破图书馆局限,走向宿舍、教学等场所,传统借阅服务在网络信息技术和移动智能技术环境下获得了飞跃性发展[5],流通服务工作也随之变化。一方面除网络检索、续借、自助借还等普遍服务,加强对读者借阅数据、借阅规律的研究,针对读者群体特点、年龄、学历等给予相应的阅读指导。另一方面阅读推广活动内容多样性发展,尤其是结合热点、实事、作者热度等开展阅读推广系列活动,增加读者阅读兴趣。细化读者需求与阅读推广资源,实现常态化、个性化、精细化的阅读推薦,从而提高图书的流通量[6]。
三、结束语
现代化信息技术在图书馆流通服务工作中的应用,加快了图书馆图书管理与读者服务的变化发展。针对流通服务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作为工作人员我们要主动查找,总结经验,主动学习,增加知识储备,提升专业技能,以适应读者需求变化和信息化管理变化,探索完善管理模式和工作方式,提升为读者服务质量和为教学科研工作服务的水平。
参考文献:
[1]孙希龙,高校图书馆流通服务工作的思考——从流通工作者角度分析.传媒论坛,2020(11)3
[2]臧英杰,高校图书馆流通服务工作的思考,2007(7),3
[3]孙希龙.高校图书馆流通服务工作的思考——从流通工作者角度分析.传媒论坛,2020(11)3
[4]耿玉玲,网络环境下图书馆流通服务工作的发展,图书馆论坛,2005(25)4
[5]冯向春,对图书馆流通服务工作发展方向的几点思考,兰台世界,2016.10(91-92)
[6]吴亚平、周春霞、张海舰,2009-2018年高校图书馆读者借阅规律演化探究——以北京大学图书馆为例,大学图书馆学报,2020(69-75)
作者简介:张绍琳(1990-05)女,汉族,四川省 蓬溪县,本科学士,助理馆员,研究方向:数字图书馆与知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