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凯 张伟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已经走进千家万户,全面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人们的生活越来越依赖于网络。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其既能够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同时也会成为不法分子犯罪的平台。因此,需要加强新时期下的网络安全防范工作,有效解决信息泄露问题,保护个人财产安全、隐私等问题。本文对新时期下网络信息安全及防护策略进行探讨,希望为相关工作者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安全;防护策略
一、信息时代特征
在信息时代,信息传播具有更快的速度,信息资源的有效共享方便了大众的生活。但是由于信息资源的开放性,以及相关领域立法不够完善,因此无法完全确保信息的安全性。要有效地识别信息时代网络安全问题,降低信息被入侵或者被泄露的可能性,防止产生财产安全问题。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大数据技术的有效利用,能够对各种资源进行整合,实现资源的共享、利用等。如果产生信息安全问题,对于个人而言,可能造成财产损失、个人隐私泄露,对于公司或者企业来说,可能会泄露商业机密,并且造成严重的财产损失等问题。因此,需要结合网络运行的基本特征开展安全防护工作,运用先进的技术来提升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性、稳定性,尽可能的保护用户的隐私。
二、新时期下网络安全影响因素
由于网络具有很强的开放性与共享性,这为大群众带来了便利。比如用户在针对相关信息资源进行查找时,可以快速检索到自己想要的内容。但是一些黑客可能借助这一特征,将病毒、木马置于下载的文件当中,很多文件资源在上传到网络平台之前,没有经过安全检测,因此会被用户直接下载,并且其中隐藏的木马病毒等会窃取用户信息,这进一步降低了网络平台的安全系数。网络上的病毒种类繁多,因此也为治理工作增加了很大的难度。病毒的存在,会破坏整个计算机系统,严重的话导致所有的文件损坏,系统瘫痪,无法运行。如果用户的防范意识较低,或者系统的安全级别较低,就很容易受到一些不安全因素的困扰。
有的软件存在安全隐患,无法面对不法分子的攻击。有的软件漏洞较多,为黑客留下了可乘之机,导致软件信息以及用户信息泄露等现象。软件设计者没有考虑安全性问题,因此导致其设计不严谨,软件缺乏自我防护功能。在网络平台上,一些平台的管理员缺乏职业素养以及道德素养,会泄露用户的信息,盗取涉密文件,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网络平台的危险性。一些本地硬件软件的防护级别不高,防护系统不完善,因此面对病毒等文件时,缺乏抵御能力。再加上很多用户的安全意识不是很强,综合素质不高,因此在开展相关工作时不够严谨。
三、新时期下网络信息安全防护策略
(一)、提升安全意识
要提升用户的安全防范意识,定时定期对病毒等进行检查。要能够甄别网络上的一些不安全信息,提升对于系统的使用熟练程度。需要定期检查计算机是否有病毒,可以在电脑中安装杀毒软件,对于出现的病毒及时清理。不用的软件及时清理。不要随意下载网络上的附件,加强对软件的严格管控,这样可以从主观上减少网络不安全因素对本地设备的影响。
(二)、及时修复漏洞
要构建安全防火墙,下载相应的安全管理软件,确保本地硬件的安全性。只有增强对于网络的鉴别和防控能力,及时修复漏洞,才能够确保在信息时代下的本地硬件安全。对于软件设计者来说,要在设计之初提升软件的安全性,提升其对于各种状况的安全防御能力。要及时关注软件或者系统的薄弱地方,及时加强相应的防控工作,保证其面临网络上大多数的病毒都具有抵御能力,有效的把控风险。
(三)、加大监管力度
从本质上来说,网络安全问题是很多不法分子缺乏法律意识。我国目前也缺乏相应的法律对网络行为进行准确约束,由于黑客能够在网络上藏匿,因此很难通过现有的手段请确定每一个网络上的不法分子。再加上相关的立法较为滞后,因此在面对这些问题时可能处理乏力。因此需要从法律层面,加强对网络安全的立法,针对相关问题提出具有策略性、目标性的立法方案,从立法层面为网络安全提供保证。对于网络的管理者来说,需要加强本地区的网络管理。比如用户可以加强自我信息的防护,定去对密码进行修改,对信息进行加密,设置登录限制等,确保信息的安全性。提升管理者的安全意识,加强安全意识与行为的培训,尤其是对于网络平台的管理员来说,需要其具备更高的网络安全素养以及道德素养,不泄露用户信息,提升系统整体的安全性。
(四)、优化防御系统
要合理隐藏本机的IP地址,同时应当优化安全防御系统,通过多种手段结合,提升面对网络安全问题的应对能力。很多不法分子是通过该机检测技术获取用户的IP,并且盗取用户信息,因此可以通过第三方服务器隐藏地址的方式,降低被不法分子攻击的概率。同时,从国家的层面出发,可以加强对防御系统的研发,优化安全防护等级,实时监测网络,尽可能的降低病毒带来的危机。适时引入专业的防御手段,重视新型系统的研发与利用。
四、结束语
网络的发展需要一个良好的环境提供支持。如果无法保证网络的安全,那么用户的隐私、财产安全也无法得到保障。要提升网络信息安全防护水平,提升用户安全意识,增强软件的安全防护能力,并且从立法的层面予以支持,各个部门相互协调、配合,才能够构建更安全的网络平台。
参考文献:
[1]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及防护策略[J].史偉民.通信电源技术.2021(04)
[2]探析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问题及防护策略[J].李艺宁.广播电视信息.2021(S1)
[3]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及防护策略[J].马磊磊.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06)
[4]大数据时代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及防护策略研究[J].李蹊然.数字技术与应用.2019(10)
[5]简述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及防护策略[J].徐洪位.信息记录材料.20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