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经济增长理论是现代经济学的一个重点研究对象,经济增长是一国经济建设成就如何的最重要指标和见证。现代经济学家对各经济快速发展的国家研究发现,决定一段时期生产水平的影响因素有四个:人力资源、物质资源、生产率、社会经济体制。这其中,人力资源与生产率各因素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从人力资源的特征出发,分析人力资源对经济增长所起的积极作用,并针对当前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现状提出一些对策,让人力资源在经济增长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人力资源;经济增长;关系
由当代著名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于1954年提出的“人力资源”概念是指,人力资源拥有当前其他资源所没有的素质:协调能力、融合能力、判断力和想象力。人力资源不等同于人力资本、人力资产,而人力资源的概念多运用于管理学科中。笔者在管理学思想的指导下,从人力资源的特点、优势、现状等多方面出发,研究人力资源及人力资源管理对经济增长所起的作用。
1.人力资源的概念及特征
人力资源又指劳动力资源,是在整个社会内具有劳动能力且能够推动经济发展的人口总和。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是一切资源中最宝贵的资源。人力资源包括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它的最基本方面包含体力和智力两方面。劳动力从体质、智力、知识、技能四个方面影响着社会生产,它有以下特征:
(1)能动性 作为人力资源的主体“人”来说,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的主观能动性包括两个方面,认识世界及改造世界。人力资源在社会中发挥着认识社会经济发展规律、有目的地进行经济生产活动从而改造外部物质世界的作用。
(2)社会性 人力资源处于特定的社会形态、特定的历史时期中,不同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下劳动力的价值观念、思维方法、行动方式都会有所不同。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要注意社会政治制度、国别政策、文化环境、法律法规对人力资源的影响,注意对不同特点的劳动力实施不同的保障和提升方法。
(3)时效性 不同于其他的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必须在一定的时间内使用完毕。人才的储而不用是一种极大的浪费表现,随着被搁置的延长,劳动者的才能会逐渐荒废、退化。不同的职业、行业的性质不同,对于人才的要求不同,例如科技型人才的黄金年龄段在25~45岁之间。人力资源的这一特征要求在进行选用劳动力进行社会生产时,要抓住最合适年龄的人力资源,实施最有效的激励,使人力资源的使用与经济发展水平互相促进。
(4)持续性 人力资源是一种可再生的资源,在人口总体中个体的不断更新中实现再生和可持续。人力资源的开发、培训、积累、创造、使用过程具有一定的连续性,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连绵不断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2.人力资源对经济的促进关系及作用
人力资源开发与我国经济增长中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它们既相关联,又相互作用,GDP会随着我国就业人口数量的增加而不断增长,就业人员的受教育程度越高,人力资源的质量越高,经济增长速度越快。人力资源的开发是建立在经济增长理论和人力资本形成理论的基础上的一种投资理论,目的是通过人力资本的健康、知识、技能、经验等存量来衡量人力资源的质量。
2.1人力资源和社会财富积累的关系
人力资源对于社会的财富积累来说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和作用,一般情况下,某一个区域的人力资源水平层次越高,那么就意味着该区域的财富积累速度就越快。区域的人力资源能力和水平在提升的过程当中会进一步促使经济获取进一步的发展,从而有效的提升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水平和速率。在人力资源水平不断上升的情况之下,人们对于外界环境就会有着更加深刻的认知,对决策能力和水平进行不断的完善,使其朝着科学化的方向发展,更加有利于对资源和地域进行协同管理和调配,进一步提升要素生产能力。一般情況下,人力资源能力系数水平越高的地区,也具备着更高的区域管理能力和水平,这也充分的说明了良好的人力资源能力建设可有效地提升管理的整体能力和水平。
2.2人力资源和社会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
社会发展水平的进一步提升,离不开人力资源的强有力建设,这也是进一步促进社会发展水平提升的关键所在。当下,我国人口的整体素质得到了全面化的提升,使得社会发展的基础力量得到了有效的巩固,在此情况之下,人们的创新意识也在不断地提升,为社会提供更多的智力支撑。当社会环境下的人力资源能力得到了不断提升之后,那么,将会进一步推动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在国家新产业发展的环节当中,对人力资源的发展现状和结构都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需要培养出更多具有高水平及高素质的人才,推动人力资源结构的建设和优化。因此,在新产业不断发展和变更的背景之下,如何运用有效的措施,不断优化人力资源结构,成为了经济快速提升和发展的关键所在。
2.3人力资源和地方管理水平的关系
在人力资源能力提升的前提之下,会对外界复杂的社会环境有着更加深刻的认知,如此一来,不仅能够有效地提升要素的生产能力,还能够使资源达到配置的最优化,使得决策更加具备科学性。当某个地方的人力资源能力系数比比较高时,那么,与此同时,该地区的管理能力和水平也会比较高,如果某一个地方的人力资源能力建设情况完成良好,那么,将会进一步推动推动管理水平的发展。在人力资源层次不断变化和发展的过程当中,人类的需求也会发生,越来越多的变化,因此,当人力资源素质层次逐渐上升时,也会进一步提升人们的精神追求,而这也是社会经济效益不断提升的关键。为了能够从根本上进一步提升人力资源的质量水准,必须要通过多样化的教育手段进行培养。 (4)人力资源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关系。
良好的人力资源结构体系对于社会的稳定发展来说有着重要的作用,能够进一步提升整体的人口素养,使得人力资源达到配置的最优化,进而缓解人口数量带来的社会压力。在社会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过程当中,有效的提升人力资源的整体水平,对于社会发展能够起到基础性的支撑作用。所以管理水平的提升应当实现资源配置的合理化及科学化,进一步提升要素生产率以及发展质量水平,从而实现社会财富的快速积累。从整体上看,实现人力资源能力的良好建设,对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也是经济水平进一步提升的关键。
3.发展人力资源时存在的不足
(1)我国教育投入不足,影响人力资源发展人力资源的质量是评判人力资源的一个重要维度。教育作为培养劳动力素质的一个必经手段,是推动发展人力资源的重要方式,教育方面的缺陷会阻碍人力资源的发展,导致人力资源的后劲不足,无法持续发展。目前,我国的教育制度尚未完善,教育投入在经费、制度等上仍存在短板,例如近年来对高等院校的教育师资、经费投入较多,然而对于一些职业技术类教育、初等教育的投资较少,这对于受教育人员的基础发展是很不利的。
(2)企业对人力资源的投资不重视企业作为人力资源的具体使用单位,对于人力资源的发展和促进起到最直接的作用。实际情况是,部分企业对于人力资源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人力资源没有进行必要的投资,认为员工的教育应当由学校负责、由教育机构负责、社会负责,自己企业内部完全没有必要对员工进行培训。应当值得明确的是,人力资源对于企业来说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多赢的资源,劳动力在企业中实现了自身价值并对企业产生了高回报,企业作为社会生产的一个个单位,共同为社会经济的创造发挥作用。
(3)加大教育投入,培养更多人才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国家对于教育的重视度正在提高,素质教育的呼声越来越明显,各方逐渐认识到了人力资源投资的重要性。学校教育是生产人才的“大型工厂”,是人力资源进入市场之前的必经关卡,因此对于教育体制的调整、教育结构的改革、教育经费的投资等是保障人力资源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增长的重要措施。只有发展好教育,才能使地区逐渐向平衡发展靠拢,提高人口素质才能将劳动力资源转化为科技创新的资源,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4)企业要认清自己的责任,扩大对人力资源的投资企业要认清自己承担的社会责任是什么,认识到人力资源投资的重要性,不浪费人力资源并能够提升人力资源的素质和能力。加大对员工的培训,举办技能培训班,开设专业培训;适当地进行人力资源的国外进修;积极借鉴其他企业的员工培训经验,引进终身化教育观念等。这些措施让劳动者在走进工作岗位之后依然可以加强自身的素养,在工作中不断开拓进取,在自己的崗位上不断奋斗,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
本文介绍了人力资源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通过人力资源开发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良好互动关系来说明:大力开发人力资源,是推动我国发展和实现经济增长的关键。良好的关系下,依然要加大对人力资源的合理开发,从不同方面想出更加促进人力资源发展的新策略。
参考文献:
[1]李莹莹.人力资源对经济发展的支撑研究[J].人力资源管理,2016(0):48-49.
[2]袁媛.试析人力资源经济的应用与发展[J].中国市场,2016(28):134-135.
[3]齐现波.浅谈人力资源经济的应用与发展[J].中国集体经济,2015(34):98-99.
[4]靳丽.当代国企人力资源管理存在问题以及未来发展[J].现代国企研究,2019(8):5-5.
作者简介:
叶林(1973—),女,汉族,河南固始,经济师,大专,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