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云飞
摘 要:现代班集体要求有明确的建设目标,具备有效的集体规范,形成向上的舆论氛围,构建和谐共融的人际关系,要达成以上目标,必须不断地统一学生、家长和教师的思想,形成共识,因此,看齐意识对现代班集体建设的作用就凸显了出来。
关键词:看齐意识;现代班集体;党史学习;向贤看齐
随着时代的发展,对班集体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建设好班集体成为了每个班主任都必须要思考的问题,而班集体建设的关键是如何抓好队伍建设。对此,百年党史的学习给我们指引了方向,我们党加强自身建设的规律和经验给我们提供了极为丰富的资源。例如,毛主席说过:“一个队伍经常是不整齐的,所以就要常常喊看齐”,这就充分说明看齐意识对队伍建设的重要性。那么如何将看齐意识运用到班集体建设中去,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把看齐意识运用到制定和实现班集体目标中去
对任何一个班集体而言,制定目标是首要的任务,新的形势下,班集体建设理念要求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体现时代要求。班集体建设目标要求贴近实际,并为全体学生参与、认同并物化显示。
而这对中职学校来说,就显得困难重重。中职学生大多都是应试教育的“牺牲品”,经过中考的筛选和淘汰,他们往往目标缺失、自信心不足,甚至相当一部分学生早已惯性地自暴自弃。他们共性的问题在于安于现状,进取意识缺乏,不愿意思考未来。对于这种现象,班主任在制定班级目标的过程中,就需要根据班级特点,自己起草描绘出一副集体“蓝图”,然后再花气力让学生理解并接受。显然,这个认同的过程是长期和艰难的。对此,我们就可以帮助学生树立看齐意识,以喊班级口号的方式,帮助学生强化集体目标意识。经常喊,定期不定期地喊,以此让集体目标深入人心,让学生行为自发向目标看齐。
二、把看齐意识运用到班集体规范的建设过程中去
中职学生由于大多为初中的“后进生”,因此,他们大多缺乏良好的行为习惯,这也是班级日常管理中面临的一个难题。鉴于此,班集体规范的构建就显得尤为必要。例如仪容仪表规范、言行规范、课堂规范等等,这些有的国家层面已经有了具体的要求,有的则需要依据班情具体化。而集体规范建设的难点在于实施,如何让一个参差不齐的群体统一,这就又可以运用看齐原理。把规范当作基准,向基准看齐,时时对照,有了偏差,就喊看齐。比如,班内可以搞迷你小军训,就练“军姿”和队列,队列训练中重点练看齐,长此以往,班集体规范必能得到提升和固化。
三、把看齐意识运用到构建积极向上的舆论氛围中去
班风正,学风浓,集体舆论积极健康充满正能量,这是每个优秀班集体努力建设的目标,却往往又是中职班主任向往而不可得的。受传统教育思想影响,很多老师教育学生的思维习惯仍是以批评教育为主。他们善于发现学生的缺点,且习惯于将学生的缺点指出来责其改正,他们不知道的是这对于构建正能量的班级氛围恰恰是一种最大的伤害。所谓人无完人,世界亦有黑有白,我们要想营造美好的氛围,需要的是一双能够发现美好的眼睛。如果我们总是能于黑暗之中看到阳光,那即便我们真的在黑暗里,但我们也能感受到温暖。所以,我们需要去努力的发现身边的美好,诸如人或事,每一个领域都可以树立一个“标兵”,每一件好人好事都值得去铭记。每天都要向学生发出倡议,做人向标兵看齐,做事向做好事看齐。日积月累,大家都会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第一时间发现美好,主动为美好点赞、向美好看齐。
四、把看齐意识运用到搭建家校共育平台中去
眼下,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被充分的放大,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对学校而言,搞好家庭教育,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指导家长学习科学的育人方法,使得班集体家庭教育素养逐步提高,便成了学校不可推卸的责任,也是家庭和学校共赢之举。相较于普教,中职学校推进家庭教育就显得困难许多。根据统计,中职学生家庭普遍存在家庭经济条件差、单亲离异家庭、家长文化层次低等特点,因此导致中职学校的家长学校往往出现家长参与率低的现象。同时,家长对于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的接受程度普遍偏低,学校对于家长的干预效果不明显。针对此现象,学校在每学期开学初要把家委会的建设工作放在第一位,要挑选出各班素养较高、工作积极性较高的家长,数量不在于多,而在于精。把他们树立成家长群体中的“排头兵”,然后号召组织其他家长向他们看齐。以星星之火燎原之势,稳步推进家庭教育的质量,全面提升家长的育人水平。
和加强党的队伍建设一样,我们经常看到部队训练的情形,那么一支训练有素的队伍也经常性的喊看齊的口号,也许这正是队伍建设的基本窍门,而这往往被我们所忽视。因此我认为,队伍建设的很多道理应该是相通的,今后我们要用好“看齐”这个法宝,要经常用,一直用到顺手,用到熟能生巧。
参考文献:
[1]李晓璐. 关于中职德育教育的思考[J].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9, 13(2).
[2]李艳.职业技工学校班主任思政教育工作研究[J].智库时代,2019(29):134+142.
[3]韦雪强.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文渊(中学版), 2019, (0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