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杰伟 联勤保障部队第一储备资产管理局福州管理站 福州 350001
鸡住白细胞虫病是由住白细胞虫寄生于鸡血液白细胞或红细胞中的一种血液原虫病,又称鸡白冠病。该病以贫血、排绿便、鸡冠苍白以及零星死亡为主要症状,是放牧鸡或开放式鸡场的常见病。2021年5月中旬,福州郊区某肉鸡场饲养的400羽25日龄三黄鸡出现以吐血、突然死亡为主要症状的疾病,经诊断为鸡住白细胞虫病,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后,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2021年5月15日,福州郊区某养鸡户饲养的400羽25日龄三黄鸡出现吐血、排绿色粪便,并突然死亡5羽。该养殖户是一个新手,据介绍该批鸡已做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法氏囊病、鸡痘、禽流感等疫苗免疫。笔者应邀前往该场进行诊疗工作。
该鸡场位于山边,周围杂草丛生。鸡舍为简易搭盖,卫生条件差,该季节早晚蚊虫较多。该批鸡在10日龄前在舍内保温室内育雏,10日龄后开始放到室外进行放牧饲养。整群鸡的外观除鸡冠苍白外,其它基本正常,采食量也基本正常,有些鸡粪偏绿。个别鸡有吐血表现,体况消瘦。5月15日,鸡群中有5羽患鸡死亡。
剖检3羽病死鸡,病理变化基本相似,可见血液稀薄如水,鸡冠和皮肤苍白。剥开皮肤,可见胸部肌肉苍白,肌肉表面有大量点状出血囊。剖开胸腔,可见心脏表面有少量黄色点状突起。剖开腹腔,可见肝脏表面有点状出血,脾脏肿大、表面呈红白相间斑驳状,肾脏表面有大面积凝血块,小肠呈粉红色,肠系膜及肠浆膜层有点状出血囊,小肠内空虚无内容物。
取病死鸡的肝脏、脾脏、心脏、肠道等送福建省农科院畜禽疾病诊疗中心进行实验室诊断。
4.1 细菌分离 取病死鸡的肝脏、脾脏接种到血液营养琼脂进行细菌分离培养,在37℃培养箱培养24~48 h,未见细菌生长。
4.2 病毒检测 取病死鸡肝脏、脾脏采用荧光定量PCR进行禽流感病毒、新城疫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
4.3 寄生虫检查 刮取少量小肠内容物放在载玻片上,滴加1~2滴生理盐水后盖上盖玻片进行镜检,未检出球虫卵囊及其裂殖子。取心脏血进行涂片,瑞氏染色,在油镜下镜检可见一些白细胞和红细胞中存在住白细胞虫的配子体。
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及实验室诊断,确诊该病是由住白细胞虫引起的鸡白冠病。
5.1 药物治疗 对全群鸡采用磺胺间甲氧嘧啶钠(佛山市南海东方澳龙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每100 g配50 kg饲料或100 L水)进行治疗,连用4 d。
5.2 加强饲养管理 每天早晚对鸡舍及周边草丛进行杀虫,采用氰戊菊酯(佛山市正典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每瓶250 mL配水40 L)进行喷洒。加强鸡场卫生管理,及时清理鸡粪并进行无害化处理。增加饲料营养,适当补充些多种维生素及矿物质,提高肉鸡体质。
经过几天治疗,鸡只停止死亡,鸡群生长性能恢复正常。
1)鸡住白细胞虫可分为卡氏住白细胞虫和沙氏住白细胞虫2种,两者的形态结构及生活史有所不同。卡氏住白细胞虫的成熟配子体呈近圆形,大配子体直径为12~14μm,小配子体直径为10~12μm,白细胞感染卡氏住白细胞虫后形态变成棱形、细胞核呈长椭圆形,该虫的中间宿主为蠓。沙氏住白细胞虫成熟配子体为长椭圆形,大配子体大小为22μm×6.5μm,小配子体大小为20μm×6μm,白细胞感染沙氏住白细胞虫后形态呈纺锤形,细胞核呈深色狭长带状,该虫的中间宿主为蚋。
2)鸡住白细胞虫发育过程需经历无性世代和有性世代。无性世代在鸡体内完成,当带有子孢子的蠓(蚋)叮咬鸡时,子孢子通过虫体唾液进入鸡体内,再经血液循环到达鸡肝脏进行裂殖生殖(即无性世代),并产生大小配子体寄生于鸡血液白细胞或红细胞,进入鸡体血液循环。当蠓(蚋)再次叮咬鸡时,大小配子体随血液进入蠓(蚋)体内进行有性繁殖(即有性世代),形成合子,并进一步发育为卵囊和子孢子,整个发育周期只需十几天。
3)该病的防控关键在于切断传播途径和消灭传染源。现代标准化全封闭的鸡场,由于全封闭可有效阻断蠓(蚋)等中间宿主进入鸡舍,可有效预防该病的发生。对于中小散户及开放式鸡场,在每年5~10月份蠓、蚋高繁季节,要定期做好鸡舍内外的灭虫工作,可采用氰戊菊酯或双甲脒、敌百虫等杀虫剂进行杀虫处理,消灭传染源和切断传播途径。在治疗上,除采用磺胺间甲氧嘧啶钠外,还可以采用中药制剂(如青蒿、常山)进行防治,也有一定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