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直径穿刺针在超声引导下肾穿刺活检中的应用研究

2021-02-28 10:00彭晓枫林建帆许进雄
中外医学研究 2021年34期
关键词:穿刺针数目肾小球

彭晓枫 林建帆 许进雄

肾穿刺活检术为临床诊断肾脏疾病的重要方法,有利于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1]。随着近些年医学影像技术的迅猛发展,超声引导下肾穿刺活检在临床中广泛应用,该技术具有定位精准、实时引导的特点[2]。肾穿刺活检终极目的为准确的病理诊断,而病理诊断的关键在于足够肾小球数的获得。临床实际工作中,因患者病情程度不一,为确保肾穿刺活检的安全性,患者术中活检针型号不一,所获得的肾小球数亦有所不同[3]。当前临床中活检针有16G、18G两种型号,有研究报道相比18G活检针,16G活检针的患者穿刺次数更少,取材效果更好[4]。为进一步证实16G活检针的有效性,本研究探究不同穿刺针直径在超声引导下肾穿刺活检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选择2018年10月-2020年10月本院收治的行超声引导下肾穿刺活检63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符合肾穿刺活检相关要求;(2)术前检查凝血机制正常;(3)资料齐全。排除标准:(1)存在消化道梗阻、急性炎症疾病等;(2)合并心、脑等严重功能不全;(3)有严重感染;(4)存在精神疾病、智力障碍。按照使用的穿刺针直径不同分为16G组29例与18G组34例。16G组男、女分别为13、16例;年龄21~73岁,平均(28.46±5.12)岁。18G组男、女分别为15、19例;年龄22~75岁,平均(29.17±5.23)岁。两组性别、年龄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全部患者术前常规进行超声检查以了解双肾部位、大小、血流等情况,并明确穿刺位置。常规消毒,铺手术巾,进行局部麻醉,并在超声引导下进行肾穿刺活检,16G组选用16G直径穿刺针,18G组选用18G直径穿刺针,标本取出后检测人员即时床旁判断标本情况,若不满意则再行穿刺,需注意总穿刺数在3次及以下。手术完成后对患者进行6~8 h常规加压包扎及24 h绝对卧床,并密切监测其尿液颜色、生命体征、并发症等情况。标本处理:术中取得的组织条放于先前准备好的纱布(已经生理盐水浸湿)中,置于保温桶(0 ℃~4 ℃)保存,送至病理科检查。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记录两组穿刺次数、肾小球数目。(2)穿刺活检成功情况:无效肾组织为取材失败;肾小球数少于6个为取材不足;肾小球数在6个及以上,但少于10个为取材合格;肾小球数在10个及以上为取材良好[5]。(3)术后并发症:记录两组术后肾周血肿、肾包膜下血肿、肉眼血尿并发症发生情况。(4)记录病理诊断结果。

1.4 统计学处理

采取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以率(%)表示计数资料,并发症等比较行χ2检验,穿刺活检成功情况比较行秩和检验,以(±s)表示计量资料,穿刺次数、肾小球数目等比较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穿刺次数、肾小球数目比较

16G组穿刺次数比18G组少,肾小球数目比18G 组多(P<0.05),见表 1。

表1 两组穿刺次数、肾小球数目比较(±s)

表1 两组穿刺次数、肾小球数目比较(±s)

组别 穿刺次数(次) 肾小球数目(个)16G 组(n=29) 2.15±0.47 24.52±7.14 18G 组(n=34) 2.68±0.59 18.57±6.02 t值 3.895 3.589 P值 <0.001 0.001

2.2 两组穿刺活检成功情况比较

16G组取材良好、合格、不足率分别为96.55%、3.45%、0,优于18G组的79.41%、17.65%、2.94%(P<0.05),见表2。

表2 两组穿刺活检成功情况比较[例(%)]

2.3 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

16G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4.14%,与18G组的26.4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例(%)]

2.4 病理诊断结果

63例超声引导下肾穿刺活检患者经病理诊断发现,25例(39.68%)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10例(15.87%)IgA肾病;8例(12.70%)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6例(9.52%)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6例(9.52%)轻微病变性肾病;5例(7.94%)膜性肾病;2例(3.17%)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1例(1.59%)患者因取材不足导致肾小球数量不足以进行病例确诊。

3 讨论

肾穿刺活检主要是通过获取足够的肾小球数以提供病理诊断,进而为肾脏疾病的后续治疗提供重要参考[6]。当前临床中各基层医院已陆续开展肾穿刺活检技术,大量减少疾病误诊例数,促进患者更早接受治疗。但在实际操作中,肾穿刺活检术仍然存在进针深度失误、肾下进针易滑动等局限性,导致取材不足,从而影响临床诊断结果。范伟博[7]研究报道,超声引导下肾穿刺活检诊断肾病的临床价值高,可以增加取样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安全性较高。目前临床中超声引导下肾穿刺活检的广泛使用促使检测适应证得以拓宽。李惠清等[8]研究发现,对肾病综合征合并甲状腺功能异常患者进行超声引导肾穿刺活检术安全可靠,具有较高的诊断率,为临床治疗及预后发挥重要指导作用。但肾活检中关于活检针的类型尚未有统一规定,常见的有16G和18G两种类型。

据李凤等[9]报道,在超声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中16G穿刺针的取材成功率更高。本研究结果显示,16G组取材良好率优于18G组(P<0.05),表明相比18G穿刺针,16G穿刺针的取材成功率更佳。肾穿刺取材的标本优劣与肾病诊断精准性息息相关。众多学者认为肾穿刺活检需要取材出>12个肾小球数才有利于肾病诊断。从活检针粗细方面看,16G活检针有1.7 mm左右,明显大于18G活检针的1.2 mm左右;从取材来看,16G活检针取材相对较粗,18G活检针取材相对较细,而较细的标本在取材期间极易出现变形和裂断,且在切片制作期间容易出现不完整及染色不均[10-11]。另外,临床中为了获得准确的诊断结果,肾穿刺活检时穿刺次数通常不止一次[12-13]。本研究中,16G组穿刺次数比18G组少(P<0.05),肾小球数目比18G组多(P<0.05),提示16G活检针可以缩短穿刺次数,提高肾小球数目。这可能是因为16G活检针较粗,进针一瞬间不易弯曲,且16G活检针具有较大的横截面积,故其取出的肾标本较粗,促使肾小球数目增加,穿刺次数减少。李凤等[14]报道,肾脏深度、患者配合度为超声引导肾穿刺活检术后出现血肿的影响因素。目前国内对肾穿刺活检术后并发症是否与活检针内径有关尚无统一共识。本研究中,16G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18G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不同穿刺针直径在超声引导下肾穿刺活检中应用均具有一定安全性[15]。另外,本研究发现在肾穿刺活检术中,对一些肾脏与表皮相距较深患者和一些具有丰厚的腰部肌肉患者进行进针时会产生较大阻力,尤其是过度紧张者会本能地紧绷腰部肌肉,导致采用较细的18G活检针易出现卡针或针弯曲现象,促使肾标本无法获得或获得标本长度过短不利于病理诊断,从而增加穿刺次数及风险。

综上所述,不同穿刺针直径在超声引导下肾穿刺活检中均有一定安全性,但16G穿刺针较18G穿刺针的取材质量更好,可明显减少穿刺次数。

猜你喜欢
穿刺针数目肾小球
一种新型套管针用穿刺针的设计
白藜芦醇改善高糖引起肾小球系膜细胞损伤的作用研究
移火柴
槽型鞘脑穿刺针的设计及动物实验初步结果
无菌棉签按压法拔除植入式静脉输液港无损伤穿刺针对患者的影响分析
EBUS-TBNA中不同型号穿刺针对纵隔淋巴结肿大诊断结果的影响
牧场里的马
肾小球系膜细胞与糖尿病肾病
肾功能不全怎样分级
探索法在数学趣题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