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思维体系变革 积极应对风险挑战

2021-02-28 17:29高洋
辽宁经济 2021年9期
关键词:智能制造建议

高洋

〔内容提要〕制造业是实体经济主体,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战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牢牢抓住振兴制造业特别是先进制造业,短期看是实现经济良性循环的关键,长期看是国家经济命脉。智能制造的发展将为辽宁经济注入有力的新动能,也将实现新兴产业培育发展与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有机的结合,进一步推进辽宁制造业转型升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制造强省建设和辽宁新一轮振兴。

〔关键词〕智能制造 智造强省 建议

党中央提出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加快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应用,以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推动传统产业生产、管理和营销模式变革。辽宁抢抓机遇出台了《中国制造2025辽宁行动纲要》,把发展智能制造作为主攻方向,实现智能化转型升级,加快“数字辽宁、智能强省”建设。

一、深刻认识发展智能制造的历史背景及重大意义

(一)智能制造提出的时代背景

总体上,我国迈入新时代,经济增速从高速变为中高速,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动力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新经济本质由工业经济转到知识经济,核心要素由技术资本转到创新,依托方式由自然资源转到智力资源,发展模式由高耗能低效转到可持续集约发展。新商业文明由工业文明转到以消费者为中心,即由B2C到C2B的商业文明。

国际看,国际金融危机后,全球经济进入深度调整期,增速明显放缓,复苏步履蹒跚。造成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在于新旧增长动能的转换出现了空档,旧的动能正在减弱,新的动能尚未形成。如何实现新旧动能的接续转换,促进经济强劲、可持续增长,已成为各国共同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为此,世界各主要国家和地区纷纷加紧谋划和布局,如德国实施“工业4.0”战略,构建基于信息物理系统(CPS)的新型制造体系,美国提出《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大力推动以“工业互联网”为核心的产业变革,日本提出“机器人革命”发展战略,以及推动“工业价值链”平台以推动智能制造生态体系的构建。

国内看,我国产业迫切需要通过构建产业新体系塑造竞争新优势,更深更广地融入全球产业价值链体系,提升在全球产业价值链中的地位和国际竞争力。一方面,新一轮科技革命孕育新突破,信息技术与各领域技术深度融合,正在引发影响深远的产业变革,为我国产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带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另一方面,国际产业分工格局正在重塑,发达国家推动“再工业化”和“制造业回归”,我国产业发展面临高端回流和中低端分流的“双向挤压”。对内,面临着人力成本快速上升、人口红利逐渐消失、产业结构不合理以及粗放型发展模式不可持续等问题。我国产业必须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形成新的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商业模式和经济增长点,从而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应对新一轮国际产业竞争。

(二)智能制造提出的重大意義

本轮智能革命是机械化、电气化、信息化发展到一定阶段,从数字化、网络化向智能化进军的新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是从以前生产能力不足而需要大规模生产的阶段,转变为生产过剩、个性化需求明显的一个转折点,是几乎所有工业国家不约而同采用的战略,是全球制造业共同的努力方向。中国错失了前三次工业革命的先机,只有本次的智能化革命与各发达国家处于同一起跑线,甚至在“互联网+应用”方面处于领先位置,这是千载难逢的大好机遇,是一次赶超工业强国的绝好机会。

我国提出制造强国战略,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抢抓机遇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智能制造在经济新动能的培育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一方面,智能制造的发展会对智能装备、智能传感器、工业软件以及相关服务产生大量需求,带动众多新技术、新产品、新装备快速发展,催生一大批新应用、新业态、新模式,驱动新兴产业快速成长,为经济增长注入强有力的新动能。另一方面,智能制造也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重要途径。作为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的关键载体,智能制造可以帮助传统产业实现生产制造与市场多样化需求之间的柔性动态匹配与资源精准配置,增加产出、减少消耗、提高品质,抵消劳动力、原材料等成本上涨的影响,大幅提高劳动生产率。

二、正确掌握智能制造内涵及其体系架构

各级政府及制造业大部分企业已认识到制造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的必然性与先进性,并着手提升生产制造过程的自动化、信息化水平,但仍普遍存在因缺少对智能制造本质内涵和系统框架的认识和把握,存在智能化转型无从下手的现象。智能制造并不仅仅是技术体系或文化,更重要的是背后对智能制造的理解、解决问题的逻辑和重新定义的制造思维。

智能制造是将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制造活动的各个环节融合,具有信息深度自感知、智慧优化自决策、精准控制自执行等功能的先进制造过程、系统与模式的总称。智能制造的核心是大数据,其本身并不会说话,也不会直接创造价值,真正为企业带来价值的是数据分析之后产生的信息的意义和行动的价值。数据经过实时分析后及时地流向决策链的各个环节,成为面向客户创造价值服务的内容和依据。利用好实用数据的资源,不断提升对制造的理解和知识积累的速度,能弥补中国在装备制造和核心零部件等方面的弱势,逐步弥补弱势领域造成的短板。智能制造有10项关键技术,形成4层金字塔结构。其中,智能产品与智能服务可以帮助企业带来商业模式的创新;智能装备、智能产线、智能车间和智能工厂可以实现生产模式的创新;智能研发、智能管理、智能物流与供应链可以实现运营模式的创新;而智能决策则可以帮助企业科学决策。

智能制造在内在逻辑上,与传统制造存在显著区别。智能制造主要目的是用来解决生产制造系统的不确定性的问题。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的支持下,智能制造将实现生产方式、动力机制、管理模式、系统体系、解决之道、产品形态等区别传统制造模式的转型。生产方式上,从生产者驱动的“规模经济”模式,转向由消费者驱动的“范围经济”模式。动力机制上,从早期的“更低的成本、更高的质量和效益”,转向解决“成本、质量、效率的挑战以及带来的不确定性、多样性和复杂性”。管理模式上,从“泰勒制——科学管理理论”和“丰田制——精益管理模式”,转向摸索和创建适应信息时代的新一代管理变革。系统体系上,从确定性是常态的简单的机械系统,转向不确定性是常态的复杂的生态系统。解决之道上,从物理实体世界生产装备的自动化,如基于自然科学中的材料、能量、工艺、零部件,采用芯片、传感器、软件/硬件等集成能力的制造技术,转向数字虚体世界“生产装备”的自动化,如基于自然科学、管理科学、人工智能等交叉学科而实现的数据生成、加工、执行的自动化,实现从智能单机到智能工厂,从数据、软件的综合集成到形成统一的工业互联网。产品形态上,从黑箱产品,转向透明化产品,数字孪生让绝大部分物理世界的产品在数字虚体世界重都有一个对应的映射,由此而实现产品本身的完全数字化。以上这些智能制造的逻辑,表明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内在机制,也展示产业和企业的发展方向。

三、主动树立以智能制造模式为代表的逻辑思维体系

智能制造是新工业革命在制造业领域上的体现。全面系统理解智能制造需要放在新工业革命体系下思考。新工业革命发生以来,企业从生产模式到商业模式上进行了大量实践探索,这些战略实践有些有益,有些反响不大,如一些按照德国工业4.0战略蓝图构建的智能工厂由于没有订单而必须关闭,工业互联网公司GE正变卖相关资产,这让人意识到新工业革命不会立刻实现,新工业建设需要很多年才能形成清晰的最终范式和蓝图。大量老工业企业在积极进行转型升级,但存在目的不清盲目改造现象,老工业企业的局部尝试,有时不但不会改变现状,还可能因无效尝试所带来的额外投入加速死亡。面对新工业革命,局部实践只是“扉页”,深刻思维革命才是“序章”,要在新技术革命背景下,对新技术引发的各种可能的工业变革进行系统性思维实验。

深刻的思维革命要走在实践之前。思维革命必须遵从系统论原则,系统性首先意味着全面性和整体性思考,包括所有要素的系统思考,如在宏观层面涉及社会环境、政策、价值观、生产关系、生产力等元素,在微观层面涉及时间和空间、技术和应用、生产者和用户、创新和产品、机器和工厂、生产方式和生产价值、组织与管理、竞争环境和竞争优势等要素。系统性还意味着相关性,不仅需要考虑各个独立要素的变革,而且要考虑要素相互间的影响和对整体的作用。系统性也意味着所有要素构成一个有机的动态整体,是活跃的和不断发展变化的,而不是僵硬不变的。要关注各个要素和系统整体的动态演变及可能造成的影响,并为之描绘可能的演进轨迹。思维革命必须进行科学的思维实验,否则投资一项新技术花费巨大,没有科学论证清楚就开始实施,存在巨大风险隐患。思维实验需要充分发挥想象力,结合灵感和严密逻辑推理,甚至数学演算来发现科学规律。当然,新工业演进是社会、经济、技术、制度综合影响的结果,并不受制于人们思维。我们能做的是尽量分析这些影响因素,并通过全面的思维革命尽可能接近最终蓝图,少走弯路,减少风险损失。

四、围绕产业发展规律推进辽宁智能制造实施的工作建议

辽宁高度重视智能制造发展,加强顶层设计,稳步推进智能制造发展,多次召开领导小组会议,专题研究部署智能制造工作。结合辽宁实际,组织编制《辽宁省智能制造工程实施方案》,提出要在智能制造创新能力、夯实智能制造发展基础、发展关键智能装备和产品、培育推广智能制造新模式、大力提高智能制造系统集成能力五个方面精准发力,力争通过5-10年的努力,使全省制造业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创新能力明显增强。推进智能制造工程实施以来,辽宁以推动智能制造重点项目建设为抓手,推进重点领域智能化改造升级,累计服务216家企业、236个项目。28个项目获得中央财政4.3亿元资金支持,9个项目被评为国家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为进一步推进辽宁智能制造实施,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一是加快推进智能装备产业发展。围绕高档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等优势智能装备和产品,抓好辽宁推进高档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发展实施方案的落实,巩固和提升智能装备基础优势。积极创新研发模式,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建设,促进产学研用融合协调创新,大力推动智能制造关键装备的研制和推广应用。

二是增强基础支撑能力。依托辽宁承担的国家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项目,引导企业和标准化组织紧密合作,支持产学研用联合协作,开展面向智能制造的基础共性标准、关键技术标准、行业应用标准研究,搭建标准试验验证平台(系统),开展全过程试验验证。

三是提高智能制造系统集成能力。发挥辽宁省智能制造协作联盟平台作用,鼓励和引导装备制造业企业开展基于智能制造标准、核心支撑软件、工业互联网基础与信息安全系统的关键技术装备和先进制造工艺的集成开发,培育一批可提供设计、装备、运维和整套系统解决方案的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推进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建设。

四是加强咨询指导。加强对各市推进智能制造工程的指导服务。组织有关专家、金融机构、智能制造协作联盟成员单位深入省内重点企业,现场解读国家有关智能制造和金融方面的支持政策,对企业在实施智能制造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问题提供免费的咨询诊断,并对金融需求提出解决方案。

五是搭建对接交流平台。组织省内重点企业、技术专家及软硬件供应商开展产品对接及经验交流系列活动。通过理论培训和现场交流相结合方式,加强对重点企业和政府管理部门的培训,普及智能制造内涵和外延,引導企业学习、思考、借鉴先进企业的技术和管理实践经验,搭建对接交流服务平台,推动企业加快智能化进程。

(作者单位:辽宁省信息中心)

猜你喜欢
智能制造建议
我建议,你也想我一下
过剩的建议
关于不做“低头族”的建议
三代人的建议
FO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