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背景下共融课程教学管理共建模式探讨

2021-02-28 12:09陈琳琳董笑予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21年35期
关键词:共建教学管理大数据

陈琳琳 董笑予

摘要:在大数据背景下,革新传统教学观念,创设新型学习环境,教育教学也应转变传统理念,摒弃资源堆积型的教学设计,调整成为以学生和教学为中心的新型、交叉共融型的优质教学资源建设和积累。重点研究海量数据、信息化教学环境建设,探索大数据背景下职业院校教学资源共建,突破实验室、院系围墙的界限,开放整合资源,不唯院系论,提倡交流,合作、共赢,实现师生需要的交叉、共融型教学资源建设。创建现代职业教育综合改革目标任务之一,是实现教育的现代化,科学持续运用教育教学信息化、大数据技术、搭建网络平台,实现多元化、优质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达到教学信息资源价值最大化。

关键词:课程;共建;教学管理;大数据;信息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1)35-0269-02

1高职院校课程教学计划安排的现状

与普通高校一样,高等职业院校在类型上属于职业教育,在教学任务完成中主要依赖操作技能来实现,其过程是对岗位能力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培养目标,进而组织教学,以培养适应社会、经济需要的高等技术技能型人才。

在课程管理中,更多侧重点在教师和教材管理。有关教师、学生信息化模式还没有建立完善,在教学管理过程中存在课程设置、教学过程等管理不足,其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1 课程设置混乱

首先,专业教学课程设置比较混乱,对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目标研究过少,在专业课程设置中出现不同的专业的教学计划雷同设置,或直接使用外来的教学计划,甚至直接借用本科教学计划稍做修改使用。通过这类方式设置的教学计划,使得课程与专业定位方向有所偏离。

其次,课程进程设置不合理,专业课程进程设置缺乏递进性,较多的专业性强、理论性强的课程设置在最后两学期,对于高职院校学生来说,到大三的学习阶段时,教学任务安排已经逐渐进入实习准备阶段,基本上很少学生能保持上课认真听讲,下课复习的状态,大多数只是在考前一段时间进行突击复习来应付考试。

在国内,高职教育的发展历史并不是很长,其培养方向、模式还在不断地探索之中,只有通过深入到专业、深入到课堂、深入到学生、深入到岗位才能建立独有的、与专业配套的培养模式,获得发展生存的空间。

1.2理论课程学时安排相对过多

在专业教学中理论性课程学时较多,而应用性的内容少,即使制定了实践课时,在实际教学中并未得到保证,学生职业技能操作、实践较少,缺乏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专业特色。

同时,由于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不足、实训指导教师薄弱、实训教材建设缺乏统一规划、实训设施滞后社会先进的设备技术等,也使得学生就业进入工作单位后无法快速融入工作,还需要用人单位进行岗位职业再培训。

1.3 教学过程简单、回馈少

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搜集并运用的信息较少,教师所能传授的知识有限,方式有限。 教师几乎是单向灌输,在这个过程中,即使部分学生有不理解的地方,也只能选择性地接受部分知识,学生与教师交流相对较少、教学回馈少,从而导致了学生学习主动性不高。

1.4 评价体系单一

学生的学业水平主要通过统一的课程考试考评,方便、快捷,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学生对课程基本内容的掌握水平,但是也存在一定的弊端,比如,难以界定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创新能力的高低;忽视了学生的兴趣爱好等。 同时,也与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相矛盾。

2高职院校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教学管理的应用现状

2.1 教学管理软件以外包为主

目前各高校教学管理系统基本采用第三方教学管理系统, 但在系统建设初期,基本解决当下遇到的教学问题,在后期长期运行使用中,缺乏可持续发展的规划,缺少个性化定制,在后期使用过程中各种问题逐渐暴露出来,使得教学系统内部与学院相关的人事系统、学工系统等数据之间缺乏互联互通,数据共享与融合。

2.2 教学管理队伍的信息化素质一般

首先,教学管理人员几乎没有参加公派进修培训的机会,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其管理水平及理念的提升;其次,教学管理人员对于计算机办公软件、计算机数据库的知识及使用基本是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工作效率难以保证,很难适应现代教学管理的实际需求,信息化管理與应用水平一般,信息化应用反而成了他们的一种负担;教学管理人员与教师缺乏沟通与交流,教师管理缺少信息化管理平台,职业学院应对于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要给予高度关注。

2.3 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缺乏全局性

如何建立起教学管理信息化系统是我们需要考虑的一个全局性的问题,如何建设需要一个现代化完备的标准。从管理理念到实际执行的整个过程中,存在着各种信息、数据、交流等等的限制,这就使得在建设完备标准这一目标很难实现,从教学信息化建设应从实际情况出发,突破管理壁垒。

2.4 轻视教学管理信息化

学校运行需要各部门有机配合,教务、学生、人事等等,如果学校领导缺乏对学校信息化建设标准、建设程度、作用和价值的了解,就会导致一些工作投入的人力、物力过大,重复性工作,从而影响围绕着教学的一系列工作,因此教学管理应打破部门界限,突破信息化管理屏障。

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教学最基本的正常运行工作会由于管理信息化数据不畅通,而导致效率低下、工作混乱等问题。

3教学管理新管理模式的探讨

3.1结合在线教学的融合管理

在教学过程运行中,学校可根据学生的各科成绩数据采集,课程属性、难易度进行分析,利用信息数据模拟推测出易于学习的课程,并将课程在网络平台共享,给学生有效的自我学习时间,同时,学生也可以根据课程难易度自主选择,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为学生的有效学习提供保障,实现线下与线上教学的融合管理。

3.2给各科、各专业实训室等安装智能管理系统

通过实训室里安装的智能管理系统的感应装置,能够自动搜集学生进行实训室学习时间,以及离开实训室的时间,甚至包括学生在实训室里进行实训的积极程度,节省人力,可以更好地搜集相关数据为后续工作提供分析数据。

3.3 提供基础课程与拔高课程的智能选择

学生除了需完成学校安排的必须掌握的基础专业课程以外,在这以外的时间,可利用智能管理系统分析出,学生是否有时间、精力,老师是否有时间、能力进行拔高课程的安排,适应不同专业技能需求,实现学生进一步技术技能的提升与要求。

3.4 智能管理系统的决策应用

根据专业、学制的不同,学校均给学生安排了不同的校内实习科目,让学生能更快地融入即将到来的社会实习,更好适应各自工作岗位。智能管理系统将根据学生前几年在学校的课程学习情况分析出不同专业学生、学情等科学的数据分析,制定适合学生学业水平的实习、教学安排。

4结语

通过对职业院校学生接受的不同课程组合的现状分析、学校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水平分析、对学校的实际教学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校本数据分析,在大数据环境下对共融共享课程建设、实训等教学管理,制定适应学生培养目标、实训技术技能提升的教学方案,为培养具有数据分析能力的新时代学生提供了一定的建议和参考。

参考文献:

[1] 吴立知.探讨大数据时代的高职院校课程教学改革[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9,15(28):175-176.

[2] 虞梦月.“一带一路”背景下铁路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研究及建议[J].西安铁路专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68:19-22.

[3] 崔丽英.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6,30(1):74-76.

[4] 梁静,和新盈.地方医学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基于对6所地方医学院校的调查研究[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9,10(4):80-83.

【通联编辑:光文玲】

猜你喜欢
共建教学管理大数据
教学管理信息化问题研究
高职图书馆与系部合作共建文献资源新模式
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设研究
基于汽车专业校企共建共享实训基地实践研究
企业文化与高职高专校园文化共建之探索
小学体育教学管理七要点